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介绍了地理空间元数据服务、信息可视化、双曲线树等相关概念,分析了传统地理空间元数据服务在服务模式及服务效率上存在的缺陷。为了提高地理空间元数据服务的效果和效率,通过引入信息可视化技术中的双曲线树方法,探究将该方法运用于地理空间元数据可视化检索的显示模式,以及检索关键词与检索结果相关程度的优化显示方法,阐述了基于双曲线树的地理空间元数据可视化检索原型系统的设计实现过程,通过原型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元数据在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元数据检索方法效率不高、形式单一,将可视化应用于数据检索将会提高元数据服务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文中在分析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地理空间元数据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地理空间元数据可视化的影响因素、元数据单要素和多要素可视化技术,探讨元数据可视化的应用流程。  相似文献   

3.
依据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特点,研究地理空间元数据单要素和多要素可视化方法;构建地理空间元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流程和逻辑模型,分析影响可视化设计的主要因素及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条件,并设计两个方面的交互方式;研究可视化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的多层次组织和显示,基于空间特征的关联属性获取以及元数据的可视化映射。通过原型系统的实验,证明可视化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地理空间元数据是地理数据的描述性信息,它对地理数据的标识、空间范围、数据质量、参照系等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地理空间元数据的理论问题,是研究制定地理空间元数据标准的重要依据,是对地理空间元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的基础。阐述地理空间元数据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地理空间元数据理论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地理现象抽象过程的四层次空间划分,在四层次空间划分理论基础上建立一个地理空间元数据理论体系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资源间丰富的关联关系可以为智能化资源检索提供知识基础,但由于地理信息资源多源异构的特点,资源之间普遍缺乏关联。目前虽然有研究已经考虑到资源间的关联关系,但因关联关系的抽象性,使得其认知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对关联关系的可视化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挖掘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使其应用于地理信息资源的检索中,其中关联关系的可视化设计是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地理信息资源可视化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被称抽象的地理空间数据集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视化技巧,这里的技巧接近于在保持地理空间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整个地图区域展示为多个地图区域。对于外部用户来说,是通过对数据挖掘过程的控制自动调整数据挖掘程度的技巧。实验证明这里的技巧产生地理空间数据集的可视化,加强了全局和局部的联系、数据挖掘成果的普及,在多个应用中证实了它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GML3.0与Direct3D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维地形可视化是三维GIS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实现三维地形可视化的主要方法,对地理标记语言GML3·0以及三维图形库Direct3D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利用GML3·0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编码以及利用Direct3D显示三维地形的方法,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完成了一个三维地形可视化原型系统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管理对地理信息数据有着迫切的需求。本文从如何将海量地理信息与城市公共管理服务相结合入手,分析了目前城市公共管理平台地理信息可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面向资源的地理信息服务共享模式,构建了城市公共管理云平台架构,实现了海量多元数据的纵横联通和有效集成。在此基础上通过浏览器端地理信息可视化架构,帮助用户提高视觉注意力,可以更好地为政府决策、社会公益服务等提供有效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持。从我们建立的湖北省襄阳市城市公共管理平台来看,通过面向资源的一体化可视化技术,能够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与公共管理服务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可视化的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9.
龚建华  李文航  张国永  申申  黄琳  孙麇 《测绘学报》2018,47(8):1089-1097
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在虚拟地理环境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虚实融合框架;主要研究了虚拟地理过程与三维打印模型沙盘融合的关键计算与可视化技术,具体包括虚拟地理空间与现实地理空间的坐标匹配、遮挡处理等算法,并以学校火灾人群疏散为案例,实现了人群疏散模拟虚实融合的增强地理环境可视化原型系统。通过系统测试和人员体验调查统计分析,证明了增强地理环境可视化技术的可行性和人群疏散模拟应用交互展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越来越多与地理空间位置关联的文本信息。现有地理信息系统一般通过外部链接来浏览这些数据,需要频繁的缩放、漫游和点击操作,而其他方法又难以有效表达出空间位置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云的位置关联文本信息可视化方法———标签云地图,给出了标签云地图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流程,并以腾讯微博的真实数据集为例建立了原型,重点研究了点状和面状地理要素的Cartogram生成算法,关键字和词频的提取算法,面向不同尺度和不同时间的标签云显示规则的标签位置生成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帮助用户从大量的位置关联文本信息中快速感知并把握信息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元数据设计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梁湖清  马荣华 《遥感学报》2002,6(4):272-278
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需要元数据的支持,在分别对现有元数据标准和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系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使用元数据的优点,提出了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元数据的内容,以提高系统查询检索的速度和系统分析效率为主要目的,对元数据的存储采用了一种以数据库为基础的新的存储模式,以关系表格来管理元数据,建立元数据库。元数据库的管理以图形数据的管理为基础,二者必须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3.
3维城市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本文在对已有的3维(3D)城市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建筑物模型的构造方法,提出了一种分层组合模型方法构造建筑 及在此模型基础上的动态显示、空间分析和交互操作等功能,并开发了一个应用系统(3DTOOL)对3D城市模型中的地形和建筑物进行整体维动态显示和操作。最后利用约4km^2试验区对本文提出的模型和开发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A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 is addressing the problem of finding appropriat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by developing a (geo)information realization resource based upon the concepts of the Literate Traveller. It has as its main goal to provide tools for geographical knowledge building and exploration, by providing conventional spatial information plus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and appreciation artifacts. These artifacts are delivered in a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environment.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formulation of an initial prototype component to assist in providing geographical knowledge. The prototype is based on a study site in Townsville, Australia, and is being used as a vehicle to explore enhanced spatial information provision through the use of rich media. The research examines new ways to prospect for, discover and disseminate spatial knowledge within an intelligence‐briefing context. The paper reports on the concepts behind th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developed for the test site, and presents initial findings from the early evaluation of the prototype.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雷达探测范围会受到复杂地形因素影响,单一地依靠电磁传播模型可视化雷达探测区域很难真实有效地展现电磁覆盖情况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GeoSOT-3D空间剖分的雷达探测范围的计算与表达一体化的真三维模型。GeoSOT-3D剖分框架将上至地球50 000km,下至地心的全部地球空间划分成多层次、多尺度空间体元,体元可承载多源异构空间数据。依据GeoSOT-3D的剖分流程,将地形数据、雷达探测空间数据离散化。最后,开发了雷达探测范围可视化验证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对复杂的地形适应性强,可视化表现效果真实直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土地基础数据的核心内容及其关联关系,分析了土地基础数据的多维(结构维、时间维、空间维)特征。在对可视化技术分类方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试验验证,形成了适用于土地基础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方法的过程,为更好地发挥土地基础数据在国土资源管理乃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地学可视化探讨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1  
提出了关于地学可视化的研究框架。地学可视化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地图可视化与 G I S可视化是地学可视化理论和技术的2 个基础部分。地学多维图解是从非可视化角度提出的,关于图的地学知识表达、获取及其图的地学问题解的求证原理和方法,是地学可视化的高一级发展阶段。地图可视化中的信息表达交流模型和地理视觉认知决策模型的研究,将从理论上促进地学多维图解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虚拟地理环境是地学可视化、地学多维图解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最后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19.
Nowadays, NASA is producing several terabyte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data everyday; how to find the data with criteria, such as specific times, locations, and scales using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for use of the integration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Clearing-HOuse (ECHO) with the 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OGC) Catalogue Service—Web profile (CSW) is put forward. The architecture consists of three roles: a service requester (the user), a service provider (the ECHO metadata server), and a service broker (the GeoNetwork CSW and MODIS registry service middleware). The core component-MODIS registry service middleware includes three components: metadata fetcher, metadata transformer, and metadata register. The metadata fetcher is used to fetch metadata from ECHO metadata server; the metadata transformer is responsible for transform metadata from one form to another; the metadata register is in charge of registering ISO19139-based metadata to CSW. A prototype system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y using the service middleware technology and a standard interface and protocol.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response time of registry and retrieval of MODIS data are evaluated by means of a realistic LPDAAC_ECS MODIS data cen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totype system and the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