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刊综合报道连日来,测绘部门面对灾情,快速反应,积极行动,保证应急用图和领导决策用图的急需,发挥了测绘的基础先行、应急救急作用。国家测绘局支援青海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测绘保障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北京测绘》2010,(4):96-96
##正##2010年10月24日至25日,世界城市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高端论坛暨北京测绘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举行。国家测绘局副局  相似文献   

3.
张瑞  刘国祥  于冰  贾洪果 《测绘科学》2012,(4):13-16,21
本文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使用日本ALOS卫星PALSAR L波段雷达影像数据,应用两轨雷达差分干涉(DInSAR)处理得到了以玉树为中心11 000km2范围内的同震形变场,空间分辨率为8m,并在此基础上对玉树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波段雷达数据适合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DInSAR形变探测。该同震形变场信息可为玉树地震的同震形变反演提供参考数据。该研究进一步证实DInSAR技术在大规模地表形变探测和地学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 最近,好莱坞大片《阿凡达》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引人入胜、超乎想像的全新三维世界。《阿凡达》采用了三维显示技术,通过三维立体的视角,为广大的观众展现了发生在潘多拉星球上的奇异景象以及精彩的战争场景。三维英文简称"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是通过利  相似文献   

5.
多地球物理场探测是研究地震孕育机理的关键,而卫星遥感探测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区域GPS应变场、基于汶川震源模型的应力触发效应等,全面综合地震学、重力场、地球化学、红外、电离层等多种参量研究结果,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前多地球物理场参量进行整合分析,勾画了玉树地震多参数异常时间序列发展框图,确立了玉树地震独立孕育发生的特性,其中遥感探测技术显示了在地基测站稀疏区域的独特监测优势。结果发现,根据多地球物理探测参量的异常响应,玉树地震可分为3个不同的孕育阶段,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岩石激发不同的地球物理场异常信息,长期监测GPS应力应变变化比较显著,而临震阶段以空间电磁扰动为主,多地球物理场之间的耦合关联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玉树作证     
<正> 玉树,经幡猎猎,神奇壮美。玉树,碧绿的草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玉树,格萨尔的历史传说成就了歌舞之乡,文成公主的祝福繁衍了满山遍野的牛羊,格桑花的灿烂写就了草原儿女美丽的爱情传说,三江源头的涓涓细流谱写了"中华水塔""亚  相似文献   

7.
《中国测绘》2010,(2):1-1
##正## 本刊综合报道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国家测绘局原局长陈邦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刚、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莉作为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出席于3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会议召开期间,国家测绘局党组副  相似文献   

8.
玉树地震灾情SAR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贤  黄国满  刘纪平 《遥感学报》2010,14(5):1046-1059
在玉树地震中,中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发挥全天时主动遥感的优势,成功服务于抗震救灾中。依据玉树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与评估工作,着重探讨SAR遥感影像用于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中的处理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制定了地震灾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指标,通过快速几何处理、快速变化信息提取、快速目标判读和灾害空间危险性评估,实现了玉树地震震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的解译、制图和统计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玉树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灾情监测信息的综合管理、可视化查询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浪 《地图》2010,(6):144-144
##正##老北京"内九外七"共16座城门现在存留的只有: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箭楼,德胜门箭楼,另外还有复建的永定门。"永定门"的名字有400多年历史。明嘉靖  相似文献   

10.
青海玉树地震差分干涉雷达同震形变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0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作者利用震前和震后获取的日本ALOS卫星PALSAR遥感数据,开展了差分干涉雷达(D-InSAR)地震同震形变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引起较大范围地表变形,地震变形沿玉树—甘孜断裂带向南东东方向扩展,在N33.7°,E96.81°附近达到最大形变量,D-InSAR监测到雷达视向上的最大形变量为35cm。地表形变特征对于评价玉树地震破坏程度、推断断层性质、研究地震形变和地震孕育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时间:2007年3月地点:五台山叶斗峰人物:测绘队队长、张工、向导、老王、小于(女)、小夏、风、雪舞者8人、母亲1人、儿子1人暴风雪的效果声,音乐起 (画外音)2007年2月27日正月十一,山西省测绘局接到国家测绘局下达的任务:务于3月15日之前提供华北屋脊五台山主峰的高程数据。此次测量结果将成为国家法定的地理信息数据。时间紧,任务重,省工程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玉树西南高海拔、无控制点区域公路工程的生产作业中,利用常规方法和玉树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在基础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互相校核,通过相关应用数据统计,为西部困难地区取代低等级水准测量和精化成果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快速行动,全力组织投入支持开展抗震救灾和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有力、有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弘扬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好思想、好作风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作,部决定通报表扬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等27个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参与单位、刘山青等794名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参与个人。  相似文献   

14.
青海玉树地震后,国家测绘局迅速启动灾后重建测绘保障,在青海玉树地区建立了由10个固定连续运行站和5个流动基准站的参考站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建设的技术指标、建设方案,并对整体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灾后应急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可以满足灾后快速测图等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6月28日)近期,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继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温家宝总理6月15日批示我部,要对汶川、玉树震区地质灾害做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提出防范措施。李克强副总理6月19日批示我部,要密切关注雨情变化,继续加强对重点地区地质隐患排查和地灾防范工作的指导。6月19  相似文献   

16.
2010-04-14我国青海玉树附近发生Mw 6.9级地震。具体研究了该地震的前震-主震-余震序列应力触发模式及主震对周边断层的应力扰动。结果表明,大部分余震分布在同震库仑应力正区且余震触发率达76.4%;Mw 4.9级前震对Mw 6.9级主震的触发作用不甚明显,而后者对Mw 6.1级余震有明显触发作用;甘孜-玉树断层几乎都处于同震库仑应力加载状态,该断层上的历史破裂段如1738年M7.5级地震的当江段、哈秀段以及1896年M 7.3级地震的邓柯段未来更倾向于再次错动,造成强烈地震。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5月12日)两年前的今天,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今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州发生7.1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  相似文献   

18.
利用PALSAR数据反演2010年玉树地震断层的同震滑动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了解2010年玉树地震引起的地表位移及发震断层的细节情况,对玉树地震震前、震后的PALSAR数据进行干涉处理,并针对轨道不精确引起的相位残差问题,采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模型拟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去除,得到玉树地震地表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形变最大地区发生在33.06°N、96.83°E附近,雷达视线方向形变最大值为-0.442 m.通过地质调查结果及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形变场的分析,对断层进行分段,基于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对分段后的断层进行了同震滑动分布反演,并对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断层的最大位移为2.084 m,位于隆宝滩地表以下14 km处,反演结果对应的矩震级为Mw7.0,与地震学和地质调查的情况较吻合,且反演的结果较可靠.  相似文献   

19.
<正> 2010年5月底,玉树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灾后重建缺乏统一的基准,国家测绘局积极组织灾后重建测绘保障,为灾区提供及时可靠的地理信息产品。根据国家测绘局的统一部署,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  相似文献   

20.
以玉树日沃囊泥石流沟预警监测为例,探索了泥石流沟监测的方法及对泥石流治理效果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