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沙坡头固定沙丘结皮层的微生物区系动态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对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人工植被固定沙丘、红卫自然植被固定沙丘的结皮层和流动沙丘表层(0~ 05cm)中的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好气性细菌数量影响着微生物总数量的变化趋势;②微生物总数量分布依次排列为:自然植被固定沙丘>1956年栽植区>1964年栽植区>自然半固定沙丘>1982年栽植区>流动沙丘;③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与结皮层的形成、植物覆盖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因子有密切的关系;④结皮层中的微生物类群数量与流动沙丘的固定程度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森  颜长珍  谢家丽 《中国沙漠》2016,36(3):734-740
土壤表层水分是固沙植被生长的主要水分来源,其时空变化格局决定了固沙植被的稳定性和演替方向。整合被动微波和光学数据的时空分辨率优势建立模型、反演土壤表层水分,可为不同固定程度沙地固沙植被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为研究区,选取2003-2011年生长季(5-9月)AMSR-E土壤水分产品与MODIS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Ts,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将空间分辨率为0.25°的AMSR-E土壤水分数据降尺度为每月的1 km平均表层土壤水分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沙丘类型数据,分析了不同沙丘类型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沙地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与整个区域的差异性高于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而在极端干旱年份,研究区的整体分异不大,但同一类型间,固定沙丘空间差异明显高于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3种沙地类型表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在不同月份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土壤含水量5-9月呈抛物线形状,先下降后上升,7月达到最低,从同一月份不同沙地类型看,研究区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依次是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年际土壤水分在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而固定沙地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沙地沙丘土壤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陈祝春 《中国沙漠》1995,15(3):283-287
流动沙丘造林固沙后,土壤酶活性发生了变化,不同造林树种和不同造林时间的沙丘土壤酶活性均不相同。沙丘结皮层的土壤酶活性明显比下层沙土强,土壤微生物的泪长与土壤酶活性变化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
通过1998-2001年的野外调查,沙坡头地区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共3科、11属、24种,新发现 8 个本地区新记录种。人工固定沙丘仅分布有7种藓类,而自然固定沙丘包括了所有的 24 种藓类,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复杂的苔藓植物群落。沿坡向随高度的上升,藓类植物的盖度减少,而藻类植物的盖度却有上升的趋势。自然固定沙丘藓类植物盖度明显小于围封的人工固定沙丘。人工固定沙丘随着固定年限的增加,藓类植物的生物量明显增高,不同种类藓类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不同,综合盖度因素,真藓拥有该地区最大的生物量。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藓类植物结皮厚度和株高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 < 0.01)。不同固定沙丘藓类结皮土壤的总盐量、阴、阳离子总量都明显高于藻结皮和流沙,苔藓结皮中苔藓植物体内Mg/Ca率在0.50~0.98之间,结皮土壤Ca2+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离子,Na+、K+离子含量较少。苔藓植物生物量与土壤磷、土壤有机质呈明显正相关(P < 0.05),土壤pH值与土壤磷含量和苔藓植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 分别为 < 0.01 和 < 0.05),表明高的 pH值显著影响土壤磷含量和植物生物量。藓类结皮土壤中的有机质、全磷、全氮、速磷、速氮含量显著高于藻结皮的含量,尤其是有机质含量,藓类结皮都超过了1%的水平,在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于1%的沙区,对维持沙丘的稳定,促进维管植物的定居和繁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对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研究表明:①好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0~0.5cm(结皮层) > 0.5~10cm > 60~70cm > 30~40cm > 150~160cm,好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峰值在0~0.5cm(结皮层);②芽孢型细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0.5~10cm > 0~0.5cm > 60~70cm > 30~40cm > 150~160cm,芽孢型细菌生物量的峰值在0.5~10cm;③厌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30~40cm=60~70cm > 0~0.5cm=0.5~10cm=150~160cm,厌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峰值在30~40cm和60~70cm;④丝状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0~0.5cm(结皮层) > 0.5~10cm > 30~40cm > 60~70cm > 150~160cm,丝状微生物生物量的峰值在0~0.5cm(结皮层);⑤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相一致,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生物结皮在土壤养分累积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能敏感地指示土壤的恢复程度,是衡量沙区生态恢复与健康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演替阶段生物结皮(藻结皮、混生结皮和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酶活性,探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物结皮对土壤酶活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进展演替可显著提高结皮层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结皮类型显著影响酶活性,藓结皮下层土壤的酶活性最高(P<0.05);3类生物结皮间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C/N、C/P、N/P差异显著;生物结皮层SOC、TN、TP、C/N、C/P、N/P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环境因子对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酶活性变异影响大小排序为TN>速效钾(AK)>SWC>TP>C/P>SOC>碱解氮(AN)>pH>容重(BD)>速效磷(AP),影响酶活性的主导因子是TN、TP、AK。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OC、TN、AN、C/P、N/P正相关,而脲酶和蔗糖酶与AK、TP、AP正相关。但pH、BD、Por与这4类酶活性均负相关。生物结皮的进展演替可促进结皮层及下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提升,但对结皮层的提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  相似文献   

7.
选取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典型火电厂周边广泛分布的3类生物结皮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工矿区生物结皮富集大气降尘重金属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深度,在对比分析富集大气降尘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生物结皮各层次土壤酶活性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沿藻结皮—混生结皮—藓结皮的演替方向,结皮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及全磷(TP)含量显著提升,土壤容重和pH降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不显著。(2)3类生物结皮对源自大气降尘的重金属元素均具有显著的表层富集作用,富集量藓结皮>混生结皮>藻结皮;结皮层重金属污染程度高于下层土壤。(3)4种土壤酶活性沿藻结皮—混生结皮—藓结皮的演替方向呈现一致的规律性,表现为藓结皮>混生结皮>藻结皮。(4)部分重金属元素Zn、Pb、Cd和土壤理化性质如容重、pH、SOC、TN等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但相较于重金属元素,土壤理化性质对酶活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生物土壤结皮对库布齐沙漠北缘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库布齐沙漠北缘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地和藻类结皮表层均以细砂和中砂成分为主,藓类结皮表层以细砂和极细砂为主。生物土壤结皮表层的中粉砂至黏土、粗粉砂和极细砂含量均高于其下层土壤。两种结皮样地均属于分选性较差等级,但结皮下层土壤分选性中等,3类曲线均不对称,属于正偏-极正偏等级,藓类结皮和藻类结皮表层的峰形均属于中等尖锐水平,而流动沙地的曲线尖窄。生物土壤结皮的成土作用随着结皮的发育阶段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以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六道沟小流域的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土壤氮素含量、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对生物结皮演替的响应规律及其在不同土层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物结皮演替显著增加了结皮层的有机碳(SOC)和NO3--N含量(P<0.05);结皮演替后期阶段的总氮(TN)、NH4+-N含量也逐渐增加;除脲酶、亚硝酸还原酶外,结皮层中固氮酶活性、蛋白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结皮演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微生物量碳和氮(MBC、MBN)亦随生物结皮演替而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细菌、真菌同样在结皮演替后期数量增加。生物结皮层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多数指标显著高于结皮下层土壤;生物结皮下层土壤的SOC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裸地下层,但不同结皮类型的下层土壤之间无显著差异;苔藓结皮下层土壤的脲酶活性和MBN最高,显著高于藻结皮和裸地下层土壤。土壤碳氮含量、微生物量与氮转化相关酶活性之间多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生物结皮演替过程中,土壤SOC的积累增加了微生物量与细菌、真菌数量,氮功能微生物提高了氮素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在氮素积累和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植物的繁衍与生长提供了宝贵的养分,促进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区的水土保持与地表稳定。  相似文献   

10.
农牧交错带不同人工植被下荒漠化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研究了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地上种植人工植被后,在不同的植被恢复类型和生长状态下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人工植被的建立与生长,土壤肥力总体趋于好转,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土壤质地变细,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同时,使流动沙地向半固定、固定沙丘方向转化。但随着植被盖度和植被种类的不同,不同样地土壤肥力差异很大;多年生乔木林改良土壤肥力的潜力最高,耕作粗放的农地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降水在沙丘中的运动特征研究——以甘肃民勤沙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降水和辅助人工模拟降水试验表明在民勤沙区,降水在沙丘上的下渗深度主要受沙面状况的影响。沙丘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小影响降水下渗,表层粉粒和粘粒含量影响田间持水量,降水量的大小与水分下渗深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降水强度在29.8mm·d-1以内时,固定沙丘上的最大含水层为10~15cm,降水的下渗速率只有10~15cm·d-1;在半固定沙丘上,28.2mm·d-1以内的降水的最大含水层为30~35cm,降水的下渗速率只有15.0~17.5cm·d-1;在流动沙丘上,21.7mm·d-1以内的降水强度的最大含水层为130~135cm,降水的下渗速率可达32.5~33.8cm·d-1;在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8mm·d-1以内的降水很快蒸发损失,而在半固定沙丘上能保存较长时间;与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相比,流动沙丘表面水分(即7~8mm以内的降水)最易在短期内蒸发损耗。  相似文献   

12.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不同类型沙丘的微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我们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碗泉-甘塘地区采样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研究。这个地区位于半荒漠灰钙土地带[1]。气候特点是雨量稀少, 年平均降雨量203毫米左右, 分布不均匀, 多集中于7、8, 9三个月。蒸发量为降雨量的11-40倍。夏季酷热, 年温差悬殊, 最高气温37℃, 冬季最低气温-25℃, 日温差也很大, 土壤表层尤为明显, 沙面最高温度达74℃。风多且大, 每年≥5米/秒的起沙风约有200天。土壤瘠薄, 有机质缺乏, 水分含量少, 土壤淋溶作用弱, 虽不受地下水的影响, 但土壤剖面中可溶盐也逐渐累积。植物稀少, 仅有的植物主要是草本植物和多年生的半灌木和灌木。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草原南部不同类型沙丘水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继贤  徐斌 《中国沙漠》1985,5(3):33-39
沙丘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情况下.沙层水分的补给取决于降水;降水对沙层湿润的深度与一次性降水的多少成比例关系.在流动沙丘发展成为固定沙丘的过程中,由于植物的生长,水分条件逐渐变坏。160厘米厚沙层4-7月的月平均有效水分,流动沙丘为102.46毫米,半固定沙丘为51.79毫米,固定沙丘为41.09毫米.沙丘固定后地表形成结皮,在降雨强度大的情况下,固定沙丘地表形成径流,汇集于丘间,使丘间含水量高于固定沙丘。依固定沙丘和丘间在水分条件上的差异,地貌条件上的不同,在利用沙地时充分利用固定冷丘丘间的有利方面,适当开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是沙区主要的生态限制因子,其分布受气候、地形和植被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3种类型的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沙丘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不同类型沙丘上0~300 cm的土壤水分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层土壤水分的波动程度大于中层和深层。(2) 固定沙丘不同部位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迎风坡与丘底的土壤水分高于背风坡和丘顶。(3) 固定沙丘上的土壤水分受地形-植被因子的影响较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小,影响固定沙丘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有坡向、高差和灌木多度。(4) 地形-植被因子与研究区绝大多数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土壤水分均有负相关关系。研究揭示了腾格里沙漠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植被因子的关系,对制定相应的防风固沙措施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植物固沙模式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杨逸畴 《中国沙漠》1984,4(3):12-15
青藏高原上发育有不少风沙堆积地貌,尤以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宽谷中为普遍和典型,其主要形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沙丘链、沙堆、沙包、沙坡地等,可分流动和半固定、固定两大类。其成因主要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与高空西风气流相一致,就地起沙所形成;并认为高原上的一些黄上状堆积物的形成与古风沙堆积有一定的关系。风沙作用对高原经济建设带来危害,目前,人类活动多集中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故这一地区有沙漠化扩大的趋势,应引起重视和注意。  相似文献   

16.
新疆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的天然植被对绿洲内部的农田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防风阻沙效益。对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的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的水平输沙通量和风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地表的输沙通量和平均风速从流沙地至半固定、固定沙地大幅度地减少。在0~202.5 cm高度范围,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水平输沙通量相比流沙地分别少了56.91%、90.23%;在0~70 cm高度范围内,输沙通量分别少了85.31%、99.55%;(2)平均风速越大,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相比流沙地的输沙通量减少得愈多,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近地表输沙通量与平均风速分别服从指数、线性和多项式函数关系;(3)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74 km,才能保护绿洲免受风沙危害。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推测其影响因素,以毛乌素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分析其粒度组成,并计算粒度参数,解析粒配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 毛乌素沙地风沙土优势粒径组为细砂,其平均体积含量约为29.89%~32.46%,不同类型沙丘无显著差异(P>0.05);少数粒径组分为粗砂、黏粒和极粗砂,其中流动沙丘与半固定、固定沙丘黏粒与粗砂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半固定到固定沙丘,黏粒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砂含量显著减小(P<0.05),从流动沙丘到固定沙丘,极粗砂含量显著减小(P<0.05)。(2) 毛乌素沙地风沙土平均粒径为3.35 Φ,粒度分布集中,分选性较差,偏度状况为正偏,尖窄峰态。在沙丘固定的过程中,平均粒径与标准偏差无显著变化(P>0.05),峰态显著变宽平(P<0.05),半固定沙丘偏态值与其他2种沙丘相比显著偏负(P<0.05)。(3) 流动、半固定与固定沙丘跃移组分的粒径区间分别为44~435 μm、63~500 μm和31~354 μm,风沙运动在半固定沙丘中最为强烈。毛乌素沙地风沙土优势粒径组分含量主要受物源影响,少数粒径组分含量主要受沙丘流动性影响,风沙运动强度随沙丘的固定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垄表面的稳定性与顶部流动带的形成   总被引:41,自引:19,他引:2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惟一受西风气流控制的沙漠,也是我国最大的固定与半固定沙漠。个体沙垄表面的稳定程度从基部至顶部呈现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沙丘的粒度组成、水分动态、土壤植被及生物结皮等下垫面因素的垂直变化,特别是对沙丘表面蚀积过程的实地观测和研究,探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半固定沙垄表面的稳定性和顶部流动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沙坡头地区铁路两侧流沙上人工植被的生态效果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陈世雄 《中国沙漠》1983,3(4):35-42
包兰铁路通过的沙坡头地区, 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 地貌为起伏连绵的高大格状流动沙丘。因地处西北内陆, 加之地势较高, 具有降雨少而集中, 气候干旱, 温度变化剧烈和风大沙多、植被稀少的特点。是典型的半荒漠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