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温经汤方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要略》部分,同期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本文从《神农本草经》角度解读张仲景对温经汤组成药物的运用,分析和总结该方的组方规律,并对温经汤方证进行探析,得出温经汤方证中有风寒湿外邪、虚热、瘀血、水饮等四种病理机制,全方“辛苦甘”合用,意在用甘味药填补血脉,用辛味药佐以苦味药使气血流通,且药力缓和持久,共奏温经除痹、益气养阴、活血消癥、化饮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2.
介绍秦裕辉教授运用四物补肝散加味治疗眼病的经验。四物补肝散,出自明傅仁宇《审视瑶函·卷四》,用于“治妇人产后,午后至夜昏花不明”,清顾世澄《疡医大全》用其治疗“雀目初起”。秦教授临证调整其原剂量,扩大其使用范围,常用该方治疗孕期及妇女产后目病、干眼、眼疲劳,取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3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补土派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机。本文就“肺之脾胃虚”论从理论来源、辨治思路、临证用方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并总结其代表方升阳益胃汤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4.
介绍龙华君教授基于“肝-肾-脑”轴论治中风病的临证诊疗思路。龙教授治疗中风病,不忘脑系病之病机,同时不泥于脑系,亦强调肾水枯涸,肝失濡润,气机升降失因,痰瘀互结,郁而化热,引动肝风,脑目受扰,脑髓逆乱,发为中风,创造性提出“肝-肾-脑”轴失衡是中风的病理关键。临证治疗时揆度虚实,进退有度,补中寓通,不拘一法,达到“补而不滞、补不碍邪、补中能消、补中寓通”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分期用药,随症加减,效如桴鼓。并附验案 1 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分析总结朱丹溪治疗痛风相关论著,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等方面探讨其证治特色。朱丹溪首次明确了痛风病名,对痛风证治有独到见解,认为气血失调,热血得寒,污浊凝涩,内外合邪而致痛风;治疗上以滋阴补虚为纲,以调和气血为本,以祛痰化浊为助,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为主,重视应用引经药,创痛风通治之方;临证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痛风临床证治经验。  相似文献   

6.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补、润、通三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老年性便秘多因气血阴阳亏虚,肠道传导无力、失于濡养所致,治疗时应以虚为本,以燥为标。其根据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常以补中益气汤、润肠丸、增液汤、济川煎等为主方补益气血阴阳,合用麻子仁丸、五仁丸或其他质润多脂之品润肠通便,标本兼顾;虚实夹杂者,可根据兼夹气血、寒热、湿食之不同,伍以理气活血、散寒清热、化湿消食之方药,补虚泻实,辅以通法,三法并进,并重视对老年性便秘患者的疾病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的指导,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相当于“上胞下垂”“睑废”等,其常见的病因病机为脾气亏,或肝失条达,或风邪客目,或湿热内蕴。各医家治疗该病时均从脾、肝、肾着手,本文总结了临床常见的几种证型分别为脾胃气弱证、风痰阻络证、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证和气血瘀滞证,其用方分别为补中益气汤、正容汤、右归饮、血府逐瘀汤等,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对于本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对证处理,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傅青主女科》理气药配伍应用于带下、血崩、调经、种子、妊娠、产后等各症之中。傅氏在其疾病治疗中注重气血的调理,妇人以血为主,以气为用,气机调畅,血海充盈则病自去。肝郁者,配以理气药,疏肝解郁又兼护肝血;湿邪为患者,配以理气药,气行则湿化;清热药配伍理气药,热毒得以解散;活血祛瘀药配伍理气药,气行则血行;补益药中配伍理气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门”中治疗产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门”中的中药处方,对其药物组成进行整理,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整理出中药复方416首,涉及中药364味。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共24味,包括当归、甘草、肉桂、人参、酒等;四气以温性为主,寒、平次之;五味以甘味为主,苦、辛次之;归经以脾经为主,心、肝经次之;功效以补虚类、清热类、活血化瘀类为主;频次≥30次的药物组合有24组,共形成5个核心类方。结论:《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门”中治疗产后病的处方具有独特的药物使用规律,健脾养血、温经化瘀是其主要治疗法则,对当今产后病的防治仍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补土伏火”的理论源流,探析其理论内涵和机制,并整理其中代表性医家的应用经验。火热病证在临床上多见,除了清热滋阴等常用治法,补土伏火也是重要的治疗原则。补土伏火学说起源于《内经》,经张仲景、李东垣、郑钦安、尤在泾等多个时期医家的发挥运用而逐渐成熟,其主要内涵是通过补益脾胃,治疗与脾虚相关的内生火热疾病,具体方法为补气实脾、温阳暖脾,用于治疗土虚火乘、土虚火浮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总结梁凤鸣教授针药并用治疗上睑下垂的临床经验。梁教授采针之双向调节以治标,药之灵机多变以治本,在临床上形成了独特的针药并用体系。根据上睑下垂的病机进行辨证:脾土素虚,风木相乘之证;君相失安,煎灼脾土之证;土不制水,水土失司之证。针用六法,法于临床:二龙戏珠、喜鹊登梅、金钩钓鱼、白蛇吐信、怪蟒翻身、老驴拉磨。药有主方,方中有变:主方采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风邪偏重者,酌加荆芥、防风、僵蚕、蝉蜕等;水邪偏重者,酌加茯苓、白术、泽泻、白芍;火邪偏重者,酌加栀子、牡丹皮、赤芍、夏枯草;虚损偏重者,酌加枸杞子、茺蔚子、菟丝子、丹参、郁金。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于志强教授从药势论药对的临证经验。于教授临证立足“郁滞”思想,用药以“判药势、组药对”为特色,并从“开郁为先,注重升降”“痰瘀互结,宜消宜散”“正虚郁滞,通补共调”三方面列举其临床常用经验药对,临证治疗各科杂病每多效验。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丁强主任医师运用自拟柴葛蓝草方加减治疗各种肺热证的经验。肺热证是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诸邪所导致的以肺热为主要症状的肺系疾病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证型。本文分别从风热犯肺、痰热蕴肺、肝火犯肺3个证型论述了丁强主任医师运用自拟柴葛蓝草方加减治疗肺热证之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并附验案3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郑日新教授治疗鼻槁的临证经验。郑教授认为,该病病位在鼻,与肺、脾、肾密切相关。病因多由外感燥热邪毒,或素体阴虚脾弱引起,总以虚实夹杂为主,故治疗多以生津润燥为先、养阴清肺为本、补土滋金为要,分别予沙参麦冬汤加减、养阴清肺汤加减,以及补中益气、四君、六君、异功诸方等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张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对半夏的应用,探讨半夏通阴阳的作用。半夏可通脾胃阴阳,使脾升胃降的运动恢复正常;同时能引阳气入阴寒结聚之处、助阳化气,助机体散解气血津液之凝聚;还可通表里阴阳,使表里经络通达。半夏通阴阳的方式为引阳入阴,使气血津液运行瘀阻的通道恢复畅通。  相似文献   

16.
介绍蒋益兰教授治疗肿瘤血证的经验。蒋教授认为瘀血是肿瘤血证的本因,主张治疗应从气、血、瘀论治,以化瘀止血为主。其认为肿瘤血证主要分为气滞血瘀、热盛迫血、气逆失血、气虚不摄、气陷失血五大证型,分别以柴胡疏肝散、蒲丹止血方、小乌沉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治疗,随症加减,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从小儿夜啼与五脏的关系及辨证归经施治等方面系统阐述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推五经,调五脏”治疗小儿夜啼的临证思路。中医学认为脾寒、心热、惊恐、食滞均可致小儿夜啼,病位主在心、脾,但与肺、肝、肾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治疗小儿夜啼需充分考虑脏腑之间的生克与助制关系,辨证归经施治。心火内扰证的推五经方案为:清心经,清脾经、清后再补脾经,清肝经,补肺经,补肾经,清后溪;脾胃虚寒证的推五经方案为:补脾经、补心经,补肺经,补肾经,清肝经,清心经;暴受惊恐证的推五经方案为: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清肝经,清心经;食滞不化证的推五经方案为:清脾经,补脾经,清肝经,清心经,补肾经,清或补肺经。同时注意预防和调护,防止他病的传变。  相似文献   

18.
总结彭力平教授论治骨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彭教授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是骨痹发病之本,风、寒、痰、湿、瘀闭阻经络是发病之标,多虚多瘀多郁为主要病机;临证重视奇经、络病辨证,以调补肝肾、通补奇经、畅达气血为治疗原则,内、外治相结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并重,广泛运用王旭高治肝理论及叶天士络病学说指导临床,形成了调补肝肾与通补奇经并举治本,辛润通络、风药祛邪开郁治标的用药特色,重视牛膝醇提物的基础研究与运用,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治肝实脾”理论是中医的经典传统理论之一,起源于《难经》,经汉代张仲景得以推广,并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和发展。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广泛,危害严重,其临床证型复杂多变,肝郁脾虚证是其最主要证型,继承和发展“治肝实脾”理论,充分发挥和应用其理论优势,既可防止肝病进一步发展传变,又可培土荣木,减轻甚至逆转病情,促进疾病向愈,对于治疗CHB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妇人规·经脉类》为中国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著,受后世医家推崇,为中医妇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该书在论述月经病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中尤具特色,张氏从肝脾肾三脏立论,症证结合,灵活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协调各脏腑关系,对临证治疗月经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