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盐城滩涂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1999年对盐城滩涂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的调查,对盐城滩涂的土地资源,水产资源,农业资源,盐业资源,港口资源及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对盐城滩涂不同地域的资源特征进行评价,针对目前盐城滩涂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盐城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这可为合理利用盐城滩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海涂—一种潜在的土地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涂作为一种潜在的土地资源,主要分布于海岸、海湾和河口三角洲,按成因可分为平直海岸、泻湖海湾和河口三角洲三种类型。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海涂自然条件的不同,海涂围垦可以分为农业围垦、协业围垦、水产养殖业围垦和滨海新兴城镇、港口、开发区用地围垦等。海涂的开发利用应从全局的需要和资源的自然属性出发,进行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以利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鲅鱼圈港是“六五”和“七五”期间交通部直接建设的主要港口之一,1986年10月,吞吐能力为500万吨的煤炭自卸专用泊位已竣工,其它8个万吨级杂货(包括两个集装箱)泊位已于1990年以前投产,届时港口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建立了面向对象的港口空间格局遥感监测技术流程,构建出码头指数、堆场指数、港池指数、深水岸线指数、港口效率指数,用来定量描述港口空间组成与使用效能.并选取营口鲅鱼圈港区、锦州港区、京唐港区、烟台龙口港区、烟台芝罘港区5个渤海典型港口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渤海区域港口码头岸线与码头、堆场、港池的平均基本比例为1. 00∶6. 96∶51. 85∶66. 05,营口鲅鱼圈港区的堆场和港池、锦州港区的堆场以及京唐港区的码头、堆场和港池面积比例均已超过区域平均值.渤海地区5个典型港区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营口鲅鱼圈港区、京唐港区、锦州港区、烟台芝罘港区和烟台龙口港区分别有8 722、9 587、5 940、6 909、8 795万t的吞吐量潜力可供挖掘.  相似文献   

5.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主要途径。宁波市作为一个滨海城市,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港口、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新兴的海洋产业——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滨海旅游及海洋服务业正在崛起。海洋赋予宁波得天独厚的海洋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国产GF-1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对港口内部空间格局以及各组成单元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面向对象的港口空间格局遥感监测方法与步骤,探索构建了码头岸线指数、码头岸线利用指数、码头指数、堆场指数和港池指数等港口空间格局集约利用评估指标,并以营口鲅鱼圈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营口鲅鱼圈港区的码头岸线指数为0.51,码头岸线利用指数为1 498.16万t/km,码头指数为12.23hm~2/km,港池指数为242.76hm~2/km,堆场指数为108.46hm~2/km。码头岸线与码头面积、堆场面积、港池面积的基本比例为1.00∶12.00∶108.00∶250.00。营口鲅鱼圈港区仍有8 821.17万t/a的吞吐量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厦门湾潮、余流及其对泥沙、污染物质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如何合理迅速地开发利用厦门湾,已成为厦门市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港口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等无不与潮、余流情况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潮、余流的调查研究是关系到厦门湾开发利用的基本问题之一。一、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8.
福建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面临的挑战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分析了福建近岸海湾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认为生态系统服务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文中着重指出了随着沿海港口建设和港口工业的快速发展,福建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面临着严峻挑战;并提出了合理港口功能布局、建立染事污故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加大城市排海污水治理力度、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对滨海湿地实施法制化管理和加强对赤潮的监控等维护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系统观点分析了海南海岸带资源结构和开发条件,提出了依托港口,建立以海洋产业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重心,以此为龙头,带动旅游、矿产、热作、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使海南五大经济片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浙江乐清湾资源优势及其开发中的矛盾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辉 《海洋通报》2003,22(6):49-55
通过分析浙江省乐消湾的环境条件、资源优辨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来探讨乐清湾沿岸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海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区域行政管辖条块分割,资源开发涉及行业和地区利益敏感性强。在乐清湾的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围涂(堵港)与养殖、围涂(堵港)与港口、港口(航道、锚地)与养殖、潮汐能与港口、滨海工业与养殖及环境保护、海水增养殖与环境保护等矛盾。为了合理、有效、充分发挥海湾的资源优辨,确保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强化区域主导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体系;严格控制围涂(堵港),合理布局沿海工业,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占全国海涂面积1/5的江苏省海涂,对于人多地少的江苏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科学、合理、综合地开发利用海涂土地资源,将为发展苏北,振兴江苏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东棉花原种场较为成功的开发经验,论述综合开发利用海涂资源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滨海滩涂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了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遥感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先利用阈值分割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解译人工岸线,再定位滩涂开发利用区并对其土地利用进行分类识别,然后通过人工岸线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揭示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采用2002—2018年五个时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滩涂开发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潮位影响,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滩涂开发利用特征。截至2018年,滨海新区人工岸线由2002年的146.22 km增加至315.69 km,增加了115.9%;累计围填海350.76 km~2,为滨海新区增加了15.5%的土地资源;滩涂开发利用区新增的建设用地面积为63.43 km~2,超过滨海新区新增建筑面积的20%;陆地区域未利用土地面积仅3.58 km~2,而滩涂开发区内尚未利用的土地为228.05 km~2,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时间上,滩涂开发利用从2002年起步,2006—2014年扩展速度最快,此后明显回落,主要集中于2006—2014年;在空间上则以天津港与南港工业区附近为主。  相似文献   

13.
福建海岛众多,总数为1546个,其中:有人居住岛102个,人口132.2万;无人居住岛1444个。海岛蕴藏着土地、港口、生物、矿产、旅游、海水、海洋能和空间等资源,已开发利用的海岛少,尚未开发利用的海岛多,大部分有人居住的海岛存在"四缺"和"四难",同时开发利用的海岛还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归属权与使用权不清、科技人员缺乏、财政困难、承受台风暴潮灾害的影响等问题。为此,笔者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几点开发利用海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沿海滩涂是一种动态增长的后备土地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土地、港口、矿产、旅游和水生生物等资源。由于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的经济价值,长期以来,一直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舟山海岛密布,岸线曲折漫长,港湾众多,具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文章根据舟山滩涂资源的分布与特征,分析滩涂资源在围垦、养殖、盐业与旅游等不同方面的开发利用状况;阐述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诸如湿地减少、污染加剧、岸线冲淤变化及港航淤积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后,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在进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坚持以其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因地制宜,突出滩涂的主要功能的同时,统筹规划;既注重近期开发,又考虑远期规划,以期达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舟山海岛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判别方法初探——以港口功能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涛  刘百桥 《海洋通报》2011,30(5):496-501
借鉴国外用海兼容性和土地使用兼容性,分析了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内涵,基奉原则,并以港口功能区为例,分析了港口用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建立了港口功能特征指标,以及港口功能区与海域使用之 间对照表.通过搭建起海域使用和海洋功能区划之间的桥梁,更好地为海域使用审批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2010~2015年的岸基雷达海冰监测数据为基础,简要分析了鲅鱼圈海域的冰期、冰型和冰厚等冰情基本特征。近年来的海冰监测数据表明,鲅鱼圈海域的冰期明显偏短,冰期内不同阶段的冰型变化较明显,鲅鱼圈海域部分时段海冰分布比例变化较大,这主要归因于该区域的海冰运动。针对目前岸基雷达海冰监测的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岸基雷达海冰监测技术研发的主要问题是雷达像元回波值不稳定与海冰实测样本量匮乏。  相似文献   

17.
海岸滩涂通常是指大潮平均高潮线与大潮平均低潮线之间、因潮汐作用而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海岸区域。海岸滩涂不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学价值,而且是具有巨大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土地资源,因此海岸滩涂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一些沿海省份的重视。江苏省是我国海岸滩涂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其面积约占全国海岸滩涂总面积的1/4。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苏省围垦海岸滩涂几十万公顷,为缓解全省人地紧张局面、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海岸滩涂的围垦范围越来越大,高程越来越低,周期越来越短,导致海岸滩涂的再生能力日益减弱,而且还带来了如海岸地区生物多样性破坏、临近港口航道淤塞、排污泄洪不畅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从可持续利用角度深入研究江苏省海岸滩涂的自然特性与资源属性、利用潜力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模式,是一项十分迫切和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港口作为联结国内与国外、内地与沿海以及联结国际终端市场与港口经济开发区和城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为助进、互为依托。广东沿海港口在广东沿海经济开发和对外贸易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综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其发展趋势是发展与合作。港口和港口经济开发区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港口不仅是区域经济区位中心和经济流体,而且是转化商品生产的区位优势,通过港口的多功能逐步实现沿海经济生产力向内陆和国际领域的辐射,形成以港口为中心、临海工业为基础的港陆板块经济区。广东沿海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港口的发展。港口不仅是海陆交通的枢纽,也是广东沿海城市和临海经济区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9.
郑继民 《海岸工程》1989,8(3):46-53
本文研讨了青岛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水资源赋存条件和利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青岛水资源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辽东湾东岸鲅鱼圈、营口和长兴岛三地实测海冰抗压强度资料,分析了海冰破坏应力与破坏时间的关系,应变率和冰温对海冰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海冰生成环境对海冰抗压强度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三地破坏应力随破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一致,应变率对三地海冰抗压强度有显著的影响,三地海冰抗压强度随温度降低总体有增大的趋势,冰龄、盐度、含沙量的差异是造成辽东湾东岸海冰抗压强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