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远 《地质与勘探》2018,54(4):747-761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钼矿资源产地,已查明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钨)矿床十多处;在这些钼(钨)矿床外围,近年又找到了许多达中大型规模的脉型铅锌银(金)矿床,形成钼(钨)铅锌银(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众多的矿集区均分布于重磁推断的隐伏岩体(基)区及其边部附近,矿床的形成严格受隐伏岩体的侵入形态、顶面深度和所处构造的控制,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矿集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推定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的分布,是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矿集区和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和重、磁、电异常特征,建立了矿田和矿床的地质成矿模型和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地质成矿模型描述了隐伏岩体、小花岗斑岩体和钼(钨)铅锌银(金)矿床的顺序约束,即隐伏岩体控制小花岗斑岩体的形成,小花岗斑岩体控制钼(钨)铅锌银(金)矿床的形成;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小花岗斑岩体和矿体(矿化体)的重、磁、电异常标志。根据找矿模型进行了深部找矿预测。研究成果对在东秦岭地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找矿难度的日益加大和各种矿产预测理论的不断完善,应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方法圈定靶区、寻找隐伏矿体越来越广泛且效果明显.在广泛收集、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厘定八家子-吴家屯多金属矿田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并将其转换成地质变量,在已构置的网格单元中依据综合变量进行赋值.以GIS为平台进行空间分析和叠加,采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开展矿田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得到4个综合信息得分高值区(即靶区),对矿田的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达来庙地区是重要的钼多金属矿成矿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但第三系、第四系覆盖严重,岩石出露较差,给矿产预测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了更有效的开展钼多金属矿产预测,本文利用奇异性理论和广义自相似理论开展成矿信息的提取和复合信息的分解。对地球物理数据、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空间主成分分析,进而对隐伏岩体和隐伏地层进行推断解译,初步实现了覆盖层的揭盖,使岩体、地层接触带的提取更加充分和完整;对研究区化探组合异常进行奇异性分析,很好的实现了对覆盖区弱缓异常的提取,为下一步开展矿产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帕尔干布拉克地区地质条件和典型矿床研究,综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建立研究区铜钼多金属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选取地层、构造、物化探、遥感等13个预测变量,基于MORPAS平台采用特征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成矿预测,圈定了3个A级、2个B级和3个C级找矿靶区。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矿产少,矿床类型单一的研究区的找矿预测采用特征分析法是很有效的综合预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钟丘洋地区的地质条件,采用广义特征分析方法对该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铜多金属矿进行了统计预测,预测出4个一级找矿靶区,筛选出11个最佳找矿标志。通过与多种统计预测方法在该区的应用结果进行对比,对于模型单元少、研究程度低的地区的矿产预测,广义特征分析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统计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已探明超大型钼(钨)矿床3处,大型钼(钨)矿床3处,中、大型铅锌银(金)矿床10余处。矿田具有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深度主要是500 m以浅范围,深部(500~2000 m)找矿工作基本为空白,需要使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成矿规律,预测新的矿产资源。文章通过研究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从南至北分为3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00 m,分布面积约125 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1.5 km,分布面积约158 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1.5~3 km,分布面积约233 km~2。(2)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根据成矿空间位置的不同从地表向下分为4个空间成矿区)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和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标志)。(3)指出隐伏岩体顶上带及其上方的岩钟、岩脉、岩枝和小斑岩体等是成矿有利部位。(4)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寻找钼钨铅锌银金矿产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研究成果对在该区和类似矿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畅  陈建平  张权平 《江苏地质》2019,43(3):400-407
山西浑源张旺地区地质勘探资料相对匮乏,地质图比例尺小,钻孔数据和勘探线剖面图较少,导致成矿有利区的圈定比较困难。运用矿产资源三维预测技术方法,结合传统的地质找矿理论及已有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山西浑源张旺地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该区金多金属矿体的主要控矿要素,建立找矿模型。然后依据研究区找矿模型,应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提取成矿有利信息,依托“隐伏矿体三维预测系统”,利用连续插值模型和离散推测模型分别对研究区进行三维成矿预测,并分析对比2种方法的预测结果,验证了离散推测模型的可靠性。最终圈定了1个成矿远景区、2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李建国  高学生  奥琮 《江苏地质》2016,40(3):384-394
总结回顾了近30年来遥感信息获取技术、遥感找矿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提出了遥感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基本概念及找矿预测方法。认为遥感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更加突出综合信息与找矿标志的系统组合,指出模型构建的关键是实现"地质找矿要素"向"遥感信息要素"的相互转换。以二连浩特北部地区为例,构建了该地区以遥感信息为主要数据源的遥感地质信息获取技术方法及找矿预测模型,圈定了5个重要的钨钼铜多金属矿找矿靶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蒙古阿巴嘎旗哈达特陶勒盖矿区开展地电化学勘查寻找隐伏铅、锌、银多金属矿的研究,确定地电化学勘查在该地区有效。圈出Pb、Zn、Ag等多个异常区,综合各异常和以往的工作成果,确定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寻找隐伏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共圈定出Ⅰ、Ⅱ、Ⅲ、Ⅳ四个综合异常区,并划分为A、B、C三类异常靶区,为该区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蒙古阿巴嘎旗哈达特陶勒盖矿区开展地电化学勘查寻找隐伏铅、锌、银多金属矿的研究,确定地电化学勘查在该地区有效。圈出Pb、Zn、Ag等多个异常区.综合各异常和以往的工作成果,确定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寻找隐伏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共圈定出I、Ⅱ、Ⅲ、IV四个综合异常区,并划分为A、B、c三类异常靶区,为该区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金属矿山隐伏矿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金属矿山隐伏矿找矿预测的特点和难点问题,简要介绍了矿床模式、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多因复成成矿、地质异常理论等地质找矿预测的基本理论,以及模型找矿预测方法的内涵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物化探新技术新方法的性能特点和在隐伏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前景;对数学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找矿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定量评价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铁力-二股地区地处伊春-延寿成矿带,是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重要产地,但近年来面临着找矿难度加大等问题。应用地物化遥等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找矿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地质理论为指导,基于GIS平台,在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遥感地质等致矿信息提取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各个致矿信息(控矿因素)与矿产的空间分布关系,并利用航磁资料对隐伏断裂构造进行推断和解释;建立铅锌找矿概念模型,从而选择最佳控矿因素作为证据因子。在此基础上基于证据权模型进行多元信息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结果显示所圈靶区总体受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构造控制,与下寒武统和二叠系地层也存在较为密切的空间关系,覆盖了已知铅锌矿床的90%以上,表明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在伊春市八林场中部、二股营林所东北部、二股营林所南部等地区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本文的研究对铁力-二股地区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佳营  曾威  张祺  陈军强  滕菲  李威  刘行 《地质通报》2023,(8):1318-1333
纳米比亚埃龙戈地区位于达马拉构造带中部,是全球重要的铀成矿带,但纳米比亚第四系覆盖较重,严重影响了铀矿找矿效果。为摸清纳米比亚铀资源现状,开展铀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现有资料,圈定了预测靶区,为中国矿业企业在海外投资提供支撑。在对纳米比亚埃龙戈地区白岗岩型铀矿床控矿因素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在GeoDAS GIS平台上,利用非线性理论、奇异性理论及分形滤波技术,实现了对该区隐伏构造、航放铀异常等弱缓信息的提取;基于模糊证据权方法开展综合信息矿产预测,圈定铀找矿远景区7个。通过模型检验,验证了本次预测工作的有效性。认为Ⅰ级远景区内第四系覆盖区还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Ⅱ级远景区也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但工作程度较低,有望实现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属得尔布干成矿带,是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所确定的银铅锌等多金属矿的在成矿有利远景区。由于第四系覆盖严重,对地质、化探找矿带来较多不利影响,笔者以宝格德乌拉地区隐伏多金属矿勘探为例,沿综合物探方法研究与应用这一主线,并结合地质、化探阶段性成果,摸索出一套在该区行之有效的热液型隐伏多金属矿的综合找矿模式,用以指导该区深入开展找矿工作,并归纳总结出了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为相近成矿条件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浦城—尤溪地区典型矿床的地物化遥资料综合分析,从构造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面阐述了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了铅锌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初步提出了铅锌矿成矿远景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16.
多元地学信息GIS集成与融合分析应用于找矿的实例较少,它可以实现元素地球化学系列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为成矿预测提供找矿靶区信息。结合冷水坑地区多元地学信息GIS集成与融合分析应用实例,对单元素、多元素地球化学场进行了综合分析,信息表明,在冷水坑地区存在一个多元地学信息环形构造,根据环形构造圈定了4个寻找隐伏银铅锌多金属矿的远景区,并在小源远景区(即银珠山矿区)寻找到一个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为区域成矿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高了隐伏矿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寨凹隐伏岩体是豫西南地区利用重磁资料解释推断的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之一,分布面积约310km2。豫西南地区主要钼(钨)铅锌银(金)矿床均分布于这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区及其边部附近,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隐伏岩体分布形态、深度、产状和深大断裂构造分布,对指导深部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寨凹隐伏岩体重、磁场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通过相关定量计算,确定了隐伏岩体的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分为三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0.8km,分布面积约71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2.0km,分布面积约153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2~4km,分布面积约86km2。根据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从浅至深从中低温成矿元素到高温成矿元素的过渡模型)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异常标志);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指出在Ⅰ、Ⅱ隐伏岩体分布区银(金)铅锌矿床的下部有寻找斑岩型钼、钨、铜矿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世称 《地质通报》2010,29(10):1399-1403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以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信息为基础,并研究信息之间的转换规律,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开展成矿预测,应用间接信息找寻隐伏矿产资源体,达到找矿的目的。通过上述研究为国家做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找矿勘探工程部署,指导实际找矿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个旧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东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找矿信息,建立了个旧西区锡多金属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根据找矿模型,优选出地层、构造、物探、化探、遥感等12个预测变量,在MORPAS平台上应用特征分析法对矿区进行了成矿预测,圈定了3个一级成矿远景区和3个二级成矿远景区.其中,个旧西区的梨花寨区(A2)和陡岩区(A3)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为个旧西区新一轮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矿产资源定位预测的核心是矿产分布与控矿地质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技术在解决这类复杂非线性关系问题方面已经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小比例尺地物化遥信息的预测数据集具有高维和极不平衡的特点,依靠传统的逻辑假设或统计分析很难适应。本文尝试将随机森林算法引入到小比例尺找矿预测领域来开展研究,探索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技术在小比例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近年来,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了鲁尔玛、拔拉扎、达若、红山和罗布真等多个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点),证实冈底斯西段具有寻找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的巨大潜力。本文以新发现的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铜矿成因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物化遥综合信息,构建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型,最后利用随机森林法开展研究区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本文结合典型矿床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综合信息,利用随机森林法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开展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的找矿预测,圈定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11个(包含Ⅰ级远景区2个,Ⅱ级远景区3个,Ⅲ级远景区6个),其中罗布真、打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