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贵州省森林火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红 《贵州气象》2009,(Z1):62-64
利用1991—2006年贵州省森林火灾报表,分析了贵州省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火源统计,以及气象条件的重要性。结果表明,森林火灾具有较大的年际差异,火灾最多年发生次数是最少年的9倍多,总体呈现增多的趋势;贵州有94.3%的森林火灾出现在12—次年5月,其中主要集中在冬末到初春(2—4月);从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来看,黔南及黔东南两自治州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人为火源占已查明火因的火灾比例为97%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1引言森林火灾发生涉及气象条件、森林可燃物和人类活动等诸因素。大量对森林火灾的研究表明,干旱、高温、大风即水分、温度和风速是对森林火灾发生及蔓延有明显影响的三个主要气象因子[1-2]。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前期和当天的水分条件、温度条件、日照和风速的大小最为密切相关[3]。水分越少、温度越高、风速越大,越容易发生火灾。通过对2009年发生火灾时期的气象因子及可燃物含水量与历年同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7—2015年陕西省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等资料,分析森林火灾年际、地区、季节、周内分布特征以及周末效应和节假日效应。结果发现,就年际演变来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陕西省森林火灾高发期,90年代后期开始森林火灾显著减少且趋于稳定。就地区来看,陕南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几乎占全省的一半,延安地区火灾受害率(即火灾面积/火灾次数)在10地市中居于首位,关中地区相对较少;陕西省大部分地区森林火灾均存在周末效应,尤其是榆林和商洛较明显。就季节分布来看,森林火灾春季最频繁,其次为冬季,秋季和夏季较少,其中春季周末效应最明显,秋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不明显。就周循环来看,周一至周四森林火灾次数多呈现负距平,周五有很大不确定性。就节假日效应来看,除五一和十一外,春节、清明节和植树节前后森林火灾均存在正节假日效应,节假日效应大小为植树节>清明节>春节。  相似文献   

4.
森林的毁坏主要来自三方面: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蔓延.其中,森林火灾是森林保护的大敌.它发生次数多,蔓延速度快,毁林面积大、扑救难度大.因此,防御森林火灾是林区的头等大事.众所周知,燃烧是一种物理过程,它决定于物质与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供给与风速.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多少与强度大小也不例外.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除了与森林的种类、疏密程度、树木年龄、森林中或荒野的杂草种类以及复盖面积和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中国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森林火灾对全球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我国是一个森林种类丰富,但是人均占有匮乏的国家。对森林火灾的管理和预测是我国森林防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I的500 hPa高度场逐月资料、由中国林科院提供的2007-2017年全国森林火灾数据和512个基本、基准气象观测站气温与降水逐月资料,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对我国森林火灾的影响状况。研究表明:(1)自2007年以来,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发生火灾940次。火灾高发的3个年份是2007、2008和2009年,火灾较少的3个年份是2016、2015和2012年;森林火灾发生最频繁的3个月份是3月、2月和4月,火灾发生较少的3个月份是9月、8月和7月。(2)我国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华东部分省份、华中地区、华南、西南部分省份;2007-2010年火灾发生次数较多,2011-2016年火灾发生次数较少;春季与冬季森林火灾较多,夏季森林火灾较少。(3)森林火灾的发生受气温、降水的影响,和降水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和气温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4)西太副高对我国森林火灾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西太副高面积指数、脊线指数、西脊点指数都与森林火灾次数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随着副高强度增强、副高位置西伸北进,华南、江淮地区森林火灾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每年都有发生.国际上通常把燃烧面积为100-150公顷火灾称为大面积森林火灾.从建国到1980年,仅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地区,森林火灾就发生了8000多次,其中林地火灾面积约1.65亿亩,占本区森林面积的43%.研究林火预测、灭火和火管理中的气象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制约森林火灾的因素,概括起来有火种、植被及其结构和状态、土壤性质和状况、地形、发生时间和气象条件等.植被是森林火灾的燃料,火种是触发机制,植被的结构和状态、土壤性质和状况(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湖南省2008-2017年10年森林火灾数据、卫星MODIS和VIIRS监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湖南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湖南省森林火灾高发月份是2、3、4月, 3月最多,总次数为3800次,森林火灾在邵阳发生次数最多,郴州、长沙和永州次之。森林火灾受灾面积最大的是永州市、怀化市、邵阳市,达6800-7500公顷。重点分析了2018年2月14-19日湖南致灾严重的森林火灾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火灾期间,气温偏高、相对湿度较小,降水量少,平均风速一般超过0.5m/s,火灾严重时段最大风速增大到6m/s左右,风向以偏东风和偏南风为主,湖南高低空受上下一致的西南风气流控制,天气形势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森林火灾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森林火灾的气象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可应用于森林火灾气象服务,实现灾前、灾中、灾后风险动态评估。研究发现:当气象条件相同时,森林火灾的风险主要由易损性和抗灾能力决定,高风险区的分布与二者有着直接关系,即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伊春、哈尔滨、牡丹江一带。是森林覆盖率较高或者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损失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邓霞君 《气象科技》2006,34(4):465-469
丽水地处浙西南丘陵地带,属于南岭山脉的余脉,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全国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9%以上。该地森林火灾多发于冬春干燥季节,且人为因素居多,但近年来由于异常干旱,雷击引起相当比例的森林火灾。文章主要应用天气形势分析和物理量分析的方法,从地表状况和天气条件两方面分析了2003和2004年发生在丽水境内4次比较典型的引起森林火灾的雷击天气过程,从中归纳出一些有利于引发雷击森林火灾的地表条件和气象条件,为森林火险的预报和防灾救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 2007 年浙江省南部地区 10 次距离雷达站 5~100 km、不同规模的森林火灾进行分析,发现温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 CINRAD/SA 能对森林火灾进行监测.雷达分析发现,火灾引起的回波具有水平尺度小、回波顶高度低、回波强度强等和地物回波相类似的特征,径向速度图上一般有辐散速度对的出现,并具有不同于气象回波的特征.受地理位置和天气系统等影响,发生在大陆山区的森林火灾其回波特征较海岛和沿海山区的森林火灾更为显著.本文还对应用雷达监测森林火灾的前景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雷达回波可以识别、监测不同规模森林火灾的发生和演变,为森林火灾的监测提供了崭新的手段,也为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拓展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为例,利用该省1952—2010年森林火灾(简称林火,下同)次数资料和全省气象站资料,分析该省林火次数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水分平衡法和统计回归方法建立林火次数气候影响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分平衡模型建立林火指数时间变化序列。结果表明,林火次数与降水、相对湿度、气温、风速等气象因子关系密切,水分平衡模型的气候影响评价效果优于统计回归模型;近62 a来吉林省林火指数和次数均呈增加趋势,表明气候变化有利于林火发生;2000年之后进入春、秋季林火多发期。  相似文献   

12.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干湿状况特征,揭示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可为该区域森林火灾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大兴安岭林区1974—2016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不同干湿情景对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及过火面积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等级干旱对其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1974—2016年,年、季尺度上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均呈湿润化趋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多(少)和过火面积大(小)与气候的干湿状况(等级)基本一致,但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与气候干湿状况相关更为密切。年尺度上,SPI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与过火面积的自然对数则呈较弱的负相关;季尺度上,各季节SPI与对应的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过火面积的相关程度差异较大,以春季相关最为显著,秋季次之,夏季则相对较弱;不同季节SPI与年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呈负相关,前一年冬季SPI对当年火灾次数的贡献最大。可见,气候干湿状况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SPI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的干湿状况,亦能较好地指示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火灾的过火面积的相对变化情况,可为森林火灾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Climate Change and People-Caused Forest Fire Occurrence in Ontari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limate change that results from increasing levels of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has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temperature and alter rainfall patterns across the boreal forest region of Canada. Daily output from the Canadian Climate Centre 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and the Hadley Centre's HadCM3 GCM provided simulated historic climate data and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for the forested area of the province of Ontario, Canada. These models project that in climates of increased greenhouse gases and aerosol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will increase while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mounts will remain relatively constant or increase slightly during the forest fire season. These projected changes in weather conditions are used to predict changes in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forest fuel, which influences the incidence of people-caused forest fires. Poisson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develop predictive models for the daily number of fires occurring in each of the ecoregions across the forest fire management region of Ontario. This people-caused fire prediction model, combined with GCM data, predicts the total number of people-caused fires in Ontario could increase by approximately 18% by 2020–2040 and50% by the end of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河南省森林防火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河南森林火灾较多,给森林资源造成较大损失。由于在火灾预警、监测、救灾中,没有一套有效的现化化的手段,常常延误较多的扑救时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森林资源的损失。在多年森林火灾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从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扑救等过程入手,建立了自动化、流程化的河南省森林遥感防火系统。介绍了河南省森林遥感防火系统的主要技术思路及各部分主要功能。该系统的资料接收、处理、服务等都实现了软件支持,并利用“3S”技术,使火点监测图像、气象和森林火险预报与地理信息叠加。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以及溃变理论的预报工具V-3θ图,对2005年6月30日至7月2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甘肃省区域性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应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外围西南风气流控制青藏高原东北侧,当东北低涡、西风带的冷空气与西南风交汇时,触发强对流;850~200hPa有深厚的水汽层;700 hPa稳定的低涡切变为暴雨提供了强烈持续的辐合上升运动;卫星云图表明持续性暴雨由多个相继生消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造成的.基于溃变理论的预报方法在西北区域性持续暴雨的起报、结束及落区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Forest fires exacerbate carbon emissions, threaten biodiversity and cause welfare losses to local populations. Most fires accidentally ignite from mismanaged swidden and pasture fires.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fire risk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the world's largest remaining tropical forest, perpetuates low yield and environmentally degrading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household interviews and remotely sensed data on fire occurrence in Eastern Amazon municipalities of Paragominas and Santarém, we show that smallholders in consolidated farm-forest frontier regions are locked into a vicious cycle that inhibits their adoption of fire-free practices. Households that invest in more capital-intensive fire-free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experience greater revenue losses from escaped fires than non-fire users. Changes in revenues are as sensitive to these fire impacts as they are to changes in physical capital investments. To overcome this fire-poverty trap, a “big push” of coordinated local incentives is needed. Policies mitigating fire risk may achieve a triple-win that reduce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orest degradation, and fosters inclu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Analysis of lightning-induced forest fires in Austr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sides human-caused fires, lightning is the major reason for forest fire ignition in Austria.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causes of ignition and to characterise lightning-induced forest fires, fire record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al appearance of lightning events by using the Austrian Lightning Detec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period from 1993 to 2010. A probability was estimated for each forest fire being caused by lightning by using a decision tree and decision matrices based on flash characteristics (e.g. amplitude, time, location). It could be shown that 15 % of documented forest fires were lightning-caused. Nearly all lightning-caused fires were found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whereas almost 40 % of all fires occurring from June to August were naturally caused. Most lightning-caused fires took place in the south and east of Austria. Lightning fires were more frequent at higher altitudes and primarily affected conifer forests. The median burned area was lower than that for anthropogenic forest fires.  相似文献   

18.
以MapObjects和Visual Basic为工具开发了河南省自然保护区信息查询系统,该系统具有地图显示、空间查询、模型导入、数据处理、制图输出、表格处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等7个模块,能够管理复杂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并集成了办公自动化功能。该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珍稀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也提高了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利用RS、GIS软件对1993年和2003年两时次TM、ETM 影像进行遥感解译,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0 a来该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尤其是土地沙化的变化过程及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0 a来,西部山区、东部沙化地区以及黄河沿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用地变化比较剧烈;旱地、草地、工交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沙化土地、水田、林地、水体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沙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草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此外,林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应引起重视,可实行退耕还林或植树造林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