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在淮南煤田谢桥井田主检孔736米上石盒子组17煤顶板的泥岩中找到菊石(?)化石碎片及鱼鳞化石。同时在其上地层中还发现有0.3米的燧石层,该燧石层在淮南地区同期地层中分布还较稳定,暂时尚未发现该层含有海绵骨针及其它微体化石,是否可与河南禹县二迭系上石盒子七煤组中的硅质海绵岩对比,尚待进一步工作;另在主检孔邻孔932米4煤顶板泥岩中找到舌形贝  相似文献   

2.
贺兰山胡芦司太,古生代地层出露良好,构造简单,笔者除将二迭纪地层作一报导外,还将上石盒子组中火山碎屑岩的发现作一介绍。本文所附化石资料部分由笔者鉴定外,皆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星学同志鉴定。岩矿标本经原西北地质局宁夏综合地质队实验室作了详细的镜下鉴定。   相似文献   

3.
邯邢煤田属石炭二迭纪含煤建造,区内岩浆岩分布约占二分之一,集中在磁山至沙河一带,地层剖面上则以太原群中活动最强烈,每个煤层附近均有发现。其次在山西组、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均见有规模不等的岩浆岩体。目前约有八个矿井和450多个钻孔穿见了岩体。磁山至沙河一带主要为中性闪长岩类;竹壁属辉石安山岩;临城属橄榄辉绿岩及辉石闪长玢岩;大淑村有角闪岩和煌斑岩。   相似文献   

4.
周中毅 《地质科学》1959,2(1):28-29
我们在太行山二十四个县进行了初步找磷工作,得到了一些认识,现在将它写出,供同志们参考。几乎各个时代的地层均含有磷矿,而以下震旦系中部、下寒武系及二迭系上部(石盒子系上部)为好。各含磷层的情况。大体如下: 1.前震旦系在夹有大理岩及钙质页岩的绿色页岩及角闪片麻岩中含有磷矿。此外在大理岩及钙质页岩中也含有一些磷矿。含磷厚度约达三十米,但它的品位均很低,分布则较广。 2.震旦系在山西平顺到昔阳一带的震旦纪地层中几乎全为白色及紫红色砂岩,在其中部的灰黑色、灰绿色泥质砂岩中含磷较富。  相似文献   

5.
内蒙准格尔旗东部太原组、山西组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本文涉及地区位于内蒙准格尔旗东部黄河以西,即所谓“准旗煤田”。区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但在沟谷中地层出露尚佳。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中奥陶统。中石炭统本溪组平行不整合覆盖其上,向上依次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干峰组,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下白垩统志丹群及其以后的地层则不整合于前述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6.
“西康系”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0年譚錫畴和李春昱在四川西部(原西康省)进行地貭調查吋,曾将康定以西的一套黑灰色板岩、頁岩和砂岩,以及綠灰色板岩和砂岩的地层命名为“西康系”,并在雅江以西地区采得植物化石。化石多为Podozamites,故将“西康系”与香溪煤系对比,并将它划归侏罗紀(見譚錫畴、李春昱,1959:四川西康地貭志)。黄汲清在1945年所著的“中国主要地貭构造单位”一书中,曾列举了五点証据,否定“西康系”为侏罗紀地层,并认为主要属古生代。在1955年所出的“康藏路线地貭图”中,将“西康系”地层另命名为“札科系”,将其时代定为二迭紀。1958年甘孜地貭队将它划为石炭二迭紀,另外亦有人将它定为石炭紀。总之,这套地层的时代,长期以來是爭論不休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队与公司科研所在禹县梁北勘探区进行岩矿鉴定时,在二迭系上石盒子组七煤组中,发现了一层硅质海绵岩。   相似文献   

8.
山东二叠系石盒子组孢粉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彭庄煤田、淄博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各段进行采样,经孢粉分析、鉴定和统计,共发现46属6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的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三个孢粉组合:Ⅰ.Apiculatisporites—Gul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黑山段);Ⅱ.Patellisporites—Densosporites—Florinites(万山段、奎山段);Ⅲ.Anapiculatisporites—Cordaitina(孝妇河段)。孢粉组合特征表明,石盒子组沉积时期植物属于华夏植物群面貌,与下伏地层沉积时期不同的是裸子植物越来越繁盛,且种类越来越丰富,表明气候较下部地层趋于干旱。同时依据二叠系山西组植物群的组成、形态和总体面貌的变化,分析了山东二叠纪的古气候状况及其演变历程,即山西组、石盒子组黑山段沉积时期为温暖半潮湿气候;石盒子组万山段、奎山段、孝妇河段沉积时期为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9.
一、上前寒武系沉积岩的生物地层对比在巴西上前寒武系地层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化石。在巴西的前寒武系地层中,目前已知有迭层石产地达15处以上,而微化石及可能的微化石的产地也有十余处,还有无烟煤和可疑化石。从1971年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帮布威群(Bambaui)中首次发现清楚的迭层石(Conophyton)以来,就采用现代技术来研究迭层石的生物地层。从那以后,在巴西的东南部帮布威群及与其相当的网申吉(Acungui)群及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古老  相似文献   

10.
绪言前显生宙化石可以分为三个大类:1)迭层石,2)大型藻类化石,3)微化石。迭层石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生命遗迹之一,并在35亿年前的地层中已有发现。迭层石生存于整个前显生宙后期,经过显生宙直到现在。由于和现代迭层石构造相似,迭层石化石一般被认为是由兰细菌的沉积掩埋,固结和沉淀活动所产生的生物沉积构造。但是,其他细菌也能参与形成现代的迭层石和营造最初的迭层石。迭层石主要赋存在石灰岩和白云岩中,但是前显生宙的迭层石也在燧石,磷灰岩和含铁建造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部广泛发育着中生代火山岩,除台湾省为海相火山岩外,其余绝大部分为陆相火山岩,这是一套基、中、酸性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杂岩体,可概括称为安山岩建造,是环太平洋安山质火山岩带的一部分。 对我国东部火山岩和含矿火山岩盆地,前人已进行过很多研究,这些工作提供了大量基本地质资料和重要成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数学地质角度,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了中国东部安山岩问题,并得到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热演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显杰 《地质科学》1986,(2):101-113
对“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近代隆起成因的探讨,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地质命题之一,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对隆起的时代、幅度、速度、形式和过程,作了大量探讨和论述,并发表了一批隆起速率和起迄年代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矿物热电效应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家驹 《地质科学》1973,8(4):317-326
1965年笔者曾简要地介绍过有关热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国外有关矿物热电效应研究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近年笔者装配了一套热电效应测试仪器,先后对33种矿物共103块标本作了测试。现将测试设备及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含氧酸盐矿物生成自由能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元凯  邵俊  陈德炜 《地质科学》1978,13(4):348-357
地质科学近年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热力学理论和热化学方法的应用。在地质领域内应用热力学理论的基础是矿物及有关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或热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核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技术,已在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考古工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技术,是应用各种天然矿物或材料中微量杂质铀的自发裂变碎片,在绝缘固体介质中产生的辐射损伤痕迹(即裂变径迹)测定年龄的方法。该法的优点之一是应用范围广,在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常可找到合适的测定对象。  相似文献   

16.
铸石结晶过程中球体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成伟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74,9(3):227-233
在火成岩、变质岩、混合岩中,“球状”岩石是不乏见的。“球状”岩石最早为伯奇(Buch)所描述,以后一直为岩石学家所注意。对“球状”岩石中球体的成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莱维森(Leveson)。凯斯勒(Kesler)用电子探针研究了球状安山岩中球体和基质的化学成分特点,并据基思(Keith)假说,推测了球体形成温度为900-1000℃,球体生长速度为10-6厘米/秒。  相似文献   

17.
蔡祖煌  陆秀文 《地质科学》1966,7(2):151-162
本文以坝区渗漏研究为例,按其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进行了分类。用渗透系数"矢端图"描述每一类型。用实例说明了"矢端图"的分析、综合、量测和应用的方法,并且阐述了它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丰江水库区微震震源力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丰江水库位于广东省河源县境内。1959年水库蓄水后连续发生地震,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强震,十几年来记录到1级以上测定参数的地震二万多次。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丰江水库区微震震源力学的研究,探讨该区发生地震的应力场和地壳变形。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硫酸盐矿物主要是表生作用和热液后期的产物,均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对于硫酸盐化合物来说,由于其结晶条件相似,那么,各种离子(或离子团)在不同的硫酸盐化合物中是否占有大致相同的体积。  相似文献   

20.
郭志 《地质科学》1983,(3):279-285
岩体内存在有许多直接看不到的隐微裂隙,其微小程度有时可达到只切割一个或半切割一个微小矿物颗粒。这些微小裂隙,直接影响着岩体的力学特性。因此,对岩体力学特性研究,不仅要从宏观上做大型岩体力学试验,也应从微观上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岩体的力学特性,这样将有利于宏观岩体力学性质指标的选择和工程处理措施的方案选择。笔者取霓石正长岩为试样,进行岩体力学试验。本文试图把宏观试验和微观观察结合起来研究岩体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