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10.7、11.2、11.7、12.2和12.7 mm等5组直径珠核,3个药物配方珠核处理,以及3.5、4.0、4.5、5.0和5.5龄等5组植核蚌龄,分别比较珠核规格、珠核药物处理和蚌龄对三角帆蚌内脏团二次植核育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核规格、珠核药物处理和蚌龄对三角帆蚌内脏团二次植核育珠效果存在影响,珠核直径11.7 mm、药物处理2组和育珠蚌龄3.5 a的育珠蚌具有最高的优质珠率。  相似文献   

2.
附壳造型珍珠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材料模核、模核规格和植核季节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育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贝壳、金属铝、硬塑料和软硅胶模核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成活率和优质珠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硬塑料模核的优质珠率最高;不同规格模核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成活率和优质珠率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利用复合模核的育珠效果较好,育珠蚌成活率最高可达88%以上,优质珠率最高可达33%;不同季节插核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成活率和优质珠率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手术植核,取得的育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进行企鹅珍珠贝游离珍珠植核手术,6个月后进行附壳造型珍珠再植核手术,附壳珍珠养殖育珠时间12个月,游离珍珠18个月。结果表明:经过术前麻醉处理的珍珠贝容易开口,方便植核手术,提高作业效率;使用特制可调式送核针可以达到核片同送,减轻手术创伤;附壳珍珠培育实验组成活率、商品珠率分别为(82.2±2.6)%与(69.9±4.7)%,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5%和18.6%(p值<0.05);游离珍珠培育实验组对照组的成活率、留核率与商品珠率分别为(31.8±1.9)%、(20.0±1.5)%与(38.8±2.6)%,实验组留核率与商品珠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9%和13.4%;对企鹅珍珠育珠贝进行一体两用技术育珠试验,企鹅珍珠贝适合培育附壳造型珍珠,但不适合培育游离珍珠。  相似文献   

4.
通过广西营盘海区插核育珠试验,比较6组不同的细胞小片处理液及珠核处理液的育珠效果。结果表明:1)处理组手术贝休养期的平均死亡率仅3.9%,显著低于对照组(10.9%)(P<0.01),表明处理液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提高成活率的作用;2)处理组休养期吐核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处理液对增加组织亲和力的效果不明显;3)除Y2处理组外,其余处理组育珠4个月的成活率平均为77.0%,比对照组高出7.0%~14.5%,且W组的单位收珠数量及珍珠品质等均优于对照组,表明W组处理液在促进珍珠质分泌、提高成活率、成珠率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比较分析处理组在海南陵水、广东徐闻及广西营盘3海区的育珠效果,优化筛选出2个优良匹配方案即小片处理液W0、Y3与核处理液C3匹配。W0、Y3两试验组在广西营盘海区进行中试,结果发现,休养期死亡率(8.0%、7.3%)显著低于对照组(11.7%)(P<0.05),育珠4个月的死亡率(19.7%、18.3%)显著低于对照组(31.7%)(P<0.05);育珠8个月的W0组的成活率为73.6%,成珠率为54%、优珠率为61.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约12%,表明筛选出的W0、Y3两优良匹配组同样适用于营盘海区的插核育珠处理,可提高育珠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海区插核育珠试验,对不同处理液匹配组进行进一步优化、筛选,找出适于广东育珠海区的育贝小片处理液及与之匹配的珠核处理液。结果表明:1)匹配适宜的处理液有降低吐核率的作用,8个试验小组中W0、Y3组的吐核率仅3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P<0.01),说明匹配液有明显增加组织亲和力、降低吐核率的效果;2)育珠贝的死亡主要发生在育珠前期,与贝的吐核行为有关;3)小片处理液中,C类药物成分对吐核率的高低有影响,0.6%C2不适宜添加到处理液中,而1%C3添加到处理液中有降低吐核率的效果;4)筛选出W0、W1、Y3三组适宜的匹配方案,即W0、W1、Y3三种小片处理液与核处理液C3匹配适宜,其中W0匹配组育珠效果最佳,即成活率为57.8%,百贝收珠数为101.2粒、优珠率为67.5%,比传统处理组(对照组)有明显提高;5)对W0、W1、Y3三组的不同育珠时限(8、10、13个月)的育珠情况进行了比较,当育珠期延长至1年时,Y3组育珠效果良好;6)利用评价指数(即优质珍珠数占手术贝总数的比例)可评判育珠效果,与分析、综合评估结论一致,前者可量化评判数值,使评判更加直观,简易。  相似文献   

6.
企鹅珍珠贝附壳珍珠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7种聚乙烯塑料核型为珠核,正常壳形与二壳隆起的畸形企鹅珍珠贝为手术贝,培育附壳珍珠。养殖6个月,结果表明:壳形正常的育珠贝成活率为73.3%~93.8%,成珠率55.0%~82.0%;畸形贝成活率为60%,成珠率53.3%。统计分析表明:珠核高度是影响育珠贝成活率和成珠率的主要因素,珠核越高,育珠贝成活率和成珠率越低。畸形贝与正常壳形贝成活率和成珠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畸形贝不宜用作手术贝。  相似文献   

7.
研究8组不同小片和核处理液在海南陵水海区的育珠效果,优化、筛选适宜该海区育珠的小片处理液及与之匹配的珠核处理液。结果显示:1)处理组手术贝休养期的吐核率与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处理液可促进伤口愈合并抗感染;2)处理组育珠8个月后的珠层厚度平均可达0.5 mm以上,与对照组0.3 mm的珠层厚度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处理液具有明显促进珍珠质分泌的作用;3)优化筛选出核处理液C3,其增强核亲和力的效果明显优于C1(P<0.05);4)W处理组育珠贝死亡率平均小于22%,明显低于对照组(36.7%)和Y处理组(31.45%)(P<0.01),表明W处理液效果优于Y处理液;5)在8个处理组中,筛选出W0、W2、Y3三个匹配组,其育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引入综合评价指数即优良珍珠数占育珠贝总数的比例,以量化育珠效果便于比较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珠核规格、植核位置和贝龄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游离珍珠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核规格、植核位置和贝龄对育珠贝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珠核直径5.0 mm组休养成活率和育珠成活率最高(90.0%和80.0%),8.0 mm组最低(60.3%和68.0%),珠核直径6.0 mm组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84.0%和38.0%),8.0 mm组最低(43.3%和12.0%);植核位置在性腺左侧("左袋")的育珠贝休养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88.0%、83.4%和38.0%),性腺左、右侧同时植核的育珠贝休养成活率最低(58.0%),右侧植核的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低(20.0%和12.7%);2.5龄组休养期和育珠期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92.0%、78.0%、82.0%和37.7%),4.0龄组最低(78.0%、63.0%、66.0%和24.0%);大珠母贝最适宜育珠条件:"左袋"植核,首次植核规格为直径6.0 mm,贝龄2.5 a。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不同形成阶段的无核珍珠,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和马氏珠母贝(P.martensii Dunker)的有核珍珠进行表面和断面的比较观察,以探讨珍珠的形成过程及其细微空间结构。实验表明,珍珠的最内层是不定形的基质,往往还有一些结晶颗粒;在很多珍珠中,紧邻基质层的是或薄或厚的方解石晶层;珍珠的外围是较厚的霰石晶层。组成霰石晶层的单元晶为长3-5微米、宽2-3微米和厚0.2-0.5微米的不规则多边形板块。板块的大小由珍珠囊上皮细胞的表面积决定。随着育珠蚌(贝)的种类不同,霰石单元晶在珍珠表面的融合状况也有所差异,进而造成珍珠质地的差异。实验还观察到了珍珠的一种新的结晶形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水珍珠养殖虽有二十多年历史,但进展不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珍珠质量较差和产量较低。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抗菌素等药物处理小片和珠核。作者于1964年在广西钦州龙门港和1969年在广东惠东县海水养殖场分别进行试验。以抗菌素用于珍珠插核生产是可以提高珍珠质量及育珠母贝留珠率的。日本也曾用抗菌素于珍珠插核试验,据报道无明显效果,这是否以用药浓度有关,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11.
在海区中养殖珍珠常受到台风、淡水、低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和敌害生物的侵袭,使育珠贝大量死亡。在岸上水槽系统,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养殖海水珍珠——工厂化育珠,则可避免上述的影响。本文介绍工厂化培育海水珍珠的试验设施、育珠试验、试验结果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水养殖珍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详细分析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规划海区,定量、低密度和开展外海深水海区珍珠养殖;加速大型珍珠贝全人工养殖与育珠的研究,丰富养殖品种;建立良种场、实行马氏珠母贝种质复壮;加强技术推广,延长育珠期、提高珍珠质量;抓好珍珠深加工、开拓珍珠产业链;建立龙头企业,带动珍珠业向集约型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分析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规划海区,定量、低密度和开展外海深水海区珍珠养殖;加速大型珍珠贝全人工养殖与育珠的研究,丰富养殖品种;建立良种场、实行马氏珠母贝种质复壮;加强技术推广,延长育珠期、提高珍珠质量;抓好珍珠深加工、开拓珍珠产业链;建立龙头企业,带动珍珠业向集约型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及育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贝中间养成中采用柱形笼养殖法,母贝的养成中采用穿耳开放式养殖法,与全程采用锥形笼的传统式养殖方法相比较,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养殖企鹅珍珠贝,在幼贝中间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32·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30·3%(P<0·01),成活率提高36%(P<0·01);母贝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28·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26·7%(P<0·01),成活率提高18·3%(P<0·01)。同时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培育游离珠实验,植核贝在休养期和育珠期存活率分别为71·2%和54·3%,留核率分别为29·6·6%和21·0%,成珠率58·6%,优质珠比例为26·7%。  相似文献   

15.
Our field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pearl mussels formed a new biocoene composed of filamentous algae, protozoa, porifera and coelenterate. It effectively reduced nitrogen, phosphorus,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the water by 67.3%, 73.2%, 38.1% and 15.5%,respectively, during May to September 1998 when the water eutrophication was developing. This could control water eutrophication and produce pearls, shellfish meat and shells. This is an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water eutrophication by using the ultra strong filtering capability of freshwater pearl mussels.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湛江珍珠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海域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海域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海域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珍珠养殖者要创新养殖方式,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尊重自然规律,自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解决湛江珍珠养殖业存在的养殖海域无证使用、无度开发、生态功能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