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月9日—12日在武汉市召开了特种精密工程测量会议,会议期间经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推选组成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吴翼麟  相似文献   

2.
全国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学术讨论会于11月3日至7日在武汉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59个单位的104名代表,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王之卓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翼麟 《测绘通报》1993,(1):23-27,41
一、回顾五十年代初,由于大型特种工程(军事、核能、航天)的兴建,国际上开始出现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的名称。以后,随各类大型民用工程规模的飞速扩展,特种精密工程测量所用的仪器和方法逐渐拓宽领域。我国在建设地下铁道,进行水坝变形观测等难度较大的测量工作中,首先引入或使用了特种精密测量的方法。1987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特种精密工程测量会议后,我国正式使用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4.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精密与大型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于2004年10月14日-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工程测量分会委员,各行业的代表和有关领导共98人。  相似文献   

5.
跨进新世纪的特种精密工程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韬  孔祥元 《测绘工程》2000,9(1):31-34
为了对二十一世纪的特种精密工程测量有一个新概念,在回顾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下几点展望: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将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和系统化;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将服务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将与其它科学技术一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特种精密工程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大坝变形观测、波带板激光准直系统等特种精密工程测量方法,在工程与工业建设、大型建构筑物变形观测及抗灾减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效益;阐述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的成长道路,以及当前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的热门话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赫建忠 《测绘通报》2004,(11):65-65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举办、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承办的“精密与大型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于2004年10月14日至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测绘、交通、水利、国土资源、中国科学院与部队等系统及大专院校的委员、论文作者和测绘仪器厂商以及《测绘通报》编辑部等代表98人,香港测量师学会前会长陈德祥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矿山测量学组于1984年8月23日至29日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义》。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143个单位,共220多人。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交流近年来矿山测量工作的先进经验;研究矿山测量的新技术、新仪器;探讨矿山测量专业的科研发展方向,使它更好地为采矿工业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南地区首次城镇大比例测图和工程测量经验交流会,于1982年11月1日至6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五省(区)的测绘局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共45人参加了会议。国家测绘局和城市测量规范组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特种精密工程的建造将愈益频繁,为此服务的测量工作中的棘手难题亦将成倍递增。因此,回顾和总结我国现有的经验,展望和预测不久将遇到的课题,建立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理论体系和方法,将是对四化大业的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于1988年7月1日至10日在日本京都会馆(KICH)召开第十六届大会。来自全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学者、厂商共两千多人出席了大会。中国测绘学会作为ISPRS的国家成员代表派出了以测绘学会理事长王之卓教授为团长的代表团,共35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台北作为ISPRS的区域成员也派出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一年四月十日至十六日在长沙召开了城市及建筑工程测量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78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60篇。会议采取大会报告、专业组报告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分五个专业组:城市控制测量组;摄影、地形测量组;建筑工程测量组,电磁波测矩测量组;误差理论与平差计算组。这次会议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了学术民主,广泛地交流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电磁波测距仪在工程测量方面应用的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昆明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156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17篇。会议采取大会报告、专业组报告、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专业组分两个大组:仪器检验及测距精度分析组;仪器应用组。四个小组:仪器检验组;测距精度分析组;导线组;多边网及三角高程组。  相似文献   

14.
《测绘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3年5月25日至28日在武汉市召开。学报编委会委员31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协学会工作部期刊处派人出席指导会议。另邀请《工程勘察》编辑部、测绘出版社、武汉测绘学院、郑州测绘学院、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测绘学会大地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测量计算程序评比交流会于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至九日在重庆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126人(正式代表81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篇,PC机程序460个,其中有天文、重力测量、大地测量、地形测量(包括航测外业和工程测量,下同)计算程序和测量平差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和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共同主持召开的《全国工程测量学术会议》1990年10月19日~23日在大连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近130篇,其中包括精密工程测量、变形观测、地籍测量及近景摄影测量等课题。会议期间日本TOPCON仪器公司、香港安亚发展有限公司和无锡力生测绘仪器研究所还展览和介绍了他们研制或经营销售的测绘仪器和地下管线探测仪器。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总结、交流近年来在精密工程测量、变形观测、地籍测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进行这些工作的新理论、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对今后开展上述测量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为1991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58届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常设委员会和国际学术讨论会推荐论文。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次全国性近景摄影测量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和湖北省测绘学会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七十七人,他们来自全国五十四个有关的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代表中既有老一辈的专家、教授,也有近年来在近景摄影测量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的青年测绘科技工作者。会议共收到论文七十六篇,内容涉及了近景摄影测量的理论研究,应用开发,仪器研制和技术总结许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10月12日至1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大型工程建筑物施工测量与变形观测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城建、建工、冶金、机械、煤炭、水电、水利、铁路、兵器、电子、航空、航天、农林、地震、地质、测绘等部门的勘测单位及有关科研、大专院校的代表共112人参加这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07篇,内容有关于施工控制网、施工放样测量、变形观测控制网、变形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91年9月3日至6日在德国慕尼黑工大举行了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学术报告会。会议由ISPRS所属跨专业委员会工作组(ICWGⅠ/Ⅱ)组长、慕尼黑工大航测所所长Ebner教授主持,参加的代表共130多人,分别  相似文献   

20.
《测绘通报》2004,(3):66-67
序号委员会名称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时间地点联系人1大地测量 卫星导航青年论坛会议①评审 2 0 0 3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②在《测绘科学》上正式出版论文集 北京2地图学与GIS青年学者论坛①召开青年论坛②出版著作《新中国地图学进展》、《中国地图学年鉴2 0 0 0 - 2 0 0 2》4月上旬 郑州成毅3工程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交流会”①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②精密工程测量经验与问题③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④精密工程测量的理论研究与软件开发⑤精密工程测量新仪器、设备展示10月中下旬郑州测绘学院工测分会全体委员会①汇报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