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回顾了1900年以来LAU采用天文常数系统的简况,以及一些天文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描述了以前每次改变天文常数系统的主要因为.介绍了1991年以来IAU在天文常数方面的工作:包括IAU天文常数工作组和天文常数最佳估计值的情况.叙述了IAU 2009年天文常数系统替代IAU 1976天文常数系统的因为:随着人类对太阳系的探测,获得新的天文常数测定值;1991年以来在相对论框架下BCRS和GCRS的使用;P03岁差模型和MHB2000章动模型的采用.比较了IAU2009和1976天文常数系统的差异.最后介绍中国在天文常数方面工作的情况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IAU第24届大会决议从2003年起采用IAU2000岁差-章动模型.IERS规范(2003)给出了上述岁差-章动模型中7个常用岁差量的单历元表达式;2003年,Capitaine等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新模型称为后IAU2000(post IAU2000)岁差一章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得到了上述两种岁差一章动模型中相关岁差量的二历元表达式.应用到坐标变换中,该两种表达式与原模型的精度相当,在1800到2200年的时间范围内,分别达到~1毫角秒和~1微角秒.由于除展开阶数外所给出的岁差量表达式与IAU1976岁差模型具有相同的形式,因此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便利.结果已用于中国天文年历的编算.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了最近以来,光学天文、VLBI和LLR等技术对主章动常数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1982年通过的1980 IAU章动理论应予以修正。文中强调了现代天文实测工作应该在地球模型和章动理论的研究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还讨论了在实际进行主章动常数测量工作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1970—1980年间的纬度观测资料,统一使用IAU1964系统天文常数,按直角坐标法计算全部星对的视赤纬,用统一的公式进行了全部观测结果的归算处理。本文给出全部星对的赤纬及自行改正以及纬度观测结果的每组月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岁差模型研究的新进展——P03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敬 《天文学进展》2008,26(2):155-174
简述了岁差P03模型提出的背景情况;指出IAU1976岁差模型的缺陷, IAU 2000A岁差和章动模型中虽有改进但仍不完善;对IAU2006岁差模型(即Capitaine提出的P03模型)作了介绍,并将其与其他岁差模型L77、B03和F03进行了比较;述及GCRS至ITRS的2种表达方法,基于春分点的岁差和章动旋转角方法和运动参考架CIO的X、Y、s的方法;给出了CIP和CIO位置确定的各种方法以及其精度;最后叙述了20世纪IAU采用的岁差一章动模型和IAU天文常数工作组的有关情况,给出了在惯性参考架中"非旋转原点"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1991年和2000年分别通过了关于相对论天文参考系的重要决议。特别是2000年的决议,以两个互相等价的相对论N体多参考系理论:Brumberg-Kopeikin体系和Damour-Soffel-Xu体系为基础,构造了严格且自洽的一阶后牛顿(1PN)的局部参考系和全局参考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坐标变换规则。IAU2000决议发表后的10多年里,已经开始应用在一些高精度的天体测量数据处理模型中,但是其工程化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实现,特别是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天文观测或者空间探测计划中。因此有必要对IAU的相对论天文参考系理论做一个系统的解读。首先介绍了IAU在1991年给出的一个简单的相对论参考系决议;随后在第3章和第4章详细讨论了Brumberg-Kopeikin理论和Damour-Soffel-Xu体系;接着,详细给出了IAU2000年大会关于相对论参考系的决议内容;最后,讨论了IAU2000决议的工程化应用、近10多年来的理论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佳成  朱紫 《天文学进展》2012,30(4):411-437
1991年以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全体大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天文参考系、时间尺度和地球自转模型的决议,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天文观测精度。其中最重要的3次,分别是在1997年的京都,2000年的曼彻斯特和2006年的布拉格通过的IAU 1997,IAU 2000和IAU 2006决议,主要的变化包括:从与历元有关的动力学参考系到与历元无关的运动学参考系,从参考系的恒星实现到河外射电源实现,从春分点到无旋转原点,以及岁差-章动模型的改进。由于这些决议在参考系转换等方面引入了很多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教学、研究和应用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它们进行解读,澄清概念,规范使用是有必要的。首先介绍IAU关于时间尺度和天文参考系的重要决议,并重点介绍IAU 2000和2006的每一条决议:然后详细介绍其应用:包括时间系统,国际天球参考系和岁差-章动模型,并和对应的旧系统进行比较;最后对这些决议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天文系受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天文常数专业委员会的委托,自1978年起,每年举办一期天体测量讨论班,以提高中级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第六届讨论班于1984年3月31日—4月7日在无锡举行。参加单位除了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天文台、所外,还有北师大,总参测绘局,国家测绘总局,武汉测绘学院等20多个单位计108人。本期内容是星表与天文常数,其中有确定星表零点改正的基本原理;FK5星表的编制和分点的确定:1976年天文常数系统中各天文常数的确定,并专题报告了视差测定的国际动态;用人造卫星确定地球形状参数的概况;行星和月球历表的研究动态以及照相天体测量的现状和展望。 上海天文台朱圣源介绍了1983年8月在联邦德国汉堡召开的18届IUGG/IAG大会情况:上海天文台叶叔华、北京天文台罗定江和陕西天文台张挥分别介绍了1984年1月9日-12日在美国佛罗里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20日至8月31日,中国将在北京首次举办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简称IAU大会)。IAU大会被誉为天文界的奥运会,是一个世界性的高水平天文学术交流活动,也是国际天文界最重要的学术和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1982年通过的世界时新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1)它没有提供世界时的明确物理概念;(2)在世界时的表示式中包含有岁差量的测定值;(3)它是根据使用 FK5星表的经典光学观测技术的情况推导的,没有考虑 VLBI 和 LLR 等新观测技术的情况。IAU 第4,8,19和31等专业委员会已决定在1985年重新开会讨论世界时的定义。本文分析了传统的世界时定义的缺点;就目步国际上关于岁差值对世界时的影响新存在的分歧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建议对各种测定世界时的观测技术都采用统一的,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概念定义。  相似文献   

11.
2019年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成立100周年,IAU将组织贯穿一年的庆祝活动——IAU100。2019年3月10日(星期日)迎来国际天文馆日,国际天文馆协会(IPS)发出号召,邀请世界各地的天文馆参与庆祝国际天文馆日(IDP),使这项活动成为IAU100的一项庆祝活动。为庆祝国际天文馆日,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联合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情系天文馆,卫星送祝福"。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2000年的决议上以两个互相等价的相对论N体多参考系理论——Brumberg-Kopeikin体系和Damour-Soffel-Xu体系为基础,构造了严格且自洽的一阶后牛顿(1PN)的局部参考系和全局参考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坐标变换规则。回顾了IAU2000决议关于参考系理论的核心内容,并指出该参考系理论的主要优点和理论不足。结合决议发表前后国际上对相对论参考系理论的一系列扩展研究,详细总结了在二阶后牛顿推广、参数后牛顿化以及太阳系非孤立引力系统等方面对参考系理论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的理论研究发展以及对实际天体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约翰·道布森(JohnDobson)先生是鼎鼎大名的"道布森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者。他所倡导的"路边天文"(Side-walk Astronomy)活动在北美洲全境正如火如茶地开展。《天文爱好者》杂志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介绍过他和他的路边天文(详见1984年第五期)。我们有幸在 IAU 启动2009国际天文年之际独家采访了这位现居美国旧金山的92岁高龄的传奇人物。在此,特别感谢负责联络的Donna Smith 女士。  相似文献   

14.
幕后团队     
《天文爱好者》2008,(6):16-16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WWW.iau.org)是2009国际天文年的创始者及全球层面的领导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于1919年,精干的秘书处设在巴黎。它的使命是通过国际合作来提升和捍卫天文学的科学性。它的个人会员由遍布世界各地的活跃在天文教育和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是一个基层民众组织,会员们为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天文学的利益而自发管理。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成立100周年,IAU为此将举办为期一年的IAU100庆祝活动。IAU100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向世界展示在过去一个世纪天文学给我们带来的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和灵感。让我们一起确保,为未来的100年定下正确的基调。  相似文献   

16.
2019年,SpaceX公司通过一箭60星的方式将首批大规模部署的星链(Starlink)卫星关入太空。此后几天的时间中,天文爱好者发现这些卫星像一列火车一样经过世界各地上空,甚至闯进天文望远镜的视场,导致照片完全被卫星轨迹覆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和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为此均发表声明(详情可见https://www.iau.org/news/announcements/detail/ann19035/)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17.
“诗意星空”系列天文科普活动的核心内容为“诗意星空天文摄影大赛”,该赛事是中国首个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全球天文学促发展战略首批支持的大赛,旨在通过摄影方式诠释中国古诗词中独特的天文意境。  相似文献   

18.
FITS数据文件的检索和访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适图像传输系统(Flexible Image Transport System,FITS)是天文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格式.自从20世纪80年代FITS格式被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正式公布为国际标准以来,大部分的天文数据都是以FITS文件的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和天文学家手中保存和交换.采用文件系统方式保存管理的FITS数据文件,很难适应程序化的检索和定位需求.随着FITS文件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虚拟天文台技术的发展,为这些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天文数据提供检索功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FITS头以关键词值对的形式确切定义了所属FITS文件的结构,还提供了数据本身诸多特性的重要信息.FITS头中保存的这些信息可以满足大部分FITS数据文件查询检索的需求.将FITS头中的信息利用数据库来保存和管理,可以极大的方便对FITS文件的检索和定位.FITS头归档入库系统(FitHAS)是中国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的一个简单实用的FITS头信息归档入库工具,能够方便的将单个或者多个FITS文件的主FITS头信息导入到数据库中,为FITS数据文件的查询检索奠定基础,进而为虚拟天文台等更高层次的数据访问服务部署创造条件.本文介绍FITS数据格式,FITS头的基本结构;探讨虚拟天文台环境下FITS数据文件检索定位的实现方式;阐述FitHAS的功能特点、设计开发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天球参考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动序列计算和地球定向参数测定需要一个中间的天球参考极作参照,1984年,采用IAU1980章动理论,选取天球历书极作为参考极,利用改善岁差章动模型和由天文测地新技术确定地球定向参数实现的天球历书极,其精度可达0.1mas,随着理论和观测精度的提高,在微角秒量级下,章动和极移模型中周日和半周日成分分应被考虑,地球定向参数的高频成分已被测定,因此天球历书极的原先定义不再适用,需要更改,叙述了不同天球参考极的概念,天球历书极的定义,评述了天球历书极目前实现及其缺陷,介绍了新的天球参考极-天球中间极的定义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20.
脉冲星时间尺度及其TOA预报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述国际天文学会(IAU)定义的几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脉冲星计时观测中时间坐标相对论转换问题。脉冲星计时观测资料分析应该参考地球时TT,并将TT转换为质心坐标时TCB或质心力学时TDB。基于IAU重新定义的TDB,讨论和比较了时间坐标转换的解析算法和利用太阳系天体历表的数值积分算法。分析了TCB和TDB对脉冲星自转参数测量的影响。最后,以毫秒脉冲星PSR B1855+09的计时模型为例,初步分析了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的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