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  M.  西尼村 《第四纪研究》1959,2(1):1-7
已故的弗拉墓米尔·阿法钠榭耶推奇·奥勃兽契夫(B. A. 0брyчeв)院士是中央亚细亚地质研究奠基人之一,他并完成了到中亚的多次考察。  相似文献   

2.
刘增乾 《地质论评》1959,19(3):129-132
苏联地质学家Н.М.卡查科娃在论述中国北部地形的过程时,曾阐论了奥勃鲁契夫院士关于“新地质构造完全可以解释整个大陆地球表面现代地形的一切特点”的理论。当然在研究现代地形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新构造运动与现代地形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3.
引言华北一带自山东、北京西山、宣化、张家口以至原热河与辽宁,其中古火山星罗棋布,我国从事该地调查者如叶良辅、王恒升、谭锡畴及苏联的奥勃鲁契夫等对于地质、地文、岩石、构造、矿产等方面均有论著。作者于1954年5月,因工作之便在西山、宣  相似文献   

4.
新疆叶城奇自拉夫群Retisporalepidophyta的发现及其意义高联达,詹家桢(地矿部地质研究所)(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奇自拉夫群由德—泰拉(1928)命名,时代为下石炭统。别良耶夫斯基(1944—46)、奥勃鲁契夫和西尼村(195...  相似文献   

5.
<正> 活化构造包括一大类大陆系列的断块构造和断块-褶皱构造,它们均在含花岗岩壳的固结基底上演化。 文献中有许多术语表示这种构造:活化构造,构造-岩浆活化构造,复活构造,地洼区,二次造山区,后地台造山区,等等 二十年代初,苏联V.A.奥勃鲁契夫最早提出这类构造,认为它们是特殊类型的山脉构造,后米他又称它们为复活山脉(阿尔泰、东萨彦岭、西萨彦岭、贝加尔区,外贝加尔区、蒙古、天山等)。它们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出现在准平原化了的(古生代、里菲纪和  相似文献   

6.
范嗣昆 《地质科学》1960,3(1):44-44
1959年5月18-22日以維尔納茨基命名的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在莫斯科召开了地貭建造絕对年龄测定委員会第Ⅷ次常会。这次会議听取和討論了一系列的报告。其中右A.B.波尔勘諾夫和ЭK.格尔林克关于:“波罗的海地盾前寒武紀絕对年龄問題”的报告,А.П.維諾格拉托夫、А.И屠格林诺夫、К.Г.克洛林、E.B.比比柯娃、B.B.日洛址和С.И.吉可夫的关于“俄罗斯地台結晶基底、前寒武纪岩石的时代”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張宗祜 《地质论评》1957,17(2):254-256
弗·阿·奥勃魯契夫院士的逝世,不僅是蘇聯地質學界的損失,而且也是世界上地質科學界的損失。弗·阿·奥勃魯契夫院士是蘇聯地質科學四大奠基人(奥勃魯契夫、阿爾漠格里斯基、巴甫洛夫、卡爾賓斯基)之一,他的卓越的工作,給蘇聯地質科學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和鋪平了道路,而且對世界地質科學提供了非常多珍貴的貢獻。在他的一生中會完成了八百多種科學著作和數千篇論文以及文章的論評,同時還有更多通俗的科學普及性的、甚至是遊記和小說一類的著作。實際上奥勃魯契夫院士的名望早已超越了狹窄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苏两国政府换文确定,1984年12月27日至1985年1月18日,以苏联地质部副部长雅尔莫柳克(B·A·)为首的苏联地质代表团对我国进行了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全苏矿物原料和地质勘探经济研究所所长费多尔楚克(B.)博士、全苏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副所长克列舍夫(K.A.)副博士、苏联国家科委矿产资源处副处长多尔戈波洛夫(B.M.)副博士、苏联科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赋存于元古界、中生界中的铁、稀土金属、铜、铅、锌、金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狼山、阴山、大兴安岭等地域.这些地域直临京兰、东北诸铁路干线.加速内蒙古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勘探和开发,对我国四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近年来,A.E.Ringwood(1970),B.F.Windley(1970),J.H.McGall(1977),A.B.??(1979)等指出,前寒武纪存在小板块,但大规模的水平运动、海底扩张不是它们的特点,笔者根据有关地质现象曾探讨地给出了中朝地  相似文献   

10.
应地矿部邀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实验室地质工程学教授P.A.Witherpoon于1985年4月下旬来京访问,与部水文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部分技术人员就核废物地质处置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就双方在此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前景和途径做了初步探讨。访问期间,教授应邀做了“放射性废物的地质处置”专题学术报告,向部在京有关单位和核工业、水电等部有关人员介绍了国际上核废物地质处置工作动态、经验以及有关地质调查、选址、勘察及试验的原则,方法和技术标准,并以他主持的美国高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1.
华北黄土的矿物成分和风成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В.А.奥勃鲁切夫(见[1]310页)所指出,我们只有不仅对苏联的而且也对其他国家的黄土和黄土型母质作深入而全面的研究,近百年来已经有许多学者研究过的黄土问题才有可能解决。本文是对于中国黄土的第一次报告。  相似文献   

12.
.创刊鱿多甲1制李四光卓越的酥珊地贾孽家奥勃鲁契夫予拔等郭砂踢镀及其勘探方法莫什尼柯夫豁,张瑞翔整理如何使地陈物理勘探方法淮一步成豁地胃工作者的工具颐功叙地球化攀的基本知豁沈暗全水利工程地宣的基本知款姜建椎泥紧作案法的功效到魔志古地理尊踌日它的基本方法翻鸿允山束唐山硕立武岩的柱状箭理和砂金班;胡偷覆多字型金屡破月底的一俩例子吴磊伯 第一期熨挥削造性的努勤,做好地登勘探工柞宋磨阴股地贸精造的三重基本概念(褥栽)李四光野外用测定岩石孔隙率的傣器多金履破糟探及漫井探工作的一些骼官歌若心典号粉聪合洲专翔呈床品泣…  相似文献   

13.
B.A.库德里亚夫采夫教授不幸逝世两周年了(1982年5月28日逝世)。他的逝世是苏联和世界冻土学界的巨大损失。凡是熟悉他的中国冻土学工作者都深深地怀念他。B.A.库德里亚夫采夫在现代冻土学的许多领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苏联莫斯科大学冻土学派的创立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叙述的成矿区,是我国富铁矿的原料基地之一.解放以来,许多地质队曾在本区做过工作,积累了不少地质资料.现结合我们近两年的工作成果,参照有关兄弟单位的经验,对本区矽卡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初步归纳如下.一、成矿区的地质概况本成矿区位于某山字型构造东翼边缘弧的东侧,地处一隆起带与沉降带之过渡地区.区内主要构造线呈南北向和北东至北北东向.  相似文献   

15.
黄河清 《河南地质》2008,(10):40-40
[案情] 张某于1972年6月22日,经A镇政府批准获得一宗面积为二百平方米的宅基地,后建瓦房三间居住。因其夫B在H市工作,便随夫到H市生活(户口未变),原宅三间瓦房交给夫弟D居住。1988年,B、D经过协商,B同意将房、地半数以2500元价格转让给D使用,协议载明:如果B退休回家居住,由D负责退还一间半房屋给B居住;如果不回家居住,房屋及宅基地归D家,也不再付钱。  相似文献   

16.
B noc涯e八Hlle ro八I’1扛He佩邢即aT邢BHcTyna兀B CCCPc双0从a仄aMn 0 Hay可R0益两e似e-JLHocT“B.A.06P卿eBa一呱Horo B3 RPyll日e益m肛邓eHI江x Hamero即eMeEn.Ha TeMy 0 eropa60Tax no re0JI0rHll Cn6即,,n城e卿a““no泛A3ll且MHoD ony6JIHRoBa叹反仄Be 6po皿mp址任B 1950n 1953r.,a B 1958r.BMeeTe e 3.MyPaaeB邸n B.B.O6Py互eB皿。从。邢Ha Bu蔚T一IK只xxra. reo朋r且可ecK“百nec江e仄oBa朋且B CHOnPn 3a no。涯e仄Hue从Ba八ee刀n涯eT服c6),zsnjn Me朋e oToMB命。RnMy互e~,即n3HaHH反Mr:aBo认…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和女儿到青岛、大连旅游,顺便到济南看望了有二十多年未见面的二姨和二姨夫。因为我小时候在二姨家住过几年,所以我对济南、对二姨一家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临走时。二姨夫送给我和女儿两本《于丹心得》上下册。  相似文献   

18.
应紹奋 《地质科学》1959,2(1):18-21
成矿预测图的编制是一个新的工作,是苏联B.A.奥布鲁布切夫院士在1932年首先提出了对金属成矿进行预测,后有阿尔汉格尔斯基和C.C.斯米尔诺夫两院士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奠定了初步的成矿预测的理论基础,在1951年以后,苏联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地质科学研究所,编制成功150万分之一的中哈萨克斯坦的主要矿种预测图。它不仅指导了实践找矿工作,并进一步丰富了成矿预测的理论。在我国,这项工作也逐渐在开展起来,现将我们在工作中所收集的有关成矿预测图的编制方法和要求,以及一些体会介绍出来以供参看。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史 現代水平的、科学的金屬成矿预測学說产生較晚,并且全应归功于苏联的地質工作者。1932年B.A.奥布魯切夫院士首先提出了这一学說之后,А.Д.阿尔  相似文献   

20.
薛桂輪 《地质论评》1957,17(2):257-261
蘇聯部長會議發出了關於蘇聯著名的科學家、卓越的旅行家、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弗拉基米爾·阿法納謝維奇·奥勃魯契夫院士於1956年6月19日逝世的消息。在許多人的心坎裏,對這位世界聞名的科學活動家的逝世,充滿了深切的哀痛。弗·阿·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