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气候条件在水资源形成、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气候条件的变化将通过水资源对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产生作用。本文以三江源头地区的青海省兴海县为代表,通过对兴海县近40年气候资料分析和水资源有关参数的计算,结合兴海县水资源演变状况。根据工农业和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不同水平对水资源的要求,分析了兴海县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演变的影响,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有序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降水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人类社会发展主要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两种途径影响着气候环境,因此,完善的气候模式需要从这两方面与社会经济学模式进行耦合。作者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出发,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资料,并利用该资料动态地修正区域气候模式的下垫面地表覆盖类型,实现了社会经济学模式与区域气候模式的单向耦合。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的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RIEMS 2.0),将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高速发展两种驱动情景下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资料,分别进行数值模式运行。最后根据得出的预测结果,从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等方面分析了未来50年中国气候可能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同时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气候变化尤其是区域降水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而且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气候效应不仅局限于土地利用发生改变的区域,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要综合考虑其区域分布以及各区域的变化程度。长时间的气候预测研究,在气候模式中耦合社会经济学模式是必要的。仅考虑土地利用的变化,未来50年华南地区年降水量将呈现减少的趋势,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10。年左右将呈现增长的趋势,且增长的趋势可能持续到2050年。预测结果同时显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沙漠绿化,增加东北及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森林面积,华北地区退耕还草等措施对北方地区年降水量的增加是有益的。同时,对应西部沙漠面积扩大,华北地区城市用地增加,东北及内蒙古西部地区林地退化以及华南地区林地增加等土地利用的变化,北方的干旱化趋势会进一步加剧。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引起气候模式下垫面参数中的地表反照率、粗糙度等发生改变,变化的地表覆盖类型与大气的能量和水分通量交换差异作用于大气的流场和温度场等要素,从而改变了区域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3.
气候是一种资源,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必须依附的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就能造福人类。反之,气候的异常变化可能又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不仅直接干预着社会,制约着再生资源,而且也间接地影响人类社会。据一些国家的科学家介绍,全球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400亿美元。气侯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人类一直非常关心天气和天气的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近年来,我们已认识到天气的长期平均——气候也是变化的,它所发生的变化对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有直接影响。历史上的天气记录与从树木年轮、冰核、深海岩芯得到的间接代用指标都无可置疑地表明,过去的气候并不总是像现在这样。现在看来,地球气候即便发生微小变化,它的潜在经济与社会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在那些土壤水分或气温对于农业或生存来说处于边缘状态的地方,更  相似文献   

5.
《四川气象》1999,19(4):13-16
“达州气候分析之一”一文中对达州气候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将继它之后,对达州的气候形成因作出分析5 气候成因分析川东、达州气候的形成和变化,除与太阳辐射、下垫面影响有关外,主要还与西风急流、平流层东风气流等高空大气环流影响有关。其环流的年际变化和异常活动将会引起川东、达州的天气季节,天气气候的变化和异常的表现。急流是高空风场的一个突出特征。实际上无论在高空,还是在低空,无论是中高纬度的西风带,还是低纬度的东风带都存在着急流。本文将重点讨论高空西风急流对我市各天气季节和降水的影响,附图1—2是…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式结果与实况资料和地质记录对比,表明模式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现代气候状况和末次盛冰期气候的变化,特别是降水的变化与地质记录符合得较好。在末次盛冰期和现代气候状况下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对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的影响很小,但对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的作用不同。冬季气温的变化比较显著,不能忽略。CO2浓度在末次盛冰期最低,其混合比为200×10-6,这使得气温降低。CO2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区域特征。冬季其影响最大;但夏季其作用较小,甚至出现CO2浓度减少温度增加的现象。产生增温现象的原因是云量发生了变化,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这个结果表明云在气候变化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某时段和区域温度等要素变化的方向。青藏高原地区对这两个辐射因子变化的响应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偏小,原因是该地区的云量高于其他地区。相对现代气候,末次盛冰期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小于CO2的作用。但相对于末次盛冰期气候的变化,这两个因子的贡献都是比较小的。CO2对末次盛冰期年平均温度变化的贡献大约为3%—10%。此外,现代和末次盛冰期气候背景下,CO2的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要求,1994年开始,气候诊断分析必须列入省级日常气候业务工作中,并对外提供气候诊断分析服务.气候变化的事实、规律和成因,气候趋势预测以及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评价是气候诊断的主要内容.揭示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是开展气候诊断分析业务的基础性工作,江西近40年来气温变化的气候诊断业  相似文献   

8.
黄顺全 《四川气象》1995,15(4):59-59
天气和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天气与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充分地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克服不利的气象因素,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是各级气象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课题,为各级政府研究决策的中心任务之一。 1 气象与农业生产 就农业生产而言,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极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的种类、品种、熟制的地理分布和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说,农作物的丰欠很大程度取决于天气、气候的好坏。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短期气候预测及其有关非线性动力学的进展丑纪范(中科院院士,北京气象学院教授)气候问题最近非常热门,最重要的变化我理解是观念的转变。气候概念本身,八十年代以来有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气候是静态的概念,一个地方的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少年平均的状况,地球上可以分...  相似文献   

12.
《四川气象》1999,19(4):17-20
川东、达州盛夏旱涝天气气候的变化与太阳辐射、下垫面和日—地关系影响有关外,主要还与西风急流、东亚季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影响有关,它们的强度、位置的变化和异常表现,都会引起天气气候的变化和反映。因此,环流分析,可以为我们掌握和预测天气气候的变化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历史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特别是综合现有的定量研究成果,分析了历史上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在最终和基本层面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且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数据分析,气候短期波动或长期变化都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所反映。从理论和方法学两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促进了对气候变化影响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学术借鉴意义和政策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然物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物候期的变化真实地反映气候的变化趋势,是气候变化对自然界产生影响的直观记录.自然物候的变化是指示农时的客观标准.通过对物候观测资料的全面分析,提出初步结论为农业部门安排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东部盛夏旱涝天气气候除受太阳辐射、下垫面和日———地关系影响有关外 ,主要还与西风急流、南亚高压、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东亚季风等大气环流影响有关 ,它们的强度、位置的变化和异常表现 ,都会引起天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因此 ,环流分析 ,可以为我们掌握和预测天气气候的变化提供背景标料  相似文献   

16.
气候在以各种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变化着。气侯影响尺度亦可按时间分为短期(年内和一年左右)、中期(十年到几十年)和长期(上百年)。在气候影响评价业务中,对短期气候影响评价已做了大量的分析工作,并提出了一些诸如回归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和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事实,分析概括产生温室效应以后大气结构的变化.温室效应可以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使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加,出现对流性天气之前积聚的不稳定能量可能性更高,大气对流层顶抬高,垂直运动加强,导致大气对流层内垂直和水平振荡的幅度加大,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容易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并可能进一步对人类和社会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是指在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上,气候平均状态或其变率发生统计上的显著变化,可以由自然的内部过程或外部强迫引起,也可以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或土地利用变化等所引起。近百年来全球和中国气候正经历一次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已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和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受到全球科学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和环境外交中的热点问题。气候变化引起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频次增加和强度加大,天气气候灾害频发,亦诱发和加剧了一系列的“缓发性”灾害:环境灾害…  相似文献   

19.
热带太平洋年代际平均气候态变化与ENSO循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勤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1,59(2):157-172
文中用观测的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风应力资料和OLR资料,通过多时间尺度分析,将与ENSO有关的变化分为3个主要的分量,一是2~7a的ENSO循环尺度,二是8~20a的年代际尺度,三是20a以上的平均气候态变化。讨论了热带太平洋这种平均气候态变化的主要特征以及与ENSO循环的关系,并用耦合模式的数值试验来研究平均气候态的变化对ENSO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的平均气候态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了一次由冷态向暖态的变化,主要增暖区是沿赤道以及热带东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变化最大中心可以达到0.6℃。伴随着海表温度的变化,赤道西太平洋的西风距平加强,赤道东太平洋的东风距平也加强,在赤道中太平洋形成了一个加强的辐合中心。年代际平均气候冷暖态的变化对ENSO最直接的线性影响是使ElNio位相增加,而形成ENSO冷位相和暖位相的不对称。另一方面较暖的平均气候态可能引起海洋和大气之间的耦合加强,导致ENSO循环振荡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东部盛夏旱涝天气气候除受太阳辐射、下垫面和日- - 地关系影响有关外,主要还与西风急流、南亚高压、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东亚季风等大气环流影响有关,它们的强度、位置的变化和异常表现,都会引起天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因此,环流分析,可以为我们掌握和预测天气气候的变化提供背景标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