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质长期实时监控对于水产养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设计了一套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移动式水质监测系统,根据虾塘养殖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了需要检测的溶解氧、PH值、温度、电导率等水质参数进行实时在线检测。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取虾塘实时水质参数信息,再经专家系统智能判断虾塘水质动态,科学进行水质管理、饲料投喂以及科学养殖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城市饮用水的水质监测与评价为目标,Flex Viewer为框架,综合运用WebGIS,Flex, WebService,水质评价模型等技术进行开发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系统。该系统具有地图服务、水质监测、水质评价、统计等功能,监测饮用水源地水质及其变化状况,进行水质评价生成专题图,方便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水质监测成果的直观了解。  相似文献   

3.
水质关键因素光谱遥感监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爱红  董广军  周亚文  袁汝青 《测绘科学》2016,41(11):61-65,141
针对传统水体水质分析方法过度依赖于实地测量和实验室化学分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效率不高的问题,从水质遥感监测数据获取手段、典型反演监测模型、不同水体光谱遥感监测应用状况、水质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及前景等方面分析归纳了使用遥感技术监测水质的新方法。从可用数据类型、数据特征等方面对水质遥感监测数据获取的3种主要手段进行了比较;从复杂程度、使用场景、优缺点等方面对4种典型的反演模型进行了归纳;对遥感数据和模型在Ⅰ类和Ⅱ类水体应用中的常用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将纳污控制理论数学模型和GIS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水功能区纳污控制及水质管理,建立基于ArcEngine的黄河重点水功能区纳污控制及水质管理系统,实现了水质评价相关数据输入与管理、水质环境信息统计与查询、水功能区纳污量及限排量的空间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制图输出等功能。最后将该系统应用到黄河中游龙门至三门峡干流区间水质综合评价,实现了水质评价结果的可视化显示。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地面建模与地空定标相结合的低空多光谱遥感观测方法,可准确、动态地监测城市水质状况。通过采集地面水样水质的浊度、pH值、COD、硝氮、总磷和氨氮等6类水质参数以及水样水体的光谱信息,建立二者的关联关系,同时进行低空多光谱遥感观测,验证低空多光谱遥感观测数据与地面水体水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低空多光谱遥感数据与总磷、氨氮、pH值和浊度的相关性均超过60%,与总磷、氨氮、浊度的相关性超过70%;且不同水质水体在低空遥感影像中有明显区别,因此低空遥感技术具备定性水质分析的能力,且在定量水质分析中具有较强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水质遥感监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水质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水质进行监测.水质监测结果是水质评价与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依据,随着水体污染问题的日渐严重,水质监测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无论内陆水体还是海洋水体,其水质影响到国民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用水,准确、快捷的水质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水质遥感监测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和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的特殊优势,在水体水质监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对水质遥感监测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和动态调控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面临的重大水污染事故,结合一维系统动力学水质模型,将SD模型与GIS关联集成,开发基于二、三维一体化的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和动态调控仿真系统;以2005-11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进行水质模拟结果验证和可视化动态调控示范等,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污染带迁移和转化进行动态模拟和趋势预测,实现了突发水污染事故水质浓度的模拟、预测和基于不同应急策略的模型调控。  相似文献   

8.
刘贤赵  王巍  王学山  杨文 《测绘科学》2008,33(1):163-166
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为土地定义为建设用地,利用2004年TM影像得到烟台沿海区县建设用地数据。用缓冲区分析提取乡镇水平上建设用地比率和人口密度数据,缓冲半径从100m到2000m,利用ArcView空间分析功能对建设用地比率、人口密度、河网等级和水质进行叠置分析,并结合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揭示烟台沿海区县28个水质监测站各水质参量的空间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通过建设用地比率和人口密度共同作用可以解释85%以上的水质参量模型,反映城市化的建设用地比率比人口密度能更好地解释水质参量的空间变化,大多数水质参量的最佳模型出现在2000m的缓冲半径上,表明建设用地比率和人口密度是影响研究区域水质的首要因素。同时,运用缓冲区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为区域城市化进程与水环境质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变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仙湖是我国水质较好的大型淡水湖泊之一,其总体水质为Ⅰ类。近年来由于流域内开发强度增加,水体水质呈现下降的趋势。为探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对湖泊水质产生的影响,利用1992—2010年的Landsat TM和ETM+数据,结合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与湖泊水质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抚仙湖水体面积缩小,流域内林地和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与水质污染指数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交通运输用地和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与水质污染指数响应呈显著正相关;景观斑块数目、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增加,流域景观格局破碎化加重,与水质污染指数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指数可以作为研究抚仙湖水质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金鑫 《中国测绘》2011,(3):87-87
为全面监测、记录陕西境内渭河流域水质变化.该省在首次水利普查工作中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等技术.随时掌握渭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以及综合整治情况.助力渭河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黄浦江水质指标与反射光谱特征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巩彩兰  尹球  匡定波 《遥感学报》2006,10(6):910-916
利用地物光谱测量技术及同步配套的常规水质采样分析实验,对上海市黄浦江全河段水体进行调查研究。共选取31个典型站位进行了光谱测量和同步水质取样,每个测点分析了9个水质指标,包括TP,TN,CODMn,CODCr,NH3-N,BOD5,DO,悬浮物浓度和浊度。各水质参数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以总氮(TN)和悬浮物浓度两个水质指标为例,分析了这两个水质指标与单波段归一化反射率、反射率的一阶微分、不同波段之间反射率的比值以及反射率取对数等之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了以上两个水质指标的单波段归一化反射率、一阶微分反射率识别的特征波段,以及两个波段比值的最佳波段组合。建立了常规水质参数与水体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环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Web GIS在水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秋兰  梁勇  白娟  耿霞  张承明 《测绘科学》2008,33(2):172-174
目前雪野水库水质监测与评价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的人工方法,针对该方法不能反映水质指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状况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Web GIS的水质信息系统设计方案。水质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水质信息利用移动网的GPRS无线网络可以及时发送到数据处理和监控中心,系统充分发挥GIS在水质评价中的优势,自动完成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可以生成水质污染专题图,直观显示水库水质的时空分布状况。Web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功能为水质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网络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昆承湖水质状况遥感监测与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磊  童玲  李玉霞 《测绘科学》2015,40(4):58-62
针对镇域水资源常规的监测方法不能满足对水质适时、大尺度的监测评价要求等问题,该文以江苏常熟辛庄镇昆承湖为例,分析叶绿素a(Chl-a)和悬浮物(SS)浓度值与水体归一化反射光谱、一阶微分反射光谱特征的关系,运用PEARSON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确定Chl-a和SS的敏感波段,利用Chl-a和SS敏感波段归一化光谱反射值和实测浓度数据建立了水质参数反演模型。采用同时相ETM遥感数据对水质参数(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进行遥感定量反演,并根据反演结果分析镇域水体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对水质参数几个最大正(负)相关的光谱值进行波段组合处理可以提高反演精度,并且模型反演值和实测浓度值之间误差较低。通过对叶绿素、悬浮物等水质参数反演实现了对昆承湖水体污染状况的快速、准确和动态的信息获取和评价,有效地实时监测镇域水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状况和特性。  相似文献   

14.
滏阳河是邯郸市的重要河流,在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生态用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废水、污水等违规排放,滏阳河水体的污染状况明显加重.为深入系统地了解滏阳河水体污染情况,分析污染规律,本文采用水质采样和无人机航飞监测方式,对滏阳河重点区域进行了水体污染数据调查,对水质样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并与无人机航拍获取的4...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目前水色遥感中,水面反射光的偏振特性及其应用与水体散射光的偏振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基于偏振原理的水面反射光的剥离、海面溢油偏振遥感探测与基于水体物质偏振信息的水质参数反演等几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在水色遥感信息流中,大气偏振校正、气-水界面偏振描述、基于偏振水质遥感反演、传感器偏振响应标定等各个环节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偏振改变与响应机制等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智能手机为基于公众科学的水质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目前还缺乏基于智能手机拍摄的水体影像的水质参数反演的系统性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水面数码照片的典型水质参数反演和水体污染识别模型,包括水色指数、透明度、营养状态等级、蓝藻水华、黑臭水体;然后,基于这些模型开发了基于智能手机安卓系统的“观水色”app,并在一些典型研究区对“观水色”app进行了应用及评价,获得了较好的水质监测精度;最后,分析了白平衡、不同数码相机设备、照片存储格式对于基于智能手机的水质监测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推动智能手机在水质监测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方便地理信息和水文工作者动态模拟河流的水质污染情况,将GIS与水质模型结合,采用ArcGIS Engine为开发工具,对水环境模拟结果进行可视化的表达。提供了一种将地理数据和水质数据模型结合的方法。从而能够更高效、更合理的利用地理的作用提高水质管理的科学性和直观性。  相似文献   

18.
天津滨海新区地表水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代堃  国巧真 《测绘科学》2016,41(5):67-71,142
针对传统的实地地表水水质监测测量方法费时费力,且存在监测布设点有限,无法反映水质的时空变化情况等问题,该文以天津滨海新区的Landsat-8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将实地水样采集、实验室测量分析和遥感影像不同波段像元亮度值结合,对滨海新区海河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分别建立基于统计回归和神经网络的两种经验算法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地表水水质监测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监测资料显示:2004年12月份,陕西潼关断面和河南三门峡断面河水氨氮均超过标准0.7倍,潼关至三门峡段黄河水质“沦落”为四类,已完全不适宜用作饮用水源。2005年1月上旬,三门峡大坝坝下坝上两个监测断面及郑州花园口断面水质“恶化”为五类。黄河水质到了警戒点“黄河水质已经到了警戒点,再恶化一步,引黄济津就要被迫中断,三门峡、郑州等城市的吃水也要成大问题了。”日前,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共管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督管理处处长李祥龙对记者谈起当前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污染状况,显得忧心忡忡。来自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的统计资…  相似文献   

20.
苏州运河水质的TM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苏州地区陆地卫星TM数据和同期的地面水质监测资料建立了TM图像遥感水质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TM可见光彩色合成图像的分割处理,得到苏州地区水质空间分布图像。结合苏州运河水网的水文及水污染特征对遥感水质空间分布图像作了分析。结果表明TM数据真实地反映了苏州地区水质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得到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