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遥感地质试验场是实现遥感地质资源评价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其建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土资源遥感地质应用需要,满足遥感地质应用技术自身的发展以及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方法协同发展的需求,提高地质调查的遥感地学定量化水平,避免遥感数据应用与推广的盲目性。为此,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了我国遥感地质试验场的建设和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哈密遥感地质试验场的野外试验场(简称试验场)已基本建立,初步具备了对外提供应用服务的能力。这里主要介绍了试验场的构成、功能和性能,以及试验场所能提供的服务方式及服务能力,以便广大的遥感地质工作者了解试验场的建设进展情况,并利用试验场开展遥感技术方法及基础理论等研究工作,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试验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遥感在1:25万区域地质编(填)图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承德幅1∶25万区域地质编(填)图工作中的遥感应用试验研究成果,对遥感在提高1∶25万区域地质编(填)图工作速度、成图质量以及地质研究程度等几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遥感实验型向应用型过渡阶段。二十多年来,遥感方法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勘察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不少成功经验。随着遥感地质向应用型转变,并逐渐转化为生产力,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谨就几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正确评价遥感地质工作正处于由地质方法的作用──目前,遥感地质仍是地质工作中的技术方法性学科。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其在推动地质工作现代化,并建立智能化的专家系统、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承认遥感信息仅是揭示地质体及其演化规律的多种信息中的一种,加上目前对遥感地质信息形成的机理,有效地提取地质专题信息的技术方法的研究仍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4.
回顾30年来中国开展航空地质调查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科技现状。叙述了开展遥感地质调查的主要成就和进展,包括充实提高了地质理论研究,加速了区域地质调查进度,促进了矿产普查,扩展了地质资源远景,改进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和灾害地质勘测工作,使遥感地质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了明显的发展。根据遥感技术与地质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对遥感地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跟踪遥感技术的最新发展、更新地质理论,进一步发挥遥感技术的潜力,争取在地质理论研究、矿产资源发现、环境地质应用等方面作出更广泛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报告分三部分,首先介绍了1987年9月以来,全国遥感地质工作协调小组组织13个成员单位加强遥感地质工作,协调航空遥感计划,拨款购置TM卫星资料,组织攻关项目(分省编制国土资源遥感系列图,在一些地区遥感找金矿),实行内部优惠管理办法以及各成员单位的技术状况等。其次,报告详细阐述了遥感在基础地质和矿产调查,水文、工程、环境和灾害调查,国土和城市调查以及方法技术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最后,报告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是,进一步扩大遥感应用──从地质遥感扩大到国土资源遥感,结合运用其它地学方法,提高方法技术,发展遥感新方法,加强国际联系、交流与合作,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等。  相似文献   

6.
遥感是60年代出现的高新技术,自197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后,遥感才得到迅速发展。就遥感的意义来说,遥感就是不直接接触某物而感知某物,那么30年代开始发展的航空摄影技术也应属遥感范畴。我国地质上应用的遥感新技术是70年代引进的,而遥感地质是在50年代航空摄影地质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80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12年以来,国家和地矿部门把遥感作为重点发展的新技术之一,有十多个地矿部门相继建立了遥感(应用)中心或研究所,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遥感中心(站),其中8个已扩建为省级综合性的遥感(应用)中心,遥感地质专业科技人员已达2500人。  相似文献   

7.
在GIS、遥感技术和地质学等学科交叉融合驱动背景下,首先阐述了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地图学与地质制图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了遥感地质制图实践教学案例,并从资料收集、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地质解译和制图成果表达几个方面详述了其实施过程,锻炼学生的多学科综合应用实践能力,以期提高地图学与地质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遥感地质信息提取集成与矿物遥感地质分析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遥感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资源环境应用需求,从遥感地质应用出发,提出多源遥感数据分层识别集成、基于岩矿识别技术体系集成和基于岩矿识别谱系集成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强调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在遥感地质分类与识别中的重要性,初步建立矿物遥感地质分析模型,分析集成与模型在蚀变与矿化信息提取、地质环境评价等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应用遥感技术发现新疆北部恰奔布拉克金矿区的过程以及该区遥感影像特征和成矿地质信息识别在找矿中的作用。在没有前人找矿地质资料的地区,从遥感分析开始,再结合遥感与其它资料综合分析研究,选择靶区最后经工程验证,达到了求出一定规模远景预测储量的程度。说明了以遥感解译为基础,综合应用地质学、矿床学等有关知识及物化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取得快速高效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采用新型遥感技术、引进航空成像光谱测量系统和开发后遥感应用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遥感所取得的科技进步,并对铀矿地质遥感的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后遥感应用技术提出的背景及技术构成,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地质成果。实践表明,在地质勘查领域,后遥感应用技术比单一遥感技术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和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后遥感应用技术提出的背景及技术构成,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地质成果。实践表明,在地质勘查领域,后遥感应用技术比单一遥感技术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和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核工业遥感地质发展的回顾及展望范泽民(北京核工业地质局)遥感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地物反射或辐射电磁波能量信息进行接收、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一种现代化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由我国著名工程地质遥感专家卓宝熙编著的《工程地质遥感判释与应用(第二版)》一书近日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工程地质遥感判释与应用》一书的第一版于2002年出版,内容丰富、资料珍贵,深受广大遥感地质人员好评,普遍认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著作,并荣获了"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近30 年来遥感地质的工作成就,分析了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规划、地质矿产勘查、环境地质和工程勘测以及灾害监测等领域应用的巨大技术潜力和广阔前景,指出了遥感在地球科学、国土环境科学理论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要修建一大型水利工程,都需要先查明工程地区的地质情况,对基底稳定性做出评价、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为此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对雅鲁藏布江区域进行遥感地质调查,本文通过项目的实践研究,对遥感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遥感片种及谱段的选择、图像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构造断裂地层断层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解译以及GIS地质制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认识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遥感岩矿信息提取基础与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地质应用中 ,对岩矿光谱和空间分布精细特征的探测是高空间与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优势所在。随着传感器性能的改进 ,尤其是光谱分辨率的提高 ,改善了信息识别与提取的技术环境。本文从分析岩矿的光谱特征与遥感光谱识别规则出发 ,根据不同类型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 ,尤其是成像光谱数据丰富的光谱信息 ,研究不同尺度下遥感岩矿识别技术 ,建立相应的遥感应用模型 ,讨论了遥感技术集成。具体研究内容有 :(1)分析与总结遥感光谱识别规则。分别从矿物离子、矿物蚀变类型和蚀变矿物组合 3个层次分析了岩矿作用过程中矿物特征光谱的变化与变异…  相似文献   

18.
遥感地质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遥感技术和遥感地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能源和地质信息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地质理论、地球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地质工作的地质矿产调查、地质灾害和环境监测、矿山开发和环境监测的三大战略任务,提出建设和发展地质矿产和能源遥感勘查和评价技术系统、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及业务运行系统、矿山开发和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及业务运行系统三大应用技术系统和卫星数据采集与地质应用服务系统、全数字化综合航空遥感集成与信息服务系统两大信息服务系统的遥感地质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和实现遥感地质分析由定性向定量,遥感地质应用由单技术向技术集成,地质服务由数据向数据、技术和信息的综合服务方向发展和转化.提出了近期和中期重点发展的技术和重点研究领域,讨论了它们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研究重点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应用陆地卫星TM、MSS图像、航空彩红外像片、红外细分光谱扫描数字图像等多种遥感图像,结合多源信息复合处理技术,在甘肃安西北部地区(北山南带西段)开展了1:5万遥感地质调查和以金、铀为主的遥感找矿预测。通过工作,在合理应用综合遥感技术方法、基础地质研究、金铀矿产预测,以及1:5万遥感地质成图方法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三年中,11人共编测了1:5万遥感地质图和1:5万遥感成矿预测图各21幅,解译发现了近千条蚀变岩带,圈出了67个金矿找矿靶区和铀成矿远景区,为开辟找矿新区提供了大量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8,8年12月5日至9日中国地质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地质学会联合在南京召开了个国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遥感学术讨论会,会上发表了43篇论文,现将论文题目分列于一F: 1.城市环境结构的遥感分析—以南京市为例(摘要)斑艺舫(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 陈饮峦(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室) 2.长江江苏段江岸崩坍的调查及预测黄家柱(江苏省地矿局遥感站) 3.遥感技术在宝成铁路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李景豪(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犯队) 4.引大济徨、济湖工程选线区的地质环境遥感解译及其应用 曹宏经文宏政(核工业总公司航测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