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杨会丽  陈杰  刘进峰  余松 《地震地质》2011,33(2):413-420
现代强震相关堆积物的释光测年研究有助于理解古地震相关沉积物释光测年的地质意义,提高古地震测年的精度和准确度,更好地认识大地震发生的规律.文中选择了若干典型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相关堰塞湖堆积物、泄洪堆积物和喷砂堆积物,进行了细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相关沉积物中的细颗粒石英灵敏度较高,但释光信号并未...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大地震,形成了200多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的古地震研究对于认识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习性和大地震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用光释光(OSL)测年中的校正感量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对映秀-北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擂鼓探槽样品进行了光释光测年,并对探槽中含有的炭屑进行了AMS14C测年。样品的光释光年龄和校正的AMS14C年龄吻合,该地区与汶川地震类似规模的上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1±0.2)ka至(1.1±0.2)ka间  相似文献   

3.
小鱼洞地震地表破裂带罗元村探槽剖面揭示了汶川8.0级大地震之前的1次同等规模的古地震事件.文中对采自小鱼洞破裂带罗元村古地震探槽的7个冲洪积物样品进行了细颗粒石英简单多片再生法和单测片再生法光释光测年研究.LED08-212样品SAR法预热坪实验表明预热温度坪区间为180~240℃,在此温度下热转移量小于等效剂量的1%...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1057年历史地震文献资料,在分析这次地震的发生时间和破坏情况的基础上,对这次地震的震中参数提出了新的认识:1057年在河北—北京一带发生了二次地震,第一次地震发生在1057年3月26日,震级为534级;第二次地震发生在1057年5月24日,震级为612级;二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现固安—霸县一带,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9.25,东经116.3。  相似文献   

5.
1605年武昌地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05年湖北武昌府发生破坏性地震,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未作确切的评定.本次工作主要是根据历史资料和武汉市地震地质背景对1605年地震的参数和构造作进一步评述.  相似文献   

6.
2000年震情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东  刘桂萍 《中国地震》2001,17(1):97-102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我国台网测定 ,2 0 0 0年全球共发生 7级以上强震 2 0次 (表 1 ) ,最高震级为 7 8,即 6月 5日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南部、6月 1 8日印度洋和 1 1月 1 6日所罗门群岛共 3次 7 8级地震 (图 1 )。  表 1  2 0 0 0年全球 7级以上地震目录序号月日时 分 秒纬度经度 地点震级震源深度0 1 0 1 0 90 0 4 7 0 3 0 1 5 1°S 1 73 7°W汤加 7 00 2 0 1 2 82 2 2 1 0 1 94 3 1°N 1 4 6 7°E千岛群岛 7 00 3 0 2 2 50 9 4 3 54 0 1 9 0°S 1 74 5°E斐济 7 00 4 0 3 2 81 9 0 0 2 1 0 2 2 3°N 1 4 3 5°…  相似文献   

7.
在青藏高原东北隅发育一系列向北东凸出的弧形断裂带.其中最主要的三条断裂带从北到南分别为牛首山-罗山断裂带、香山-天景山断裂带和天祝一海原断裂带。香山-天景山断裂带从上世新以来一直有过活动,并在1709年发生了中卫南7t/2级地震。近期,宁夏地震局在孟家湾村南开挖了一个探槽.揭露出石炭纪的煤系地层逆冲于晚更新世风成沙之上.根据风成沙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此探槽显示的断裂活动时代在距今约26.14±1.08ka.极有可能为22.09±0.4ka与26.14±1.08ka之间.  相似文献   

8.
9.
1999年下半年,全球发生了两次7.7级以上大地震,地震活动水平显著增强。半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53次,比上半年多13次,其中大洋岛弧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分别发生19次和17次,占前两名。最大的3次地震是:8月17日土耳其西北部地震、9月20日中国台湾地震和9月30日墨西哥近海地震。本年度地震活动为高水平,扭转了连续3年的下降趋势。2000年全球地震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未来数年内的震情需要密切注视。  相似文献   

10.
公元842年甘肃碌曲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在中国西北的汉藏交界地区(现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的严重震害。经过对这次地震史料的系统梳理、考证和综合分析,认为其极震区大致位于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卓尼和迭部三县交界的光盖山—迭山山区,发震时间很可能为唐会昌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843年1月31日或27日),震级可达7~71/2级,震中烈度达Ⅸ~Ⅹ度。在这次地震破坏区附近发育了临潭-宕昌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和迭部-白龙江断裂等3条以挤压逆冲为主兼具左旋走滑特征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根据近年来对上述断裂的最新考察结果和对该区现今小震活动的对比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应与其中的光盖山-迭山断裂西段的最新构造活动有关,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为中国大陆近10多年来7级以上大震主体活动区——巴颜喀拉块体北部边界断裂(东昆仑断裂)东段的重要分支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大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1999年MW7.1级赫克托矿地震发生在离1992年MW7.3兰德期地震断层仅20km的地方。两个地震相距较近表明,兰德斯地震触发了赫克托矿地震。基于弹性半空间模型,USGS、SCEC和CDMG(2000)的科学家发现兰德斯地震引起赫托矿地震震源处产生了负的库仑应力变化。这一负的应力变化与静态应力触发假说不一致。本文中,我们给出由下地壳的粘弹性流动控制的过程兰德斯地震对赫克托矿地震应力触发的证据。这种粘弹性流动产生了已为GPS和InSAR测量技术观测到的大尺度震后回跳。本项研究的结果是,粘弹性流动明显改变了兰德斯地震后莫哈韦沙漠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包括粘弹性流动的演化应力场逐渐使赫克托矿震源处的库仑应力演化到正应力的水平。就在赫克托矿地震前,库仑应力增长超过1bar,使赫克托矿破裂趋近灾难性破裂的边缘。  相似文献   

12.
13.
2001年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有锦 《地震研究》2002,25(2):200-204
1 地震活动概况据昆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1年 1月至 1 2月云南地区 (2 1°~ 2 9°N ,97°~ 1 0 6°E)共发生M≥ 3 0级地震 1 88次 (不含余震 ) ,其中 3 0~ 3 9级地震 1 49次 ,4 0~ 4 9级地震 2 7次 ,5 0~ 5 9级地  图 1  2 0 0 1年云南地区M≥ 3 0级地震M -t图震 1 1次 ,6 0级地震 1次。 2 0 0 1年云南省内共发生M≥ 5 0级地震 7组 9次 ,分别是 3月 1 0澜沧 5 0级地震 ,4月 1 0、1 2日和 6月 8日施甸 5 2、 5 9和 5 3级地震 ,5月 2 4日宁蒗 5 8级地震 ,7月 1 0日楚雄 5 3级地震 ,7月 1 5日江川5 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顺义地震的序列特征、地震活动与加卸载响应比等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顺义的地震为一次非前光性震群;震前存在地震条带、3级以上地震东移、南北向小震条带、响应经异常地震活动异常以及以顺义板桥水位为主要的破年变等前光异常,这些前光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表现出与中强地震类似的具有一定力学基础的三阶段特征,这些结果对北京及邻区的中等以上地震的预测研究与短临跟踪工作都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最新资料,2004年3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16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87次,M5.6-6.0地震22次,  相似文献   

16.
1604年泉州大地震通常被列为我国有名的8级大震之一,是东南沿海地震带最重要的强震。本文通过对该震的史料研究,并与1918年南澳7.3级地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地震震级定为7 1/2级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发生的Ms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根据现场考察结果,本次地震形成了长约51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性质为左旋走滑,最大水平位错约1.8m,其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在此之前,于1738年12月23日前在玉树附近还发生过另外一次大地震,造成全户伤亡无存或不堪...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上半年全球共发生MW≥6.5地震14次。其中MW≥7.0地震7次;浅源地震10次;中源地震3次;深源地震1次。浅源大地震发生的区域集中于印度尼西亚和南印度洋地区。6月份发生的地震所释放的地震矩占上半年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地震矩的一大半。  相似文献   

19.
20.
李艳娥  陈学忠 《地震》2019,39(1):136-14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地震发生之后, 先后于2013年4月20日和2014年11月22日分别在汶川MS8.0地震震中西南约80 km的芦山县和约178 km的康定县发生了MS7.0和MS6.3地震。 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前主边界处, 康定地震位于鲜水河断裂带上。 芦山地震发生前有几位作者先后计算了汶川MS8.0地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 分析了其对周围断层的影响。 本文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回顾, 并根据芦山地震和康定地震的实际发震断层面参数, 计算了汶川MS8.0地震在芦山地震和康定地震震源深度处的水平面上以及其发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 还给出了其震中处库仑破裂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汶川MS8.0地震发生使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增加而使康定地震震源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减小。 在芦山地震初始破裂点处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达0.245 MPa, 在康定地震初始破裂点处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为-0.00063 MPa。 因此, 汶川MS8.0地震的发生对芦山地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对康定地震的作用不明显。 在目标断层面参数已知的情况下, 根据库仑破裂应力在目标断层面上的分布, 可能为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提供线索, 进而对地震发生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若一次地震的发生使目标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显著增加, 这种情况下库仑破裂应力对未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