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岛近海潮流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钻孔和浅地层剖面资料,研究了胶州湾及青岛前海潮流沉积体系。该体系包括大沽河-洋河潮控三角洲和与狭口海湾密切相关的涨、落潮流三角洲,潮流作用在各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中为主要的沉积动力。前者发育在湾西侧,形成了河口沙坝和分流间湾等沉积相;后者分布在湾口两侧,以潮道和潮流沙脊为主要特征。根据对各沉积相特征的分析,认为潮流沉积体系的演化已整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海滨环境孕育了各式各样的生物地貌,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海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与地貌组分之间双向作用得以实现。特别是在现代海岸发育进程中,生物地貌塑造者对局地地貌产生的微弱作用,可以在宏观尺度上对海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滨生物地貌作用的主要机制和类型、海滨环境不同生物地貌作用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并对研究海滨环境生物地貌作用的方法、探索生物地貌格局的多尺度成因、递归的循环过程规律以及海滨生物过程与非生物干扰及过程的相互联系等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当前,海滨生物过程和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研究已成为认识和利用生物海岸对全球变化响应和反馈作用的关键,今后还需要对不同生物地貌作用的耦合、海滨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作用模拟以及海滨生物地貌过程的演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长城湾17个站的沉积样品作了10个环境化学要素的分析,数据经数理统计,结果发现,这些环境化学要素从湾内至湾口有很好的分布规律,反映出还原到弱氧化的沉积化学环境。这是在高寒地带强烈物理风化基础上,生物及生物化学因子参与和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莱州湾西南部2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对莱州湾西南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探讨了其现代沉积环境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分布范围最广的粉砂主要位于淄脉沟以北;沉积物平均粒径由近岸向莱州湾中部逐渐变细,从南向北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分为高能粉砂质砂粗粒沉积区、砂质粉砂过渡沉积区以及低能粉砂细粒沉积区,其水动力环境表现为波浪作用逐渐减弱,潮流作用逐渐增强,沉积物物源由近岸河流、岸滩侵蚀来沙为主变为以黄河悬浮—再悬浮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海岸侵蚀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给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关于三亚湾海岸侵蚀过程及其动力学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或半定量阶段。从海岸动力地貌学角度出发,基于沉积物迁移理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三亚湾海岸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的动力演变过程。计算结果重现了海水波浪的传播形态及动态特征:涨潮时,波高极值相对较大,水位随之升高,波动现象明显,波动形态复杂;落潮时,波高极值相对减小,水位也随之降低,海面相对较平静,波形态在离岸区域较单一,仅在近岸区域相对多样化。同时,数值模拟结果也很好地显示了三亚湾岸线附近的沉积或侵蚀过程特征:三亚湾西段海洋动力条件较强,沉积或侵蚀现象明显,沉积/侵蚀能力由三亚湾西段逐渐向东段减小。此外,以海洋动力学机制为基础,定量模拟了三亚湾海岸侵蚀与演变物理过程,为该地区海岸开发利用、海岸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门湾猫头深潭及附近海域底床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5年采自三门湾猫头深潭及附近海域的原状土样的沉积结构、沉积速率的计算及在历史海图地形对比、剖面重复水深测量等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区底床的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强劲的水动力条件维持了三门湾猫头深潭及附近海域底床冲淤的动态平衡,近百年来该区冲淤平衡且略有淤积,平均沉积速率为1~3cm/a。由于水体中的悬沙浓度和水动力条件存在季节性差异,使得底床存在冬、春季微淤,夏、秋季微冲的季节性循环。近30年来,围涂等频繁的人为活动使该区内湾纳潮面积和纳潮量分别减少了15%和22%,削弱了落潮优势流,造成深潭中心出现了较快的淤积,平均沉积速率超过10cm/a,且以风暴残留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7.
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异特征与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12月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结合沉积物结构、地形和水动力条件,探讨了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在横向上,自西向东呈现出西部粗、东部细,分选程度西部好于东部的特征;在纵向上,沉积物粒径呈现由内向外粒径从粗到细的特征,大致在5m水深处存在一个明显的界限,该水深以浅区域的砂含量较高,且主要沉积砂等较粗物质;该水深以深区域以粉砂质黏土为主,砂含量较低。Flemming的三角图式表明,钦州湾海域沉积动力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根据水动力差异与物源不同,将研究区划分为5m水深以浅的西部区、5m水深以浅的东部区和5m水深以深的区域等3个沉积区。  相似文献   

8.
湄州湾强劲的潮流导致外海泥沙输入,但受一定程度的限制,海湾周围的陆源碎屑成为沉积物质的主要来源。水动力,特别是潮流作用控制现代沉积的格局,潮流冲刷槽为粗粒沉积属海底冲刷产物,两侧的斜坡及潮坪,从湾中央向岸,从粗细混合沉积物过渡为细粒沉积,属淤积产物。  相似文献   

9.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辽东湾14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探讨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类型的分布格局,结合该区沉积物物源和沉积动力环境,探讨了两者对辽东湾海域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砂质泥和泥质砂为主。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范围较大(-0.06~7.42Φ),大多数站位集中在4~6Φ,平均粒径有两侧向中部逐渐变细的趋势。整体上,辽东湾东侧表层沉积物粒度比西侧粗,砂含量明显增加。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沿岸河流携带的入海泥沙,而潮流和沿岸流对沉积物的分布起到控制作用。根据沉积物底质类型、物源及区域水动力强弱,将研究区划分为湾顶泥质、西岸砂质、渤海泥质、辽东浅滩砂质以及残留过渡沉积等5个沉积区。  相似文献   

10.
长城湾与南阿德雷湾表层沉积物中17个样品的硅藻分析表明,本区以底栖硅藻为优势。硅藻总量分布趋势以长城湾内和阿德雷湾最丰富,湾口含量较低。通过对常见种的生态分析和硅藻含量分布的研究,划分出三个硅藻组合区:①长城湾内组合区;②长城湾口组合区;③南阿德雷湾组合区。本文还对淡水硅藻的来源,氧化还原环境及水深、水温、盐度对硅藻数量与属种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渤黄海120个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研究了其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水动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类型主要有黏土质粉砂、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砂和砂-粉砂-黏土6种类型,以砂质粉砂和黏土质粉砂为主,整体粒度较细、分选较差,在老铁山水道、莱州湾、北黄海北部等水动力较强区域分选相对较好且沉积物粒径相对偏粗。根据沉积物粒度参数、物源、输运路径将研究区划为5个沉积区,分别为渤海湾、滦河口粉砂沉积区,黄河口、莱州湾砂质沉积区,渤海中部粉砂质沉积区,北黄海西部黏土质粉砂沉积区,北黄海北部砂质沉积区。物源和水动力条件控制了研究区沉积物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讨论了长城湾现代滨岸砾石沉积的形态、规模、粒度和组构特征及滨岸带沉积动力环境。认为砾石堆积体系中高纬滨岸风暴沉积的产物。堆积体规模较小,形似堤坝,走向与海岸线大体平行。砾石主要由玄武质火山熔岩的岩屑组成,颗粒表面新鲜,多为扁度差的多角体,保留着冰碛砾石的粒态特征。粒度组成和粒级分配上具有冰川-海洋作用双重性质。砾石堤中砾石排列杂乱,层序不清,层理构造不发育,形态分带不显著,仅在堤的向海侧稍显粒度分带现象,由堤的顶部到上中部至基部,分别为砾石带、粗细砾带和砂砾带。滨岸带不同地貌部位,沉积动力环境存在一些差异。从风暴高潮位至大潮低潮位,水动力的簸选作用具有好→差→较好→较差的规律性变化,沉积物随之出现:较粗较匀→粗细混杂→较细较匀→粗细颗粒较混杂的韵律式波动。并指出这些特征与极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广西防城港冰后期沉积层序和沉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刚  李从先 《海洋学报》1988,10(2):198-203
本文根据钻孔岩心的岩性、岩相组合及14C年代资料,讨论了防城湾湾顶、湾口和湾外不同部位冰后期沉积层序的类型、分布、沉积过程和沉积速率,冰后期海进过程中,该区自湾外至湾顶开始接受沉积的时间分别为距今8000年和6000年,因防城河的影响,海湾沉积速率在湾顶高于湾外,据大量钻孔的沉积层平均厚度及平均沉积速率推算,防城湾冰后期的充填速度是缓慢的.  相似文献   

14.
广西钦州湾是中国南方重要河口型海湾,近期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钦州湾水动力过程发生变化,对港口航运和岸线稳定性产生影响。文章基于1985年和2020年两期岸线和水下地形数据,采用水动力–沉积动力耦合的数值模型系统模拟了近35年工程建设和海岸围垦对钦州湾水动力和未来水下地形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填海工程略微增加了龙门水道和外湾地区的潮汐场流速,有利于优化流路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围垦改变了潮汐不对称性分布,变化较大区域发生在茅尾海北部、龙门水道、外湾中部和三墩公路周边,对滩潮格局发育和局部冲淤态势产生影响;钦州湾中部龙门水道侵蚀略微增加,但变化范围更为集中,外湾地区变化幅度略微减少,变化趋势向东西两侧水道集中。总体而言,围垦工程导致钦州湾水下地形变化趋于稳定。钦州湾围垦工程对动力地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对维持港口航运和海岸带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粒度分析资料,研究了长城湾、南阿德雷湾及长城站区周围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类型与分布,讨论了采样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如物质来源、地形地貌、风暴或极地气旋、海湾水动力条件、冰川与浮冰、冰冻与融冻现象等)对碎屑沉积物的性质与分布的影响,从而揭示了冰海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廉州湾沉积动力作用与泥沙运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年来廉州湾所观测的水文、悬沙资料,分析了廉州湾的泥沙运动与沉积动力作用。结果表明:(1)湾内主要泥沙来源于河流输沙,落潮输沙量大于涨潮输沙量,在丰水期河流输沙量更为显著;(2)河口区悬沙运动呈现出上出下进、西出东进的趋势,湾内水下三角洲仍缓慢向前淤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我国第二次南极考察时,对麦克斯威尔湾中的长城湾进行水深测量的概况,编制1:5000《南极长城湾及附近水深图》和1:2.5万《麦克斯威尔湾及附近》海图的方法,并对麦克斯威尔湾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清澜潟湖-沙坝-潮汐通道体系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区域动力条件、沉积物平面分布和垂直层序,论述清澜潟湖-沙坝-潮汐通道体系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指出来自河流的泥沙主要沉积于潟湖湾北段;口门附近沉积物的搬运和堆积主要受潮流和波浪两大动力因素支配,口门东西两侧各存在一个沉积物的平面环状转移体系;拦湾沙坝沉积的形成主要与外海波浪的辐聚和辐散有关.  相似文献   

19.
海口湾西海岸海滩沉积物与海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滩是砂质海岸重要的沉积地貌单元,其沉积特征和稳定性对于海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海口湾西海岸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阐述了该区域海滩沉积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滩面高程数据和水下地形数据分析了该区域的岸滩稳定性。结果表明:海口湾西海岸海滩处于滩面微蚀的轻度不稳定态,其岸外浅滩处于边坡侵蚀的轻度不稳定态。另外,根据波浪作用和泥沙来源进一步探讨了海口湾西海岸海滩沉积物动力机制及其海滩侵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屯嘴—丁家嘴沿岸现代沉积和水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岛东部海岸狭长,张屯嘴—丁家嘴沿岸岸线曲折、沉积现象丰富,为典型的现代海岸和海湾沉积,包括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海湾、人工堤坝海岸等多种类型。通过对研究区域现代沉积背景和海岸带的研究,从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入手,研究了海岸带不同沉积区的现代沉积物质来源、近岸和区域水动力条件。认为受基岩出露差异、胶州湾涨落潮和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区域上由北向南沉积物粒度整体变细,张屯嘴至鱼鸣嘴一带海岸受多种水动力条件影响,唐岛湾内水动力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