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半开元等半拓扑概念引入拓扑分子格的S紧化与S次紧化概念,给出了它们的刻画,推广了王国俊(1990)拓扑分子格的紧化与次紧化概念,得出了拓扑分子格与其最简单点S紧化关于分离性(半分离性)的性质,以及正统拓扑分子格与其最简单点S紧化(S次紧化)关于分离性(半分离性)的性质等。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斯坦斑岩铜矿地质-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哈萨克斯坦斑岩铜矿的成矿特征并划分出3种类型,分别为次生石英岩化-泥化斑岩铜矿--科翁腊德(коунрадский)型;黄铁细晶岩化-粘土化斑岩铜矿--阿尔马林(алмалинсий)型;青磐岩化细脉浸染型斑岩铜矿--博萨库里(бозшакольский)型.其中,科翁腊德型最靠近地表,阿尔马林型居中,博萨库里型最深.对各类型铜矿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海南岭壳铜(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迎春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3):209-212,244
岭壳铜(银-金)矿床赋存于白垩纪岭壳村组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和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中.目前已发现11条铜(银-金)矿(化)体,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呈现出自东(20线)向西的钾化→绢云母化→强高岭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分带,矿化相应呈现从铜(金)向铜(银)的过渡.根据其对称性的蚀变分带,应加强20线以东的地质找矿;根据成矿元素分形和统计研究发现,Au,Ag矿化具有专属性,即在流纹质凝灰熔岩中寻找Cu,Ag矿,而在花岗闪长岩中以寻找Cu,Au矿为主.  相似文献   

4.
新疆东天山玉带斑岩铜(金)矿床产于卡拉塔格西段,其含矿围岩是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大南湖组(D1d)含生物碎屑灰岩的碎屑沉积岩,矿体产于石英闪长玢岩体内及与围岩接触带,以石英-硫化物细网脉状矿化为主,矿石矿物以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及少量磁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矿区发育Cu-Au-Ag-Mo-Pb-Zn-As-Sb-Hg-Ba元素异常。矿床蚀变(5km2)包括钠长石化、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水白云母化、高龄土化等蚀变类型,以含矿斑岩为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钠)化-绢云母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水云母+高岭土)-黄铁矿带和青磐岩化带(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围岩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显示玉带斑岩铜矿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391Ma),有别于土屋斑岩铜矿带,扩大了卡拉塔格地区及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包裹体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储层的致密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的致密化过程主要为前期压实和Ⅰ期硅质胶结→Ⅱ期硅质胶结和绿泥石包膜→Ⅰ期溶蚀(天然气充注)→后期压实和Ⅲ期硅质胶结(储层致密化)→Ⅱ期溶蚀和Ⅳ期硅质胶结→绿泥石胶结和交代→碳酸盐胶结和交代。(2)储层的致密化模式有三种类型,中粗粒岩屑砂岩为强机械压实致密化模式,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强硅质胶结、较强机械压实致密化模式,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强压实、较强硅质胶结致密化模式。(3)机械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致密化后封闭条件下成岩流体的Ⅱ期溶蚀作用较弱,也是储层现今保持致密化的重要原因。(4)两类中粗粒砂岩在天然气主要充注时期之后达到致密,有机酸的注入导致溶蚀孔隙相对较发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在有机酸充注之前已经致密,溶蚀作用较弱。(5)储层致密化过程的差异,导致了中粗粒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的大小以及渗透率—孔隙度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细粒砂岩。  相似文献   

6.
斑岩型钼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岔路口钼多金属矿床的围岩蚀变分带特征。围绕主成矿岩体——含斑细粒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体由内向外划分为4个蚀变带:(石英-)钾长石化带(Q-Kf)、石英-绢云母-水白云母化带(Q-S-H)、泥化带(伊利石-水白云母-黏土-弱硅化带)(Q-I-H)、青磐岩化带(C-E-Cc)。探讨了蚀变与矿化的关系。强硅化与早期交代的石英-钾长石化带叠加部位,赋存高品位钼矿体;中期交代的石英-绢云母化带叠加石英-钾长石化带部位,赋存层状钼矿体;强硅化叠加晚期交代的青磐岩化带-泥化带部位,赋存独立脉状铅锌矿脉(化)。正确划分蚀变带对区域上寻找斑岩型钼(铜)矿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藏沙让大型斑岩型钼矿床系冈底斯多金属成矿带首例斑岩型钼矿床,产于印亚大陆碰撞带的主碰撞期.本文分析了其蚀变和矿化特征,指出沙让钼矿床蚀变类型包括钾硅酸盐化(包括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绿帘石-绿泥石化、硅化、绢英岩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和粘土化(高岭土化和伊利石-水白云母化).矿化类型主要以脉状矿化、网脉状矿化和...  相似文献   

8.
西南铜钼矿段位于中国著名的福建上杭县紫金山矿田内,是该矿田最新发现的另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矿床。该矿床形成于白垩纪,矿化(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与成矿同期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围岩蚀变由深到浅分别为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高级泥化-泥化蚀变带和氧化带。蚀变矿化期次可划分为:(早期)绢英岩化期、斑岩矿化期、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期、成矿后期脉和表生期。其中,斑岩矿化期又可分为钾硅酸盐化阶段、青磐岩化阶段和(晚期)绢英岩化阶段;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期主要为泥化-高级泥化蚀变。对比研究发现,西南矿段具有与典型斑岩矿床相似的矿化蚀变特征,但缺失钾化带且矿化规模小,成矿斑岩以岩枝状(非岩株状)水平侵位,产生非对称蚀变分带,据此推测西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真正的成矿斑岩岩株和大储量及高品位的矿化中心。通过短波红外光谱(SWIR)研究发现,从矿化中心到外围,伊利石结晶度值(IC)和伊利石2200 nm吸收峰位值(Pos2200)均有明显的从高值到低值的变化趋势。此外,研究发现高IC值(2.1)和高Pos2200值(2203 nm)可作为紫金山地区勘查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本研究可以为紫金山地区斑岩矿床的成矿规律认识和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海铜(钼)矿床成矿岩体为石英闪长(玢)岩,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硅酸盐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和黏土化蚀变。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铜(钼)矿化主要发育于钾硅酸盐化阶段、石英-绢云母化阶段和青磐岩化阶段。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和CO_2包裹体3种类型。钾硅酸盐化阶段的均一温度为307~423℃,盐度w(NaCleq)为4.18%~10.11%,密度0.62~0.77g/cm~3,属于高温、中-低盐度流体;石英-绢云母化阶段均一温度为172~336℃,盐度为w(NaCleq)为3.23%~8.55%,密度0.70~0.93 g/cm~3,属于中温、低盐度流体;晚期青磐岩化阶段均一温度155~296℃,盐度w(NaCleq)为3.71%~9.08%,密度0.80~0.96 g/cm~3,属于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温度逐渐下降,各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盐度均小于11%,但钾硅酸盐化阶段成矿流体盐度稍高。石英-绢云母化阶段成矿流体δD=-91.6‰~-72.1‰,δ~(18)OH_2O=-1.8‰~6.3‰;青磐岩化阶段成矿流体δD=-97.1‰~-68.3‰,δ~(18)OH_2O=-6.3‰~2.2‰;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特征,但青磐岩化阶段大气降水含量更高。硫化物的δ~(34)S值为-3.5‰~2.8‰,硫来自石英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10.
大东南岔东区金铜矿区位于延边优地槽褶皱带东部、春化—四道沟中间凸起西侧,区内已发现33条金铜矿(化)体,26条矿(化)体赋存在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内,7条矿(化)体赋存在五道沟群内。与矿体关系最密切的矿化为褐铁矿化,褐铁矿化的强度大则金品位就高。矿体受近南北向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向深部寻找复式岩体[4]是本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研究区含矿石英脉及云英岩化石英脉中6个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石英脉型辉钼矿等时线年龄及模式年龄分别为(157.2±1.4)Ma和(158.5±2.6)Ma,云英岩化性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85.4±2.5)Ma,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金属成矿时代相当。其成矿机制可归纳为:矿化围岩云英岩化→第一期成矿(早期云英化岩型多金属矿)→第二期成矿(晚期石英脉型矿化多金属矿)。其中云英岩化是本区多金属成矿的必要前提,第一期云英化岩型多金属成矿作用是第二期石英脉型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碾子沟金红石矿床蚀变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矿区蚀变岩分为细晶直闪(片)岩、粗晶直闪(片)岩、绿泥片岩及滑石(片)岩4大类;一般绿泥片岩位于蚀变带边部,滑石(片)岩位于中部,直闪(片)岩位于二者之间;含矿岩石主要为直闪(片)岩、次为滑石(片)岩,绿泥片岩富含铁质矿物。蚀变作用过程划为细晶直闪石化、粗晶直闪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及斜长石化5个阶段,前4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上述4类蚀变岩,后一阶段仅形成了矿物细脉;形成金红石的主要为滑石化、次为粗晶直闪石化及细晶直闪石化,斜长石化形成的甚微。高温热液使深部及围岩中的钛向成矿部位富集,蚀变过程中铁与钛的分离及滑石化在直闪(片)岩等上的叠加,是主要成矿作用。据蚀变岩分布规律分析,碾子沟地区应有较好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矿化分带性,由含矿岩体向外(或从深部到地表)蚀变分带依次为:碱性长石化带→黑鳞云母云英岩化带→黄玉云英岩化带→绢英岩化带→硅化带→似青盘岩化带;矿化分带为:钨(锡、钼、铜)→锡(钼、铋、锌)→钼(锡、铅、锌)→铅、锌(银、锡)。前两个矿化带与黄玉云英岩化带关系十分密切,钼矿化带与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有关,铅—锌矿化带主要产于硅化带与似青盘岩化带叠加部位。  相似文献   

14.
岗讲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之中,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储量在大型以上的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体为复式岩体,其中铜、钼矿化主要产于黑云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之中。热液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局部泥化,从岩体中心向外主要发育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钾化带与绢英岩化带叠加部位,矿区次生氧化富集带也比较发育。文中利用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对主要含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黑云石英二长岩和流纹-英安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4.73±0.13)Ma(MSWD=1.3,N=16)和(12.01±0.29)Ma(MSWD=2.3,N=8),与尼木矿田其他斑岩铜(钼)矿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岗讲铜-钼矿床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后的伸展阶段。鉴于矿区缺失青磐岩化带,且钾化带主体已出露地表,因此该区的剥蚀深度至少应该在2~3 km,这与结合青藏高原的剥蚀速率(0.13~0.23mm/a)估算的剥蚀深度一致。  相似文献   

15.
云南麻栗坡县老厂坡铜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中三叠统海相基性火山岩组(T2β)片理化玄武岩、溶结凝灰岩、玄武质火山角砾石中,为被后期改造的火山喷发沉积型铜矿床.矿区赋矿层位(T2β)是直接的找矿标志,孔雀石化、硅化、类石墨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矿床受上石炭统四角羊沟组(C3s)碳酸盐岩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体(γδ1b5)的接触带控制,矽卡岩化带中的褐铁矿化(“铁帽”)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大别山王湾钼矿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构造、含矿岩体、围岩蚀变及矿产特征的研究,运用热液成矿理论,阐述了王湾钼矿的地质特征,总结出找矿标志。研究认为王湾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东段,属斑岩型钼矿床,矿体受龟(山)—梅(山)断裂带及马鞍山岩体双重控制,其中地表矿(化)体集中于北西向蚀变破碎带内,深部矿(化)体呈面状沿马鞍山岩体内外接触带展布。岩体化学成分具中酸性、略微富钾等特点,围岩蚀变发育,具明显分带现象,网脉化硅化、钾化、绢云母化及黄铁矿化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桑树园子南磁铁矿、钨矿为2003~2005年圈定的化探异常(新疆物化探大队,2005年),2010年进行矿产预查(张练练等,2010),2012年进行矿产普查评价工作(张练练等,2012年).经大比例尺草测、地表工程揭露圈定了8个矿(化)体,其中磁铁矿(化)体4个,钨矿(化)体4个(图1),实现了该区找矿工作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成矿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太平川钼铜矿床位于该带满洲里—莫尔道嘎段(中段).矿区具有面状蚀变的特征,绢云母化强度总体上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似斑状(混合)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中绢云母化强度具有自上而下的强→弱→强→弱的"韵律"变化特征;从矿(化)体中心向外,具有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泥化(高岭土化)的蚀变分带;矿区平面上具有Mo、Cu、Au、Ag的元素组合及由内向外Mo→Cu、Au、Ag→W的元素异常水平分带,剖面上则具有(Pb、Ag)Hg、As、→Mo、Cu、Au(Zn、Sb、Co、Ni)→W、Bi(Mn、B)元素异常垂向分带.矿区绢云母化的强度及蚀变分带特征,平面上地球化学元素组合以及水平方向、垂向上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带,可以有效的指示矿区深部及边部找矿.  相似文献   

20.
云南绿春县牛波金矿矿体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赋存于下二叠统高井朝组(P_1g)灰岩与安山玄武岩断层接触破碎中,构造控矿明显,为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硅化、碎裂岩化、褐铁矿化(铁帽)、黄铁矿化、青盘岩化及粘土化及物化探异常是本区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