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福建山地土壤的系统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福建山地土壤在我国亚热特山地土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根据武夷山、梅花山、鼓山等山地的19个土壤剖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数据,鉴定了福建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美国土壤系统分类(USST)以及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之间的分类参比,同时阐明基于土壤系统分类制的福建主要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亚热带山地丘陵区的应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将北京百花山地区的16个土壤剖面分类为10个土系,并将这16个土壤剖面分别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地理发生土壤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参比,结果表明,土系与土种单元在性质上基本一致,以它们为基础进行大比例尺调查制图所得图斑也必然相似;而在土系与土种以上的分类阶层,因为所使用的分类标准不同,两个分类系统划分的分类单元和据此进行的制图图斑则不一样;以土类为基础进行小比例尺制图,使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只能复区制图,而使用地理发生土壤分类系统则可以单区制图。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将北京百花山地区的16个土壤剖面分类为10个土系,并将这16个土壤剖面分别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地理发生土壤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参比,结果表明,土系与土种单元在性质上基本一致,以它们为基础进行大比例尺调查制图所得图斑也必然相似;而在土系与土种以上的分类阶层,因为所使用的分类标准不同,两个分类系统划分的分类单元和据此进行的制图图斑则不一样;以土类为基础进行小比例尺制图,使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只能复区制图,而使用地理发生土壤分类系统则可以单区制图.  相似文献   

4.
土壤区划类型的参比与属地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以详细的1981年土壤分区资料为基础,将以发生分类(GSCC)为基础的土壤类型名称分别参比成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名称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名称。同时利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了中国8个土壤大区在地级市(盟)和各县、区、旗(市)的行政归属,并以江南低山丘陵和台湾北部地区为例,探讨了二级分区的行政归属。  相似文献   

5.
对四川盆地西部丘陵地区分布的几种黄色母质发育的土壤,以系统分类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分类,并与现有发生学分类进行参比,代表性剖面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土壤分别被划归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等3个土纲。分类系统更科学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滇中高原主要森林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滇中高原主要森林土壤系统分类地位,并为云南森林土壤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基础,研究了滇中高原8个典型土壤的剖面特征和发生性状,通过分析土壤发生特性,划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土壤进行系统分类。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剖面发育层次较明显,且均发育有淀积层,土体颜色以暗棕色和紫色为主,质地为偏砂质黏壤土;砾石含量在0.7%~42.4%之间,粘化率在0.53~2.56之间,淋溶作用较强。有机质含量在32.87~208.14g/kg之间,CEC含量在4.75~49.36cmol/kg之间,盐基离子以Mg^2+、Ca^2+为主,盐基饱和度在6.27%~90.74%之间;铁游离度在41%~95%之间。土壤风化程度一般,大部分剖面处于脱硅富铁铝化阶段。8个土壤剖面具有2个诊断表层、3个诊断表下层和6个诊断特性。8个土壤剖面(黄棕壤、山地红壤、紫色土)在发生分类上划分为3个土纲分别为淋溶土、铁铝土、初育土。在土壤系统分类方案中检索出3个土纲,3个亚纲,3个土类,3个亚类,分别为铁质干润雏形土、粘化干润富铁土、简育干润富铁土、铁质干润淋溶土。  相似文献   

7.
杨青  刘吉平 《湿地科学》2007,5(2):111-116
在对湿地土壤分类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湿地土壤的独特规律,参考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类标准、美国土壤分类标准和中国最新的土壤系统分类的标准,对中国湿地土壤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根据成土过程、人类活动、有机物的含量、土壤化学物质含量、地貌条件等因素,将中国湿地土壤划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6个级别。对中国湿地土壤分类的研究,有利于湿地科学研究中对土壤的认识有统一的标准,同时对土壤分类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是利用、改良和保护土壤资源的科学依据。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然而对其土壤类型空间分布特征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基于中国土壤、内蒙古土壤、甘肃土壤和宁夏土壤等普查成果,以及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综合科学考察的历史资料,在2017—2019年对腾格里沙漠土壤类型及分布进行了大规模考察验证。同时利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腾格里沙漠土壤类型进行判读,完成腾格里沙漠土壤类型及分布图制作。腾格里沙漠土壤分类系统共有13个土类,30个亚类,分别归属于7个土纲和10个亚纲。在土壤分布特征方面,腾格里沙漠以非地带性风沙土为主,约占腾格里沙漠面积的83.65%。地带性土壤类型有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和灰棕漠土,总面积为4 803.20 km2,占腾格里沙漠面积9.42%。其他非地带性土壤有草甸土、沼泽土、盐土、漠境盐土、灌淤土、灌漠土、潮土和石质土,总面积为3 534.83 km2,占腾格里沙漠面积的6.93%。土壤分布存在多种地带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中微域组合。  相似文献   

9.
应用土壤系统分类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主要土壤的土壤铁铝特性、弱腐殖质化(层)特性、变性特征、岩性特征等诊断特性。据此提出了当地高级分类单元的土壤系统分类(草案)。分析了主要土壤的剖面特征和理化性状,并对亚类以下分类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山地土壤系统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善忠  肖洪浪  罗芳 《山地学报》2003,21(6):763-774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以甘肃河西地区土壤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数据和已有的土壤资源研究资料,在原有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对河西地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纳、概括和总结。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山地土壤分为5个土纲(干旱土、钙层土、半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8个亚纲,10个土类和26个亚类。  相似文献   

11.
东北黑土区主要黑土土种的容许土壤流失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容许土壤流失量(T 值) 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定量标准,目前以专家经验确定为主,缺乏定量研究。本文以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黑土区为研究区,实地调查区内21 个黑土土种典型剖面的厚度,采集分层土壤样品测定理化性质后,利用修订的生产力指数模型计算了21 个土种的T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1 个土种的T值变化于68~358 t/km2×a,平均141 t/km2×a。按亚类T 值为白浆化黑土(漂白滞水湿润均腐土) 106 t/km2×a,黑土(简育湿润均腐土)129 t/km2×a,草甸黑土(斑纹简育湿润均腐土) 为184 t/km2×a。土壤厚度和土壤侵蚀脆弱性指数是影响T值的主要因素,它们与T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 和0.605。草甸黑土厚度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土壤亚类,脆弱性指数与黑土接近,其T值较黑土T值大42.6%。白浆化黑土厚度较黑土厚度大22.1%,但T值却比黑土T值小21.7%,因为白浆化黑土有明显的障碍层存在。因此确定不同土种或亚类的T值,更能反映土壤剖面特性,对于指导水土流失治理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RUSLE的卧虎山水库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RUSLE模型对卧虎山水库流域土壤侵蚀进行全面评价验证和总结。结果表明: 水库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462 t/(km2·a),该数值与通过水库淤积等资料推算评估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水库流域年均侵蚀量达到2.6×106t,其中高于容许土壤流失量的面积为176 km2,占到流域总面积的31.51%。从不同侵蚀级别来看,占流域面积27.77%的轻度侵蚀,对流域侵蚀总量的贡献率为54.64%; 面积占比3.74%的中度及以上侵蚀,侵蚀量贡献率达到30.94%。 流域内土壤侵蚀空间差异较大,回归分析发现地形因子是导致各子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就土地利用类型而言,旱地和农村居民点是流域内的主要侵蚀土地利用类型;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度增加呈现相应增大趋势,8°~25°坡度段面积比例不仅最大,而且侵蚀量占比最高,是水库流域的主要侵蚀坡度段。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苏打盐化草甸土和苏打碱土2 种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苏打盐渍土土壤水分特征,并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0~40 cm土壤层,盐化草甸土总孔隙度大于50%,毛管孔隙中以0.1~1.2 mm当量孔径的粗孔隙为主,苏打碱土总孔隙度低,主要以小于0.1 mm当量孔径的细孔隙为主;0~40 cm土壤层在相同水势作用下,盐化草甸土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苏打碱土,说明苏打碱土土壤持水能力较低。通过模型模拟,获得不同土壤层的水分特征曲线参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在0.9 以上,模型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产品监测东北地区春涝范围和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土壤水分是判断农田涝害的直接数据源,以欧洲太空局1978~2010 年微波遥感土壤水分产品、2013 年SMOS MIRAS L3 级土壤水分产品和气象站点的月降水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壤水分距平指数和土壤水分异常指数,分析2013 年东北地区春涝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结果表明:① 东北地区以黑龙江省受涝面积最大,约11 万km2,约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1/4;② 比较多年的月降水数据与涝灾程度,发现冬春季节强降水是引发春涝的主要原因之一;③ 春涝的严重程度与高程呈现负相关关系,涝灾区域多集中在高程500 m以下。  相似文献   

15.
广西果化岩溶区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辉  李晖  蒋忠诚  杨奇勇 《中国沙漠》2014,34(3):786-794
应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将土壤电导率室内布点和实地监测相结合,研究广西果化岩溶区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各深度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呈弧状、条带状和斑状分布,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趋势;各深度土壤电导率的最小空间变程为750 m,可作为果化示范区土壤电导率样点布设的最佳取样间隔;示范区土壤电导率主要受植被覆盖度、地质背景和石漠化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对于指导典型岩溶区的农业生产、保障区域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伊犁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乌孙山北坡、科古琴山南坡为例,分析伊犁山地南北坡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0-50 cm范围内,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寒草甸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下降幅度最大;②伊犁山地土壤腐殖化程度高,氮矿化能力强。大部分海拔的土壤碳氮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河谷南坡碳氮比降低速率要大于河谷北坡。③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以及土壤含水率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与pH值表现出较好的负相关性,特别是20-50 cm处。植被类型分布和人类活动影响对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影响下的土壤酶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吴楠  张元明 《中国沙漠》2010,30(5):1128-1136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典型沙垄生物土壤结皮分布区的土壤酶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酶的分布在典型沙垄的不同地貌部位具有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垄间低地>沙垄坡部>垄顶,垄顶与垄间低地的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②垂直分布上,土壤酶的积累以表层0~2 cm为主,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递减,以垄间低地表现的尤为明显;③地貌部位与土层深度的交互效应对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④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全N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各种酶促反应既是专性的,又是相互联系的;⑤主成分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和脲酶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综合状况,与大多数土壤因子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尤其是脲酶,能够作为反映典型沙垄生物土壤结皮区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分布的上缘、典型分布区和分布下缘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阔叶混交林三个分布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其中典型分布区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组成均匀。甲螨亚目、辐螨亚目、节跳虫科、球角跳虫科、革螨亚目和山跳虫科相关性较大,共同出现在各分布区。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且红松阔叶混交林的上缘和典型分布区表聚性更为突出。通过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表明,土壤全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较大,而土壤全磷含量和pH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9.
选择科尔沁沙地典型沙丘-草甸相间地为研究区,利用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模型计算了研究区49个采样点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并建立了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不同粒级间的相关关系,以探讨半干旱寒冷地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与土壤物理性质以及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为1.33~2.50,变幅较大,且呈现出自中部的草甸、农田地带向南、北方向的沙丘地带递减的趋势;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维数依照流动沙丘-半流动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农田-草甸的顺序而递增。(2)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显著负相关,且表现出明显的对数关系。100 μm是影响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的分界粒径,大于该粒径的颗粒含量越高,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越小;反之越大。(3)分形维数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显著,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电导率、pH值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显著正相关,但与全钾含量负相关。在分形维数大于2时,基本与土壤饱和含水率正相关、与干容重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