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桂林理工大学《基础地质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成果积淀。近年,“大地质”观和“大工程”观的专业导向以及新工科建设背景又对地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该课程也逐渐显现出一些短板:课程知识在横向交叉、与工程实践及行业产业的结合,以及对思政内容的传递方面有待加强;当前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足;学生的认知负荷偏大、学习兴趣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课程团队秉承内容更新—模式变革—兴趣引领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实践:以教材编写、实体课堂和线上资源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基于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多种教学资源的同步建设。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在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助力学生学科竞赛、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资源共享、课程知识与产业实际结合、提高课堂氛围、知识结构拓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获得学生的积极评价,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地质工程专业中基础地质学的重要性和普地实习野外教学实际,提出在普地实习中融入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从岩石基本地质特征、力学问题和具体工程地质问题3个方面将基础地质学与地质工程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交叉。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实现实习模式创新、内容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发展,提升专业思维。岩石成分与岩石力学性质、风化特征和水软化性关系密切,节理面的粗糙、起伏和充填物成分影响节理面抗剪、透水等特性,具体工程中的“滑坡”问题是典型的岩体剪切破坏问题,其形成的力学机制与剪节理相同。将上述问题两者联系起来的讲解丰富了普地实习的内容。文章认为普地实习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中很多知识点紧密联系,在基础地质实习教学中融入上述地质工程的专业知识是完全可行性的,采取增加与地质工程专业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办法,既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初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为实现毕业后成为专业领域合格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培养目标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美国工程地质学教学的课程是多种多样的,其明显地受高校所处地理位置、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经验的影响。因对工程地质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感兴趣而进入这类院校的大学生数目的增长,与准备对这些学生授课的哲学博士生人数之间在发展趋势上的失调,可能是将来教学质量降低的一个标志,除非实行特殊的、有争议的解决办法,如任用非哲学博士程度的人员从事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分形工程地质及其应用研究易顺民(研究生)晏同珍(导师从工程地质和分形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分形工程地质的研究现状、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研究了实验室岩石破裂和野外工程岩体脆性断裂的分形性质;系统地分析了膨胀土和滑坡活动时空结构的分形特征.分形理论是研...  相似文献   

5.
野外实习是地质学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大学三年级的野外教学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启发和科研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从理论学习向科学研究顺利过渡,是培养地质学专业学生成才的关键课程。文章重点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秦岭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实践》课程之“造山带构造演化”为例,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考察研究典型路线剖面上保存的古洋壳残片(蛇绿岩)、俯冲—碰撞过程的岩浆、变质、沉积记录,培养学生重建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及其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是工程地质应用领域的延拓。它对于工程设计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对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信息化设计的工作思路,归纳分析了信息化设计中的数值模拟方法、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GIS集成技术及其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途径。以京珠高速公路湖北大悟段为例,说明了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的工作过程和一条龙体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谈工程地质的学科价值与学科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成因演化论、结构控制论和相互作用论,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方法,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我国近期工程建设的规模增大,埋藏加深,地质条件更复杂,由此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表现出显著的新特点,即研究对象大、深、动、热凸现,工程地质过程水、岩、温、化耦合,已有理论遭遇挑战,工程地质过程研究需要扩充。工程地质学科近期需要加强地质体工程性质研究、工程地质动力过程研究,以及地质环境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力学、工程科学的结合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理论、技术方法与实践并重的模式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 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 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 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论。他们控制着地质环境(包括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岩体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工程地质探测和测试理论和技术方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和方法、地质体改造理论和技术, 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及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理论。正确运用这套理论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盲卧性, 增加自觉性, 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20%~30%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工程地质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几个有关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以及地质理论的应用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工作展开讨论,纠正与澄清有关错误与模糊认识,供工程地质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趋势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是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落后局面,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根本动力。作为高职院校农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农业机械化课程主要讲授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机械设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结构、使用方法以及维护、维修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化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以上几个方面知识的传授,让他们能够将农业机械技术与农作物栽培技术有效结合,并能熟练掌握使用、维护及维修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化课程特征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简要分析农业机械化课程在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高职院校农业机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课堂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断裂构造研究进展对工程地质学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体和岩体结构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而系统地解析体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是认知岩体结构,抽象和概括岩体工程地质模型的突破口,因此,重视和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必将会对岩体工程地质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与工程地质研究相关的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思维观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理论方法对工程地质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编后记     
2007年在我们的期待与忙碌中即将过去了,在此,编辑部谨向各位作者读者致以丰收的祝贺和对2008年更加美好的新年祝愿。一年来,《工程地质学报》在各位的热心扶植与支持下,共发表论文140篇。论文涉及到工程地质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对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的探讨从未停止,目前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学耦合理论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耦合理论贯穿于工程地质学中的各个研究领域, 也是解决各种各样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主旨就是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中应将工程系统与自然系统做最佳的耦合。本文初步论述了耦合理论的基本思想、图示模型、数学模型、耦合理论的实施步骤与循环、耦合理论的决策准则、耦合度及其风险性分析、以及耦合理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5):F0002-F0002
河海大学地质及岩土工程系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目前,本系设有1个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个二级学科(地质工程)博士授权点,具有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另外,与其他系共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博士授权点。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于1998年9月20~25日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市召开了第八届工程地质与环境国际会议。这是每4年一届的定期国际年会。 来自全世界55个国家近500名专家教授出席了20世纪这最后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工程地质盛会。会议围绕了以下7个主题深入开展学术讨论。(1)区域调查新进展;(2)工程地质与自然灾害;(3)工程地质与环境;(4)建筑材料;(5)地面工程的历史进程与最新发展;(6)地下开挖工程的历史进程与最新发展;(7)海岸与近海工程。大会由世界著名的荷兰鹿特丹的巴尔克玛出版社正…  相似文献   

16.
第四纪地质是工程地质的基础,第四纪沉积物的地层时代、岩性组合等是土体工程地质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通过武汉市地貌、第四纪地质特征(地层、成因、岩性等)及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等综合调查和分析,提出基于"地层时代+岩性组合(岩石地层单位)+岩性层"的武汉市工程地质单元体划分原则.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将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土体工程地质单元体分为3级:单元层(1)、亚单元层(1-1)、基本单元层(1-1-1),其划分的控制因素依次为:地层时代、岩性组合(岩石地层单位)、岩性层.据此划分出工程地质单元层6个、亚单元层14个、基本单元层28个.并对各个工程地质单元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1、工程地质领域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各占多少 ?(1)对地质基础不重视 ,许多新理论 ,创新的论文实质性内容不多。理论占 40 % ;实践占 6 0 % ;(2 )工程地质理论体系问题 ,如何建立一个体系在工程实践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理论占 70 % ;实际占30 % ;应用是最主要的 ;(3)关心场地工程条件与区域工程地质关系的研究 ;在岩溶区 ,一线的工勘人员往往不善于把握其中关系 ;(4)城市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海洋工程地质问题 ,交通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5 )工程地质理论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 ,或者说工程地质科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炭地质》2010,(1):49-49
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教材 作者:胡绍祥 出版发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地质学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勘查及矿山地质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编后记     
当读者们翻开最后一期的《工程地质学报》时,2006年即将过去了,在此,编辑部谨向各位致以丰收的祝贺和更加美好的新年祝愿。回首一年来,《工程地质学报》在各位的热心扶植与支持下,共发表论文151篇。论文既有对工程地质学理论的探讨,又有众多工程勘测的研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工程地质及相关学科的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中国工程建设中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工程涉及到水利水电与电力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城市工程等一系列大、中型建设项目,重点探讨了边坡、地下洞室、滑坡、泥石流、岩溶、地裂缝、各类土质及土力学问题。在技术方法上,…  相似文献   

20.
《普通地质学》是引领新生进入地学殿堂、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一门专业启蒙课,也是新形势下地学通识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涉及地质学全部基础知识中的最必要部分,具有衔接和统领地学各门专业基础知识的特点。根据多年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精英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举的新形势下,必须心系学生,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优化集课堂、实验、野外教学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摈弃不适应时代发展与国家需求的教育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传授、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创新科研培育的系统教育,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目标明确地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学问与道德的关系,建立德识双馨的价值取向,提高基础地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五育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