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占中 《地图》2007,(6):58-65
人们都知道军队行军打仗总是离不开地图,由于地图对于军事的重要作用,军人把它比作"军队的眼睛"。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时的地图,不仅关系着红  相似文献   

2.
谈谈地图的符号与色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可视化产品。在地图中,地图的符号与色彩既是一种标记,也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符号,就是这种特殊的符号将地图的各种信息传递给读者,也把美的感受传递给读者,从而起到地图的"语言"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等的发展使现代地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地图趋向数字虚拟空间方向发展,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主题与传统地图学大相径庭,地图虚拟空间的理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IT)领域的学科跨界迫使地图逐渐发展成为互联网产品的附属物,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使得地图学亟待完善和更新理论。地图学发展的难题促使学者向其他领域进行探索。计算机游戏通常具有明显的地理意义,"数字+文化"的发展将游戏推向高新技术的前列,游戏地图则是现代ICT技术和地图的合体。以游戏地图的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游戏地图的维度、交互性、叙事探索性和文化传播性来探究虚拟空间的特点、本质及对现实物理世界的启示,发掘其对地图理论的扩展,从而完善ICT时代地图学的知识和理论,促进地图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嵌入型地图"是辅助文字进行信息传达、知识阐述的一种地图,已成为地图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分析了"嵌入型地图"的基本特点与制作要求,以CorelDraw和MapGIS制图平台为例对该类地图的制图工艺流程进行提炼性总结。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与新时代出版社印刷厂共同研制的《地图色谱》,于1986年12月4日在北京通过了由国家测绘局主持的技术鉴定。《地图色谱》是为确立我国地图用色的标准化系列,为地图设计、整饰及制印工作者提供标准化色标,同时为建立我国测绘图像的色彩数据库提供依据而研制的。它具有科学性强、通用性好、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特点。该色谱由黄、品红、青、黑双色叠印部分,黄、品红、青三色叠印部分,红、棕、中黄、桔黄、绿、紫、银灰、中兰、浅兰、深兰  相似文献   

6.
数字地图,电子地图与地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飞 《地图》1998,(3):26-27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一种以数字形式记录、反映地表自然与社会现象、可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图形形式快速表现的地图新品种已经产生,在军事及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许多名称如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屏幕地图等,关于其内涵和分类的说法不一。本文谈一些看法,供商榷。一、数字地图什么是数字地图,各种说法的内涵大致是相同的,以GJB1840—93的定义最为精练:“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存贮的地图”。数字地图是存贮于计算机(电脑)中的地图,属于虚地图。数字地图的本质特征,一是它所表现的是地图信息,二是以数字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7.
数字地图,21世纪测绘业的支柱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高俊 《测绘通报》1999,(10):2-6
一、地图 地图是地表的模拟图像,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种文明和文化,它是人类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结果,也是再认识的工具.只要这种认识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那么地图的发展也就一次比一次深化、优化而无止境,地图的形式和内容也因技术与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更新.  相似文献   

8.
地图与文化是相伴而生的.更有意思的是,地图作为一种比对的对象,在对文化定义的描述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指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说地图与文化相伴而生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9.
李龙云 《地图》1997,(3):58-59
游戏地图对普及地图知识和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游戏地图需要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人在一起玩,而我国现有少年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对家庭游戏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游戏地图所能表示的内容总是有限,其教育的程度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符合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又有相当于一本图册功能的新型地图玩具——地图积木。地图积木是利用七巧板的拼版原理和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将一定大小的6幅内容各异的地图分切成若干块正方形,然后分别贴到与之等大的立方体各个表面,再经拼图组合中,即可得到6幅图中的…  相似文献   

10.
互动     
《地图》2010,(1):6-7
<正>第一次看到《地图》杂志,我就在想,这地图还有必要编成杂志吗?那还不得枯燥无味呀。不过,还是试着翻了一下。这一翻,发现自己错了,此"地图"非彼"地图",我的理解狭义了。它不止是标记山川,交通与行政区划,而且还描绘了诸多风土人情、语言习俗和自然风光等;它不  相似文献   

11.
说到地图,一般人都觉得它是个"被动者",属于"宾语";而非作为"主语"的"主动者".毕竟,地图是"反映.这个世界的,它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描绘"与"再现".评价地图好坏的标准也通常是它是否"客观"、 "准确". 但这种观点却忽略了地图是人类的创造物.它身上不可避免地打上其创作者的烙印.人作为地图的主体,其观念、情感,在地图这一创造物身上定有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地图》杂志1988年第1期刊登了介绍定向越野竞赛的文章。与此相似,我们在地图课教学中也开展过抓“特务”的游戏,目的主要在于考核学生野外阅读与使用地图的能力,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与定向越野竞赛相比,抓“特务”游戏趣味性更强、准备工作较简单,在此把它介绍给广大读者。选择一处地势起伏、植被覆盖率及通视条件均中等的岗丘或丘陵地作为活动场地。准备若干张  相似文献   

13.
《地图》1997,(2):48
在1997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有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普及地图的应用,提高地图的传输效果,保证地图内容及时更新。地图是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重要测绘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地图作为一种描述、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信息载体,作为空间认知的主要工具,已经显示出了它的特殊功能。然而,我国目前地图使用还不普遍,地图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于加强。例如,基层政府领导在介绍本辖区行政区域、土地状况、交通、水利、地貌、物产、…  相似文献   

14.
地图作为特殊的载体,又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地图作为人类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改造世界的必备工具。使得作为测绘终端产品的地图的应用广泛地渗透到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地图印刷是一种特殊的出版物,科学而严谨的制作生产流程是确保地图精度及颜色还原更准确、更美观的关键。地图印刷具有独自的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嵌入式平台下地图显示的特点,应用了微软公司在Windows CE设备上特殊的游戏编程接口,设计了二维地图显示引擎,实现了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6.
格网地图的新一代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健康的发展,区域统筹规划与信息共享,都需要一种宽容、简便和明晰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格网地图仍然是其中一种最佳的选择。格网地图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信息网络社会中,它的优势尤其明显。在新一代互联网和格网计算新技术的支持下,作为数据挖掘、数据库建设和应用软件概念设计的一种新工具,将大有可为。"中国国家网格"系统的建立及其高性能节点的研制成功,将为格网地图的应用开拓更加宽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图表达地理属性的量表性质,将地图设色方案分为定性设色、顺序设色和双向设色等3种方式。基于这3种地图设色方式的特点,根据红-绿色盲的光谱特性,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地图,通过颜色辨识的心理学实验,分析了红-绿色盲的视觉特征,初步揭示出一些针对红-绿色盲人群使用的地图设色原则,为制作红-绿色盲人群使用的地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余红 《地图》1995,(4):46-47
地图作为广告媒体的特性的认识余红(成都地图出版社610100)地图是一种空间地理信息的载体,它既包含了自然地理要素又包含了经济地理要素,因此,我们认为传播经济信息,充当广告媒体,既是地图的功能之一,也是地图的职能之一。地图以特有的空间方式反映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9.
以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地图为例,分析了游戏地图制图的艺术性、实用性和地图功能等方面的特点,阐明了其与传统地图的区别和联系,并引出了对现实制图的思考与启发,为现实地图的设计与编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的在线地图公共服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图产品,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在线地图市场、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互联网地图与传统纸质地图的区别,论述了各省制图行业参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进展情况及其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地图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