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与甘肃水氡异常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昱  陈瑶 《华南地震》2005,25(4):49-55
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甘肃东南部水氡观测点的资料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武山1号泉水氡、武山22号井水氡、清水温泉水氡、天水花牛水氡、武都水氡、通渭温泉水氡等测点的观测值存在长时间的下降变化过程,在震前或震后一年左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张昱  陈瑶  李春燕 《高原地震》2007,19(3):17-20
分析了2003年11月13日岷县-卓尼5.2级地震以及2004年9月7日5.0级地震前甘肃地区水氡观测点和2个气体观测点的资料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礼县水氡、西和水氡、武山I号泉水氡、清水温泉水氡以及武山2个气体观测点的几种气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马村站自512井水汞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4日河北省文安县发生了ML5.5级地震,震前震中西南200km的石家庄马村站自512井水汞3月15日~5月15日出现了短期高值异常,6月3日出现了高值突跳异常。本文分析研究了文安地震前水汞的异常变化,以及1999年水汞观测以来的异常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震前小马村水汞的异常变化幅度较大,异常特征明显,前兆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介绍和分析了2003年11月13日甘肃岷县Ms5 2级地震前武山台1号泉水氡和22号井水温、流量的短临异常,并将异常所对应地震的时、空、强做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大震前水氡同步异常变化及其预测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2000年9月12日青海兴海6.6级地震、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0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青海、甘肃以及四川北部地区部分水氡观测点的资料变化情况,发现这些测点的观测资料存在同步或准同步的变化,而且变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共和地震前,距震中越近的测点,出现的趋势性异常所占的比例越高,异常时间越早。昆仑山口西地震的异常持续时间更长,多数异常点距震中更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异常点从西北向东南迁移。兴海地震个别测点出现异常。汶川地震的异常的同步性更好,而且多数测点的同震效应非常明显。这些地震的异常的恢复时间均无明显的规律,有些是在地震前恢复,有些是在地震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的异常及其震后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前甘肃地区、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的水氡(气氡)资料,甘肃地区数字化改造后的水位和地温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这次地震前有部分水氡测点的资料存在明显的震前异常,而且变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同步性很好。这些异常在恢复时间上无明显的规律。水位测点震后效应非常明显,部分水氡和地温测点也有不同程度的震后效应。  相似文献   

7.
张秀萍  王曰风 《山西地震》2004,(2):29-30,40
利用河北怀来4井1990年至2002年的水汞观测资料,对怀来4井汞量异常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怀来4井水汞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较好,1990年以来,其异常对于测点监测范围的有感地震及中小地震和距离测点较远的范围内发生的5.0级以上地震有很高的对应率。  相似文献   

8.
土壤氡气异常特征与台湾南投7.6级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依再 《地震研究》2001,24(4):321-325
总结了10年来长乐筹东土壤氡气(土氡)观测点所测得的9个3.6级以上地震的土氡前兆异常特征,表明土氡异常具有预报意义。同时着重分析了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Ms7.6级地震前该测点4-6月间的土氡异常特征,据此在1999年的半年度会商中提出预报意见。并介绍了7月后该测点的土氡变化特征,认为7-9月间测值的变化是由于降雨过多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了 1 998年 1月 5日陕西泾阳MS4.8地震前高陵测点 1 0m地温的变化特征 .1 997年高陵地温呈下降变化 ,1 2月 1 5日地温突升 .该次地震前 1 5天地温升高现象非常明显 ,震后恢复正常 .西安市高压开关厂测点 1 0m地温也从 1 997年 1 2月中旬开始出现上升异常 ,1 998年 1月 1日地温上升速率突然加大 .可以认为 ,高陵测点观测到的 1 0m地温异常是可信的 .  相似文献   

11.
吕超甲  刘雷  周晓成  杜建国  易丽 《地震》2017,37(1):52-60
根据氢、 氧、 氦同位素与水化学组分资料, 讨论了甘肃东南地区温泉水的来源、 地球化学变化及其与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关系。 测定结果表明: 样品的溶解性固体总量(TDS)范围为241.7~2 372.1 mg/L。 采集的7处温泉(通渭汤池河温泉、 清水地震台、 天水地震台、 武山地震台、 武山22号井、 成县地震台、 武都地震台)水样可归为四种化学类型: Na·Ca-SO4、 Ca·Mg-SO4、 Na-HCO3·SO4、 Ca·Mg-SO4·HCO3。 地下热水的化学类型与裂隙深度和围岩的岩性有关, 离子浓度和断裂深度基本成正相关。 通渭汤池河温泉和武都地震台的δ18O和δD值分别在-11.4‰ ~ -7.6‰和-85.7‰ ~ -57.1‰的范围内, 通渭汤池河温泉和武都地震台中3He/4He的值分别为0.4×10-7和12.7×10-7。 氢、 氧、 氦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温泉水源于大气降水, 在循环过程中经历了水岩反应, 且可能有地表水的混入。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后, 研究区域内温泉水中K+、 Ca2+含量总体上升, SO2-4、 Cl-含量总体下降, Na+含量变化不明显; 热水循环深度受地震影响发生变化。 本文确定了甘肃东南地区温泉来源、 水化学类型成因及其与汶川MS8.0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洪云良 《地震研究》1990,13(2):189-195
下关塘子铺温泉自1970年开展水氡观测以来,水氡的前兆异常特征较为明显,对应过多次强烈地震,也成功的预报过一些地震。通过18年的观测实践,证明下关塘子铺温泉是地震观测工作中的一个灵敏点。 为探讨其灵敏原因,近年来围绕温泉、沿西洱河断层普查了一批水点,其中有4个温泉、2个冷泉、地表水两处。测定了水氡、水温、常规水质及溶解气体。企图从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初步探讨温泉水氡的机理,并进而探讨水氡前兆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耿杰  王忠民 《地震研究》2002,25(4):314-319
在对沂水泉成因探讨、沂水水氡正常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沂水水氡变化的现场分析落实和周围采样点分析结果及构造地质和流动地磁观测结果,对山东沂水水氡自2001年3月28日以来的异常变化从形成机制上进行了分析,认为沂水水氡的下降变化与应力活动增强、构造活动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14.
蔡仲琼  许秋龙 《内陆地震》1995,9(2):150-157
水化群体异常的演化趋势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中强地震前,水化异常变化速率值呈现“增长-地震”的普遍规律。在月、旬和五日等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水化群体异常演化图式,具有显著的自相似性和可重复的特征,并可分别作为地震的短期、短临和临震前兆标志与发震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元月12日甘肃省肃南县发生5.4级地震,在距震中210km范围内的三个水氧点都观测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震前根据水化因子的异常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近年来我们在现场开展水氡干扰因素试验研究的结果,集中论述了当前视为较好临震指标的水氡突跳中的各类干扰因素及其原因。指出气象因素(如降雨等)、地质因素(如滑坡)、水文地质因素(包括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水点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出露条件)以及某种偶然因素等都可程度不同的引起水氡突变,必须因泉(井)制宜的开展试验,掌握并排除干扰,才能有效的突出地震异常。我们还就识别、排除干扰的方法作了探讨,提出在构造区域范围内布点,开展多点水化(氡、气和其他化学组分)综合观测、试验、研究,是识别干扰和判断地震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旅游酒店排污影响下的岩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岩溶地下水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脆弱性,使得地下水极易遭受污染.为探究旅游酒店排污对岩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影响,以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水房泉流域为例,对水房泉地下水的水化学进行自动化监测,对流域内雨水、土壤水、某酒店自来水、污废水进行定期采集,结合流域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水房泉水化学变化随酒店入住游客量总体表现为3个阶段:前期受降雨影响显著,旅游高峰期间水质急剧恶化,后期水质明显好转.酒店生活污废水的排放成为水房泉水化学演变的重要因素,硝酸盐氮氧同位素表明水房泉的NO3-主要来自粪便、污废水以及土壤N的混合.H2SO4及污水中HCl、有机酸等可能参与了碳酸盐岩的溶蚀,使水房泉Ca2+、Mg2+、HCO3-浓度增加明显.流域岩溶管道发育,地下水流速快,使污染物质扩散迅速,故在研究期间水房泉主要离子的浓度高峰对污废水排放高峰的响应仅滞后约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