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周连续两个早晨,东京的市民被较大地震从睡梦中震醒。第二次是9月25日的里氏6.4级(或中强破坏性)地震,东京伤73人,两位老人由于心脏病发作死去,医生说:“他们是吓死的。”这些地震是在关东大地震57周年纪念日后不到一个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发生在9月1日的中午,死亡10万多人,猛烈的大火使东京和横滨成为废墟。地震在日本已成习惯。在世界上每年记录到的地震中,日本的这些岛屿约  相似文献   

2.
东京1200万人正处在危险之中,人们正等待着下次主震的到来。地震随时可能发生:每间隔70年左右就有一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东京,上次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是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一些科学家正在寻找下次地震将在何时、何地发生及震级有多大的预报方法。东京大学地球和...  相似文献   

3.
一、东京—横滨1985年将发生6.5级地震据东京合众国际社1982年5月13日报道:日本政府的一个研究小组预报:一个里氏6.5级的破坏性地震1985年将要袭击人口稠密的东京—横滨工业区。日本建设省地球研究部主任藤田尚监在一份报告中说明了导致这次悲观预报的具体依据;1974年伊豆半岛近海地震图象及后来该半岛北部出现的地壳异常隆起与1923年的东京地震极为相似。伊豆半岛北部的地壳异常隆起自1974年以来消耗了相当于里氏7.5  相似文献   

4.
地震学     
这份报告总结了过去三年中地震学的进展。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地震,它们都具有特别的意义。第一类地震包括发生在俯冲板块边界上地震空区中的较大地震和大地震。1985年3月3日智利瓦尔帕莱索地震(M_S=7.8,M_W=8.0)发生在有充分资料证明其大震周期为86±10年的地区。这个地区的上一次大地震发生在1906年。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地震(M_S=8.1)  相似文献   

5.
据美联社东京1980年9月4日电和《纽约时报》1980年10月20日的报导:1980年9月1日是日本关东大地震5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日本举行了第二次年度东京—东海地震准备训练。参加此次训练的有280个城、镇、村庄的430多万人。尽管举行这样的训练,但其价值仍然值得研究,因为有些地震是预报不出来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能对一次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时间作出预报。在这次准备训练中,数十万日本小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1983年9月1日,一千六百万日本人参加了规模空前的地震警报演习。其间,有秩序地撤离车站和公共场所的人群、警报器刺耳的叫声、投入演习的消防队和军队等等,使这个国家出现了局部瘫痪状态。这次演习之前好几天,人们就在各公共场所贴出了一幅醒目的宣传画。画的是在正被大火焚烧的城市里一个泪流满面的小姑娘,并加了这样的文字说明:“六十年前的这一景象可能在明天重演。”其目的在于提醒日本人不要忘记1923年9月1日摧毁了东京、造成140,000人死亡的那次地震。所有的专家都一致认为,一次起码与1923年地震同样猛烈的地震迟早会袭击日本的“心脏”,即东京和大阪这两个主要城市间的广大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科学日报》网站 2 0 0 1年 9月 1 7日报道 ,瑞士和法国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勘测 ,最终确定造成 1 3 56年巴塞尔大地震的活断层是位于瑞士巴塞尔以南巴塞尔—赖赫断层。巴塞尔大地震发生在 1 3 56年 1 0月 1 8日 ,是中欧历史上最严重的大地震。由于该断层位于阿尔卑斯山的森林之中 ,而且这一地区地震频发 ,科学家一直未确定这次地震的震源。这一发现为预测可能袭击巴塞尔的下一次大地震奠定了基础科学家确定造成1356年巴塞尔大地震的活断层@董泰  相似文献   

8.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遭到大地震的袭击,以首都墨西哥城为中心受害甚重。特别是由于电讯机能大幅度下降,市民的情报联络出现很多障碍。笔者参加了以调查这方面情况为目的而派遣的静冈县调查团,现将现场调查结果和以墨籍日本人为对象而进行的意见征询调查结果作一介绍。墨西哥地震概况及灾情这次墨西哥地震的震源位于著名旅游区阿卡普尔科西南约350公里的海域。震级为8.1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千叶、房总半岛近海延伸约110公里的海底地震仪的铺设工程即将竣工。这项通过电缆进行日常监视的海底地震仪铺设工程,是继东海海域之后的世界第二个,也是日本气象厅直接观测“地震巢”的“大听诊器”。1985年9月10日试行连接,很快就检测出父岛近海的地震。进入正式使用后,可期待收到更大效益,除了能对预报关东大地震的再次袭击(即预料可能发生的沿相模海沟的巨大地震)  相似文献   

10.
日本《每日新闻》1980年9月29日第12版“大地震警报时代的开始”的专栏登载一篇题为《前兆现象多而无规律性》的文章,摘译如下:在大地震到来之前一定会伴随着某种前兆现象。因此人们认为"地震能够提前预报"。现在中国根据观测到的前兆现象成功地预报过地震。  相似文献   

11.
地震工程师们于1984年7月25日被告知,一次较大地震在象东京、洛杉矶或旧金山那样的都市造成的损失和死亡数字可能是令人惊愕的,但是,预先的防灾工作可以减少其余震的这类损失。日本东京都所属的26个市镇之一国分寺的城市规划者中村八郎说,一项十年的防灾计划已在这个具有九万人口的市镇实施,该地区现在是日本的一个模式。他说,一旦预期的大地震袭击东京,这项计划将会减小破坏,并有助于挽救生命。在该地区已建立“防灾中心”,  相似文献   

12.
当墨西哥城从1985年9月19日地震和9月20日晚上较大余震的破坏中清理出来时,地震学者正开始研究这两次地震所产生的资料。如同1985年3月3日智利大地震的情况那样,墨西哥地震也发生在仪器布设密集的地区。斯科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伯恩(JamesBurne)说,就地震波资料而言,“这将是历史上记录得最好的地震。”因而科学家们开始从那些加强监视的地震中建立一个数据库,希望能对地震机制提出新  相似文献   

13.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9.0级大地震及其引起的惨烈破坏性海啸袭击日本的一周后,伴随着一系列强余震(6级以上地震已有大约50次,Eos将刊出),次生灾害仍在加剧:对失踪者的可怕的搜寻结果死亡人数预计约1万人;40多万无家可归者和100万缺水者需要紧急援助;还有在东京  相似文献   

14.
据1989年1月10日获悉,作为人们担心在首都圈发生直下型大地震(“南关东大地震”)的防灾对策,日本国土厅正为将东京的23区等指定为“地震防灾对策推进地区(暂名)”进行讨论研究。为此,他们打算在1月底听取由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指定加强地震防灾对策地区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的有关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地壳动力学实验室监测到东京地区平均每天发生16或17次“微震”。在过去的六年中,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已建立了71个台站,以观测约240公里内易发生地震的都市的地震和地壳运动,因为相信观测小震的图象将能对预期的“大地震”预先提供警告。现已观测到,东京地区较大地震的重复发生周期约为60—70年,在东京和横滨港造成了10万多人死亡的1923年关东大地震是最近的一次大地震。1978年建立了微震观测台网以收集数据,为较大地震之前有微小前震发生的理论提供证据,并希望能及时提醒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关东  相似文献   

16.
日本保险界最近多次举行会议和发表文章讨论在发生大地震时的对策。日本是从1956年开办地震保险的,当时只保工业方面的危险。1966年颁布地震保险法后,才开始保住户方面的危险。工业方面的地震保险到1982年9月有效保额达17797亿日元,每年收入保险费91亿日元。假如在千叶、东京、  相似文献   

17.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8.2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对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破坏,伤亡数万人,是八十年代以来破坏最为严重的大地震之一,可能标志了全球地震活动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的开始。它的发生时间恰好在1986年哈雷彗星来到地球附近约1年前,特就此进行探讨。笔者曾在拙作《哈雷彗星接近地球与大地震关系的初步探讨》一文(刊登在《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第7期)中明确提出,“哈雷彗星与大地震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哈雷彗星与大地震对应关系看,八十年代前半期有可能是地震活动升高时期,尤应注意对中国西部强震的监视”。高建国、郭履灿对此作了  相似文献   

18.
1.地磁强度减少,突发现象也时有发生当“某月某日,东京将遭受大地震的袭击”的谈论广为流传时,有时会接到探询的电话。但遗憾的是,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本不可能作出“某月某日将发生大地震”等的预报。若是有指明日期的预报,恐怕就可以把它看成是毫无根据的胡说。但是,事实上,即使“那一天”未能确定,大地震袭击东京的日子也在时时逼近。同样,发生东海地震的那一天也为期不远了。在此,笔者打算依据观测事实谈谈伊豆半岛、东海地区以及东京都正下方“现在有些什  相似文献   

19.
有一些树留下了日本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标记。1923年9月11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58分,日本相模的 Mizukuma 北部发生了一次 M=7.9的大地震。紧接着地震之后发生了大火,使东京和神奈川遭受巨大损失:死亡99331人, 失踪43476人,128266所房屋完全毁坏,126233所房屋部分毁坏,烧毁房屋447128所。大地发生了剧烈运动,并出现不计其数的滑坡。沿关东海岸线,海浪撞击到港口,三崎的海浪高达6米,洲崎的海浪高达8.1米。东京的晃动振幅为14—20厘米,据估计小田原市的晃动振幅达到了80厘米。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邢台地震20年.20年前发生的这次大地震,在我国地震史册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生的第一次灾难性的地震,从那时起,我国开展了有计划的以地震预报为前沿的科学研究,使我国的地震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邢台地震拉开了本世纪我国第四个地震活跃期的序幕.随着一系列大地震的发生,地震预报实践活动也由邢台震区迅速推向全国各主要地震活动区.地震科技队伍也在一次次大地震的袭击下,由分散到集中,不断成长壮大.在与大地震搏斗的日日夜夜里,广大地震工作者牢记周总理的教导和人民的期望,在对地震预报茫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