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浩杰 《沉积学报》1999,17(1):78-83
阐述了对东海陆架南缘勘查区进行的高分辨率的浅地层探测情况。通过对测区的浅地层声学剖面的解释和研究,笔者认为:声学剖面较直观地反映了该区的海底地形、地貌、浅地层沉积物结构、构造及海底基岩埋深状况,对恢复该区沉积地质环境和发育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藏门巴地区层状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门巴地区发育多级层状地貌,即不同高度的山顶面、盆地面与多级河谷阶地地貌。深入研究这些层状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形成时代,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的重要途径。对该区层状地貌的研究表明:门巴地区不同高度的山顶面是渐新世晚期形成的老夷平面在高原持续隆升过程中解体后的残留;不同规模和方向的盆地地貌面是高原隆升过程中伸展作用的产物。研究区广泛分布的多级阶地表明0.15 Ma(共和运动)以来该区又进入了强烈的隆升时期。  相似文献   

3.
岷江源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小平  胡建中 《现代地质》2009,23(3):430-439
为了深入了解岷江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以岷江源地区河谷地貌、新生代盆地、夷平面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区内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河谷地貌以宽谷和窄谷的交替出现为特点,源区发育三级夷平面,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貌差异显著。该区新近纪以来主要经历了早期(5.3 Ma)伸展断陷和中期(1.8 Ma)逆冲推覆兼左行走滑及晚期(0.13 Ma)掀斜抬升演化过程。岷江源区河谷地貌的演化严格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运动控制了河谷以及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形态,影响了河岸两侧阶地的分布、形态与结构。本区新构造运动具有南北分带型和东西向掀斜运动的不对称性等特征。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的活动构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貌证据。  相似文献   

4.
国道212线甘肃段地貌特征与滑坡泥石流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国道212线甘肃段是甘肃省南北向的主要通道,在甘肃境内全长707km,公路沿线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区,特别是陇南市的宕昌武都段是我国最主要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区之一。线路通过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迥异,造成滑坡、泥石流类型和性质有很大差别。本文分析了该区地形地貌时、时空规律性及其与滑坡、泥石流的关系,为未来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迭山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 属西秦岭山脉的西段. 在海拔3 700 m以上保存有类型较为齐全的冰蚀地形(冰斗、刃脊、U形谷、悬谷、粒雪盆、鲸背岩与基岩磨光面等)与冰碛地形(侧碛垄与终碛垄). 采用野外考察、遥感影像解译与填图等方法对该区的冰川地貌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 基于研究区冰川地形分布与特征, 结合青藏高原现代的抬升速率、邻近山地冰川地形的年代学资料以及其他古环境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 该区的古冰川发育于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最盛期是其最主要的形成期. 冰川最盛时面积约38 km2, 为具有暖底性质的冰帽冰川.  相似文献   

6.
赵有关  彭凯  李岚 《山东地质》2010,(11):28-32
依据山东省中南部地质、气候环境的差异,划分岩溶区、亚区及岩溶系统。对岩溶区域的岩溶形态,由宏观到微观,由地表到地下,由溶蚀形态特征到堆积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该区岩溶形态丰富多彩,既有代表半干旱岩溶区特征的干谷、大泉、常态山含石灰岩角砾的坡麓堆积的组合,也有代表半湿润岩溶区特征的溶丘、溶沟田、溶蚀洼地、地下河、洞内指向流纹、天锅、边槽及红壤土等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释光(TL)测年方法对龙虎山丹霞地貌区泸溪河的阶地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低阶地沉积物的堆积年代及其阶地面的形成时代,该区河流主要发育两级阶地,T1阶地堆积于3 400~6 000 a B.P.,其地貌面形成于3 400~4 000 a,T2阶地堆积于7 600~11 200 a B.P.,该级地貌面形成于7 600~8 000 a B.P.。利用低阶地地貌面的年代学成果,推算出龙虎山丹霞地貌区地壳隆升速率为0.33~0.63 m/ka,根据这一速率推算得出,第一夷平面形成于6×104a左右,第二夷平面形成于28×104a左右。分布于这些夷平面上的丹霞地貌景观的年龄与此相当。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建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滩储集层分布受控于开江—梁平盆地的展布,但对于该区盆地的延伸范围一直存在多种观点.作者通过深入研究礁滩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主要利用钻井资料并结合正演模型,发现研究区内茅口组四段顶部灰岩厚度与TP2地震反射层形态有关.由于在茅口组末期研究区内存在东吴抬升运动,古地形高地遭受强烈剥蚀,茅口组...  相似文献   

10.
对藏北长江源地区河谷地貌和新构造变形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式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形态不同的窄谷和宽谷为特点,新近纪以来该区主要经历了早期挤压和晚期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正断层和地堑构造3种构造变形样式。长江源区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明显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新构造运动不仅控制了河谷地貌形态与水系格局,而且影响了河流阶地分布以及洪(冲)积扇的形态、结构。长江源地区主要水系至少自全新世以来是沿新构造运动产生的不同性质断裂构造溯源侵蚀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丰、沛、铜地区高氟地下水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该区太古界一新生界氟的地层地球化学剖面及岩浆岩和土壤中氟的丰度的研究,论证了该区为一高氟的地球化学区。根据重矿物对比研究和地貌分析,阐明了泰沂隆起区太古界和元古界的高氟古老岩系为该区土壤沉积物源,黄河多次泛滥堆积(粘土矿物对氟的吸附)对土壤氟起了叠加富集的作用。研究揭示该区土壤水溶氟较高,经降水淋滤和浸取作用氟转入地下水,并在凹陷区或河间洼地中聚集,水体停泄、蒸发浓缩形成高氟地下水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该区太古界一新生界氟的地层地球化学剖面及岩浆岩和土壤中氟的丰度的研究,论证了该区为一高氟的地球化学区。根据重矿物对比研究和地貌分析,阐明了泰沂隆起区太古界和元古界的高氟古老岩系为该区土壤沉积物源,黄河多次泛滥堆积(粘土矿物对氟的吸附)对土壤氟起了叠加富集的作用。研究揭示该区土壤水溶氟较高,经降水淋滤和浸取作用氟转入地下水,并在凹陷区或河间洼地中聚集,水体停泄、蒸发浓缩形成高氟地下水区。  相似文献   

13.
天山北麓中段山区地下水对山前平原区侧向补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山北麓中段是自治区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正确认识区内基岩山区对平原区有无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对于能否准确计算区内地下水补给量、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保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均有着重要作用. 1 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天山北麓中段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形上由南向北发育有4个阶梯.南部高山区,终年积雪;向北的中高山区,地形陡峭;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山前平原,山区各河流出山口后均形成较大的冲洪积扇.该区低山丘陵地带地貌主要有:①剥蚀低山地貌.构造上属第…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构造平缓,奥陶系顶部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以岩溶潜台发育,而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发育局限为特征,岩溶斜坡区和岩溶潜台的东部沟槽区为储层发育区。本文综合利用大量岩心、薄片资料观察、物性实验数据和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高桥地区马家沟组顶的古岩溶识别标志进行了分析,恢复了岩溶古地貌,对岩溶古地貌类型(单元)进行了划分并分析其与储层的关系。高桥地区地层学标志,岩石学标志,矿物学标志,古岩溶发育的形迹说明奥陶系马家沟顶存在沉积间断、古岩溶作用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按古风化壳出露层位,结合地震相追踪成果,落实沟槽分布,编制该区前石炭纪古地质图,运用古地质图法、印模法和残厚法恢复高桥岩溶古地貌,编制出岩溶古地貌图。根据岩溶古地貌,按岩溶单元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潜台三个二级地貌(类型)单元,岩溶高地可进一步分为岩溶台地、溶洼(洼地)2种三级微地貌类型。岩溶潜台进一步可划分为岩溶台地、溶洼、溶丘(残丘)、沟槽4种三级微地貌类型。高桥处于构造平缓地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区发育局限,大范围为岩溶潜台区且潜台区东侧沟槽(主沟槽、次沟槽)比较发育。岩溶高地整体储集性较东部岩溶斜坡区及岩溶潜台区差。岩溶斜坡区发育两套岩溶系统,储层条件相对较好,成藏要素配套较好,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之一。岩溶潜台区总体岩溶作用减弱,储层发育程度变弱,东部沟槽区,因沟槽的存在,加强了垂向岩溶作用深度,间接增加侧向溶蚀作用,岩溶作用变好,储层发育程度增加,加上裂缝的影响,可以形成相对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15.
Short  NM 陈华 《世界地质》1991,10(1):89-90
在厄勒冈州两南部与加州西北Klamath山脉的地壳组成研究中,出现了有关增生地体或构造-地层地体盛行模式的几个概念。在该区识别出了三十多个地体,它们就位于晚古生界和晚白垩世。这些地体的鉴别主要是根据极为显著的岩性,构造界线特点差异,对某些地体而言,利用了古地磁特点的显著差别。尽管在那里以及在其他地体组合区工作的人们注意到了相邻地体间在地形、地貌上有截然的差别,但是对于这些组合地貌变化的系统分析且很少有报导。本文对于厄勒冈区Klamath地体的研究目的在于:(1)定性和定量地定义和描述已知(已经填出)地体的地貌特征;(2)确定一套组合内的地体是否具有足够特征地貌标志,使得能够在航空图象和卫星图象中识别其存在,而且能更好地圈定其问的界线;(3)对于地貌信息作为识别地体就位方式的线索进行估价,尤其是对于地貌几何与构造标志的相关性作一评价。这项研究把形态测量应用到传统地形数据库与数字地形数据库上,有时应用到Landsat/Spot图像上。  相似文献   

16.
秦川  李敬波  郑立龙  白赟 《地质论评》2023,69(5):1649-1660
笔者等基于ASTER GDEM数据,提取莲峰、昭通—鲁甸断裂带集水区,计算该区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并结合野外剖面特征、历史地震、断裂构造特征及活动特征等,初步探讨了莲峰、昭通—鲁甸断裂带的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研究区除鲁甸盆地外,大部分地区的地貌发育阶段为壮年期;(2)研究区面积—高程积分值(HI)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岩性的抗侵蚀性和水系侵蚀发挥局部或次要作用;(3)面积—高程积分值(HI)对研究区不同构造抬升强度地区的响应方式不同:构造强烈抬升区,HI值反映了集水流域受到强烈的构造抬升和侵蚀的共同作用;构造抬升减弱区,HI值反映了缓慢的构造隆升和沉积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7.
秦川  李敬波  郑立龙  白赟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07-2023030007
笔者等基于ASTER GDEM数据,提取莲峰、昭通—鲁甸断裂带集水区,计算该区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并结合野外剖面特征、历史地震、断裂构造特征及活动特征等,初步探讨了莲峰、昭通—鲁甸断裂带的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① 研究区除鲁甸盆地外,大部分地区的地貌发育阶段为壮年期;② 研究区面积—高程积分值(HI)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岩性的抗侵蚀性和水系侵蚀发挥局部或次要作用;③ 面积—高程积分值(HI)对研究区不同构造抬升强度地区的响应方式不同:构造强烈抬升区,HI值反映了集水流域受到强烈的构造抬升和侵蚀的共同作用;构造抬升减弱区,HI值反映了缓慢的构造隆升和沉积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粤北金鸡岭丹霞地貌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能  梁百和  朱素琳 《第四纪研究》1991,11(3):229-236,T002
本文讨论了粤北金鸡岭地区各种破裂构造的特征及其与该区丹霞地貌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两组构造破裂面控制着该区条、块、面、线和点五种地貌形态的发育,而层状洞穴的发育则与成岩节理有关。沿着构造破裂面的机械崩塌、化学溶蚀和流水冲刷是形成金鸡岭丹霞地貌的三种主要地质作用。通过对各种实际资料的归纳和抽象,笔者还初步建立起金鸡岭丹霞地貌的演化模式,并得出该区丹霞地貌目前整体处于壮年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黄河的形成与演化对于认识我国宏观地貌格局的形成、青藏高原及黄土高原的区域构造活动历史、华北平原及黄渤海陆架的形成和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黄河演化历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龙羊峡以下的河段,对于黄河源段的关注较少。文章基于黄河源地区河谷地貌的实地考察,并利用SRTM1-DEM数据,分析了黄河源段干流及支流河谷橫剖面的地貌特征,并与该区典型的冰川谷和兰州附近黄河的河谷横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黄河源地区的河谷规模巨大,并呈现出谷底开阔、河床窄小、阶地不明显、谷坡陡立、河谷横剖面左右对称的U型谷特征。这些特征与该区冰蚀谷的特征相似,但与兰州段黄河成型河谷的特征相差甚远,且其河谷规模更大。我们推断,黄河源地区的河谷可能主要为冰期时的冰蚀作用所塑造,而非单纯的流水侵蚀形成。由于冰蚀作用的存在,该区早期的河流阶地可能被随后冰期的冰蚀作用所破坏,当前基于黄河源地区现存河流阶地年代的研究很可能低估了该区水系的发育历史。此外,反复的冰川进退也可能导致黄河源水系自上而下贯通,而非溯源侵蚀形成。  相似文献   

20.
南方典型溶蚀丘陵系统现代岩溶作用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程 《地球学报》2000,21(1):86-91
我国典型溶蚀丘陵系统分布于湖南中西部雪峰山地区的新化 -涟源县一带。主要宏观岩溶地貌类型有丛丘谷地、峰丘谷地、峰丛洼 (谷 )地、丘岭谷地。它们之间岩溶发育程度、形态组合特征差异明显。本文在论述不同地貌系统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溶蚀能力的基础上 ,用水化学平衡法对不同地貌区的溶蚀速度进行了计算 ,并分析了现代岩溶作用强度趋异的原因。溶蚀丘陵区平均溶蚀速度为 2 5 .19m3·km- 2 ·a- 1 ,决定了该区宏观地貌以半岩溶形态为主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