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者根据对五通石英砂岩的区域分布、沉积相及上、下地层关系,并结合所含古植物、古孢子和介形虫、腕足类等化石组合特征及其区域对比研究,认为该组是一个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穿时性岩石地层单位。它的形成与晚泥盆世以来沿扬子凹陷,海水由SW向NE不断扩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吐依洛克组发现沟鞭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吐依洛克组化石罕见,以前依据岩性将其定为晚白垩世。郝诒纯等(2001)、郭宪璞(1990)根据在该组所产的有孔虫、介形虫等化石组合,将该组时代划为古新世,并将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划在该组与依格孜牙组之间。本次在该组命名剖面—吐依洛克剖面上部岩性段发现了20余种沟鞭藻化石,增添了新的古生物门类和生物地层材料,这是带有白垩纪与古近纪过渡色彩的沟鞭藻化石组合,其所反映的古环境是温暖的近岸滨海—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塔克尔巴斯陶组中发现Choristites、Chonetes carbonlferus Keyserling、Brachythyrina strangwaysi Verneuil、Brachytryhis、Isogramma、Paramuirwoodia和Stenoscisma等腕足化石,组合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前人据该组中发现袁氏珊瑚Yuanophyllum将该地层厘定为早石炭世。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对该组地层微体化石进行研究,于灰岩中发现蜓Profusulinella和Schubertella;非蜓有孔虫Tetrataxis、Palaeotextularia和Climacammina;介形化石Bairdia longicalida Shi等,其组合时代特征与腕足化石一致。据腕足化石、微体化石及植物化石Noeggerathiopsis theodori Tschirkova et Zalessky,将该组地层厘定为晚石炭世早期。据地层接触关系、植物化石Neoggerathiopsis和Calamites及SHRIMP U-Pb年龄,将上覆地层七角井组定为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4.
四川广元地区志留纪晚期车家坝组以碎屑岩沉积为主,产出牙形刺、腕足类、几丁虫、三缝孢、隐孢子、植物类表皮等化石,具有可靠地质时代证据;对该组的进一步研究,为扬子区志留纪晚期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提供了标杆。首次报道了车家坝组下部发现的线形植物化石,确定该植物代表的时代为志留纪晚期。根据扬子区多个产地的志留纪晚期线形植物和虫管遗迹化石,结合岩性变化,认为:在扬子区,野外确定志留纪晚期地层的化石识别标志有2个,即大量虫管遗迹化石和线形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5.
西藏羌塘盆地以发育中生代海相地层为特征,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对于整个盆地的中生代海相沉积是否跨入早白垩世过去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次在光明湖一带的白龙冰河组上部采集到大量早白垩世化石,证实了该组沉积晚期已跨入早白垩世,为区域上与该组同时异相的其它中生代地层沉积时代的进一步厘定提供了新的化石依据。对整个羌塘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古地理的研究,以及羌塘盆地早白垩世海相地层的圈定和油气地质条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石炭世小孢子和微古植物地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8,7(1):48-58
中国早石炭世地层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动植物化石众多,研究程度较高。通过讨论中国早石炭世孢子演化事件,微古植物地理分区,沉积环境和古气候,进而探讨了中国早石炭世微古植物群与西欧、北美、前苏联和冈瓦纳大陆微古植物群之间的关系及中国早石炭世古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7.
藏南昂仁县贡久布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 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8.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9.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 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襀翅目昆虫的历史发展及辽西义县组地层中发现的襀翅目化石种类。襀翅目现生昆虫生境范围狭窄,不同类群反映不同的水生环境,将今论古,已发现的襀翅目化石类群反映了高山、河流、山间溪流以及低地湖泊等古环境的存在。襀翅目化石类群反映的这些古环境与地层学分析的沉积环境,以及地层中其他动植物化石反映的古环境相符。  相似文献   

11.
前人(张研等,1983)曾将珠斯愣海尔罕地区的泥岔系分为4个组:珠斯楞组、依克乌苏组、卧驼山组和西屏山组,分别属于埃姆斯期、艾菲尔期、吉维特期和弗拉斯期。本文描述了该区中、上泥盆统4个剖面,将其划分为4个沉积旋网,每个旋回构成一组,自下而上依次为依克乌苏组、卧驼山组、下西屏山组和上西屏山组。根据四射珊瑚组合和其它共生化石,把依克乌苏组上部到下西屏山组下部归入吉维持期,下西屏山组上部相上西屏山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木区缺乏法门期的沉积。 关于珠斯楞海尔罕地区所在的北方槽区泥盆纪的生物地理区系特征尚无统一认识。作者根据四射珊瑚动物群的地方性分子含量,Otsuka相似性系数和构造古地理,将中同泥岔纪的珊瑚分为3个大区:北方大区、北特提斯大区和南特提斯大区。这种划分方案也非常适用于吉维特期和弗拉斯期。 吉维持期到弗拉斯期,巴丹吉林区和扬子区珊瑚群的关系最为密切,与北天山——准噶尔区和内蒙古——兴安区共同的属很少。因此,广大的北方槽区属于两个不同的生物大区,北方大区和北特提斯大区,二者的界线是居延海——林西地壳对接带。这种认识与王鸿祯(1981)所划分的中国大地构造单元一致。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report on the new occurrence of the Early CambrianQiongzhusi' an Chengjiang fauna in the Haikou area, Kunming and its assemblage feature andthe stratigraphic section of the horizon yielding these fossils. Eight genera and 8 species ofTrilobitoidea are described here, embracing Leanchoilia asiatica Luo et Hu (sp. nov.), Yohoiasinensis Luo et Hu (sp. nov.), Zhongxinia speciosa Luo et Hu (gen. et sp. nov.), Xandarellaspectuculum Hou et al., Dianchia mirabilis Luo et Hu (gen. et sp. nov.), Kuamaia lata Hou,Retifacies longispinus Luo et Hu (sp. nov.) and Sinoburius lunaris Hou et al.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早石炭世早期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中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和下泥岩段产有丰富的孢子化石,Verrucosisporitesnitidus和Dibolisporitesdistinctus等国内外早石炭世早期分子在该组合的出现,说明巴楚组的时代应为早石炭世早期。结合相关门类化石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泥盆/石炭系界线应置于巴楚组底部,东河塘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4.
论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系统总结了关于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重要储油层——“东河砂岩”年代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包括 1)“东河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孢子和胴甲鱼化石 ;  2 )含砾砂岩段发现晚泥盆世盾皮鱼化石 ;  3)下泥岩段下部发现晚泥盆世孢子 ;  4 )下泥岩段上部和生屑灰岩段分别发现石炭纪初期第一、二孢子组合带 ;  5 )生屑灰岩段发现石炭纪初期的牙形刺 ;  6 )化学 -生物地层学研究结果指示 ,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应在“东河砂岩”顶面之上。据此 ,“东河砂岩”的时代应为泥盆纪。  相似文献   

15.
卢功一  徐鹏彪 《地质论评》1993,39(6):548-556
笔者等在海南岛兰洋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炭系孢子,计38属64种。其中,产于青天峡组上部的孢子组合,与G.Clayton等人所建立的“PU“带相当,属韦宪期早期。产于石岭组下部的孢子组合,则具有韦宪期中晚期的色彩。这些孢子的发现,为该区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探讨海南岛大地构造的某些问题。作者依据孢子组合及其伴生的植物化石,对石炭纪广东大陆与海南岛分属两个地体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而  相似文献   

16.
申扎地区的下泥盆统出露良好、沉积连续、构造单一,生物化石丰富,门类也较为齐全。根据多门类生物化石将下泥盆统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在塔尔玛达尔东组为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地层,中间夹有少量粒级较细的碎屑岩,属于稳定陆棚浅海型沉积。根据岩性和岩相特征可以明显划分为下部和中上部,下部灰岩中产有牙形石、竹节石和头足类,并含有丰富珊瑚和腕足类化石;中上部含有较丰富的珊瑚、腕足类等底栖生物化石,并含有竹节石、牙形石和头足类等游移生物化石。该组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包括Lochkovian大部以及整个Pragian、Emsian期。  相似文献   

17.
北方槽区泥盆纪生物地理区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1977年,北方槽区古生代地层会议之后,《地层学杂志》(1979年,3卷3期)发表了“天山—兴安区古生代地层研究新进展”(以下简称“进展”)一文,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反映了我国当前北方槽区地层古生物研究的水平。对“进展”一文提出的泥盆纪时,北方槽区“实为介于旧世界区和阿伯拉阡区之间的一个独立生物地理区”的论断,笔者认为有商榷的必要。因为它涉及到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一些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地区开展1/5万矿产调查时,在原划分为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灰岩中首次发现早泥盆世化石:牙形刺Pseudooneotodus beckmanni,Belodella resima,Belodella devonica,?Caudicriodus sp.;竹节石Nowakia sp.,?Homoctenus sp.;介形虫Tricornina sp.,Praepilatina sp.,Tetrasaculus sp.,Microcheilinella sp.,从而将这套缺少时代依据的地层确定为早泥盆世,归为泥鳅河组。  相似文献   

19.
在黔南望谟县桑朗区(图1)马岭岗上二叠统剖面和水电站中上泥盆统剖面中有比较丰富的遗迹化石。根据采得的材料统计,共有7个属10个种(包括未定种),其中有两个新属和四个新种。在描述这些遗迹化石的同时,笔者还根据岩石学特征及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来对当时的沉积环境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四川龙门山区的泥盆系以其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厚度巨大、化石丰富、地层连续、层序清楚等特点驰名中外,尤其是北川桂溪—甘溪—沙窝子剖面的研究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泥盆系分统分阶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系统剖面。但长期以来对龙门山区泥盆纪时的古地理特点和海侵方向等关键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的和统一的认识。本文就目前作者的认识,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大家讨论。一、四川龙门山区泥盆系的特点为探讨龙门山区泥盆纪时海侵方向,海水通道,就有必要首先介绍龙门山区泥盆系空间分布格局、生物群特点及其与邻区的关系等,以作为分析的依据。 (一)龙门山区泥盆系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