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旨在建立国民经济的多功能的科学地质基础,本文概述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系统,俄罗斯地质(含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的效果。预测了21世纪头25a内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的战略发展目标及其实施条件与方法的变化。指出,完善区域地质研究和地质测量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其总体效益(主要是探明可扩大矿物原料基地的远景)并将收集,保存和处理的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的资料转化成信息技术(包括建立俄罗斯地质构成的统一分类电脑模型)。个别章节探讨了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这些问题包括;科学方法问题(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的内涵,科学原理,方法学和地质编图的理论与实践的完善),实用问题(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技术方法的发展和地质构成的统一模型的应用)和组织问题(规划和组织工作的完善。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与有益矿产勘查工作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的构造地质研究进展陈正邦(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地区大面积系统的构造地质调查和研究应该是始於1958年北京市地质局的成立。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原北京市地质局、北京地质学院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北京地区开展了大面积的1/5万区域地质测量,体现这一...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40年来,地质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40年来,全国领上的1/100万区域地质测量已基本完成,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及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已完成全国领土的2/3,航空磁测已覆盖全冈90%以上的领上和近海海域.在主要成矿远景区带、重点经济区域与  相似文献   

4.
简讯     
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会议不久以前,在沈阳召开了东北、华北两区地质部系统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东北、华北两区的六省(自治区)地质局,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两区的地质科学研究所以及其它单位的代表。会议听取了地质部地质科学院朱效成副院长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煤矿地质信息、系统的构成、各模块的性能、功能、自动绘图中各个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以及系统的运行环境。该系统是地质测量信息系统中的地质子系统。它是在现有微机环境下开发的集数据管理、统计计算、制表、绘图、辅助决策于一体的计算机地质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文化革命”以前,地质部下面设置了一个区域地质测量局,各省区地质局之下设置区域地质测量队。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测制全国规模的区域地质图,首先是二十万分之一地质图;在测图的同时进行矿产普查初步工作。区域地质测量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是“基本工”,也就是地质部的“基本工”。但在“文革”期间,区域地质测量局被取消了。考虑到“区测”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应有的基本统一的要求,这对整个地质工  相似文献   

7.
序言我院广大师生在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下,经过两年的野外大规模的区域地质测量,通过生产实践,师生们在各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体会到地貌第四纪地质测量在区域地质测量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在区测工作中地貌第四纪地质的研究还是薄弱的一环。为了向“五一”献礼,我院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了部分教师和普查系五年级同学专门总结区测工作的经验,地貌第四纪地质工作经验总结是其中的一部分。两年来,我们在学习苏联先进科学理论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对区域地质测量中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部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窦亚伟  孙喆华 《地质论评》1985,31(6):489-494
哈尔加乌组(原名扎拉斯组)和卡拉岗组是新疆地质局第三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959年创建的,原订为早石炭世,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系,两组之间呈整合接触,连续剖面在吉木乃县哈尔加乌公社附近。1973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与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9.
董绪东 《辽宁地质》1995,(3):206-218
在覆盖区或半覆盖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或地质勘查前,运用航空磁测资料对工作区进行解释,可以对测区地质面貌有系统的了解,根据解释结果有针对性地部置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本文以猴石地区地质测量(1:5万)为例,讨论了有关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的解释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MSGIS2.5)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介绍一种专为煤矿地质测量部门设计和开发的软件系统——地质测量信息系统(MSGIS2.5),着重介绍其专业CAD系统的系统结构、3D地质测量模型和地质测量图形的自动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调工作的普遍趋势,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和程度、加快研究周期、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数字地质填图是指区域地质调查数据的野外获取及其成果的数字化统一性再现.当前数字地质填图现状和发展趋势已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填图系统的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分析和再现地质实体在地球表面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信息.在计算机辅助下, 通过野外观测路线的调查, 对地质、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源地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地质制图.在掌上机WindowsCE平台上, 实现了数字填图所需的基本GIS基本功能(GPS定位路线采集、素描), 实现了遥感系统与数字填图系统的一体化整合.   相似文献   

13.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中的数字剖面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填图系统(RGMAP)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运用数字填图技术、自主研制开发的数字地质填图的GIS系统,它使传统的地质调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GMAP由两大部分组成地质路线系统和地质剖面系统;每一部分包含两个子系统野外掌上机系统和室内桌面系统。数字剖面系统的野外掌上机系统的使用,使实测剖面的全部野外观测记录实现了数字化采集。数字剖面系统的桌面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厚度,自动生成剖面图和柱状图,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剖面的测量与剖面图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In the modern geological mapping activities geomatics technologies can facilitate data collection during field survey and avoid pract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transposition of that data onto topographic map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innovative tool (the Solid True OrthoPhoto; STOP) for the structured acquisition and recording of geological field survey data that is immediately available in a GIS framework. An experimental software graphical interface has been developed to manage the STOP application during the survey. The benefits of the STOP system were tested by producing a digital map of the Quaternary formations and landforms in a 3-km2 sector of the Rodoretto Valley, a minor tributary of the Germanasca Valley, northwestern Italy.  相似文献   

15.
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化建设方法探索——基于数字填图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地质调查有效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的支撑体系之一。数字填图技术是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使得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输出等全流程信息化得以实现。文章针对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应用最新的数字填图系统平台,总结出一套简明实用的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方法:首先,优选符合地质调查精度要求的数据源,并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而后,运用数字填图技术系统中DGSGIS工具下载、配准所选取数据源影像作为地理底图;最后,使用数字填图系统建设完成地质调查项目空间数据库。该方法技术流程简洁、实用性强,对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PRB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从近2 0年地质填图中计算机野外数据采集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 在确定地质填图空间数据表达的基础上, 遵循传统地质填图的规律, 在不约束地质学家地质思维的前提下, 既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需要, 又能保证地质工作者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观测数据, 在描述各类地质信息空间关系的基础上, 创建了数字地质填图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PRB数字填图技术, 并对构成PRB数字填图技术、PRB数据模型、PRB基本过程、PRB基本过程组合的规则、PRB过程的公共机制、PRB过程基本程式、PRB数据操作、PRB字典、三级PRB体系、PRB数据流“栈”、PRB数据质量定量评价体系的PRB数字填图技术与方法体系进行了讨论.基于该项技术开发的数字填图系统和集GPS一体化的野外数据采集设备已在野外填图中推广应用, 实践效果很好.本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进一步分析、总结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大千世界万物众生,具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客观规律,因而促使对客观对象的科学研究皆可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去进行,这一理念同样可以延伸到地图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等以地物、地图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由此衍生的数据分层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词之一,科学有效的数据分层,是数据管理、GIS地图编制、制图综合、专题制图、空间分析的前提,国内、外著名的CAD、GIS软件都充分利用了层概念和其技术。在讨论层概念的基础上,利用两个在地学界应用比较广泛的和著名的GIS软件即我国具有自主版权的MapGIS和来自美国的ArcGIS,仔细研究和分析了层概念在软件中的应用;经研究进一步表明,数据分层是GIS技术得以进行空间数据管理、表达及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主题层、数据层、图层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以此帮助对GIS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八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2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志军  陈建国 《江苏地质》2012,36(3):256-264
地质剖面图可以清晰反映图区内地层、岩体、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认识各种地质体和矿床赋存的地质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GIS环境下对数字地质图开展图切剖面软件的研究和开发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图切地质剖面图不仅可为地质工作者认识地质特征提供基础图件,还可成为三维地质填图基础数据来源.介绍了基于MapGIS的地质图切剖面软件的系统设计方案,深入探讨了图切地质剖面软件研发中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案,成功实现了面向对象的图切剖面的自动生成及交互修编功能.所研发的制图技术高效实用,能够满足各种比例尺的MapGIS地质图图切剖面的编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地质调查与填图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普遍趋。笔者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研究程度,加快研究(工作)周期和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研究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