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宁夏多、少沙尘暴年4月平均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彭维耿  陈楠 《高原气象》2002,21(6):599-603
对宁夏春季多、少沙尘暴年4月平均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春季多沙尘暴年,500hPa东半球极涡偏强,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加大,我国北方高空纬向西风偏强;少沙尘暴年,则极涡弱,大气环流经向度减小,我国北方高空纬向西风偏弱。不仅如此,西太平洋副高北侧的位势高度距平在偏多年和偏少年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分布,说明宁夏乃至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可能还与低纬大气环流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4月沙尘暴与西风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钟海玲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5,24(1):104-111
选用中国185个气象站建站~2000年历年各月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近40年来中国北方4月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对西风环流异常的响应,并对4月多、少沙尘暴年的前期和同期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4月沙尘暴日数在全区域空间尺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区域尺度上存在东西反位相差异。沙尘暴总体在减少。多沙尘暴年,欧亚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加大,我国北方高空纬向西风位置偏南、强度偏强;少沙尘暴年,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减小,高空纬向西风位置偏北、强度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前一个月的流场特征及高空纬向风分量可作为预报下一个月沙尘暴日数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与低空急流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使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2.5°×2.5°纬度/经度)和我国区域性沙尘暴过程历史资料,分析了春季大气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的低空急流产生。揭示了沙尘暴形成的大尺度环流动力影响因子的事实,指出可将产生这种低空急流特征的西风带大型环流的调整过程,作为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天气的预警信号,而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强度又可作为沙尘暴强度及沙尘暴发生和影响区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
“4.12“强沙尘暴天气中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期预报的角度,对2000年4月12日甘肃河西中东部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演变特征、波谱特征以及冷空气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是在2波转1波的环流调整中生成长波槽,其后又在1波转2波,3波增幅的情况下,由长波槽调整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对2001年4月6日08时至8日08时锡盟地区特强沙尘暴天气,从大尺度环流、天气学特征、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是一次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强度特别强、持续时间特别长的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1998年4月14~15日强沙尘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1,他引:18  
利用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1998年4月14-15日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指出本次过程发生在大气环流形势调整过程中,是由斜压槽及冷锋触发的。也重点分析了两个强沙尘暴中心的成因,发现第一个强沙尘暴区是由加强的冷锋云带造成的,而第二个强沙尘暴区是由三条云带共同作用造成的。强沙尘暴区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500hPa正涡度中心下风方和次级反环流的上升区内,并用动力气象学原理做了初步讨论,为预报沙尘暴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宁夏不同强度沙尘暴环流差异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陈楠  陈晓光  赵光平 《高原气象》2006,25(4):680-686
利用宁夏1970—2003年沙尘暴过程资料及NCEP/NCAR(1971—2000年)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依据沙尘暴强度划分标准,对同期宁夏不同强度沙尘暴过程的环流差异特征进行合成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环流背景下,特强、强及一般性沙尘暴过程频次明显不同,一脊一槽、西北路径冷空气是宁夏区域性特强和强沙尘暴过程最主要的环流和冷空气类型;而在基本相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于乌拉尔山高压脊、贝加尔湖冷低压、蒙古气旋及地面冷高压等的强度和位置不同,造成的沙尘暴强度有显著差异。同时,200 hPa高层西风急流的不同分布,与宁夏沙尘暴的强度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暴的环流动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王可丽  江灏  吴虹 《高原气象》2002,21(3):303-308
通过对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5次沙尘暴的高度场,涡度场,散度场和风场的分析,研究了沙尘暴强盛期的环流动力结构。结果表明,在5次沙尘暴强盛期有相似的环流动力结构特征。在沙尘暴强盛期的高度场上,蒙古国有深厚的低值系统,乌拉尔高压发展,其间的强气压梯度是沙尘暴的动力源;低值系统有正涡度中心支持,外围是负涡度区,其间有强涡度梯度带;低值中心伴随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易于发生近地面大风和上升气流,有利于地面起沙上扬,形成沙尘暴,大风区与强涡度梯度带一致,强风带切变形成的涡度输送有利于加强低值系统,进而增强风场。  相似文献   

9.
“4.5”西北区浮尘沙尘暴天气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分析了1994年4月5日-11日西北区浮尘和沙尘暴天气,指出这次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风时间短、沙尘密、沉降量大和地域性显著的特征。它是在天气环流热力和动力作用下形成的,主要成因是热浪进入青藏高原加强,西北区上空大气异常增温,地面气旋性热环流发展是浮尘天气的启动因子,蒙古冷高压底部强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激化了浮尘和沙尘暴天气,沙尘暴消散后大气层结稳定使浮尘得以维持呈准静止状态,在强冷空气影响下浮尘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10.
两次典型强沙尘暴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豫英  赵光平 《气象》2003,29(9):18-2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2001年4月8~9日和2002年3月19-21日的两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气候背景、单站地面气象要素、环流形势、冷空气的强度及影响路径、沙尘暴的起沙源地、影响时间和范围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沙尘暴过程的沙尘暴源地基本相同,但由于环流形势、冷空气的强度、影响时间、蒙古气旋的位置及前期气候背景有所差异,因此对宁夏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美和苏丹强沙尘暴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强沙尘暴,对中、美和苏丹三地的强沙尘暴个例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强调了我国西北的强沙尘暴也存在干飑线对流特征和雷暴下曳气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尘卷风的形成、结构和卷起沙尘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应用数值算法对尘卷风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尘卷风的内部详细结构和运动过程。研究表明尘卷风是由于地面局部增热不均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旋转对流运动。在尘卷风形成的过程中 ,外围空气通过贴近地面的薄层被地面加热后流向中心部位 ,外围空气的旋转能量在中心部位得到加强形成尘卷风 ,其旋转能量是热泡原来具有的旋转能量的局部集中和一部分势能转化而形成的 ,其旋转方向是由热对流泡的初始旋转方向所决定。尘卷风是一种类兰金涡 ,旋转速度和压力的分布具有兰金组合涡的特点 ;在成熟阶段 ,尘卷风的详细结构可以粗略地分为 4个区域———地面附近的气流汇聚区域、柱状的涡核区域、旋风与地面作用形成的转角风区域以及涡核外部的外围气流区域。转角区域可以细分为两个子区域———外围的方位角风区域(在该区域 ,上升气流运动方向与轴线之间有一定的夹角 ,称为方位角 )和中心的下沉停滞气流区域。尘卷风中心的低压和急速的上升气流可使大量沙尘扬起 ,不同直径的沙尘颗粒在尘卷风的作用下运动轨迹不同 ,因此卷起不同大小沙尘的尘卷风的外形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The results of a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dust devil vortex are presented. Vortex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were measured for various initial conditiions of boundary heat input and outer flow swirl.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core structure were observed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axial flow force and circulation strength produc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dust devil models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mean behavior of each core category.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红喜  李秀连  石步鸠 《气象》2004,30(2):12-16
通过对 2 0 0 0年 4月 6日和 4月 9日北京地区两次沙尘 (暴 )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认为 :蒙古气旋型和不伴有气旋的西北槽型所造成的北京沙尘天气的严重程度不同 ;沙源地区中低层较强上升运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当地沙尘垂直输送到空中 ,然后在70 0hPa较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将卷起的沙尘水平输送到下游地区 ;不稳定层结又加强了沙尘天气 ;沙尘暴区上空z 螺旋度分布的特征是高层为负值 ,低层为正值 ,对流层中低层螺旋度正的大值区与卫星云图显示的沙尘暴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对沙尘暴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及NECP等资料对2005年5月10日冀南地区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这次强对流型沙尘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上冷下暖的垂直结构和午后地面受热增温,容易产生热对流不稳定;地面大风的形成主要源于冷锋前的飑线,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典型的弓状回波,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对飑线发生有重要的作用,高空急流的加强及其形成的次级环流使高空动量有效的下传到地面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沙尘暴区位于高低空急流交汇的区域,700hPa螺旋度正值与高能舌重合区和高空300hPa螺旋度正值区梯度较大的地区,对流层螺旋度大小对沙尘暴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美国NOAA-N系列卫星1978—1987年的云图资料和近几年的遥感图像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尘暴的卫星云图特征进行分析,对沙漠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98年“4.18”强沙尘暴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许东蓓  康凤琴  郑新江 《气象》2002,28(8):9-14
对1998年4月18-19日发生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事实、天气学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然后利用非静力MM5模式对这次沙尘暴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迅速东移,在新疆西部上空形成强锋区,对应的地面冷锋东移至前期增暖显著的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形成了本次大风、强沙尘暴天气。用非静力MM5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此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地面强风系统、高空锋区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沙漠公路周围16个气象站30多年资料分析,结合近几年沙漠腹地的气象观测资料,指出大风、沙尘暴、高温等是沙漠公路一线主要的气象灾害,分析了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河南沙尘暴、扬沙和浮尘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郑州、安阳等17个国家基准(基本)站1961-2000年气象资料,对河南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发生的气候特点、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北京风沙天气基本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郭发辉  郝京甫  宣捷 《气象》2002,28(8):51-54
为了研究自然地表面向大气排放尘埃的源强分布,对北京1961-2000年的风沙天气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且从防治大气尘污染的目的出发,对影响自然地表起尘速率的某些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