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在回顾许昌古城历史渊源的基础上,归纳了许昌古城的景观特色:绿地与水面交错,生态景观齐备;居住与商业功能区明晰,街区格局完整;历史沉淀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受中原文明熏陶,社会风俗古朴。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结合许昌古城景观特色,提出了许昌古城景观的重建建议:以护城河景观带为切入点,建设自然与人文因素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从复兴和保护角度,构建汉魏风格的古城街区景观;从发掘和弘扬角度,突出许昌古城的汉魏文化景观;从明晰现代城市功能角度,开发旅游产业景观。  相似文献   

2.
统万城废弃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恩菊  谢春林 《中国沙漠》2010,30(5):1047-1052
在沙漠化研究中,沙漠古城的兴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古城所在地的沙漠化过程。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统万城,其废弃的原因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通过综合分析统万城周边地区地质历史时期以及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提出统万城地区生态环境变化乃至沙漠化主要取决于气候变化;统万城废弃所揭示的沙漠化成因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沙漠化治理,必须“尊重自然,科学治沙”。  相似文献   

3.
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0  
保继刚  苏晓波 《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在实地调查苏州周庄古镇和云南丽江古城主要街道沿街铺面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丽江古城的商业状况,以及丽江古城与周庄的商业状况,运用城市地租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对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进行动态的分析,结论是在缺乏外来预见性的干预下,旅游商业化出现在历史城镇中不可避免。通过同里的案例,表明在历史城镇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干预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前瞻性措施能够控制旅游商业化。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中古城研究方法与内容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陶伟  田银生  吴霞 《地理研究》2002,21(2):210-218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 ,体现了地球上文化、自然遗产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珍贵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古城则凝聚了人类文明史中最辉煌一页的精华。非凡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使它们成为城市研究的活化石。截止 2 0 0 0年 1月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中 ,古城已达 94座 ,约占世界遗产总项目的 1/ 7,并分布在世界四大洲 5 6个国家内。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古城的研究意义之后 ,探讨性地建立了一套研究体系 ,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的研究内容 ,并进一步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中国的丽江古城为例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苏苑 《中国地名》2012,(10):26-29
“世界千年古县”——阆中古城,位于四川北部,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是春节文化的发源地,号称“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类尺度营建的古城道路网经过历史演化具有分形结构.在汽车成为道路设计导向的背景下,立足于分形连接的古城道路网应回归人性化出行的视角,应用Hausdorff维数简化分析法,长度--半径维数分析法及分枝数目--半径维数分析法,对1735年,1893年,1949年及2014年四个时期西安古城道路网进行了分形维数的测算,揭示了道路网分形演化趋势和不同时期的分形特征,探讨了演化原因并确定了分形演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化阶段;演化到较高等级,但外部因素对道路网产生逆向扰动;处于较高层级,但交通方式变革使基于人类尺度的道路网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局部蜕变),指出目前西安古城道路网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局部蜕化趋势不容忽视,并针对问题提出应推崇适宜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模式典范,对古城道路网保护乃至整个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09,(5):42-42
据中国网报道,在世界的某些神秘海底或湖底隐藏着远古人类城市,这些远古建筑遗址孕藏着大量的人类历史信息。许多水下古城堙没于水下是由于数千年前地震、海啸或者其他自然灾难形成的。许多水下古城仅是近年来才被发现,或者这些远古遗址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下实现的。这些神秘的水下古城仍保留着许多秘密,它们的发现让科学家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人类历史文明形成了许多置疑和思考。以下是美国新闻媒体列举的全球七大神秘水下古城。  相似文献   

8.
叶杨 《中国地名》2012,(10):30-33
布局中三山为屏一川相连风姿水系中三河穿城家家流水风貌街道中经络曲幽窄达风格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相似文献   

9.
田园 《中国地名》2012,(8):56-57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传说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在离汉口仅15公里的府河北岸就建有古城,其遗址在盘龙湖畔被发掘出来。可见,自商、周以来,武汉地区即是重要的古城镇。  相似文献   

10.
邓庆 《中国地名》2009,(8):50-51
沈河区作为沈阳中心城区.与古城同龄,已有2300年的历史。因此,她甚至被称为“沈阳的胚胎”。其诞生地就是今天的以沈阳故宫为中心的周边区域所在,也就是最初的沈阳古城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1.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古城的旅游市场已趋于饱和,其周边土地的开发活动频繁,“城中村”现象显现出来.以研究丽江古城周边“城中村”的更新改造为目标,针对丽江“城中村”的特殊性,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古城周边“城中村”地区在更新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研究如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经济、社会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湮没了数千年的记忆,慢慢揭开了神秘面纱,楼兰古城,在风沙和荒烟中渐渐显露出来。考古专家根据楼兰古城附近遗址出土的古墓干尸推论,在距今4000年左右,楼兰地区生活着一群以游牧为生的人。他们金发碧眼,与古欧罗巴人种同宗。或许是因为逐水草而居,他们仅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消失了。其后2000余年,这一地区的历史出现断层,考古发掘和文献中均找不到楼兰的一丝痕迹。从此,楼兰的这段历史成了不解之谜。随着科学考察的不断深入,人们提出了关于楼兰古城灭亡的六种假说。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有些历史地理问题存在争论。文章认为:乌鲁木齐地名的来源为蒙古语“优美的牧场”之意;乌拉泊古城为唐轮台的遗址;乌鲁木齐城的发展演变由其所具备的职能来决定。  相似文献   

14.
丽江历史     
丽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川藏线上的重镇,丽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大研镇就是这座古城的核心所在。在青山环抱之中,大研镇宛如一方巨砚,“巨砚”的西南面,耸立着状如一枝毛笔的文笔峰,“大研”就由此得名。纳西语将大研镇称为“英古芝”,意为“金沙江江湾中的集镇”,又叫“巩本芝”,即“仓库集镇”,道出了古城研古城开始了她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6.
田小波  胡静  张志斌  贾垚焱  吕丽  徐欣 《地理科学》2021,41(8):1371-1379
借助史料、历史地图及谷歌POI数据,运用空间句法和GIS空间分析探讨天水古城自明清以来空间和功能的演化过程及其内在关联。研究发现:① 明清以来,天水古城的旅游化经历了传统游憩的普及(明清)、衰落(民国)、停滞(1949—1987年)阶段,现代旅游兴起与传统游憩恢复(1988—2000年)及融合创新(2001年至今)阶段。古城传统格局逐渐消失,但是历史轴线的主轴线地位延续,可达性、穿越性最好,协同度最高,“空间结构惯性”规律作用明显。② 在不同施动主体的共同作用下,天水古城由安全防御、军事政治、集市商贸等传统功能向工业生产,进而向现代旅游、居住功能转变,游憩休闲功能显著增强。③ 居民和游客共享公共活动空间,但服务功能相互分离。游客活动空间与功能服务协调性较好,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与服务设施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11,(11):41-41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州的首府,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地处海上交通要冲,马六甲河穿城而过。  相似文献   

18.
大客车载着我们,从大理出发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颠簸,驶人丽江古城,这座美丽的小城,在玉龙雪山的映衬下,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大研古城是我国少数民族城市文化的幸存者,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典范之一,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在全国99个历...  相似文献   

19.
辽阳,有着2400多年的历史,公元3世纪至公元7世纪,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时间远远超过沈阳;辽阳,是一座多民族和谐相处的文化古城,这里生活着  相似文献   

20.
古城空间格局的研究对于古城历史风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历史地图整理的基础上,对空间句法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将其与标准差椭圆方法相结合,分析不同时期古城空间发展特征。以近代广州为例,将近代100多年城市空间发展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停滞期和恢复期,从整体和分区对集成核心变迁进行时空解析。研究发现:(1)近代广州城市空间拼贴式发展,多核心轴向发展,速度不一;(2)古城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呈现开放式发展特征;(3)空间发展虽有波动,但整体向外不断拓展;(4)古城空间发展受到自然、政治和规划等多重要素共同作用;(5)空间句法和标准差椭圆结合能够较好地从整体和局部分析古城城市空间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