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四川沐川黄丹石英砂岩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沐川黄丹石英砂岩选矿提纯工艺,采用多种岩矿现代测试分析方法,对该矿工艺矿物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为一种硅泥质中粒含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碎屑粒径范围0.2mm~0.5mm;原矿以石英为主,结晶度高,含量90%左右,同时含少量或微量其它杂质矿物,它们是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微斜长石和方解石,以及黄铁矿、水铁矾、金红石、板钛矿等;对矿石质量影响较大是粘土矿物和黄铁矿,它们以粒间填隙物无序散布于石英颗粒之间;原矿w(SiO2)/%为94.02,w(Al2O3)3.88%,w(K2O)1.28%,w(CaO)0.18%等有害成分赋存于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微斜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中;w(Fe2O3)0.09%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也有部分来源于水铁矾和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斑岩钼矿化与区内花岗质杂岩(石英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花岗斑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石英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34±3)Ma、(225±4)Ma和(220±4)Ma。杂岩体富硅(w(SiO_2)=70.37%~78.84%)、富碱(w(Na_2O+K_2O)=4.52%~8.77%),均属高钾钙碱性系列,普遍具有低的w(Na_2O)(0.15%~2.69%)和高的铝指数(ASI介于1.13~3.35)。稀土元素总量介于48.2×10~(-6)~527.0×10~(-6),石英斑岩稀土元素含量(48.2×10~(-6)~83.1×10~(-6))最低,正长花岗斑岩稀土元素含量(272.1×10~(-6)~527.0×10~(-6))最高,花岗斑岩稀土元素含量为162.5×10~(-6)~236.8×10~(-6);杂岩体δEu介于0.15~0.93之间,(La/Yb)N介于3.0~65.5,自正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到石英斑岩,其Eu负异常逐渐増大,而(La/Yb)N逐渐减小。岩体普遍富集Rb、Th、U、K、Nd、Zr、Hf等,强烈亏损Sr、P、Ti等。正长花岗斑岩具有中等Ba、Ta、Nb亏损。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均属于高分异花岗岩,而正长花岗斑岩属于I型花岗岩。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杂岩体具有后碰撞或后造山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或后造山环境。杂岩体锆石的Hf同位素显示,3种岩石的εHf(t)值介于-21.1~-8.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1775~2587 Ma。石英斑岩来自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正长花岗斑岩来自于古元古代晚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花岗斑岩也主要来自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有少量新太古代地壳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3.
已有的研究揭示,与稀有金属W、Sn、Nb、Ta成矿在时空上密切相关的是一套富磷过铝质岩浆岩(包括花岗岩、伟晶岩和流纹岩),其全岩中w(P2O5)可高达>1%。Bea等(1992)认为w(SiO2)>70%,w(P2O5)>0.5%可以作为S型花岗岩W、Sn矿化的标志。Webster等(1997)在德国东部Ehrenfriedersdorf高F、P锂云母花岗岩中出露的伟晶岩的石英熔体包裹体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新的紫砂矿物资源,为荣县陶土的高附加值利用以及紫砂矿物原料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种现代岩矿测试分析技术,对比研究了四川荣县陶土与宜兴紫砂泥料的矿物岩石学特征,结果表明:荣县陶土的化学成分平均含量是,w(Si O2)64.29%,w(Al2O3)22.72%,w(Fe2O3)6.51%,w(K2O)3.81%,四者之和达97.33%,而有害成分Ca O含量低,w(Ca O)0.35%;矿物成分石英35%~40%,高岭石25%~30%,伊利石30%~35%,赤铁矿3%~5%;结构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粉砂泥质结构,石英分布均匀,颗粒大小为10~250μm;热效应特征是,平均热失重为4.99%,脱羟温度515℃左右。荣县陶土这些矿物岩石学特征都与宜兴紫砂矿物原料中的紫泥相同或相似,有可能作为一种优质的紫砂矿物资源。另外,荣县陶土中的淡绿色部分和紫红色部分分别与宜兴绿泥和朱泥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处于扬子地块西缘,靠近盐源-丽江坳陷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的结合部位,该矿区侵入岩体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组成。西范坪铜矿石英二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0.8±0.7)Ma(MSWD=0.2),表明了斑岩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石英二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LREE富集、HREE亏损,为高钾准铝质花岗岩。w(Si O2)为64.06%~65.24%,具有高w(Al_2O3)(15.58%~16.55%)、w(Sr)(719×10~(-6)~1221×10~(-6))及Sr/Y比值(49.2~82.5),低w(MgO)(1.30%~1.63%)、w(Yb)(1.08×10~(-6)~1.55×10~(-6))及w(Y)(13.7×10~(-6)~14.8×10~(-6)),Eu异常(0.83~0.90)不明显,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29.94~52.14),具有埃达克岩特征。西范坪埃达克岩富钾贫钠(K_2O/Na_2O=0.78~2.44),低Cr、Ni,高Th、Th/U以及相对低的Sr/Y等特征,表明其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西范坪早白垩世(100.8Ma)地壳增厚作用可能受控于甘孜-理塘洋闭合后的造山运动,该斑岩体为印支期褶皱造山后(200 Ma),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之前(65 Ma),陆内由挤压向伸展转换期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东平沉积锰矿为桂西南的一个中大型锰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滇桂地洼系,主要的含矿层位是下三叠统北泗组,沉积相主要为浅海陆棚相。本文通过研究东平锰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东平锰矿的岩相古地理、含锰岩系、矿石矿物等特征,阐明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测试结果表明,含锰岩系富集Co、Ni、Ba、Sr、Ti、V等元素,w(Ba)/w(Sr)值在3~7之间,N(Fe)/N(Ti)、N(A1)/N(Al+Fe+Mn)值分别为6~59、0.26~0.66,w(Co)/w(Ni)值在0.4~1之间;w(ΣREE)为36.9×10~(-6)~774.1×10~(-6)之间,w(Nb)/w(Ta)值为9~22(平均13),w(Y)/w(Ho)值为26~35,HREE与LREE分馏不明显;微量元素的图解均显示成矿过程中有海底热液的加入,说明矿床的形成受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与局部海底火山热液喷流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遮拉组玄武岩以高钛[平均w(TiO2)=2.57%]、高铁[平均w(TFe2O3)=11.58%]、低镁[平均w(MgO)=4.06%]、富集LREE和高场强元素{[w(La)/w(Yb)]N、w(Nb)、w(Zr)平均分别为8.61,32.67×10-6,331.33×10-6}为特征,w(Ti)/w(V)(62.74~80.26)、w(Ti)/w(Y)(218.71~665.20)和w(Zr)/w(Y)(10.89~11.09)比值高,具有与OIB相似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同位素组成以高Sr{[n(87Sr)/n(86Sr)]i为0.712 763~0.714 765}、低Nd{[n(143Nd)/n(144Nd)]i为0.512 417~0.512 458}为特点;②遮拉组玄武岩为一套产于大陆边缘裂谷背景下的碱性玄武岩,没有经历地壳混染;③遮拉组玄武岩是地幔热柱或热点物质与岩石圈地幔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了解与雅鲁藏布江洋盆构造演化有关的一些关键地质问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扒草金矿产于黔东南下江群浅变质岩系中,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文章对其赋矿地层、蚀变围岩、不同成矿期石英脉的微量和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赋矿地层与蚀变围岩的微量、稀土元素特征无差异。石英脉的稀土、微量含量低于地层和蚀变围岩,但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微量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上与地层和蚀变围岩相似;所有样品在稀土元素三组分图中的投影均处于同一位置。不同成矿期石英脉对比发现,成矿早期石英脉的稀土配分模式与地层及蚀变围岩一致,而晚期石英脉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从早期到晚期,石英脉中W元素含量迅速降低,而V、Cr元素含量升高,特征值δTb、δTm由正异常变为负异常;微量元素曲线呈现地层、蚀变岩中的Sr均表现为负异常,而石英脉中大部分表现为Sr的正异常,少部分表现为负异常;石英脉的w(Y)/w(Ho)值与区域变质岩相似,但部分样品偏离区域变质岩的范围。总体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浅变质岩系,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但在晚期可能有其它流体的加入;石英脉富含LREE的同时富集部分HFSE,w(Th)/w(La)、w(Nb)/w(La)、w(Hf)/w(Sm)值均小于1,表明成矿流体为Cl-F-的流体体系;特征值δEu负异常、δCe无异常和w(Th)/w(U)值大于1.25,表明扒草金矿的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9.
重庆云阳恐龙化石埋藏地是新发现的四川盆地中侏罗世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点,具有巨大的科学意义,恐龙化石埋藏于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及新田沟组中。沙溪庙组一段细粒碎屑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样品主量元素w(SiO_2)60.07%~66.57%,w(K_2O)2.77%~4.60%,w(Na_2O)0.73%~2.26%,w(Al_2O_3)15.68%~20.00%,w(Fe_2O_3~T)4.44%~6.74%,w(MgO)1.84%~2.61%,w(CaO)1.06%~1.44%,w(MnO)0.08%~0.12%,样品石英含量较高,成熟度低,可能含有部分重矿物;样品轻稀土元素(LREE)含量介于164.18~221.48×10~(-6),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介于15.83~24.22×10~(-6),LREE/HREE介于7.76~13.99,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右倾型,稀土元素上地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平坦型。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该套碎屑沉积岩物源以长英质火山岩类为主并含有部分古老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环境,中侏罗世沙溪庙组一段处于半潮湿—半干旱的古气候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上黑龙江盆地虎拉林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微地块北缘,夹持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与得尔布干断裂之间,其矿体主要赋存于隐爆角砾岩中,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关系密切。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花岗斑岩岩体结晶年龄为141.7±1.1 Ma(MSWD=0.086)、石英斑岩(2件)岩体结晶年龄为144.9±0.56Ma(MSWD=0.580)和142.6±0.74 Ma(MSWD=0.077),两者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两岩体锆石ε_(Hf)(t)分别介于-4.14~0.16、-2.25~1.37,且大部分数据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987.08~1259.04 Ma、908.38~1138.56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斑岩w(SiO_2)为66.21%~66.70%,w(Al_2O_3)为15.18%~15.45%,w(Na_2O+K_2O)为7.56%~8.17%,铝饱和指数A/CNK为1.03~1.06,显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序列;石英斑岩w(SiO_2)为66.34%~68.25%,w(Al_2O_3)为13.77%~15.05%,w(Na_2O+K_2O)为6.76%~9.06%,在SiO_2-K_2O图解中,落入钾玄岩序列范围内。花岗斑岩、石英斑岩ΣREE分别为71.07×10~(-6)~97.92×10~(-6)、135.53×10~(-6)~156.15×10~(-6),(La/Yb)_N分别为24.87~26.81、31.33~40.62,均表现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的右倾曲线特征,且轻、重稀土分馏明显;δEu分别为0.65~0.88、0.41~0.50,后者较前者铕负异常明显;两岩体均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LREE及U等不相容元素,强烈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s)。岩石成因类型判别图显示上黑龙江盆地虎拉林早白垩世侵入岩为Ⅰ型花岗岩,形成于蒙古-中朝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后碰撞环境,由挤压转为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可能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陆陆碰撞期间加厚古老地壳拆沉、部分熔融,并受到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熔融混染的产物,进而限制了蒙古-鄂霍茨克洋至少在144.9Ma以前已经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11.
蒋权  杨勇  唐云  朴海善 《矿物学报》2023,(3):358-370
通过对贵州织金稀土磷矿中高品位磷质条带和白云质条带两类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矿物组成、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赋存特性等,着重研究在不同粒级下的不同化学组分的分布情况、富集规律及相互关系,从降Si、Mg、Fe角度考虑,为原矿的破碎工序和选矿方案选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磷质条带属于高品位钙镁质磷块岩,P2O5平均品位为35%,w(MgO)平均为1.37%,w(SiO2)平均为5.76%,磷灰石是主要的有用矿物,含量为74.95%,与白云石、石英、方解石、黄铁矿等矿石紧密镶嵌共生;白云质条带其P2O5品位平均为8.35%,Mg含量相对较高,w(MgO)平均为14.58%,w(SiO2)平均为8.12%,白云质条带属于低品位钙镁质磷块岩,磷灰石是主要的有用矿物,含量22.99%,这种互层型磷块岩的主要脉石矿物有白云石、石英、黄铁矿等。  相似文献   

12.
朱溪矿集区内新发现高Sr/Y型枣林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对其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w(SiO2)(68.67%~69.27%)、高w(Al2O3)(15.78%~16.54%)、高w(K2O)(3.69%~3.88%),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石英二长斑岩;∑REE为205.21×10-6~213.13×10-6,∑LREE/∑HREE=19.10~20.9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弱Eu负异常;Ba、U、K、Pb、Sr正异常,Nb、Ta、P、Ti负异常,具岛弧岩浆特点;较高的w(Sr)(366.05×10-6~474.16×10-6)、较低的w(Y)(7.26×10-6~8.89×10-6)、w(Yb)(0.62×10-6~0.73×10-6)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特征.锆石U-Pb年龄为(157±1)Ma.文章认为枣林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受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斜低角度俯冲的影响,形成于弧岩浆构造环境,源区残留相以角闪岩相为主,次为石榴子石,来源深度较深.朱溪矿集区在160 Ma具备形成含Cu成矿岩浆的构造环境及岩浆岩条件,具有找寻斑岩型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朱溪矿集区内新发现高Sr/Y型枣林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对其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w(SiO2)(68.67%~69.27%)、高w(Al2O3)(15.78%~16.54%)、高w(K2O)(3.69%~3.88%),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石英二长斑岩;∑REE为205.21×10-6~213.13×10-6,∑LREE/∑HREE=19.10~20.9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弱Eu负异常;Ba、U、K、Pb、Sr正异常,Nb、Ta、P、Ti负异常,具岛弧岩浆特点;较高的w(Sr)(366.05×10-6~474.16×10-6)、较低的w(Y)(7.26×10-6~8.89×10-6)、w(Yb)(0.62×10-6~0.73×10-6)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特征.锆石U-Pb年龄为(157±1)Ma.文章认为枣林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受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斜低角度俯冲的影响,形成于弧岩浆构造环境,源区残留相以角闪岩相为主,次为石榴子石,来源深度较深.朱溪矿集区在160 Ma具备形成含Cu成矿岩浆的构造环境及岩浆岩条件,具有找寻斑岩型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朱溪矿集区内新发现高Sr/Y型枣林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对其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w(SiO2)(68.67%~69.27%)、高w(Al2O3)(15.78%~16.54%)、高w(K2O)(3.69%~3.88%),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石英二长斑岩;∑REE为205.21×10-6~213.13×10-6,∑LREE/∑HREE=19.10~20.9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弱Eu负异常;Ba、U、K、Pb、Sr正异常,Nb、Ta、P、Ti负异常,具岛弧岩浆特点;较高的w(Sr)(366.05×10-6~474.16×10-6)、较低的w(Y)(7.26×10-6~8.89×10-6)、w(Yb)(0.62×10-6~0.73×10-6)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特征.锆石U-Pb年龄为(157±1)Ma.文章认为枣林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受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斜低角度俯冲的影响,形成于弧岩浆构造环境,源区残留相以角闪岩相为主,次为石榴子石,来源深度较深.朱溪矿集区在160 Ma具备形成含Cu成矿岩浆的构造环境及岩浆岩条件,具有找寻斑岩型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选取可可托海3号脉石英-锂辉石带、卡鲁安806号脉、库卡拉盖650脉,开展石英、锂辉石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以及石英中捕获的单个流体包裹体组成的LA-ICP-MS原位分析。结果表明,锂矿化伟晶岩晚期出溶流体相为H2O-NaCl-CO2体系,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3~407℃,盐度为5.77%~20.15%;w(Li)为1527×10-6~17767×10-6、w(Cs)为32×10-6~4563×10-6、w(Rb)为10×10-6~100×10-6。Li与Cs、Rb与Cs之间存在正相关系,并且Li/Rb与Li、Cs/Rb与Cs显示正相关关系,表明Li、Rb、Cs强烈分配进入流体相。流体包裹体中K/Na<0.4,指示锂矿化伟晶岩晚期分异出的流体显示富钠性质。26个流体包裹体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锂矿化伟晶岩晚期流体相中含有0.33%~3.82%Li2O(w(Li...  相似文献   

16.
哈日扎石英闪长岩出露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该地区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哈日扎石英闪长岩年龄为(239.3±2.2)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属印支期。石英闪长岩中含镁铁质暗色包体,石英闪长岩w(SiO_2)为61.34%~63.07%,w(Al2O3)为16.12%~16.55%,K_2O/Na_2O比值为0.75~0.82,显示低钾富钠特点,里特曼指数为1.45~1.56,在w(K_2O)-w(Na_2O)关系图上落入中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0.92~0.95,属于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108.38×10~(-6)~124.51×10~(-6))变化不大,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δEu为0.69~0.73,负铕异常明显。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岩石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和不相容元素(如U),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指示具有弧岩浆特征,Rb/Sr、Nb/Ta比值介于壳幔之间,反映具有壳幔混合成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哈日扎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三叠纪早期俯冲阶段,与阿尼玛卿洋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房山侵入岩体高Sr低Y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房山侵入岩体及其微粒包体以高w(Sr)(400×10-6~1 126×10-6)、w(Sr)/w(Y)(一般≥40)、w(La)N/w(Yb)N(≥33),低w(Y)和w(Yb),Sr正异常,Eu弱负异常-正异常为特征.与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Sr-Nd同位素特征与汉诺坝底侵玄武岩形成的下地壳麻粒岩包体以及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浆岩一致.研究表明:①房山侵入岩体及其微粒包体起源于增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②增厚的下地壳底部是具有Ⅰ型富集地幔特征的底侵玄武岩,是中生代华北岩石圈减薄与置换之后的新生下地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滇西北衙富碱斑岩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供了与滇西北衙大型金矿床密切相关的富碱斑岩的主量元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数据,对富碱斑岩的成因、起源条件和源区类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北衙地区的富碱斑岩具有较高的SiO2(w(SiO2)>68%)和Al2O3(w(Al2O3)=13.45%~15.22%),具有富集Sr(w(Sr)=365×10-6~930×10-6),亏损HREE(w(Yb)=0.64×10-6~1.17×10-6)和Y(w(Y)=7.17×10-6~12.25×10-6),较高的w(Sr)/w(Y)、w(La)N/w(Yb)N比值,无明显的负Eu异常等特征,显示了与埃达克岩的某些相似性。然而,富碱斑岩低的w(MgO)、w(Cr)和w(Ni),又与典型的埃达克岩有所不同。富碱斑岩产出的地质背景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富碱斑岩并非起源于俯冲的大洋板片,而是源于加厚地壳的底部,源区为榴辉岩相岩石。富碱斑岩显著富集Rb、Ba、Th、K,可能与俯冲大陆板片的脱水作用和流体的交代作用有关。产生富碱斑岩岩浆的动力学机制,与印度大陆板块和扬子大陆板块对“三江”的相向俯冲、金沙江-红河断裂带的走滑拉分及其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和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成因分析对二郎坪群形成环境和构造背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二郎坪群中3类硅质岩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w(SiO2)=61.35%~96.01%、N(Si)/N(Al)=2.77~51.53)研究,认为二郎坪群硅质岩为非纯硅质岩;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特征值(∑REE、∑LREE、∑HREE、δCe、δEu)、常量元素含量(w(Al2O3)、w(TiO2))和微量元素含量(w(Nb)、w(Rb)、w(Th))的分析表明研究区硅质岩是热水成因型,但受陆源物质成分影响,陆缘物源对南阳盆地西硅质岩影响较大。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揭示二郎坪群硅质岩产出于不同海相沉积环境,南阳盆地西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而盆地以东硅质岩形成于远洋盆地环境,证实了二郎坪群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0.
凝灰岩是一种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为科学评价和开发利用上天梯凝灰岩资源,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化学成分分析、X衍射物相分析、形貌分析、矿物自动分析仪分析及白度测试分析等技术,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研究显示,凝灰岩主要由钾长石及石英等矿物组成,钾长石颗粒50%以上粒径在100~200μm范围内。凝灰岩化学成分具有高硅铝、富钾(w(K2O)高达7.3%~8.2%)、低铁(w(TFe)0.13%~0.55%)和高白度(煅烧白度达83~84)等特征。钾长石含量高,是凝灰岩中钾的主要赋存矿物。上天梯凝灰岩可作为制备陶瓷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研发可溶性钾盐和各类农用钾肥的重要新型工业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