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兴平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8):52-53,69
介绍了基岩山区勘查找水数据Web地图服务方式、服务的发布与调用技术实现,以及服务优化完善方向,旨在有效凝聚基岩山区勘查找水的各项成果数据,推动基岩山区勘查找水数据服务信息化,引导今后的基岩山区找水工作的数据集成,支撑行业需求和缺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Landsat ETM数据在黄土丘陵区对浅层地下水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数据融合等预处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最优化密度分割等处理,有效提取了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信息,并结合资料分析和野外实地勘查,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为快速、宏观地寻找地下水资源提供了技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水入渗补给条件在地下水资源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利用遥感技术,通过构建基于专家经验知识的评价系统和模型,以30 m×30 m栅格单元、一级岩溶水系统的基岩山区及其碳酸盐岩区3个尺度评价分析北京市各区降水入渗补给条件空间分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范围内碳酸盐岩区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最优;基岩山区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从优到劣的区域依次为房山、门头沟、延庆、平谷和怀柔;碳酸盐岩区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从优到劣的区域依次是怀柔、门头沟、房山、延庆和平谷;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因子是影响降水入渗补给条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摄影测量与遥感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回顾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近年来LIDAR,InSAR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未来在我国工程勘查建设与维护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近30 年来遥感地质的工作成就,分析了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规划、地质矿产勘查、环境地质和工程勘测以及灾害监测等领域应用的巨大技术潜力和广阔前景,指出了遥感在地球科学、国土环境科学理论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津巴布韦大岩墙(简称"大岩墙")由形成于25亿a前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构成,盛产铂、钯、金、铬、镍、铜等矿产资源,是我国境外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重点地区之一。为适应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为大岩墙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查快速提供基础资料,利用ETM+卫星数据对大岩墙的几何要素和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解译,从遥感地质角度对大岩墙的岩浆房划分方案进行了验证;利用ZY-1 02C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塞卢奎次岩浆房的形态、岩性、内部构造及矿业活动进行了详细解译和分析,提出其东西两侧围岩的不同是导致其变形强度差异的重要原因,超镁铁质岩层应是寻找铬铁矿的主要岩层;并探讨了遥感技术在境外地质矿产勘查领域的"五尺度"工作方法,为遥感技术在境外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发育程度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利用遥感技术对河北省山区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评判法,对河北省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进行了分区划分,并圈定了需要重点监测和防御的灾害区段。该成果为河北省山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减灾、救灾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发育程度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利用遥感技术对河北省山区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评判法,对河北省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进行了分区划分,并圈定了需要重点监测和防御的灾害区段。该成果为河北省山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减灾、救灾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城市遗址观测、地下文物勘查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相比之下,在古代建筑和聚落研究领域则应 用较少。本文以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发现、研究为例,试论遥感技术在古建筑及聚落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遥感技术对青藏高原腹地湖泊的大小、形态、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大部分湖泊受张性断裂控制。湖泊的形态及空间分布具有非常强的规律性,且与GPS测量数据吻合,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现状。不同应力条件下,湖泊的形态和空间分布具有地域性,这种规律体现了各个区域构造背景的差异。青藏高原中部岩石圈物质向SE方向大规模逃逸是大量断陷湖泊形成的重要原因。湖泊分布规律是高原区域构造研究的一个窗口,对地下水的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和倾斜摄影技术,结合重庆某高速公路项目,对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无人机作业流程、质量检查及精度、定位精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作业经验,为后续的航飞和生产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亚洲各国家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入手,运用遥感技术,利用GIS和网络技术建立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动态信息共享平台,最终完成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填补了洲际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系列图件亚洲地区的空白,有助于统一有效管理亚洲地下水资源,构建和谐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绿洲遥感研究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中国绿洲研究中遥感技术应用状况,从绿洲的形成演变、绿洲水资源、绿洲土地资源利用与覆被变化、绿洲农业资源以及绿洲生态环境研究等5个方面加以总结,进而分析遥感技术在绿洲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遥感技术在绿洲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砂金开采历史悠久,已查明的砂金矿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砂金矿资源丰富,但是大部分区域地质工作程度较低。遥感技术为短期内有效地开展砂金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崩纳藏布砂金预测工作区为例,介绍了遥感技术在西藏砂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工作内容、方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以其机动灵活、高效精准及受气候、空域条件约束较小等特性,在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西部山区受地形复杂、高原高寒等复杂恶劣环境限制,单机单载荷获取技术无法及时高效稳定地为应急救援提供支撑,亟需对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进行升级。本文从四川省应急测绘实践出发,在无人机的高原稳定作业、单平台多载荷、灾情动态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在九寨沟地震等应急测绘保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略地介绍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计划发射的一系列新的高性能环境监测卫 星和自然资源勘查卫星和新一代遥感传感器情况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详述了新的遥感技术 在地质、海洋、资源、环境、农林等领域将开拓的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矿业权有关理论和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业权是指参与矿业活动的各类主体依法取得的、在一定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许可及授权。矿业权的概念有以下含义:(1)矿业权的主体是探矿权或采矿权的法律持有者,他们必须具有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从事相关矿业活动的资质(技术经济条件),矿业权人可以是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2)矿业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矿区和工作区及其赋存的矿产资源的组合体。(3)国外矿业权主要包括勘查许可、采矿租约、采矿特许权等,我国目前矿业权主要包括勘查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4)矿业权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测绘软科学研究》1997年第二期上,笔者介绍了测绘运筹学调运问题的数学模型、求最优解及检验最优解的方法。是通过下面实例展开讨论的。 长江三峡工程,在不同地点有四个大的工作区。需要在工作区内进行一系列测绘工作。这四个工作区分别用A_1,A_2,A_3,A_4表示。国家测绘局拟从三大测绘基地组织测绘作业组分赴各工作区作业。根据任务要求,A_1工作区需要40个作业组,A_2工作区需要20个作业组,A_3工作区需要50个作业组,A_4工作区需要20个作业组。三大测绘局分别用B_1,B_2,B_3表示。B_1测绘  相似文献   

19.
考古遥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技术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考古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以多个应用实例为前提,介绍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且对考古遥感技术的特点、方法与应用前景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海岸线遥感解译标志建立和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的海岸线现场测量方式费时费力,且个别地区难以到达,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海岸线的获取提供了重要手段,可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应用SPOT 5影像,通过野外实地踏勘获取的现场资料及经验,分析各种海岸类型在影像中的特征,从颜色、纹理、地物邻接关系等方面建立海岸类型的遥感解译标志,提出基岩岸线、砂质岸线、粉砂淤泥质岸线、生物岸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