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近年来重金属的污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会对大气、土壤、水源、生态环境等造成污染,是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废石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  相似文献   

2.
矿山开发过程产生的废石、废渣、矿坑排水及冶炼尾矿和炉渣等都或多或少地含有重金属.在长期的风化淋滤作用过程中某些重金属元素就迁移释放出来,从而污染周围的土壤和水体.重金属在地表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具有累积效应.生物体通过食物链富集重金属,并把重金属转化成毒性更强的化合物;重金属就因这种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而影响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3.
铜陵矿山酸性排水及固体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元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调查中国铜陵凤凰山铜矿和新桥硫铁矿两种不同类型矿山固体废弃物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矿山尾矿和废石产生酸性排水的可能性及其差异以及矿山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式。结果表明,凤凰山铜矿的尾矿基本不产生矿山酸性排水,而新桥硫铁矿采矿废石产生矿山酸性排水,并且凤凰山铜矿的尾矿和新桥硫铁矿采矿废石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式也有差异,前者重金属Cu、Pb、Zn、Cd、As、Hg主要赋存于硅酸盐态中,而后者在还原态中有较高的含量,这反映了在地表条件下尾矿中大量重金属元素已经发生了迁移,而采矿废石已经开始氧化,且酸性排水的存在更有利于废石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和扩散,进而导致矿区周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对矿山周围土体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使用自制的重金属淋滤污染装置,制备室内重金属Zn2+污染土,进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淋滤条件下重金属Zn2+对桂林红黏土强度及其强度损伤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Zn2+对桂林红黏土的强度损伤行为是明显的,抗剪强度平均下降了30.61% ~56.6%不等,应力-硬化关系均呈现应变硬化型,损伤变量D在0.478~0.566之间。淋滤条件下重金属Zn2+对桂林红黏土强度的损伤主要是由于Zn2+对红黏土胶结结构以及土颗粒的双电层结构产生了不可逆的侵蚀破坏,降低土体内部的联结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大,其强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损伤变量亦有所增长,但相差较小。这是因为在长时间的淋滤过程中,红黏土对Zn2+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导致尽管是在低浓度的污染溶液淋滤作用下,土体的累积损伤和高浓度的效果相近似。  相似文献   

5.
矿山开采、选冶等活动将大量废弃物排放至环境中,尤以矿山尾渣和酸性矿山排水为显著,致使大量有毒有害元素暴露在空气和水中并被释放出来,直接或间接危害其周围的环境.矿山重金属的释放途径主要包括尾矿渣的氧化淋滤以及正在作业的选厂排水,其释放的重金属绝大部分都进人到水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矿山开发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山固体废物和酸性废水已成为矿山资源开发的两大环境公害,与此产生的矿山重金属污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矿山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在人类改造过的环境中发生的活化、迁移和再分配,必然对矿山开发区和邻近区的地球化学平衡带来新的扰动。研究重金属元素在这种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扰动与平衡,可以揭示污染元素的迁移循环、形态转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矿山重金属的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矿山-河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于矿山及纳污河流生态系统,从重金属污染源研究入手,分析了尾矿重金属淋滤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阐述了重金属在矿山及相关河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和评述了现有的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努力减少尾矿中重金属向环境释放,逐步实现矿床的无废开采;设计不同条件和影响因素下的尾矿淋滤实验,加强酸性废水和尾矿重金属淋滤释放规律的研究,建立酸性矿山废水和重金属释放的预测模型;运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高精度的Pb、S同位素测试手段,示踪重金属的来源及其运移途径;运用3S技术和高新技术手段提取和识别环境地球化学信息,加强矿山-河流系统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运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治理矿山环境及其影响流域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矿山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其固体废物和酸性废水,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污染元素种类多,元素价态形式复杂,还附加有选矿药剂的污染;重金属污染过程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累计性;矿山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较多,其中使用最广的是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目前矿山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化学性修复和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矿区内的尾矿坝及露天堆放的废石堆、矿石堆是矿区周围及其下游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天然雨水淋溶浸泡作用对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因此,对尾矿、废石、矿石的模拟淋滤实验能够揭示污染源中矿物的分解转化规律、水-岩氧化还原反应机理、重金属元素在水-岩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从而能够为矿山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铅锌矿的开采使含有铅锌等有害物质的尾矿暴露于地表,这些有害物质通过风化淋滤进入地表水,并影响下游水系,但碳酸盐岩对重金属的迁移有抑制作用。本文对典型的碳酸盐岩地区-贵州省杉树林铅锌矿下游的河水和沉积物进行了研究,发现水中重金属只是在尾矿堆附近的水体一高,随着离矿山的距离增大,含量迅速降低。沉积物铅锌含量在所研究河段一直很高。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沉积物硫主要来源于尾矿中硫化物,到下游则有其他硫源(如土壤硫、支流悬浮物流)的加入。本区大气降水及泉水的(^34S都较低,分别为-3.83‰和 5.05‰,而干流水的(^34S一直保持在 10‰左右,不受矿山影响的支流水(^34S也高至 9.76‰。这说明水中硫不仅来源于矿山物质,还可能来源于石膏盐层。本区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硫含量和硫同位素值对矿山物质的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而本区水中重金属含量由于受到吸附作用的影响,水的硫含量及同位素值由于受到煤及石膏盐层的影响,可能不适合用来示踪矿山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矿业环境影响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矿业开发对周围地区带来巨大的环境影响, 矿山废弃矿石和脉石堆、矿山选矿废石、尾矿、冶炼熔渣、矿山酸性排水、土壤重金属元素、河流及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大气污染等都极大地影响了矿山地球化学环境和生态系统。甚至在矿山工业关闭后,长期的环境影响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地球化学研究内容。环境方面的地球化学化学扰动和平衡,是进一步研究矿山环境地球化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陈龙  赵元艺  常玉虎 《地质论评》2016,62(S1):259-260
戴村位于江西省乐平市,长期受毗邻德兴矿集区内多个矿山开采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开采与选冶、矿山尾砂库堆积、露天废石厂淋滤和老窿洞等产生的废渣废水能携带大量重金属元素通过向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及生物体中迁移,长此以往可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进而破坏地区生态环境(刘春阳等,2006;王晓亮等,2013;Liu Guannan et al.,2013;柳建平等,2014)  相似文献   

13.
钝化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含重金属尾矿的处理,可以从源头上防止酸矿废水(AMD)的产生,寻找一种价廉易得且对环境危害小的钝化剂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在骨炭作用下,用pH值为4的双氧水对黄铁矿进行氧化,探讨骨炭对黄铁矿氧化释放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含量的骨炭(分别为0.5、2.5和5 g)能将溶液的pH值分别提高到8.93、10.01和10.42,表明骨炭具有较强的中和能力,同时黄铁矿氧化释放的Pb、Zn和Cd等重金属离子浓度明显地降低。但当骨炭含量超过2.5 g时,对As有促进释放的趋势。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钝化后黄铁矿样品位于420、563、603、1 044、1 091 cm~(-1)处的特征峰主要来自PO_4~(3-)的振动,XRD进一步揭示了黄铁矿表面主要含磷次生矿物是磷铁矿和羟磷铁铅石,这些次生矿物对重金属钝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骨炭有望作为钝化含多重金属尾矿的钝化剂。  相似文献   

14.
粤北大宝山是华南金属成矿带的大型铁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综合性矿床,富含硫化物,位于北江支流横石河的上游分水岭,流域封闭性很好。矿山开发引起横石河下游的上坝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癌症"村,部分村民出现"痛痛病"疑似症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对下游引发的严重污染,该矿山成为研究湿热地区含硫化物金属矿山重金属元素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的理想场所。以Zn为例,该矿山重金属元素从矿体中向生物体迁移过程经过尾砂/水反应界面、水/沉积物反应界面、土壤/间隙水溶液界面和土壤/植物界面4个重要的反应界面。其中,尾砂/水反应界面控制重金属从源头尾砂中的释放;水/沉积物反应界面控制重金属在水体中与河流沉积物的沉淀与释放的平衡;土壤/间隙水溶液界面控制土壤生物有效性;土壤/植物界面控制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利用。4个界面的介质间相互作用较好地刻画大宝山矿山因为开采,重金属元素从内生环境中曝露出来,然后在表生环境中释放、迁移、转化、归宿的迁移模式。上述认识对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改变重金属迁移反应界面的条件,可以阻断矿山元素的迁移,达到污染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人们对一些天然矿物在处理重金属污染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高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倍加青睐,并逐渐发展成环境矿物材料研究的方向[1,2]。国外对某些矿物吸附机理也有较系统的评述,有关含铬矿物与有机物的作用也有报道[1,3]。1 实验部分(1)试样来源:黄铁矿取自硫铁矿矿山,经鉴定与粉碎,淘洗,烘干,筛分,磁选后获得。(2)含铬(VI)废水:用分析纯重铬酸钾(K2Cr2O7)和蒸馏水配制。(3)实验仪器:反应体系的酸度用PHS3C型酸度计测定,反应平衡时的吸光度用UV160A分光光度计测定,…  相似文献   

16.
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问题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宝山矿是一座大型多金属矿床。目前,在该地区有国家和地方以及个体等多家矿业单位进行开发,由于长期开采对周围水土中释放了大量重金属和酸性废水,从而破坏了自然环境。本文根据该矿床的矿山地质环境和污染现状,认为矿山在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然条件对环境的自然净化作业,即矿山的尾砂坝应建在碳酸盐岩地层区,矿山的废渣、废石、废水尽可能地在上游碳酸盐岩地区多停留,以减少重金属和酸性废水对下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新芳  赵元艺  王强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22-67030022
随着人们对矿山环境修复越来越重视,受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涌现出的新技术方法在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物理化学、植物、微生物和动物四大类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理论研究、试验和现场应用等方面入手,搜集大量资料,综述该四大类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总结提出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点向4个方向发展:以低成本为导向的常规技术优化,包括常规廉价材料的有效利用、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回收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和化学回收)等;以高精端新技术为导向的效率提升,包括纳米材料、生物薄膜等新型高效修复材料的研发、基因工程等,通过微观机理的精细研究大幅提高修复效率以降低总体成本;联合不同修复技术,如微生物—植物、化学—植物、物理—化学等联合修复技术,取长补短以实现更好的修复效果;加强不同修复技术的数据库和智能决策系统建设,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8.
水新芳  赵元艺  王强 《地质论评》2021,67(3):752-766
随着人们对矿山环境修复越来越重视,受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涌现出的新技术方法在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物理化学、植物、微生物和动物四大类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理论研究、试验和现场应用等方面入手,搜集大量资料,综述该四大类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总结提出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点向4个方向发展:以低成本为导向的常规技术优化,包括常规廉价材料的有效利用、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回收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和化学回收)等;以高精端新技术为导向的效率提升,包括纳米材料、生物薄膜等新型高效修复材料的研发、基因工程等,通过微观机理的精细研究大幅提高修复效率以降低总体成本;联合不同修复技术,如微生物—植物、化学—植物、物理—化学等联合修复技术,取长补短以实现更好的修复效果;加强不同修复技术的数据库和智能决策系统建设,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9.
江西德兴矿集区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比研究矿山开采一定时段内区域环境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动态监测矿山开采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情况、污染趋势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在利用2004年野外采集与测试分析的330个水系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含量数据基础上,充分利用矿山开采早期(1989)的1:20万乐平幅(As、Hg、Cd、Cr、Zn、Cu、Pb)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图,通过数据预处理,分别对样品采集点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统计分析和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的基础上,采用GIS的三维空间分析功能,对比研究德兴地区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十几年来,矿山开采对区域水系沉积物已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主要集中分布在是德兴铅锌和铜钼矿区德兴河与大坞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乐安河下游沿岸局部地区、西北煤矿区以及乐安河下游乐平附近的煤矿区。  相似文献   

20.
刘传侦  万禄进 《江西地质》2000,14(3):199-202
在上水桥金、萤石矿区的含矿硅化破碎带中,新发现一种围绕断层磨砾呈放射状生长的石英晶簇,因其像有刺、有壳、有仁的板栗,作者将其命名为板栗状石英晶簇。板栗状石英晶簇可能是硅质围绕悬浮于高比重热液中的断层磨砾生长形成,反映当时热液中可能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