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利伟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18-1326
新疆西昆仑特格里曼苏铜矿处于西昆北恰尔隆-库尔良构造分区克孜勒陶组(D2kz)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受地层控制。浅色砂岩与紫色砂岩的交互带是铜矿产出的有利部位。通过对特格里曼苏砂岩型铜矿的调查研究,认为其含铜建造原生色以紫红色为主,浅色层为特殊的沉积体。含铜建造中浅紫交互带可分为成岩期、后生期及改造期三类:成岩期主要受沉积作用及孔隙水影响,使含矿建造中上部富集成矿;后生期主要受构造作用及建造水影响,“紫化”过程中在浅紫过渡带富集成矿;改造期主要受断裂及构造热液影响,在构造交汇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热液改造型铜(镍、铁)矿床.  相似文献   

3.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 ,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 ,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 ,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 -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 ,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 -热液改造型铜 (镍、铁 )矿床。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西南段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热液改造型铜(镍、铁)矿床.  相似文献   

5.
羊拉大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德钦县,为金沙江构造带内的代表性矿床,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从地层划分、岩浆岩及其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等方面分析了研究进展,提出了"热水沉积-岩浆热液成矿-构造热液改造"成矿模式。海西期热水沉积作用提供部分成矿物质,但未形成规模铜矿体;晚印支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最主要成矿期,形成羊拉铜矿的接触交代型主矿体,其残余岩浆浅成就位形成石英斑岩脉及斑岩型矿体;燕山-喜山期构造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使不同矿体进一步富集或贫化,并错段矿体形成不同的矿段。  相似文献   

6.
新疆滴水砂岩型铜矿床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库车前陆坳陷盆地。铜矿体赋存于一套河湖交替相的红色含膏盐碎屑砂岩建造中。矿床有三个主要含矿层,储量〉40×104t。该砂岩铜矿床为典型的层控型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模式。在沉积期具有生物、化学双重成矿作用,经过后期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后生叠加改造再富集过程。铜矿体...  相似文献   

7.
新疆东天山地区土屋和延东铜矿床斑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屋和延东铜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南部,是中亚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脉次穿插关系、蚀变矿物组合及矿物共生关系,将土屋和延东铜矿床均划分为斑岩成矿期、叠加改造期和表生期3个期次。土屋铜矿床的铜矿化形成于斑岩成矿期和叠加改造期,而延东铜矿床的铜矿化主要形成于叠加改造期;土屋和延东铜矿床伴生的钼矿化主要形成于叠加改造期。因此,笔者认为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326.2~322.7 Ma)代表叠加改造期的成矿年龄,该期矿化与石英钠长斑岩((323.6±2.5)Ma)的侵入相关,而斑岩成矿期的矿化与斜长花岗斑岩(339~332 Ma)相关,成矿年龄为341.2~333.9 Ma。叠加改造期的存在,使得斑岩成矿期的蚀变分带可能受到了叠加和破坏。  相似文献   

8.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内的大型石英脉-蚀变岩型矿床,目前对其金、铜成矿时代认识主要有海西期、燕山期(148~123.35±0.8)Ma及108~98Ma等3种不同观点。本文利用矿区新发现的穿切金-铜矿体的辉钼矿-石英脉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床成矿时代进行了重新限定,确定了矿区金-铜成矿作用时代上限为109 Ma,提出了矿床形成时代介于(123.35±0.8)~109 Ma,金-铜矿化与燕山晚期细粒(花岗)闪长岩活动有关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云南华宁-峨山地区震旦系沉积岩铜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荣阁  葛文胜 《矿床地质》1999,18(2):138-145
云南震旦系沉积岩铜矿是产于红色碎屑岩系中的沉积叠加热液改造型铜矿床,矿床产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灰白色砂岩,白云岩,泥灰质页岩中,具有明显层控特征。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震旦系碎屑岩中铜富集系数明显高于正常壳源沉积岩,因此加里东期后生改造矿化物质直接来自下部红色沉积岩层的淋滤迁移,最终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与同生富集矿层叠加。  相似文献   

10.
滇中砂岩铜矿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可清  熊鹏飞 《地球科学》1995,20(2):199-202
分析了滇中砂岩铜矿的成矿作用过程,砂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沉积作用期、成岩作用期和后生作用期,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了构造改造期及表生改造期,其中成岩作用期是主要的成矿时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概率图解法原理,利用VB可视化编程技术,完成了概率图筛分软件的研制.并通过该软件对东升庙矿床矿石品位混合总体进行筛分处理,探究其成矿期次信息.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其矿石品位的累积概率图是一条直线.而东升庙矿床的8条代表性勘探线中4种主要成矿元素TS、An、Pb、Cu品位的累积概率图均为曲线且出现明显拐点,经多次作图检验证实有效拐点数为1,由此得到新的成矿期次信息,揭示该矿床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即中元古代同沉积-海底喷气矿化期和后生改造矿化期,这对于研究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纪罗异常反映低温热液活动元素的主异常。已发现2个铜矿点。讨论异常区成矿围岩条件、矿化类型,分析矿化与构造、岩体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铜多金属找矿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卫东 《云南地质》2014,(2):194-200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延边地区是中国东北部陆缘浅成热液金铜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广泛发育着浅成热液金矿床、中温热液金(铜)矿床和中深成中高温热液富金铜矿床(类斑岩型);富金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发生在105~102 Ma,为了进一步确定浅成热液金矿床与中深成中高温热液富金铜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采用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激光探针定年法,对该区典型浅成热液金矿床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测定,获得刺猬沟金矿床、五星山金矿床和杜荒岭金矿床的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1±7)Ma、(123±7)Ma和(107±6)Ma,其中刺猬沟金矿床((141±7)Ma)和五星山金矿床((123±7)Ma)的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含有过剩放射性成因~(40)Ar,而杜荒岭金矿床((107±6)Ma)的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几乎不含或含极少量过剩放射性成因~(40)Ar。结合最新获得的相关地质体的精细年代学成果,认定该区浅成热液金矿床成矿作用均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或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喷发、浅成岩浆就位之后,其形成环境与富金铜矿床一致,为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正北向俯冲转入Izanagi-Farallon板块西向俯冲的构造转换期。  相似文献   

15.
杨宗良 《云南地质》2004,23(3):343-350
民乐铜矿产于中三叠统钙碱性、碱性系列火山碎屑岩、熔岩、次火山岩(英安斑岩)中。矿床形成与陆相火山活动及其后的火山热液、英安斑岩体侵入有关,明显受火山岩岩性、岩相、层位及构造控制。成因上与火山喷发、英安斑岩体侵入作用有关,具有斑岩铜矿的一些特征。矿床受后期火山热液,次生富集叠加改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有:与火山岩有关的铜矿、与断裂活动有关的热液脉状铜矿、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的铂钯(铜、镍)矿等矿产。成矿条件分析表明,弥渡苴力地区具有较好的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龙脖河铜矿区(北段)岩浆岩及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昌华 《云南地质》2003,22(4):403-408
龙脖河铜矿产于中三叠统个旧组灰岩及其下伏地层中下三叠统火山岩建造中。矿床的形成与以红河断裂和阿龙古断裂为界的深海红河裂陷槽海相火山活动及后期的热液蚀变关系密切,矿化受地层、火山活动构造控制。富钠细碧角斑岩、火山碎屑岩、基性侵入岩为该区的主要岩浆岩类型。上述不同岩浆岩均有矿化产出,本文就区内岩浆岩的特征及其与矿化的关系作一简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茶棚银矿属与隐伏岩体/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侏罗系盖层继承下伏基底变质岩系中成矿元素的高背景;隐伏岩体/次火山岩提供热源和部分物源;近SN向断裂为元素富集提供成矿空间。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同类浅剥蚀区隐伏矿体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9.
金矿赋存于三叠系中统忙怀组上段第二层(T2m2-2)的蚀变安山岩的地层中,矿体受断层及火山岩双重控制,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褐)铁矿化、毒砂化、方解石化等.认为该矿区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火山作用、构造作用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床,并总结了矿区的找矿标志,对在该区域寻找该类型的金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东部及邻区黑色岩系内的矿(化)特征与找矿设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杨勤生 《云南地质》2001,20(1):59-72
黑色岩系的找矿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的找矿实践证明,无论在世界带是在国内,与黑色岩系有关矿床(化)种类多,分布广,其中不仅探明了诸多中一大型矿床,还有不少超大型矿床的发现,黑色岩系中包含的非传统型有潜在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矿化,近年见国内外陆续报导,去年在我省某地含煤黑色岩系中也发现了含Pt0.21w/10^-6的样品,这一发现,对在黑色岩系中探索铂族金属矿化新类型,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