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在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供需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东部深层煤矿床勘查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弄清煤层赋存与分布状态,寻找煤炭资源,精细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和工程技术条件。根据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现状、探测能力与精度,指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技术思路是"快速扫面、筛选靶区",勘查方略是"立体综合勘探,精细物探先行、深钻追踪验证",即以精细三维地震和电法勘探为先导,配合其它勘查手段。深层煤矿床勘查工作模式有3个层次,完成深部煤矿床快速精细探测的根本途径是依据煤田(井田)地质背景和勘查地质目标,选取勘查方法和探测技术,实现地质、物探、钻探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和多成果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2.
在广东沙田地热勘查中,采用地质测量、水文地质测量等方法基本查明了区内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利用物探中电法、浅孔测温方法的成果结合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区内地热赋存条件,对区内寻找地下热水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类型地下水赋存条件,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和物探方法技术特点,通过几种物探找水技术方法在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与示范,分析总结方法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出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物探技术方案,为该地区解决人畜饮用水提供技术和示范经验。  相似文献   

4.
安徽霍山石英岩玉主要呈脉状产于大别岩群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燕山期二长花岗岩接触带附近的脆性断裂构造中,由于产出规模小,矿体连续性差,在野外地质勘查中利用电法直接寻找石英岩玉脉具有较大困难。通过勘查石英岩玉脉赋存的硅化构造破碎带,间接了解石英岩玉脉的空间分布,可使电法勘探发挥最大效果。文章分析霍山石英岩玉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分布规律及其与围岩的电性差异,结合物探测试成果,认为利用电法勘探查明低阻硅化构造破碎带寻找高阻石英岩玉脉是一种较可行的地球物理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洛阳龙门西山及洛阳盆地地热勘查中,应用音频大地电场AU测量、放射性α测量、激电测深等综合物探方法,成功确定了4眼隐伏断裂构造型热水井,其中温度最高达98.5℃,水量达96 m3/h.以玉隆苑高温地热井综合物探勘查为例,说明了物探方法在寻找地下隐伏断裂构造型热水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高温地热井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天水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对皂郊地热田采用地面物探、地热钻探、采样测试等多种勘查方法进行勘查,通过较为完整的地质资料分析,对地热田地热赋存特征、水化学特征及地热田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论述,认为该地热田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Ⅱ-2型地热田,属低温地热资源,热流体属于温热水级别,地热田规模为小型,为下一步在天水及周边地区断裂带寻找地热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军成  张作宏  杨光 《江苏地质》2017,41(2):318-327
苏中及其南部是江苏地热能主要分布区,区内地热类型多、水量大、温度高、分布广、开发滞后,因此,对苏中及其南部地区开展不同深度的地热勘查与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起重要作用的物探方法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对区域地热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时空及温度对岩石物性参数影响的分析,对区内浅层地温、中浅层地热、深成干热岩物探勘查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浅层地温能勘查应以电(磁)类方法为主;中浅部地热资源勘查以电磁法为主,地震微动技术为辅;干热岩资源勘查应以重力和磁法勘查为基础,以大地电磁法和地震微动法为主要勘查方法。通过2个有代表性的成功勘查实例,说明浅层地温能和中浅层地热物探勘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西南岩溶地区不同含水介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武毅  孙银行  李凤哲 《中国岩溶》2011,30(3):278-284
针对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带岩溶水、管道型岩溶水(溶洞、暗河、管道等)、构造裂隙岩溶水等不同类型地下水赋存介质特点,通过适宜的地球物理方法使用条件以及找水特点的分析,提出不同含水介质中寻找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要解决的地质问题、拟采用的综合物探方法,分别总结出了它们的电性参数(或曲线)的响应特征,形成了不同含水介质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组合方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其实用性,并对在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中积累的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新书信息     
新书信息寻找以铜为主的隐伏矿床的物探方法该书是根据地矿部"八·五"攻关项目寻找以铜为主隐伏矿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所属情报调研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的,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寻找以铜为主的隐伏矿床物探方法所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全书分为综述和矿床勘查...  相似文献   

10.
蒙凯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92-1401
虽然传统物探方法在大多数金属矿产勘查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锰矿勘查中的应用却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锰矿与其围岩的地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较小,加大了锰矿的勘探难度,尤其是埋深较大、后期改造强烈的一些锰矿床,勘探难度更大,导致进行直接找矿效果并不显著。笔者近几年主要在巴山锰矿带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锰多金属矿区采用不同的物探方法进行锰矿勘查工作,在部分矿区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本文主要以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锰多金属矿区的新疆奥尔托喀讷什一带锰矿区为例,主要介绍了采用激发极化法在该工区开展的具体工作情况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认识,表明该方法在寻找隐伏含锰层位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勒泰地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开发程度较低。以区域地质、煤田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遥感、物探等资料,通过对重点含煤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侏罗纪煤系均赋存在准噶尔板块内;含煤盆地类型为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和小型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且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最终圈定了卡姆斯特、奥塔乌开给什、青格里、哈拉通沟、迪伦山-喀拉玛盖、托斯特-乌伦古6个(预测)含煤区。   相似文献   

12.
珲春煤田下含煤段沉积与聚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举  王佰友 《吉林地质》2004,23(2):21-27
从收集整理以往资料入手,阐述了煤层分布特征,分析珲春煤田下含煤段的沉积与聚煤特征,即下含煤段第一阶段沉积特征以冲积扇、河流、小型湖泊沉积为主,形成的煤层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第二阶段沉积特征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形成的煤层分布面积较大、结构较简单、稳定性较好。聚煤特征为富煤带位于盆地的中西部,富煤中心位于向斜(凹陷)核部。得出同沉积构造控制盆地的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直接控制聚煤作用的结论。今后的找煤工作应依据聚煤规律,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北部侏罗纪聚煤盆地的生成主要在中生代中侏罗世早期(陈顺等,1988;范和平,1989;刘晓文等,2005;谢明忠等,1996;张建军,2006)。在中生代之前该区地壳处于长期稳定的“地盾”构造状态(袁东翔,2006)。早侏罗世晚期地盾开始活化,至中侏罗世早期聚煤盆地开始形成,在一些山间盆地内沉积形成了侏罗系下花园组含煤地层(袁东翔,2006)。笔者通过对该区已知煤炭资源赋存状态,以及已有地质勘查成果的分析研究后认为:该区中侏罗世早期聚煤盆地,主要生成在由不同方位的古陆或构造带所形成的交角构造区(童玉明,1992);下花园组含煤建造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陆源碎屑物质沉积速率较快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陈忠惠,1988;韩德馨等,1980;李思田等,1988;刘宝珺等,1980);可采煤层主要富集在盆地次边缘以及特定部位和冲积扇远端的扇前三角洲或扇面分流河道之间的相对较稳定的聚煤环境中(王定武等,2005;王洪力,2006;王思恩,1994;王相会,1998);煤系及煤层主要保存在后期改造作用较弱和相对稳定或持续缓慢沉降的构造环境中(王定武等,2005;王洪力,2006;王思恩,1994;王相会,1998)。在这些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聚煤预测区,为该区下一步的预查找煤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聊城盆地主要受聊(城)—(兰)考断裂、齐(河)—广(饶)断裂、牛角店断裂(刘集断裂)和汶泗断裂(颜村铺断裂)的控制,盆地赋煤构造的大小、范围及形态,决定了聊城煤田的规模、含煤建造、煤层时空分布及其勘查开发前景。聊城煤田为全掩盖式华北型含煤岩系,为华北型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煤期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石类型以碎屑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岩、可燃有机岩(煤)。粗碎屑含量由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石灰岩南厚北薄,煤层层位北低南高,成煤期北早南晚,且呈现东西成带、南北分异之现象。  相似文献   

15.
青海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勘查区位于东昆中与东昆南断裂之间,属于东昆仑中部阿拉克湖断陷带。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得出本区含煤地层主要为晚三叠世八宝山组和早侏罗世羊曲组,其中八宝山组属水面上升一下降期沉积体系,发育一套曲流河一湖相三角洲一曲流河含煤沉积序列,羊曲组发育了一套河流一湖沼相的碎屑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的沉积序列;羊曲组成煤条件优于八宝山组。该研究对埃坑德勒斯特地区的找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前人对准噶尔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下侏罗统进行层序地层划分,总结了层序和体系域界面的识别标志,将下侏罗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7个体系域,同时叙述了各三级层序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层序内含煤岩系的发育特点分析,发现其主力煤层主要发育在JSQI和JSQ3湖侵体系域中,本文作者认为研究区内湖侵时期为有利的聚煤时期,聚煤作用主要受构造沉降、物源供给、气候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叶兰  李瑞明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5):17-18,40
通过沉积体系、聚煤环境、聚煤期后构造变动等因素分析,确定了布雅山间盆地属一小型拗陷盆地,在盆地中部煤层较厚,了解了盆地内侏罗系含煤岩系的聚煤特征,预测了两个含煤靶区。对该区今后的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收集研究甘肃省阿干煤田及周边以往钻孔资料,梳理了阿干煤田及周边构造单元中生代地层分布特点,还原了阿干煤田一带自中生代以来构造及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一是印支运动末期至燕山运动早期盆地沉降充填阶段,主要控制侏罗系地层沉积,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兴隆山隆起区及周边的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高家湾—羊寨坳陷等地区;二是燕山运动中晚期兴隆山隆起抬升阶段,主要控制白垩系地层沉积,主要分布在阿干煤田以西的广大地区。通过恢复侏罗系地层原始沉积范围及后期改造过程,确定了中侏罗统含煤地层赋存的有利区在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及高家湾—羊寨坳陷内,这些区域均为兴隆山隆起抬升剥蚀后中侏罗统含煤地层残留区。其中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已证实有可采煤层赋存,高家湾—羊寨坳陷面积是阿干煤田的近两倍,与阿干煤田、水岔沟煤田为同一套沉积体系,具备良好的找煤潜力。  相似文献   

20.
在特定环境下,煤中能够富集锗、镓、锂、稀土等金属元素。我国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已发现大量的煤-金属矿点(床),并且这些矿点(床)的分布展现出一定的时空特征:石炭-二叠纪煤中金属主要以镓、锂富集矿点为主,主要分布在华北赋煤区北部煤田及山西平朔、晋城等矿区;早-中侏罗世煤,以镓富集为主,主要集中在新疆准东、吐哈盆地,青海木里等煤田,二连盆地早侏罗世煤发现煤-稀土异常,是很好的找矿线索;早白垩世煤主要以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煤中锗矿点为主。我国北方聚煤期时间跨度大,聚煤环境多样,含煤盆地类型多样,聚煤期和成煤后北方频繁剧烈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多样的煤岩类型,能为煤中不同微量元素的富集提供物质来源、迁移条件与通道和沉积聚集条件,具有良好的煤中金属资源前景。建议进一步加强煤中,尤其是煤矸石、粉煤灰中金属矿点(床)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为煤中金属资源赋存与预测提供参考,并加强金属的提取利用技术研究,同时通过制定资源保护政策,加强对煤中金属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