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3年养虾遭了灾,今后养虾怎么办?唐海县领导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养虾新路子,以科学的态度提早做好1994年养虾生产准备工作。 自1985年以来,唐海县利用沿海滩涂积极发展人工对虾养虾,先后开发出入工养虾池近7万亩,并以养虾取得显著成绩闻名全国。1993年,该县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毁灭性的灾害,经济上受到了很大损失,一些干部、群众出现了畏难情绪。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唐海县委、县政府首先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  相似文献   

2.
1993年青岛流亭镇对虾爆发性流行病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岛流亭镇位于胶州湾东岸。对虾养殖面积6000余亩,虾池350余个。从80年代初开始养虾,产量逐年上升,1990~1992年达到全盛阶段,平均亩产250kg左右,最高可达500kg,每亩净利达3000~5000元。虾池面积大多10~20亩,配备水泵2~3台(300m3/h)。1993年暴发的对虾流行病[2],流亭一带也未幸免于难,从7月28日第一家因病出虾开始,到8月10日前后仅10余天时间,90%左右的养虾户被追将虾出池,虾规格约8cm,平均亩产30~50kg.仅为往年的20~30%,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养虾生产中存在着虾池“老化”,沿岸水域受到污染,养虾用水的溶解氧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有害生物泛滥等问题,给对虾养殖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对此加以探讨。 1 改善虾池环境,稳步发展对虾养殖 据有关资料介绍,100亩(1亩=666.7m)的池内养虾5000kg,人工饵料以虾体重的5%计算,每天有  相似文献   

4.
1993年全国大面积暴发流行性虾病,无棣县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全县养虾总面积45000亩,平均32.5kg/亩(其中精养面积20000亩,平均49kg/亩,规格11cm),纯效益较往年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据初步统计在20x106元以上,比1992年增加15x106元左右。1无棣县养虾的环境条件无棣县历来是山东乃至全国养虾水平最低的区域之一,大部分养虾场远离海岸,最远的距海岸约15~20m,属典型的河道提水养虾,水源盐度变幅大(0~35),河道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重金属、硫化…  相似文献   

5.
1989年度国内外对虾养殖生产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权 《海洋科学》1991,15(2):27-30
据统计,1979年,世界各类水产品中,养殖对虾的年总产量尚不足10000t,1983年上升到100000t,1989年又猛增到600000t。10年内总产量增加了几十倍。 虾类养殖生产之所以能得到高度发展,其原因还在于:1.世界各地沿海可供养虾的水域面积极广(约有60×10~8亩浅海滩涂和沼泽地);2.虾种资源十分丰  相似文献   

6.
海洋二所科技人员首次在肖山进行的斑节对虾海水淡养示范项目已取得成功。到8月下旬,该示范基地海水淡养的20亩斑节对虾已长到11厘米~15厘米,估计每亩可产活虾75公斤以上,这与今年舟山等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遭受大面积病害、经济损失严重的情况形成了明显对照。  相似文献   

7.
曾多年饱受虾病肆虐的广东省对虾养殖业,现已逐渐走出低谷,并再度成为广东海水养殖业的佼佼者。至去年底,全省对虾养殖面积已达40多万亩,总产对虾4万多吨,平均亩产对虾103公斤。今年以来,全省普遍提前10天投苗放养,首季放养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10%以上,养虾业已成为广东海洋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8.
庄河县青堆镇万亩滨海滩涂立体开发试验,四年迈了四大步,总产值较试验前增长20多倍,并在对虾育苗、利用潮差活水养虾和黄桃北移等方面获取三项单科技术成果,为开发深层经济效益做出了榜样,提供了科学依据。青堆镇临海倚山,有大片滨海滩涂没有开发利用。早在1982年辽宁师范大学的十多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荣成市现有对虾养殖面积2.58万亩。近年来,为了克服虾病带来的不利因素,扭转虾池养殖亏损局面,各养虾单位在生产中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技术创新,逐步探索出一些健康养虾的新途径。1997年实现对虾产量977吨,综合利用产量22480吨,产值6776万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全国第一次海水养殖工作会议以来,沿海各地出现空前的养虾热,对虾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年年成倍增长。1985年全国养虾面积达到90万亩,产虾3.6万吨,分别是1980年的6.8倍和13.5倍。1987年养殖对虾的产量、产值将比1985年翻一番。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了,但对养虾过程的一些经济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养虾单位养殖面积大、产量高,但经济效益低甚至亏损。随着养殖面积的大幅度增长,成虾、虾苗、饵料等价格将会出现较大变化,养虾业的经济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春节刚过,全国对虾养殖示范区江苏省赣榆县宋庄乡又有300多名虾农陆续分赴南北各地包塘养虾,至此,全乡已有1100多名养虾能手受聘到山东昌邑、日照,江苏滨海、射阳、大丰及浙江、广东等地承包虾塘,传授对虾养殖高产高效的“宋庄三法”。 80年代初,赣榆县宋庄乡对虾养殖四项指标曾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1995年初,乡党委、  相似文献   

12.
江苏盐城市射阳港对虾养殖公司继1990年试养82亩(1亩=666.6 m~2)两茬对虾获成功后又于1991年养殖了441亩两茬对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217.1 kg亩盈利823.59元,比该公司单茬养虾亩盈利提高401.83元。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水域生态养殖是水生生物系统和水域环境的组合。从生态效益上看,水产养殖是自然再生产过程,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各地实践证明,对虾的实养面积,一般以不超过可养面积的70~80%为宜。个别海区不同程度的“超容量”放养或虾池过于集中,造成水质老化,对虾生长缓慢,单产下降,甚致对虾浮头,造成绝收。1989年全国著名养虾先进县河北省黄骅县滩涂宽阔,虾池集中,虾池排出废水,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加之高温少雨,赤潮发生,对虾浮头,损失惨重。而山东省日照市第一海水养殖总场,全场2300亩虾池,由于坚持科学管理,育苗、饵料、养殖、加工综合配套经营,对虾、牡蛎、杂色蛤多种  相似文献   

14.
拦网养虾是一种新的养殖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养殖对虾不需要机械提水设施、节约能源,又可保持水质新鲜,对虾生长快、发病少。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在我国北方滩涂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新兴的滩涂养虾业,在辽宁省的发展历史不过8个年头,但其发展速度之快,效果之显著,都是十分可观的。特别是1986年开展的万亩片对虾高产优质养殖技术攻关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试验的由来1985年,我们在沿海地区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时,发现滩涂养殖对虾,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对虾病毒性病害在我国流行之广、发展速度之快、损失之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严格的对虾养殖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对虾养殖还是一个自然王国,一些地区和养殖单位,想怎么养就怎么养,爱怎样干就怎样干。其主要表现有:①有些地区不顾当地自然、海况等条件,在同一地段过于集中发展对虾养殖面积,结果使虾池排入浅海滩涂的污水来不及与海水进行交换,又被纳进虾池,加重了虾池的污染;②有些虾病严重的虾池,污水  相似文献   

17.
自从对虾工厂化育苗成功之后,我国对虾养殖事业发展很快,但单位面积产量仍然偏低,有少数单位虽然达到500kg/亩以上,但很不稳定。近几年来不少国家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有的亩产1500kg以上。为了探索中国对虾稳产、高产、高效益的高密度养殖技术,我们于1987年在山东省胶州市营海渔业公司对虾育苗场利用4个育苗池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年10月25日通过专家们的技术验收,4个试验池,总面积为78.43m~2,平均产虾1.98kg╱m~2,折合亩产1322kg。其中较好的3号池,单产2.80kg/m~2,折合亩产1868.3kg,对虾平均体长11.77cm,体重19.03g。专家们认为,该实验在国内属首次试验成功,创国内单位面积养虾最高记录,为我国的对虾养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市沿海各县、区利用自然优势,开发海水养殖业,已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秦皇岛市地处渤海之滨,海岸线长达一百一十公里,近海浅海面积达二十万亩,荒芜滩涂十万亩,为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海上发展紫贻贝、栉孔扇贝、网箱养虾,滩涂发展养虾、尼罗罗非鱼都有良好的前途。  相似文献   

19.
集约式对虾养殖短命的浅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热带、温带水域中发展起来的集约式养虾技术,前几年很引人注目。世界沿岸、滩涂和沼泽地可用于发展养虾的面积大约有60.7亿亩,目前已经利用养殖的为1200~1500万亩。养殖的虾类有70余种,其中已开发和正在试养的品种有30余种。由此可见,世界性的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利用沿海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建起了15600多亩人工养殖虾池,前几年,因循守旧,水产养殖业始终没能走出单一养殖对虾的圈子,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大起大落起伏不定。近年来,难以控制的虾病增多,受损严重。1993年,该镇遭受全国流行性虾病,对虾生产几乎绝产,1994年又损失1600多万元。二是有虾养虾,无虾池闲。人工养殖对虾一般只需5、6个月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