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GDCORS技术为核心,集成单频GPS接收机及GMS等低成本专业化GPS形变监测手段,通过对基于CORS的动态解算数学模型和形变参数自动探测和提取关键算法的研究,开展高精度滑坡灾害动态监测技术应用研究。通过系统设计与技术集成,建设基于GDCORS的广东省滑坡灾害动态监测系统,并基于该系统在省内开展位移形变模拟试验和四会中学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地表形变远程动态监测示范,验证该技术在广东省滑坡灾害动态监测预警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刘辉  何春桂  余学祥 《北京测绘》2007,(1):23-25,22
GPS为滑坡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而GIS的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库功能决定了GIS非常适合于解决滑坡监测研究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采用GIS技术管理GPS监测数据的模式,创新性的将GPS与GIS集成应用在滑坡监测领域,主要介绍了作者自行开发的基于GPS/GIS集成的滑坡外观监测系统软件——LEMS的框架结构,以及组成软件的五个子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软件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GPS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阐明滑坡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常规滑坡监测的大地测量技术,并重点介绍了GPS技术应用滑坡监测的优缺点。接着根据GPS天线阵列技术和滑坡监测要求,设计了一套GPS天线阵列滑坡监测系统,并在一个电站的滑坡进行现场测试,对数据处理结果的精度和监测系统的硬件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作者认为:GPS技术是一种很好滑坡监测方法,特别是GPS天线阵列技术,其成本低廉,更容易建立远程自动化滑坡监测系统,有很好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GPS形变监测、一机多天线(GMS)及CORS等技术,探讨基于GDCORS的GPS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灾害因子分析、灾害趋势分析等关键技术,用于高精度滑坡形变在线监测研究和应用。通过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地表形变远程动态监测示范站建设,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鉴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中传统的数据信息获取、管理规模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我们开发了基于GPS差分解算的滑坡监测预测预报系统。通过利用该系统对贵州六盘水市某一铁路桥的滑坡监测的实验性实例,简单介绍该GPS滑坡监测系统的特色、系统软件的相关解算算法及该系统在桥墩稳定性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GPS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PS技术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并通过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变形监测介绍了GPS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整个过程,包括监测网的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内容。监测结果表明,GPS静态定位技术可以达到mm级的精度,在变形监测方面有很好优越性,完全可以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首先阐明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目前应用于滑坡安全监测自动化远程监测设备和技术,并重点介绍了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接着根据某矿山的一个滑坡现场,进行GPS天线阵列监测方案设计,并在实地进行数据采集测试,最后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对几期结果的较差和精度进行分析,得出在矿山自动化监测技术中,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监测技术,很适合滑坡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8.
GPS与InSAR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应用于地面形变监测已经成为地质灾害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In-SAR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监测中InSAR、GPS的结合能够同时提高监测在空间域与时间域的分辨率;本文叙述了GPS、InSAR结合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说明利用干涉雷达结合GPS技术对滑坡进行监测是可行的,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二郎庙滑坡监测的方法,重点介绍GPS与光纤传感两种技术结合所进行的滑坡监测,这样既克服了GPS时效性不高的缺点,又弥补了光纤传感测量量程的不足,从而可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滑坡监测,获得滑坡体较完整的应变信息,使滑坡监测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
GPS技术在万州明镜滩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边坡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手段。本文阐述了应用GPS技术提取地表变形信息和GPS数据处理的方法,结合重庆市万州区明镜滩应用GPS监测网进行滑坡监测的实践,研究了在地形复杂、观测条件恶劣的山区进行GPS滑坡变形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监测结果表明,GPS变形监测的精度可达到亚厘米级,完全可以应用于滑坡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GIS/GPS/GPRS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介绍了目前物流车辆监控系统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系统由GPS通讯服务系统、物流子系统、GIS子系统、综合监控系统4个子系统组成。文章对系统的原理和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GPS通讯服务程序的解析过程进行了分析,系统的使用和研究将加速GIS在物流和商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的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陈俊勇 《测绘学报》1999,28(1):6-10
综合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包括它的卫星系统和接收机,近期和今后的发展情况。评述了GPS在各方面的重要应用,包括地基GPS的动态和静态应用。重点介绍了当前GPS应用的前沿,即空基和星基GPS的应用。最后推荐了国际地球动力学GPS服务(IGS)的内容和产品,并对我国GPS综合服务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晏明星  黄炳强  陈龙 《测绘科学》2010,35(5):144-145,157
采用地心坐标系已成为国际测量界的总趋势,而利用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建立地心坐标框架最为普遍。利用GAM IT软件,采用有基准算法对南宁市全球导航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NNCORS)的南宁基准站NANN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归算,结果表明该基准站观测资料的质量是可靠的,并获得了该站在ITRF2000中毫米级精度的地心大地坐标。  相似文献   

15.
吴探诗 《北京测绘》2020,(4):547-550
GPS可见卫星数量不足使得观测方程抗差性下降,在城市环境下一般难以精确定位。文章通过GPS/UWB组合定位抑制GPS观测粗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升组合系统的定位性能。实验证明,组合系统较GPS单系统在观测值数量、RDOP值、浮点解精度、双差模糊度浮点解精度和固定解精度方面均得到大幅改善。文章认为,借助UWB优秀的测距性能有效地提高了GPS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在城市峡谷等GPS信号遮挡严重的环境下应加设一定数量的UWB基准站,保证用户定位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GPS在雅砻江卡拉电站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PS技术在变形测量领域有许多成功的应用,在适当条件下,它能够实现自动化连续观测,能够实时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但是,对于视场狭窄卫星信号遮挡严重的峡谷地区,如何利用GPS进行高精度变形测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讨。文中结合雅砻江卡拉电站滑坡变形监测的过程,探讨该项目中GPS变形测量方案的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结果表明监测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玉宝 《四川测绘》1996,19(3):104-108
本文详细研究了GPS观测值归算到城市网坐标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同一种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愈演愈烈,制止“两违”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一直以来,“两违”执法程序烦琐,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利用遥感(R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地违法现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构建“两违”执法管理平台,能准确快速地定位“两违”图斑并指导现场执法巡查。本文以石狮市为例,研究了3S(RS、GIS、GPS,遥感(Rern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在“两违”执法工作中的实践应用。结果表明,“3S”技术可以全面及时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极大地提高执法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GPS技术的滑坡动态变形监测试验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类滑坡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在滑坡体上布设了若干监测点,并用GPS单历元定位技术和RTK技术对该滑坡体进行了连续实时监测。通过对该滑坡从开始滑动至产生破坏全过程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及将GPS监测结果与全站仪三维监测结果的对比,发现在观测条件较好和基线较短时,基于Track模块GPS单历元定位技术监测滑坡变形的平面精度在5mm左右,高程精度约为9mm;RTK定位技术的平面精度在11mm左右,高程精度约为17mm;而用小波变换等方法进行滤波后的精度还会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