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忠  秦咏梅 《贵州地质》2003,20(3):180-182
按(JGJ94—94)规范计算嵌岩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k)和嵌岩深度(hR)是嵌岩桩基础两个最基本关键的参数,必须作好取样、试验,加强勘察与设计的联系,加强施工检验才能获得合理的fk、hr值。  相似文献   

2.
杨卫军 《安徽地质》2004,14(4):298-299
用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并经相关计算得到嵌岩桩桩端持力层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借此判定、核验嵌岩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极软质岩石地基进行现场原位测试,以及对极软质岩石地层中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就如何根据现场原位静载试验确定极软质岩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确定了桩端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极软质岩石地基中基桩的设计方法及承载力的取定意见。  相似文献   

4.
嵌岩灌注桩承载力设计浅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不同地层中嵌岩桩的特点,讨论了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特点和设计应用中的问题,对嵌岩灌注桩嵌岩长径比与嵌岩桩侧摩阻力、端承力、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嵌岩深度等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嵌岩桩尺寸效应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新  吴东云  张淑朝 《岩土力学》2007,28(6):1221-1224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桩的尺寸效应对嵌岩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随着桩径的增加,嵌岩深径比减小,桩的承载力有增大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增强了桩端承载力;另一方面,嵌岩深度也对桩的承载性状有影响,桩嵌入深度越短,桩端承担的荷载就越大。设计时可适当考虑通过增大桩径的办法来提高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基中嵌岩桩嵌岩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仁乾  张忠苗 《岩土力学》2003,24(6):1053-1056
结合试验资料对嵌岩桩的嵌岩深度、端阻力以及桩侧阻力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端阻比随嵌岩深度的关系、桩承载力与嵌岩比的关系以及不同岩层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软土地基中不同桩径的桩具有最佳嵌岩深度,认为不存在最大嵌岩深度。  相似文献   

7.
王向军 《岩土力学》2015,36(Z1):585-591
嵌岩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高,现场试桩试验加载至极限状态代价和难度均较大,试验取得的数据较难全面反映嵌岩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基于武汉绿地中心嵌岩桩试桩试验成果,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桩-土-岩共同作用模型,分析了基岩岩性、嵌岩深径比以及上覆土层厚度等对嵌岩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基于合理的本构模型、合理地参数取值,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嵌岩桩试桩试验开展模拟分析,可以取得较为合理的拟合结果。基岩岩性、嵌岩深径比、上覆土层厚度对嵌岩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基岩岩性和嵌岩深度对上覆土层段侧摩阻力的发挥影响不大。嵌岩段的承载力是嵌岩桩总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对穿越深厚上覆土层的嵌岩桩,上覆土层段桩侧摩阻力是嵌岩桩总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8.
周安全 《地质与勘探》1992,28(11):57-61
对于高层建筑、要求单桩承载力大的工程,设计钻孔嵌岩桩是经济合理的。其嵌岩深度除取决于单桩承载力外,还应考虑到岩石性质、产状(倾角),以及其风化程度等因素。本文总结了在福州地区大直径钻孔嵌岩桩成孔的整个工艺过程,并在理论上作了某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嵌岩桩受力机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明可前 《岩土力学》1998,19(1):65-69
钻孔嵌岩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主要由嵌固力和端承力两部分组成,当嵌岩深度为4倍桩径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发挥最好,但施工技术水平对桩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BP神经网络预测嵌岩桩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嵌岩桩承载力的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是静载试验,但是由于嵌岩桩承载力大,静载试验耗工费时,并且很难做到破坏,因此工程界希望能在不影响结果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做静载试验。利用以往的嵌岩桩静载试验资料,在BP神经网络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编程分析,总结出嵌岩桩的各种可控参数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从而确定最终比较合理的嵌岩桩的设计参数。对比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软岩地区钻孔嵌岩灌注桩承载力确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在桩基础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软岩地区由于地层岩性的不同,单桩承载力的实际工作性状与国家规范的规定之间不尽相同。根据实测资料对软岩地区的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进行探讨,综合考虑嵌岩段侧阻力与端阻力之间的相互协调对嵌岩段所能提供的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应变法在人工挖孔嵌岩桩检测中的应用,说明在充分考虑嵌岩桩工作机理的前提下,进行嵌岩桩承载力分析、动静对比以及与《规范》计算结果的比较,应用高应变法检测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承载力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并且所测得的桩身上部桩土阻力和嵌岩段侧阻力是准确的,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极软质岩石地基进行原位测试,以及对极软质岩石地层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结合国家颁布的有关规范,就如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极软质岩石饱满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来确定桩端阻力特征值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极软质岩石地基中的基桩宜按非嵌岩桩理论进行设计及桩端阻力特征值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14.
嵌岩桩静载试验结果的研究与讨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19个工程71根嵌岩桩静载试验的实测资料,论述了嵌岩桩静载试验结果的特点,对P-S曲线进行了分区;提出了嵌岩桩质量分类体系表;研究了嵌岩桩的变形与破坏特点,并对破坏类型作了划分;同时,还讨论了嵌岩深度和嵌固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裂隙发育和不均匀风化的影响,导致中等(微)风化基岩面起伏大,软弱夹层和球状孤石普遍存在,嵌岩桩入岩界面的准确判定成为关键,而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判定标准和方法。以深圳市花岗岩地区地层特点为背景,依托某高层建筑嵌岩桩工程实例,从勘察与施工角度对嵌岩桩入岩界面判断进行工程经验总结。结合低应变法与现场载荷试验,对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单桩承载力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受检桩桩身完整性类别为Ⅰ类,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值皆达到载荷试验要求最大荷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嵌岩桩抗拔承载性状的研究目前仍较缺乏。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探讨了桩径、桩长、嵌岩深度对嵌岩桩抗拔承载眭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桩径对嵌岩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嵌岩深度次之,桩长最小;桩径和嵌岩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桩抗拔割线刚度呈非线性递增关系,桩长则与之呈非线性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平衡试桩法大直径嵌岩桩尺寸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自平衡测试技术,通过现场的原位测试方法,对大直径嵌岩桩的尺寸效应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桩径尺寸和嵌岩深度变化以及桩端阻力尺寸效应的影响分析等。从测试结果来看,嵌岩桩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尺寸效应现象。当其他条件一定时,随着桩径的增大,桩侧阻力存在着减小现象;在同一种岩层的情况下,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大,桩侧阻力发挥也并不相同,嵌岩深度越大,桩侧阻力发挥也越小。实测结果表明,桩周岩石的特性变化对桩侧阻力影响最大,岩石抗压强度越高,桩侧阻力也越大。此外,桩径的变化对桩端阻力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在大直径嵌岩桩的设计中应注意尺寸效应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贲坤 《探矿工程》1998,(6):16-17
近1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飞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基础处理广泛应用钻孔灌注桩,设计的桩径、深度、承载力日趋增大。为满足单桩承载力的要求,在武汉地区大量设计了嵌岩桩。入岩深度随楼房增高而加深,施工难度也随之加大。经过试验对比...  相似文献   

19.
王铁行  刘衡  杨波 《岩土力学》2013,34(7):2072-2076
首先对嵌岩桩进行了现场钻孔抽芯试验和静力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冲击成孔工法施工且桩侧存在弱胶结土层时,桩底沉渣厚度普遍较大,远厚于规范允许值;当荷载达一定值时,呈现突发性下沉且下沉量较大,主要与厚层沉渣导致端阻力未发挥作用有关。试验结果说明:当采用冲击成孔工法施工且桩侧存在弱胶结土层时,现有嵌岩桩设计方法同时考虑端阻和侧阻作用是不妥的,嵌岩桩单桩承载力宜仅按土层和嵌岩段侧阻力确定。进一步基于数值分析对嵌岩段摩阻力分布及变形等承载性状进行研究。在施加荷载一定条件下,嵌岩深度与基岩强度越大,下沉量越小,且厚层沉渣嵌岩桩沉降存在嵌岩深度效应。随着桩顶荷载增大,嵌岩深度与基岩强度差异导致的下沉量的差值增大。嵌岩段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呈马鞍型分布,嵌岩深度与基岩强度较小时,嵌岩段下部峰值比上部峰值大;嵌岩深度与基岩强度较大时,嵌岩段下部峰值则比上部峰值小。在桩顶荷载一定条件下,嵌岩深度越小,下沉量越大,越有利于侧摩阻力发挥,嵌岩段桩侧摩阻力越大。由于厚层沉渣存在,嵌岩段桩身轴力沿深度方向从桩顶荷载逐渐衰减为0,嵌岩深度越小,衰减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0.
当基岩抗压强度较高时,嵌岩灌注桩的承载力往往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本文通过对徐州客运站综合楼主楼嵌岩灌注桩试桩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正确运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和桩身材料力学性质指标确定由桩身材料强度所决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