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阐述了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单井涌不量衰减、地面沉降等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太行山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地下水的开采量大大增加 ,多年的连续超采 ,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本文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在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对区内的地下水进行全面监测的基础上 ,对区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位总体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 ,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农业的季节性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 ,地下水位表现为典型的开采型动态 ,在现有地下水开采条件下 ,地下水位将以 1m a的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根据咸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咸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未来降水量增多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密切;开采量的减量幅度较大时,地下水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人类长期不断增长的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是恢复地下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上游地区作为北京市最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供给区,在城市供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由于多年连续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99-2013年地下水位下降最大达45 m;应急水源地地区地下水硬度年均上升2.6%,密云十里堡地区地下水硬度和硝酸盐氮超标。通过分析潮白河冲洪积扇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地下水位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认为:超量开采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是引起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地下水超量开采和地表水污染,并利用南水北调的水进京之机回灌和停采以涵养地下水,是恢复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赵平镇  吴希龙 《地下水》2005,27(3):206-207,220
以泰安市为例,论述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衰竭、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和地面塌陷等水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咸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咸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未来降水量增多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密切;开采量的减量幅度较大时,地下水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人类长期不断增长的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是恢复地下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苗红  李峰  徐恒  眭素刚 《云南地质》2007,26(4):466-471
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经济发达、工业密集区乡镇受污染较为严重,水质显著恶化,论述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改善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晶 《吉林地质》2002,21(3):60-64
四平市由于没有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从而导致了区域性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水质遭受污染,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由此给四平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最后从多方面,不同角度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有效措施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城市地下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兴忍 《地下水》2008,30(6):100-101
运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认真分析了运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咸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从节约用水、优化布局、防止污染、人工回灌、完善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应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松嫩平原地下水超采形势分析,掌握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及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情况,为监测、监督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与污染、保护、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决策依据。依据近10年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数据,采用超采系数法、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法,结合地下水资源均衡和地下水水质污染情况,通过数值模拟、数理统计、条件类比、地质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水超采形势。  相似文献   

11.
以咸阳市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气象资料、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为研究基础,全面研究分析了咸阳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针对现阶段咸阳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开采量长期居高不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问题突出等问题,提出了严格完成压采目标、科学配置地下水资源、增加地下水补给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地下水超采区调控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4)
渭南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为陕西省工农业重市。根据渭南市地下水位监测情况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收集该市近30 a地下水埋深及降雨量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按照地貌单元划分八个区域对地下水位变化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全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南市地下水动态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1985-2002年,由于开采量增大,地下水位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0.2 m。2003-2016年,地下水位基本平稳。通过对全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析研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水资源管理、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等职责提供技术支撑,防止因地下水超采或地下水位持续上升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静宁县庙堡水源地水位严重下降的现状,从气候、含水层破坏、地下水开采等方面分析了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遏制地下水持续下降、加强地下水监测、缓解供水压力的对策与措施,为甘渭子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合理配置、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奇台县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丰德 《地下水》2003,25(1):31-33
本文详细介绍了奇台县地下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概况,通过大量事实,深刻阐述了奇台县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由这些问题引起地下水位大范围下降、水量超采,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而且严重制约着该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后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淮河流域片北部连续干旱,由于对地下水的开采缺乏统一管理,尤其是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剧增,盲目超采地下水以致形成局部或大面积漏斗。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环境地质一些问题,分述如下: 1.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大面积漏斗北部连年干旱,需水量随工农业生产发展而增加,开采地下水量超过当地的补给水量,地下水位下降出现了淮北市等17处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环境构成的基本要素,与人类活动和生存息息相关。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一方面满足了人们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在改变和破坏着自然环境的平衡。山东省高青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区内主要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长期以来,不当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诱发了诸如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土壤盐碱化、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山东省高青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和自然环境等情况,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为指导高青县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及有效防范环境地质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建爱 《地下水》2012,34(5):73-74
依据大量地下水监测及开发利用等实测资料,对延安城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对影响地下水位的因素采取分类剖析,认为单纯从气象因素看,降水是影响地下水的最重要因素,蒸发次之;而人为开采因素则是地下水持续下降的根本影响因素。为今后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照雄 《地下水》2000,22(4):170-172
本文介绍了南川井田桥榜煤在放因采煤影响产生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造成了地下水资源无法利用,通过实地水文地质调查,初步查明了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运移规律,可采取水平建筑物将地下水引出地表,使地下水资源可重新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刘硕  田西昭  张志强  翟星 《地下水》2010,32(3):92-93,96
研究了唐海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资源量计开发利用状况,指出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从优化布局、节约用水、完善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应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不够完善,通过实施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项目,地下水监测站网布设日趋合理。监测站在阿克苏河、台兰河、渭干河、库车河等冲洪积平原区、乌什县河谷、拜成盆地、柯坪盆地和阿恰平原这几块地质单元上都有分布,可比较全面的反映阿克苏地区境内主要地下水开发利用区的埋深、水位变化特征。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地下水监测工作进行探讨,重点对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和日常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几年该地区地下水位年度监测成果,对区域地下水位状况和年内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大致可以看出区域内地下水总体呈下降趋势,冬季灌溉期结束后地下水潜水水位最高,3-4月份春灌开始后,地下水位总体下降,6、7月份受地表来水、灌溉等补给的影响,地下水又有一次集中上升的现象。研究结果为该区域地下水中长期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