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为常绿针叶乔木,可作为荒漠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优良植物材料,其株高和植株构型明显区别于杨树等传统的防护林树种。因此,本文通过风洞模拟实验,在8、10、15m·s-1的风速条件下,研究了沙地云杉农田防护林单林带前后的风速流场特性和防风效能。单林带采用3种配置模式,即两行等株行距(Ⅰ型)、两行"品"字型(Ⅱ型)和四行簇状"品"字型(Ⅲ型),基于垂直风速流场对3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种配置模式沙地云杉防护林带前后垂直高度上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有很大区别,相同配置模式的流场分布特征相似,随着风速的增大,风速流场的等值线变得更加密集。(2)3种配置模式防护林带前后垂直高度的风速加速率依次为Ⅰ型Ⅱ型Ⅲ型。(3)林带后20 H范围内1~20cm高度上防风效能依次为Ⅲ型(47.2%)Ⅱ型(37.3%)Ⅰ型(16.2%)。研究结果可为沙地云杉防护林配置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为沙地云杉在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以1974-2014年间的10期Landsat 5/8影像和DEM数据,对抚仙湖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行政区划界资料、行业部门专题资料等,分析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异及其与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1974-2014年,抚仙湖流域裸地(Ⅰ级)面积波动极小,低植被覆盖(Ⅱ级)、中低植被覆盖(Ⅲ级)、中高植被覆盖(Ⅳ级)面积变化波动大,变化趋势线数次出现谷值和峰值,高植被覆盖(Ⅴ级)面积则呈增加趋势.(2)坡度较小、地势较平缓的区域(0°~15°)以裸地和低植被覆盖为主;中低植被覆盖度、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地势比较陡峭的区域(>15°).(3)抚仙湖流域各年份植被覆盖度Ⅰ级面积最大,1974,1977,1989,1996年Ⅱ,Ⅲ级面积较大,而Ⅳ,Ⅴ级面积较小;2000年后的Ⅱ,Ⅲ,Ⅳ级面积变化较小;2006,2009,2012,2014年Ⅳ,Ⅴ级的面积较大,Ⅱ,Ⅲ级的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3.
汶川县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区域发展的综合地域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 2 0个指标 ,应用模糊聚类算法对汶川县的综合地域划分研究表明 ,汶川县可以划分为 4个综合地域类型 :发展主导型 (Ⅰ ) ,占县域面积的4 3% ;特色开发型 (Ⅱ ) ,占县域面积的 2 3 5 % ;发展支持型 (Ⅲ ) ,占县域面积的 6 5 % ;生态保育和限制性开发型 (Ⅳ ) ,占县域面积的 6 5 7%。县域水平上协调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发展关系的空间策略是东西分治 ,东部 (Ⅰ、Ⅱ、Ⅲ )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 ,西部 (Ⅳ )以生态保育为主。在区域发展的产业选择上应重视产业的生态化 ,突出地域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4.
徐斌 《中国沙漠》1995,15(3):233-236
本文采用国际通用软件TWINSPAN把科尔沁沙丘41个植物样方按盖度分成5组,每组代表1种沙丘植物群落类型。同时把17个植物种也分为5组,各组植物种从流动沙丘到固定沙丘出现的顺序为:Ⅴ→Ⅳ+Ⅰ→Ⅲ→Ⅱ。  相似文献   

5.
基于DPSIR模型的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衡水湖湿地作为评价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筛选出15个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663 9,处于Ⅱ级(较好),即该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从项目层面来看,驱动力层、压力层、状态层、影响层和响应层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别处于Ⅲ级(一般)、Ⅰ级(很好)、Ⅲ级(一般)、Ⅱ级(较好)和Ⅰ级(很好);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要素主要为衡水湖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和周围空气负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6.
滇越铁路是云南也是西南地区最早修建的一条铁路,沿线车站共设5等: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小站,按各县/市内最高等级车站将研究区相应划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区。滇越铁路不同等级车站设置对周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不尽相同,特等站产生显著影响,Ⅰ区人口增长尤为突出(高达214.5%),远高于其他4个区(均低于100%);一等、二等、三等站因有关区域各具特色影响程度较为相当,Ⅱ、Ⅲ、Ⅳ区内人口增长速度相似(69.1%、76.6%、73.2%);小站影响较小,Ⅴ区内人口在通车时最多但增长极为缓慢(仅27%)。就人口密度与车站等级设置的关系来说,与特等站有一定关系,与其他等级车站则关系不大,这是因为人口密度与城镇自身发展历史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X522 2007021766用Markov模型预测长江水质=Forecasting water qual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using markov model/胡宏昌//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6).—728~731运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未来10年水质的变化趋势,即Ⅰ、Ⅱ、Ⅲ、Ⅳ类水逐年减少,而Ⅴ、劣Ⅴ类水逐年增加.到2014年,长江的第Ⅰ类水只有0.4059%,劣Ⅴ类水达到26.  相似文献   

8.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单有效地评价水质状况,建立了蒙特卡罗水质评价模型,对扎龙湿地北部(进水区)、中部(过水区)和南部(出水区)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灰色关联评价结果和内梅罗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基于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北部、中部和南部总体水质类别都为Ⅱ类,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一致,也与湿地水质的实际状况相吻合,从而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而其与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差别较大,究其原因,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现为过保护,较严格,从而使得水质评价结果有些脱离实际,内梅罗指数法比较适于评价参评因子值波动比较小、各参评因子都污染较轻的研究区域.从单指标评价类别分析,溶解氧(DO)、Zn、Cd和Cu含量的评价类别一致;扎龙湿地北部和南部总磷(TP)含量的评价类别一致,中部和南部总氮(TN)含量评价类别一致;而Cr含量在3个区中的评价类别都不同,而且从北部、中部到南部逐渐增大,水质变差;另外由于南部地势较低,Cr在南部长期沉积和聚集也是导致其含量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各类别概率值之和分析,扎龙湿地内部各区隶属于Ⅱ类的概率值之和都是最大的,但隶属于劣Ⅴ类的概率值之和居第二,表明大部分区域水质较好,局部区域水质较差,考虑到水是流动的,水质有由好转差的风险;从北部到南部,隶属于Ⅰ类、Ⅲ类和劣Ⅴ类的概率值之和趋于减小,隶属于Ⅳ类的概率值之和基本未变,隶属于Ⅴ类的概率值之和稍有增加,水质趋于向Ⅱ类转化;从中部到南部,隶属于Ⅰ类、Ⅱ类和劣Ⅴ类的概率值之和减小,隶属于Ⅳ类的概率值之和基本未变,水质趋于向Ⅲ类和劣Ⅴ类水质转化.从平均值看,TP含量先减少后增大.扎龙湿地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总体符合Ⅱ类水质及以上的概率约为54.5%,但个别指标评价结果不容乐观,尤其是Cd含量、DO含量和南部Cr含量的超标,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洪水资源化是解决喀斯特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有效途径。文章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选取40个流域作为研究样区,利用面向对象技术的监督分类型方法,提取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分析流域样区特征,利用系统聚类法,将其划分为6种流域类型,即是:喀斯特低中山型(Ⅰ)、峰丛谷地型(Ⅱ)、混合型(Ⅲ)、峰林盆地(溶原)型(Ⅳ)、峰丛洼地型(Ⅴ)和峰林地貌型(Ⅵ);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径流特征的影响,探索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的分配与承载规律,从流域结构角度研究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资源化的实现。研究表明:1)洪水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及其Cv值曲线呈现“双峰型”分布,且分别在峰丛谷地型流域(Ⅱ)和峰丛洼地型流域(Ⅴ)达极大值;2)不同流域类型实现洪水资源利用总量,从大到小排序为:Ⅴ(6.22×108 m3)>Ⅰ(2.88×108 m3)>Ⅵ(1.49×108 m3)>Ⅱ(1.34×108 m3)>Ⅳ(1.25×108 m3)>Ⅲ(0.55×108 m3);3)除峰丛谷地型(Ⅱ)和混合型(Ⅲ)流域外,所有流域类型的地下洪水资源总量大于地表洪水资源总量。喀斯特流域的洪水资源化,深受喀斯特地表的起伏及其流域侵蚀基准面和溶蚀基准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SOFM网络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分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之间有密切关联,生态系统服务分区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依据IGBP2001-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对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进行校正的基础上,核算了区域内各县(市)级行政单元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构建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FM)对京津冀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分区,并用ArcGIS识别了不同服务类型的热点区,归纳和总结了每个分区的主导服务类型,并结合全国功能主体区划对该区域未来的发展重点和土地利用政策提出建议。依据分类结果,可将京津冀地区分为4 个区域:Ⅰ. 坝上高原和冀西北山区;Ⅱ. 燕山和太行山地;Ⅲ. 冀中南平原区;Ⅳ. 环渤海滨海区。2001-2009年间,除Ⅳ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增加趋势外,其他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程度依次为Ⅱ>Ⅰ>Ⅲ。Ⅰ区域发展重点为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Ⅱ区域为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Ⅲ区域应重点调整城镇用地的比例,适当增加其他生态系统服务;Ⅳ区域应增加水源涵养价值,治理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11.
肖生春  刘发民 《中国沙漠》2000,20(Z2):124-128
分析了延津试区在综合开发治理前后耕作制度的演化,依据沙地种植业遵循的原则和生态学原理,对试区的几类十多种果粮间作、作物多熟种植模式配套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生态系统 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兴安岭北部7个代表性森林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总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67类、6729只,隶属于4门7纲18目51科。其中,优势类群1类,常见类群10类,稀有类群56类。寒温带森林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为线蚓和蚯蚓,而温带森林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以蚯蚓为主。不同群落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差异很大,通常群落的生境条件越优越,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种类越多。不同群落间个体数量、种类及生物量三者总的分布规律不完全一致,表现出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的复杂性。各群落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排序为:Ⅰ>Ⅳ>Ⅶ>Ⅴ>Ⅱ>Ⅲ>Ⅵ。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种类、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王道德)(陈永亨)ThechemicalcompositionsofAntarcticironmeteoritesandtheirclassification¥WangDaodeandChenYongheng(GuangzhuoInstituteo...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耕地资源变化的地域类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耕地资源少,一直是广东省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耕地资源将进一步减少。为了因地制宜地管理和保护好耕地,本文利用1949~1996年广东省有关的统计资料对耕地的动态变化作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将全省21个地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提出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环境功能管控区划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妤凡  徐勇 《地理学报》2021,76(3):663-679
以生产、生活污染源为对象进行环境空间管控是新时期区域环境保护治理和国土精细化管治的新路径。本文在明确区域环境功能管控区划的概念、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科学识别污染物与污染源空间,提出管控单元和分级管控区的空间结构模式,建立环境污染物的单项评价指标算法和综合集成模型,形成区域环境功能管控区划技术方法,并在浙江省嵊州市进行县级尺度的实证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嵊州市共有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高污染型工业场所、畜禽养殖场、居民居住场所等18个管控单元类型,按集成特征值高低及污染排放特征可归类至Ⅴ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和〇级管控区。Ⅴ级和Ⅳ级管控区以工矿业生产空间为主,污染排放量大,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等影响程度高,存在危害性,是源头管控的重点。Ⅲ级管控区覆盖生活空间,污染排放中等,影响大气和水体,可控性相对较弱。Ⅱ级管控区有少量的农业固废和废水排放,存在面源污染风险。Ⅰ级和〇级管控区内部无环境污染源,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程度。其中,〇级管控区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要求“零排放,零污染”。区域环境功能管控区划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可为地方开展中长期环境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类型TM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西北地区典型1:10万TM影像和地理情况的对比研究,采用两级分类系统建立了土地资源6类29个类型的解译标志,为在微机平台上全数字化解译全区土地资源类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