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测温法和核磁共振法测量了不同浓度典型盐溶液(NaCl、Na2CO3)饱和重塑粉土的冻结温度及冻结特征曲线,并与不同浓度的NaCl、Na2CO3纯溶液作对比分析,研究初始含盐量对冻结温度及未冻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冻结温度随初始含盐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相同浓度NaCl溶液饱和土样的冻结温度低于相应纯溶液的冻结温度,但相同浓度 (<0.6 mol/L)Na2CO3溶液饱和土样的冻结温度却比纯溶液的冻结温度高;同一负温下,土样中未冻水含量随NaCl初始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多,但随Na2CO3初始含盐量的变化不明显。通过机制分析,表明盐类型和含盐量对土水势具有不同的影响。基于改进的广义Clapeyron方程,将含盐分土冻结温度表达式引入未冻水含量预测模型,得到了能够考虑不同含盐量影响的土体未冻水含量的定量表达,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能够较为合理的预测不同温度下含盐土体的未冻水含量。  相似文献   

2.
《岩土力学》2017,(7):1919-1925
冻结特征曲线(SFCC)是指冻土中温度和未冻水含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核磁共振系统和低温恒温冷浴获得了采用不同浓度Na Cl溶液饱和的黏土的冻结特征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不同浓度的孔隙溶液对冻结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冻结特征曲线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在相同未冻水含量下,浓度越大,冻结温度越低。这主要是因为盐溶液引起了渗透势能,使得孔隙水中总势能降低,从而降低了孔隙水的冰点。在冻土中,孔隙水的冻结温度与能量状态有关,其中孔隙水的势能包括基质势能和渗透势能,而基质势能部分又分为毛细部分和吸附部分,渗透势能与孔隙溶液的浓度有关。当土体中未冻水含量较低时,主要是吸附效应在起作用。此时未冻水是以吸附膜的形式吸附在土颗粒的周围,将非饱和土的概念引入到冻土中,采用分子间作用力和吸附水膜厚度之间的关系,以描述处于吸附状态的冻结特征曲线。结合渗透势能来模拟不同浓度下的冻结特征曲线,与试验数据拟合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深土地压及对冻结壁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深厚表土中地压计算公式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冻结凿井的施工力学行为过程探讨了深厚表土中地压特点;通过深部重塑土的高压Ko固结水平加(卸)荷试验,获得了挤压(松弛)应力Ps与水平挤压(松弛)位移占之间的关系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忽略挤压(松弛)应力Ps造成的深土地压及冻结壁厚度的计算误差;对深厚表土的地压应根据冻结凿井施工过程确定,以避免重大工程事故。  相似文献   

4.
冻结粘性土的变形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通过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冻结粘性土变形分析,发现冻结粘性土的体应变明显不为零,随荷载的变化而变化。加荷初期试样体积收缩。但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大而变为膨胀;轴向应变则随偏应力的增大而磁大,表现出明显的粘塑性特征。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准弹性段、屈服处和粘塑性段刚好分别对应体变曲线上的体缩段、体缩量大处和膨胀段。根据冻结粘性土变形曲线。给出了考虑体变形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掺合料砂砾石的冻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饱水开放系统条件下砂砾石土的冻胀实验及结果,给出了四种土类在不同细颗粒土含量时的冻胀实验结果,并考虑冻结速率的影响;提出了用砂砾石土换填冻层的允许粉粘粒土含量之标准界限和工程实用的冻胀率安全控制指标,给出了其含量与冻胀率的相关曲线及冻胀率预报计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冻结滞水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那平山  徐树林 《冰川冻土》1996,18(3):273-278
资料表明,冻结滞水形成机制是在冬季的冻结作用下,包气滞冻土层内产生氢键吸附能,饱和水汽压差和气管薄膜等机制构成冻结势。它具用奶强的吸附能凝聚水分,全副钨气带水和潜水液态,汽态向冻结层迁移富集;形成季节性固态地下水。在冻结期间包气带水盐具有明显倒置分带性:冻结滞水带;过渡水分带;支持毛管水汽化输水带。  相似文献   

7.
试论冻结滞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冻结滞水指因冬季的冻结作用在包气带冻土层内形成的季节性固态地下水。在冻结期间包气带水具有明显的倒置分带性:(1)冻结滞水带;(2)过渡水分带;(3)支持毛管水汽化输水带。冻结滞水含水率比冻结前一般增加20% ̄30%,相当于给水度为0.06的含水层中潜水位下降2.54 ̄3.74m时给出的水量。冻结滞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可贵的水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土的冻结温度与过冷温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降温条件的冻结试验,明确了土中出现过冷的条件。当环境温度高于土的最低过冷温度时,土表现出稳定的过冷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最低过冷温度时,边界出现短暂过冷,而土样内部不出现过冷。通过分级降温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含水率的粉质黏土和细砂以及不同NaCl浓度的粉质黏土的冻结温度和最低过冷温度。当含水率等于或高于饱和含水率时,含水率对冻结温度影响不大;当含水率低于饱和含水率时,冻结温度随含水率减小而降低;不同含水率土样的最低过冷温度相差不大;冻结温度降低随NaCl浓度增大的比例系数与理想稀溶液中水的凝固点降低系数非常接近。结合稳定冻结时间、冻结温度、环境温度或最低过冷温度引入了能间接反映自由水含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黏性土淋洗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了人工冻结法协同竖井淋洗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通过垂直布设冻结板,水平冻结土体的竖井淋洗模型试验,研究冻结过程中土中温度场、水分场分布及融解期的排水方式,探讨了人工冻结法协同竖井淋洗原位修复污染黏性土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利用人工冻结法,使未冻土侧水分或淋洗液在"冻吸力"作用下向冻结锋面迁移,然后利用塑料排水板完成融化水(淋出液)与土壤分离的方案可行,能够解决抽液过程中抽液井和注液井之间土体容易形成渗流通道出现优先流,导致淋洗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分步冻结模式下,未冻土侧水分在"冻吸力"作用下向冻土侧迁移,冻结-吸水量为22.78 L,融化-排水量为24.60 L;经历一次冻融循环后,相同冻结模式下冻结-吸水量达到30.40 L,在负压抽吸模式下排水量达到44.21 L.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原位修复污染黏性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冻结作用下黏土中水盐迁移特性,采用室内单向冻结试验装置,基于TDR技术对添加不同溶质(NaCl)浓度的土样进行了土中温度、含水率及电导率(EC)的同时连续测量。结果表明:溶质的添加引起土中孔隙水冰点下降,造成土中成冰量减少,从而导致含溶质土样的冻结深度大于不含溶质土样;在封闭系统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土中水分迁移量和溶质迁移率均有增大趋势,距离冻结锋面越远,水分、溶质迁移量就越少;冻结锋面附近液态水凝结成冰,引起冻结锋面附近溶质浓度变化剧烈,溶质浓度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测温法和核磁共振法测量了不同浓度典型盐溶液(NaCl、Na_(2)CO_(3))饱和重塑粉土的冻结温度及冻结特征曲线,并与不同浓度的NaCl、Na_(2)CO_(3)纯溶液作对比分析,研究初始含盐量对冻结温度及未冻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冻结温度随初始含盐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相同浓度NaCl溶液饱和土样的冻结温度低于相应纯溶液的冻结温度,但相同浓度(0.6 mol/L)Na_(2)CO_(3)溶液饱和土样的冻结温度却比纯溶液的冻结温度高;同一负温下,土样中未冻水含量随NaCl初始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多,但随Na_(2)CO_(3)初始含盐量的变化不明显。通过机理分析,表明盐类型和含盐量对土水势具有不同的影响。基于改进的广义Clapeyron方程,将含盐分土冻结温度表达式引入未冻水含量预测模型,得到了能够考虑不同含盐量影响的土体未冻水含量的定量表达,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能够较为合理地预测不同温度下含盐土体的未冻水含量。  相似文献   

12.
龙固立井冻结施工,以深部粘土层为控制地层,选择合适的冻结壁厚度和掘砌段高,严格控制冻结壁的位移量,正确确定施工月进度,运用料石层临时支护,安全快速地通过主、副井表土冻结段。  相似文献   

13.
司轩昂 《地质与勘探》2021,57(5):1166-1172
不同土质的冻结温度是人工冻结法冻结壁设计重要依据。为研究土质对人工冻土冻结温度的影响,选取不同地区人工冻结法施工典型土层开展冻结温度试验,提供了不同地区典型土层的冻结温度范围,并结合水泥土、含盐土冻结温度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土层的冻结温度随其土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泥掺入比及龄期的增加,水泥土的冻结温度降低;随含盐量的增加,NaCl含盐土冻结温度线性降低,含盐量对氯盐土比对硫酸盐土的冻结温度影响更显著。研究成果对不同土性的冻结壁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围压对冻结粉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沈忠言  张家懿 《冰川冻土》1997,19(3):245-251
通过恒应速率控制下等应变幅三轴动强度,对不同围压下的冻结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动强度、破坏时间和破坏振次以及退荷回弹动弹模的讨论,认为围压效应有增强效应(提高动强度)和减强效应(降低动强度)两部分合成。在低围压时,围压效应中增强效应占主导、动强度随围压增加而提高;围压达到一定值之后,减强效应起主导作用,动强度随围压增加而下降,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机理是,围压作用下冰点下降引起冻土的未冻水含量增大和基  相似文献   

15.
滕继东  钟宇  杜晓宇  于洪国  张升 《岩土力学》2020,41(8):2573-2582
土体冻结特征曲线(SFCC)是对冻土中未冻水含量随负温变化关系的数学描述,是研究冻土水热迁移、冻胀、本构关系等问题的重要基础。目前对于SFCC的研究,其经验表达式居多,而物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通过考虑土颗粒与冰界面的吸附作用及冰相尖点的毛细作用,基于冰水相变平衡压力由吸附压力与毛细压力两部分共同组成,从孔隙尺度提出一个新的饱和冻土SFCC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当颗粒半径逐渐增大时,相同温度下未冻水含量将不断减小,SFCC也会变得更加陡峭。基于核磁共振设备对单分散SiO2微球冻融过程SFCC进行测试,试验结果与数学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新的SFCC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为冻土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学组  张立新 《冰川冻土》1994,16(4):301-307
假设达西定律仍适用于冻土中分运动,讨论了开放系统单向冻结饱水正冻土中冻胀速度与冻结速度,人流速度及温度梯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端面温度恒定和调节土柱冷端面的冷却速的室内受控冻结试验,证实有关推论是正确的,且随冷却速度不同,可分出土体冻胀速度发育的三种类:峰值型谷值型和递降型,而且,通过调节土柱冷端面的冷却速度,可控制总人流量随时间按直线变化,即形成稳定人流情况。  相似文献   

17.
粘土冻结壁的变形特性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仁和 《冰川冻土》1996,18(1):47-52
基于冻结壁变形模拟试验数据,本文对粘土冻结壁的变形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得出了冻结壁井帮最大位移计算公式。文中还以冻结壁充许位移位为基础,给出了深部粘土冻结壁承载力与安全掘进段高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8.
对粘性土孔隙水渗流规律本质的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粘性土中孔隙水运动规律具有若干种不同认识,用传统粘性土结合水运移的理论无法作统一的解释,妨碍了该领域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本文对粘性土孔水渗透规律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结合水运移理论的新认识,认为粘性土饱水时,存在重力水、毛细水和结合水,水在土中渗透运动是不同的水力梯度条件下3种孔隙水相互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参与运动的孔隙水的释出规律,决定了粘性土孔隙水不同的渗透规律。  相似文献   

19.
冻结土石混合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和结构效应,相比于冻土,其物理力学行为更加复杂。为了研究冻结土石混合体受压条件下的破坏过程和声发射特征,本文对含石量分别为30%、40%、50%的人工冻结土石混合体试样和不同含水量青藏公路冻结路基砂土石混填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下的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1)与常温土石混合体相比,冻结土石混合体试样受冰晶和冻土的蠕变作用,在单轴压缩过程中表现出轴向应力峰后裂纹发育的变形模式。(2)受冰晶体破裂的影响,冻结土石混合体在加载初始压密阶段就出现一定数量的声发射事件,轴向应力峰后阶段也存在明显的声发射活动,呈现声发射活动的多峰特征。含石量越大,峰后声发射活动越强,且基质土为黏质粉土的土石混合体峰后声发射活动要强于基质土为砂土的冻结土石混合体。(3)冻结黏质粉土的蠕变性质和含石量的大小共同影响试样内部的变形特征。冻结土含量越高,土体越易裹挟块石做整体运动,不利于裂隙的发育,试样多见鼓胀变形,声发射活动较少;当含石量较大时,土石界面数量多,土体与块石差异运动明显,试样以裂隙扩展为主,声发射事件增多,整体变形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滨海软土地层中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发展规律,以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罗秀路站至百色路站区间联络通道为工程背景,对冻结帷幕厚度、平均温度及冻结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建立联络通道三维数值模型预测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并与实测温度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地层中存在固有压力导致泄压孔含有初始压力值,埋设冻结管时注入大量水泥浆将抑制地层中水分迁移,减小冻结过程冻胀影响;冻结过程地层温度下降规律可分为温度快速下降、降温速度减小后增大、降温速度缓慢减小、温度稳定4个阶段;冻结帷幕内外侧发展速度比例为1.42︰1,灰色粉土比粉质黏土夹粉土冻结效果好,粉质黏土夹粉土发展速度为20.02 mm/d,灰色粉土发展速度为29.75 m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