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林在提供木材和固定CO2等方面同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木材生产与碳储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如何综合考虑二者权衡过程,实现区域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是中国森林生态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林场作为研究区,采用人工林固定样地多年观测数据以及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木材生产与碳储量,构建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权衡分析方法,提出了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效益最佳的权衡对策。研究发现:① 在采伐活动的影响下,木材生产与碳储量显著负相关(R = -0.907, P < 0.001),表现出强权衡关系;② 随着采伐强度增加,木材生产与碳储量的综合效益逐渐增加,权衡值先下降后上升;每10年采伐总面积10%~20%的管理模式下,收获木材量和碳储量的综合效益相对较高且权衡值最低,是最佳森林管理模式;③ 研究区当前采伐强度略高于最佳采伐强度,适当降低采伐强度能够使森林获取更多的综合效益。因此,在明确森林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可借助基于标准差的权衡分析方法,提出中国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与可持续经营的权衡对策。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及物流企业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物流已由单一考虑运输、仓储等环节向系统化、均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本文以苏州市为研究案例,从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以及物流资源等方面分析苏州城市物流的发展现状;引入“轴-辐”(hub—and—spoke)理论,构建苏州“一轴五辐”物流空间优化体系;探讨苏州市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苏州市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模式,以推进苏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升苏州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物流创新的空间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要素高效流动的空间联系网络是物流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4个城市物流专利权利转移数据,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城市物流创新的空间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网络规模扩张迅速,网络愈加稠密化,形成以深圳、北京、上海为中心的“多核心-边缘”格局,边缘区城市联结密度大幅提升,两极分化态势逐渐减弱。②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内的核心城市构筑了中国城市物流创新空间网络的菱形结构,形成邻近、等级和跳跃式混合聚类的四大凝聚子群,首位联系主要表现为五种空间扩散模式,呈现跳跃式和接触式联系态势。③ 城市物流创新联系在经济及信息联系通道中更易集聚,存在显著的内生交互效应;基于本地-邻近视角,功能基础和信息基础在经济、地理和信息权重下均对本地城市和邻近城市创新联系产生负向影响;政府扶持和众创氛围在经济、地理和信息权重下均对本地城市和邻近城市物流创新联系具有正向作用;经济基础、产业驱动、消费驱动和人才支撑在经济、地理和信息权重下分别对本地或邻近城市物流创新联系入强度或出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物流用地数据,构建用地蔓延指数模型,采用核密度、加权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从蔓延强度及方向等多维角度出发,获取2008—2017年中国城市物流蔓延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 2008—2017年,中国城市物流蔓延强度最高为东北部,其次为东部、西部、中部,全国约67.48%的城市处于慢速蔓延状态。② 城市物流蔓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长三角、山东半岛和京津冀3个主要核密度高值区,物流用地冷点区主要分布在甘肃和云南等西部地区。③ 中国城市物流蔓延的空间分布重心轨迹经历了向东北?西南?东南方向的演化过程,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应合理扩张物流用地,降低物流蔓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京天安门,早己成为新中国的标志与象征。天安门的设计者蒯祥,出生在江苏吴县香山一个远近闻名的木匠家里。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授权他设计并领导营建宫殿建筑群。明永乐十五还(1417年),由蒯祥担任主要设计建起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称天安门。继承天门之后,蒯祥又奉命负责营造乾清、坤宁两宫和重建三大殿,并领导营建北京城池、九门以及王府、六部衙署等工程,从而奠定了明清两代宫殿建筑的基础。蒯祥还负责设计、营建了明十三陵中的裕陵,也就是英宗朱祁镇的陵寝。蒯祥技艺高超,“凡殿阁…  相似文献   

6.
非洲森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不平衡,且退化较严重。非洲林业生产和贸易具有①在林产品结构上,薪炭材占绝对优势;②森林采伐受外国公司或外国资本控制,采伐方式具选择性、掠夺性;③森林采伐地区差异大,明显受运输条件的限制,林区开发状况很不平衡;④木材加工工业薄弱,原木出口比重大,林业贸易具有殖民地特色;⑤非洲对林产品消费量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初级性等特点。非洲林业突出问题在于“出口原木,进口成品”的结构性矛盾。针对非洲目前林业特点及资源状况,在合理开采现有采伐区和积极开发新林区的基本保护措施基础上,提出了非洲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新的理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际专线物流网络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物流是地域间社会经济联系的重要要素,城市间的物流联系是理解区域生产消费联系和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视角。但是由于数据与方法等层面的不足,较少有研究能够有效地揭示全国城市间的物流网络格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数据科学的发展应用,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出现及其对各类物流资源和数据的整合为物流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基础平台。本文采集了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旗下第四方物流平台上的物流专线交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地级市为空间单元汇总计算到发各城市的物流订单,测算各城市的专线物流联系强度以及网络中心性,旨在揭示中国城际专线物流的联系格局,透视各城市在全国专线物流网络中的职能差异。研究发现:① 中国城际专线物流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与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基本一致,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② 中国城际专线物流具有明显的跨区流动特征,1200 km距离范围内的专线物流活动最为活跃;③ 依照全国专线物流网络中的职能特征,可将各城市划分为全国物流首位城市、全国物流中心城市、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和地区物流节点城市5类。上述研究结论期望从专线物流联系的视角为国家与各区域及城市制定空间规划及专项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 一、全国各地实施天保工程的现状与对策 1.主要成绩。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全面停止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工程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大幅度调减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加强管护,推行个体承包,落实责任制。妥善分流安置与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至2001  相似文献   

9.
物流活动及其空间组织是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共同的研究话题。本文基于汽车物流企业数据,选取137家典型汽车物流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城市网络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汽车物流组织网络的等级结构、空间分异和空间联系特征,并进一步应用回归模型,探讨汽车物流企业在区域尺度的空间分布及区位选址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尺度的中国城市汽车物流组织网络存在明显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可将其划分为全国性、区域性、次区域性、地方性枢纽城市和普通型城市五个等级;各节点城市组织能力空间分布不均,非均衡化发展特征明显,形成由东部沿海3个核心区和中西部2个高值区所构成的“3+2”空间分布格局;节点城市间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广州、北京、重庆、武汉城市间联系为骨干链条的密集联系网络,其核心网络结构与中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构成的“T”字型空间结构相吻合,网络联系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由城市群向周边地区递减的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汽车物流市场需求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区域尺度的中国汽车物流组织网络布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王成金 《地理学报》2008,63(2):135-146
物流企业是承担物流活动的专业化组织, 是具有空间网络的企业形式。基于相关研究 的评述, 分析了物流企业网络的基础理论, 重点解析其空间体系、职能联系与运营机制。通 过研究, 认为物流企业由企业属性要素和物流属性要素组成, 其共同作用形成企业部门的职 能分化和区位分离, 由此形成物流企业网络, 包括企业组分网络和物流运营网络。物流企业 在城市和区域尺度构筑企业组分网络, 城市网络包括总公司、配送中心和营业点, 总公司布 局于市中心区, 配送中心倾向于近郊区, 营业点集中在物流密集区; 区域网络包括总部、区 域分公司、地方分公司、办事处和受理点, 总部布局于国内大城市, 区域分公司倾向于各区 政治经济中心, 地方分公司集中在省会、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办事处与受理点在企业网络 外部或内部空白处布局。物流运营网络由运输专线、配送体系和物流网络组成, 运输专线形 成支线和干线两类, 是物流运营的基本途径; 配送体系形成区域、城市区域和城市三层, 是 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保障; 运输专线和配送体系的交错、融合和优化, 最终形成轴辐物流 网络。  相似文献   

11.
明清北京休闲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承忠  韩光辉 《地理学报》2012,67(6):804-816
从休闲地分布数量来看,西郊和内城西区成为明代北京最重要的休闲区域。而明中后期外城的兴建促进了外城休闲地的发展。清初的满汉分城而治的政策直接刺激了外城西区超过西郊成为最重要的休闲区域和全北京城的休闲娱乐中心。明清北京休闲区经历了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明代和清代各形成了14 处和19 处休闲区,其中积水潭—什刹海—鼓楼大街风景、园林游览与市场休闲区等在两朝保持了兴盛的态势,二闸泛舟段到清代取代了高梁河成为北京城近郊最重要的河上游览区。休闲地空间格局的形成和变迁常常是自然地理环境、区位、都城性质和功能、民俗文化、政治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风水文化一直是指导我国古代先民进行环境选址布局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是风水理论发展非常成熟的阶段,风水理论应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东京城的规划布局就是风水文化的经典之作.同时期的西夏兴庆府城深受北宋东京城规划布局的影响,兴庆府城址选择完全符合理想风水模式,并奠定了以后银川城市的发展.西夏兴庆府内城、外城等规划布局均仿照北宋东京城的风水设计手法.此外,兴庆府城呈"人"字形布局,宫城作为"头部"位于西北部,其他机构分布在"腹胸"和"四肢"上,这与西夏民族敬拜鬼神的社会习俗有关,也是对风水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历史文献、古地图和现代遥感数据,引入历史学古代城镇形态复原方法,复原(提取)明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113座城镇7个时间断面(1461年、1820年、1930年、1970年、1980年、2000年和2010年)下的城镇边界,采用扩张速率、扩张效率、首位度指数和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近六百年来区域城镇空间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演变格局。取得以下研究结果:研究时段内,区内城镇用地总规模由205.98 km2增加到6442.19 km2,扩大了31.27倍;城镇扩张经历了萌芽阶段(明清时期)、起步阶段(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夕)、成长阶段(改革开放至2000年)和加速阶段(2000—2010年),城镇扩张速率不断加快,但扩张效率有待提升;在城镇等级规模空间格局上,明清时期南京与苏州为区内的一级城镇,民国后,上海逐渐取代其地位,从五级城镇发展成为区域核心城镇,四级以上城镇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流沿岸和太湖流域,五级以下城镇大多集中在安徽;城镇体系呈首位型分布,城镇首位度较高,且改革开放后的城镇首位度较明清与民国时期要高,不同等级规模城镇之间差距扩大,大城镇优势较强。近30年,长江沿岸城镇发展加速,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沙漠系指第四纪时期由于自然因素所形成, 而沙漠化乃是在具有沙漠化发生潜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 于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为活动破坏脆弱生态平衡, 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换言之, 也就是人为活动对干旱及半干旱生态系统的过度干予所造成不平衡的环境退化, 生产力下降的一种方式。因此研究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发展和演变趋势, 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important part of Beijing, an internationally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Explor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factors that have shaped them, will help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literature analysis, fieldwork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mainly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ree main features. (1)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is random, although there are mor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east and less in the southeast and northwest. Most of them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higher piedmont plains or intermountain basins, and most of them are backed by hills and surrounded by rivers or along the ancient road. (2) There are some cultural commonalities among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nd nine typical traditional village cultures have been formed, including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culture, traditional folklore culture, the Great Wall garrison culture, mausoleum guarding culture, etc. (3) The form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is influenc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like terrain, climate, and rivers, as well as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royal life, capital construction, ancient military defense, transportation, trade, etc.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protection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nd all over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6.
邓辉  法念真 《地理科学》2016,36(7):1008-1016
采用城市形态发生学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文献、考古调查,结合古地图、航片、遥感影像等资料,对河南商丘归德府古城的城市形态进行了复原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归德府古城呈圆形的外边缘带,与呈方形的内边缘带,分别修筑于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功能,“外圆内方”的空间形态实际上是城市变化的结果,反映了文化与自然环境两方面的作用。归德府城市形态各组成部分的变化并不一致,其中外郭城的变化最大,内城的变化相对较小,内城的街道、街区格局基本与清代的格局一致。内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棋盘格式街道格局、标志性建筑物(如文庙、府学等),以及少量的呈点片状分布的古建筑和民居,构成了归德府城市形态主体,在中原地区具有典型性和唯一性,值得特别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重新发现哈尔滨地理位置的价值:基于洲际航空物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春亮  程林  宋伟 《地理研究》2010,29(5):811-819
基于洲际航空物流的视角,通过构建基本航线,对比哈尔滨与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和仁川在中美航空物流网络中的可达性,论述哈尔滨在优化中美航空物流网络中的作用。研究认为,洲际航空货运需要在商载和航程之间进行选择,因而可以有不同于客运的枢纽布局安排。哈尔滨处于中美之间航空物流联系的门户位置,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仁川等城市具有更好的可达性,具有发展成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潜力。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功能的成长,将使哈尔滨由东北地区主轴的"末端"转变为"门户",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地位,由此可见,航空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使某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具有了新的属性,并需要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刘海洋  付雨鑫  殷铭徽 《地理科学》2022,42(6):1005-1014
运用ArcGIS软件及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234座唐朝渤海国古城遗址分布特征,探讨了古城遗址空间格局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通过对234座古城址进行分析,发现唐朝渤海国古城址主要集中在4个集聚区,即图们江?鸭绿江流域集聚区(A)、牡丹江流域集聚区(B)、松花江?辽河流域集聚区(C)、穆棱河流域集聚区(D)。其中图们江?鸭绿江流域集聚区是最主要的遗址分布区,位于研究区的南部,占遗址总量的47.43%。研究区渤海国古代城址呈北疏南密的分布特征,形成明显的“空间组群”格局。在当时的气候环境之下,水热条件等自然因素成为影响城址的主要因素,而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区位等人文因素则对古城遗址的数量和分布起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杰瑜  王尚义 《地理研究》2012,31(11):1952-1960
为抵御蒙古贵族侵扰,明朝于长城沿线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大同镇位于北京西北部,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屏障,因此十分重视大同镇的建设。有明一代,围绕大同镇的建设,大批军士征调于此,修筑边墙堡寨,屯垦土地。这些政策与措施虽然为明朝国防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资源形成了巨大的消耗,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大片森林和草场被新垦土地所吞噬,生态效益迅速跌落,土壤保水能力差,风蚀、水蚀严重,土地不断荒漠化,不少以土地为生的百姓被迫留离失所,影响到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也导致了河流水性与水质发生变化,殃及下流北京以及沿岸地区。生态与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的物质基础,历史警示在区域经济建设中,我们只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注重资源环境利用的科学性,才能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地图遗产与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章  齐清文  姜莉莉  张岸  梁迅 《地理学报》2016,71(10):1833-1848
中国古地图学创于公元三世纪《西晋·裴秀传》提出的“制图之体有六焉”,被西方誉为中国地图学之父的裴秀(西晋司空),领衔制作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和《地形方丈图》(公元224-271年)。其后的1600年间,先后完成了一批著名的中国古地图,例如南朝大臣谢庄领衔完成的”木方丈图”(公元502-557年)、隋炀帝命学者崔绩(550-618年)撰《区宇图志》(公元581-600年)、唐朝宰相贾耽领衔绘制《海内华夷图》(公元730-805年)、北宋科学家沈括领衔绘制《守令图》(公元1031-1095年)、南宋礼部尚书黄裳绘制《苏州石刻天文图》原图(公元1190年)、元代玄教宗师朱思本制作《舆地图》(公元1273-1333年)、明代航海家郑和领衔完成《郑和航海图》与地理学家罗洪先领衔制作《广舆图》(公元1504-1564年)、明代天文学家徐光启等完成的《恒星屏障图》、清代高邮知州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海国图志》(公元1842-1852年)等,继承与发展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地图学,即使西方经纬度制图技术于公元1584-1600年前后传至中国,启动了中西地图融合发展,中西两种制图理论和方法并行地使用了400余年。闻名中外的中国古地图,包括古天文图、世界图、中国图、航海图、区域图、水利图、军事图、风景名胜图、历史图、教育图等,迄今仍被国内外著名藏图机构分散地保存着,构成了世界古地图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挖掘和利用。本文最后初步地探讨了中国古地图的稀有价值、应用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