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四川盆地位於中國西南部,在東經102—110°,北緯28—33°之間。在地形上,四週是高山峻嶺,中部是丘陵山地;在地質上,四週的地層老而構造複雜,中部的地層新而構造簡單。在盆地的內部和邊緣的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中,有着多次的鐵礦沉積。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對鐵礦資源日益增長的需要,結合地質情況,對盆地沉積鐵礦進行  相似文献   

2.
在淮河上游幹支流發源地,伏牛山、嵩山、桐柏山一帶,有兩種不同體系的構造線存在着。按其生成時代的新老來劃分,一種可以北45°—60°西的構造線來代表,另一種則為近東西向的構造線。在淮河上游南灣、薄山、白沙等水庫的地質調查中,曾斷續地看到北45°—60°西方向的褶皺及衝斷層,也有同樣方  相似文献   

3.
水城位于贵州省西部大约北纬26°3′—27°与东经104—105°之间,南与盘县为邻,北临三岔河,西接云南宣威,地处乌蒙山东麓的北盘江上游的幡龙河河源岩溶盆地,地面海拔高度约1600—1700米。盆地周边为海拔2000米以上的岩溶丘陵环境,丘陵相对高度约在300—500米左右。目前河流切穿盆地流向东南,故盆地向东南展开,总地势也向东南缓缓倾斜,河流最后在蔗香汇入南盘江(图1).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鄂尔多斯盆地是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保罗-白垩纪沉积盆地。本文利用中、小型构造的解析成果重建了该盆地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其中,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最大主压力轴的产状分别为179°~359°∠2°~3°,130°~310°∠2°~4°,30°~210°∠1°~2°。这一成果为解释它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譚家山礦区自1954年起進行普查勘探,与此同时進行水文地質工作,目前已提交綜合报告。筆者根据在礦区進行工作結果將本礦区主要水文地質問題及其工作方法提出討論如下;由于水平低,有不当之处盼同志們指正。一、地质構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一)地質構造簡述: 本区所处之大地構造單元,是在華南地台之上,江南古陸与華夏古陸之間的湘桂活化凹陷地区內,矿区在区域地質構造單元中的位置;是处于杜江桥背斜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进展》1989,4(4):78-78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栾巨庆、董法文撰文,根据“行星对应区”理论对未来地震趋势和天气形势的研究,1989年与1990年月亮在28°—27°回归,我国四大流域皆有发震的可能,但东北地带不会发生大震,而在北纬30°—40°之间地带将有大震发生的极大可能。从行星对应对天气的影响看,1989年至1990年北纬30°—40°地带的东部地区(含华北地区)夏秋季节将发生干旱天气,而西部地区将会多雨。据此,作者预  相似文献   

7.
我們通过近三年来区域地质測量工作,在二连东北哈拉图庙至莎达格庙一带,东經112°—112°30′,北緯43°50′—44°之間,200余平方公里內(图1),首次发現了冰磧物。这些冰磧物主要是漂砾、泥砾及擦痕砾石等。在此,把这些冰磧物的特点提出来,供研究者参考。漂砾:主要分布于烏兰茨劳西南,二連盐池北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物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区域地质、地层接触关系、砂岩组分、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的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的物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并可划分出乌海—银川、杭锦旗—东胜及准格尔旗—府谷3个物源区。受物源分异的影响,盆地内部石英砂岩分布以杭锦旗—东胜为界,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区性。其中石英砂岩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古水流、重矿物及砂岩组分指示物源来自阿拉善古陆。而盆地东部总体上是岩屑砂岩的覆盖区,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和东北部阴山地区。盆地西南部及南部砂岩的物源区为克拉通地块和再旋回造山区,物源区与秦祁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具有稳定与活动的双重特性,可划分出海原、同心—中宁,平凉—固原、环县及耀县—宜君、富县3个主要物源区。南北物源汇水区在环县—富县—乡宁一带,呈北西西向狭长带状延伸,并从山西期—盒8期呈逐渐南移趋势。盆地西部物源到下石盒子组沉积时期才提供粗碎屑物质补给,以含有较多的长石石英砂岩为特征。周至柳叶河石炭—二叠系砂岩的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和陆块物源区,为北秦岭造山带内山间盆地,属于盆地外缘,并与鄂尔多斯盆地呈连续过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小型地質構造」已經不是一個生疏的名詞,现在常常成為許多地質工作者注意的對象。我們研究小型構造,不是單純地為了了解自然現象,而主要在於密切配合礦產勘探及工程地質等項工作的需要,幫助解决  相似文献   

10.
论珠江口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口盆地位于111°—118°E,19°—23°N,为南海北部最大的陆缘盆地,其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它是原地质部于1975年开始在海南以东至汕头海域进行综合地质调查后发现和圈定的,1977年转入普查勘探,1979年获工业油流,从而揭示了珠江口盆地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1.
吉云平  王贵玲 《地球学报》2017,38(S1):38-42
泥河湾盆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东北部, 行政区划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和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及天镇县。盆地西至阳原县东井集乡, 东至石匣以东的桑干河峡谷, 北界为熊耳山, 南界为六棱山和凤凰山; 盆地东西长约80 km, 南北宽约15~20 km, 大致位于北纬39°55′—40°25′, 东经113°50′—114°50′, 面积达4 500 km2, 与阳原盆地的范围大致相同。盆地边缘是洪积扇和洪积平原, 中部是湖积冲积平原, 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整个盆地。  相似文献   

12.
何宇彬 《地质科学》1959,2(2):48-50
广西中部極广泛地分布着中、上石炭紀黄龙灰岩和馬平灰岩以及下二迭紀的栖霞灰岩和茅口灰岩。它們在構造上多形成寬闊平緩的“箱狀”及“槽狀”短軸向斜盆地,盆地內也有上二迭紀及三迭紀地层出露,構造体系完整,有时为逆掩断层带所割切。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太平洋中部海盆,范围为7—12°N,176E—178°W,定为CP区;CC区位于太平洋东部海盆克拉里昂—克里帕顿断裂之间7—14°N,139—153°W。在CP区、CC区采回大量沉积物样品,对其中30个表层样和6个钻孔柱状样(柱状样取样间距5cm,取836个样  相似文献   

14.
保山在真緬地槽之南西端,其造山运动与喜馬拉雅褶皺时期相当。本区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今保山構造盆地;沉積了新第三纪的瀉湖相沉積。(注:僅根据鑽孔的资料还未遇到老第三纪地層)作者在保山盆地一百平方公里的面積內,作了地質踏查工作,蒐集了有关新地質构造运动的一些証据,闡述如下,僅供参考。但作者对新地質構造这門科学学習很差,野外实际经验不足,不免有错誤之处,敬希批評指正。 (一)礦床成因类型不会表示新地質構造运动:保山××砂礦为瀉湖相新第三纪礦体,后期被季節性的流水及河流  相似文献   

15.
广西贵县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县位于复式向斜,核部为中石炭统地层、两翼为寒武-志留系泥盆系地层,地层产状平缓,倾角10°—20°,向斜轴向约为N85°E。在地貌上形成一向东西敞开的盆地,郁江从盆地中部由西向东流过。调查区位于向斜北翼的岩溶平原区,基岩为泥盆系上统和石炭系下统的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第四纪松软土为以红色为主的粘土,表层夹有大量的铁质结核,底部夹  相似文献   

16.
许欢  柳永清  旷红伟  彭楠  江小均 《地质通报》2017,36(11):1893-1918
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重要的陆内造山运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地质影响。虽然前人对燕山运动的研究已近百年,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对于燕山造山带的陆内造山过程仍存在很大争议。针对这一科学问题,选取燕山西部尚义盆地开展了1∶5万专题地质填图。在此基础上,通过盆地充填序列、岩相、沉积环境、物源的综合分析,恢复了盆地岩相古地理,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型,并探讨了燕山造山带陆内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根据沉积岩区岩相组合填图方法,绘制了1∶5万组-相级岩相分布图。燕山西部尚义盆地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沉积演化记录了燕山造山带造山前伸展、同造山挤压和造山后伸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的西部,处于中国西部活动带和东部稳定区域之间的结合部位,其物源体系研究是探讨该地区盆—山演化的关键,但是前人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的物源体系研究还较薄弱。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榆林安崖剖面富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对富县组砂岩进行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特征对富县组的物质来源、源区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并结合周缘潜在源区的稀土元素数据对物源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富县组物源来自同一物源体系,物源物质主要形成于再旋回造山带构造背景,母岩岩性为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稀土元素分配整体表现为“缓右倾斜”的样式,呈平坦型分布,与阴山造山带源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相似,指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富县组的主物源区为阴山造山带。二叠纪—三叠纪,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形成的洋壳根部发生断裂拆离导致大量的花岗岩侵入阴山造山带,至早—中侏罗世富县组时期被风化剥蚀,随后被搬运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沉积。  相似文献   

18.
中央造山带东段岩石圈的构造格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采 《中国地质》2005,32(2):299-309
笔者讨论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地球物理调查剖面及相关地球物理成果。分析大别—苏鲁地体的深部地质构造与岩石圈主要特征,并与东秦岭地区前人的探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认为,中央造山带东段的地壳构造反映了扬子克拉通向北的陆内深俯冲作用。陆壳俯冲的角度在20°~30°之间,由于角度较缓,中央造山带东段发育了开阔的后陆盆地,其下方基底构造仍保留有造山带板块会聚的特征。造山带核部上中地壳存在着规模很大的岩浆岩体的显示,与造山期后的地质作用有关。大别—苏鲁的早中生代超高压变质带在东秦岭可能仍埋藏在地壳深处,不会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西部是指东经103°—106°31′和北纬28°40′—32°40′之间,包括北自广元、旺苍,南至犍为、自贡,西起雅安、灌县,东抵南充一带的广大地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 该区是四川盆地早期雏型所在地域,是整个四川盆地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它处于上扬子地台边缘邻近巴颜喀拉地槽的膝状转折处。 中三叠世末印支早幕运动的发生,使具有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特点的上扬子地台开始了解体转化,为四川盆地的形成铸造了基础格局。在以往平缓开阔的地台上开始形成相对独立的有封闭边框的一面邻水、三面封闭的箕状海湾盆地,这就是四川盆地的雏型。  相似文献   

20.
冯景兰 《地质论评》1951,16(1):75-75
(一)就区域的构造来说,乐平煤田最主要的构造,是东北西南长向的向斜层盆地;当然局部的,小规模的,也有成南北向的,(如鸣山区)也有成东西向的。(如坞头区)。 (二)所有向斜层盆地的两边,大都不相对称,一边的地层和煤层,倾斜和缓;另一边的煤层和地层,倾斜陡峻;倾斜和缓的一面,斜角约25°—40′,倾斜陡峻的一面,斜角6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