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号通知)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旅游国际化发展,旅游发展在国家战略、特别是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中,如何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发挥旅游效应,促进区域全面发展、对接发展、融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为推动国  相似文献   

2.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有效方式,开展旅游业绿色发展研究将有助于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地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系统综述方法,通过回顾旅游业绿色发展历程,将我国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划分为2个阶段: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萌芽探索阶段、绿色发展理念下的起步发展阶段。此外,文章从旅游业绿色发展的部分重要研究方法、绿色发展概念内涵辨析、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绿色发展法规标准、绿色发展模式、企业绿色发展对策等方面对旅游业绿色发展进行较为系统地综述,指出我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并发现大多数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相关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今后的研究应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从而构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旅游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陆林 《地理学报》2013,68(4):532-546
都市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平台,21 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同时亦是国家旅游创新发展的战略平台,汇聚了传统的旅游发展要素和新兴的旅游发展要素,旅游产业体系完备、规模庞大。都市圈旅游发展对国家和世界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现有的都市圈旅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都市圈旅游发展背景研究、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空间研究、合作与竞争研究以及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等方面,对都市圈旅游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但现有研究成果基于传统资源观研究较多,新范式研究探索较少;传统旅游发展要素研究较多,新兴旅游发展要素研究较少;单体城市旅游研究较多,都市圈有机体旅游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和体系,难以适应都市圈旅游发展的需要,有碍都市圈旅游发展规律的探索。研究认为,根据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围绕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的科学问题,应该重点开展都市圈旅游发展的国际典型模式、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过程-结构-机制的理论体系和都市圈旅游发展的中国特色道路等领域的研究;加强都市圈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创新、重大工程、重大节事的都市圈旅游发展效应、都市圈旅游发展的生态过程和都市圈旅游发展竞争与合作等专题研究。注重都市圈旅游发展研究的空间系统识别、研究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建立都市圈旅游发展研究的多方法综合集成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久文  蒋治 《地理学报》2021,76(2):277-294
高质量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的关键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地区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国家制造业中心、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前沿地带、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示范窗口,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特征,将有效带动内陆地区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正轨,形成对整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结合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本文从经济增长、产业实力、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绿色发展五方面入手,重点探究沿海地区整体以及沿海北部、中部、南部地区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分析其背后的现实原因,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价值参考。新时代背景下,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产业升级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对外开放战略、生态文明战略并济,遵循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创新活力、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等路径,协同推进沿海北部、中部、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巩固沿海地区的引领地位。  相似文献   

5.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均衡发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区域均衡发展问题是发展地理学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历程,总结了各时期区域均衡发展的特征,研究指出,中国区域间发展呈现出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演替的状态,每次演进使得社会的发展质量迈进新的台阶,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均衡发展的状态。其次,本文探讨了当前区域均衡发展的科学内涵,强调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引,关注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解决经济、人、自然三者间的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与生态经济协调的绿色发展,最终落脚到区域人民生活福祉的均衡提升为区域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最后,本文以发展地理学的思维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路径,为中国区域均衡发展和国民福祉的提升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地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小鹏  李伟华  马存霞  程静  苗红  赵小勇 《地理科学》2019,39(12):1946-1954
梳理发展研究和现代地理学的思想与学术轨迹,将发展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学术思想萌芽期(18~19世纪启蒙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末)、学术思想探索期(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学科建设期(21世纪初至今)3个阶段,各阶段特征都集中体现其学术领域的“欠发达”“发展中”“落后”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发展的研究主题与学科内涵。基于发展认识论、发展方法论和发展价值观,发展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全球发展论、二元性和中心-边缘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在元问题的层面,采用在线词云工具提炼出发展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发展的发展,殖民、不平等与发展,贫困、生计与发展,商品、贸易与发展,环境与发展等。展望未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国别差异与区域差异将成为发展地理学联合攻关和综合创新的重点领域;发展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重视本土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小城镇发展现状和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城镇、大战略",发展小城镇是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等重要途径.通过对云南省小城镇发展现状资料的收集和调研,指出其小城镇发展的地域差异大、发展水平低、特色不明显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对其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小城镇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根据其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云南小城镇发展的传统集镇型、乡镇企业主导型、城郊型、商贸旅游型4种模式,并结合实例对4种模式的成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发展的模式与国际案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区域创新是现代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区域创新发展具有自主创新发展、模仿创新发展和合作创新发展等3种模式,而美国硅谷、日本、欧盟的创新发展分别是3种模式的代表,这为我国区域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析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建立包括城市基础实力、城市化发展协调度、城市化发展可持续水平3个维度的31个指标体系及城市化发展质量评价模型、城市化发展"质"、"量"协调性测度模型,利用联合国法修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根据1978~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及2008年各省最新统计数据,基于对城市化质量的测度,判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及2008年省际城市化发展速度的适度性。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指数逐渐增大,城市化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性渐好,城市化发展速度略显滞后;省际城市化发展质量指数差异明显,从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降低,城市化发展类型可分为质量过度滞后型、质量滞后型、协调型、速度滞后型及速度过度滞后型5种类型;人口城市化水平并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真实水平,城市规模与城市化质量亦不存在对应关系;中国城市化质量各个领域发展均衡性明显不足,城市基础实力是当前城市化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动力,省域城市化发展质量较高及"质"、"量"协调性较好的地区仍存在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旅游产业组织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旅游产业正经历由量的发展到质的跨越的重要时期。文章就河南省旅游产业未来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若干重要课题,如发展优势、发展重点、发展步骤以及发展思路等进行了反思,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