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探研——以汾河上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择了位于生态脆弱区的汾河上游为研究区域,运用"系列横剖面"、"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等方法,对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研究表明:与历史时期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人类对环境的干预及应对环境变迁的能力较低,故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也存在波动变化;研究历史时期生态脆弱地带的流域生态安全,人口数量、耕地数量、畜牧业开发程度、国家政策、战争频次等应是主要指标;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体系下,压力、状态指标安全指数呈下降趋势,响应指标安全指数反之,民间控制行为的出现反证了生态演变程度的加剧。本文研究复原了历史时期汾河上游生态安全演变态势,但如何量化不同阶段的流域生态阈值,并进行生态安全性的判别等,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田青  李宗杰  宋玲玲  张富 《中国沙漠》2014,34(6):1692-1698
以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凸显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选取12个评价指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1986—2011年水土保持生态安全指数由0.4046(风险级)上升至0.5211(敏感级),呈现不断改善的趋势;(2)1986—2011年压力指数逐年减小,说明该区环境资源压力持续增大,基于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生态环境状态和响应指数自2001年明显增加,表明甘肃内陆河流域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建设具有一定的效果;(3)甘州区、金塔县、高台县以及玉门市的生态安全指数自2001年起略有下降,民勤县水土保持生态安全度虽有提升,但仍然处于恶化级.  相似文献   

3.
何丽  刘小鹏 《干旱区地理》2008,31(1):129-134
选取银川市城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借鉴了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利用状态-压力-响应(P-S-R)模型,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三个方面,建立了其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上(1997-2004)对银川市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估和趋势分析,认为:银川市生态安全指数从1997年的0.472增加至2004年的0.666,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安全因子造成生态压力不断增大及生态安全水平仍处于中度安全水平,最后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和提高银川市生态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与调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首先提出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概念,通过分析1953-2005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过程与偏差,构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系数模型、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模型,探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形态及空间效应,并划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地域类型.研究表明:1953-2005年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整体呈波动性变化,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偏差: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不断增大,表明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响应强度在不断增大,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具有空间差异性;城市经济密度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区域人口数量的增长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形态包括各类开发区、都市经济区、城市产业整合体、交通经济带、资源型城市和口岸型城市等,各类形态的发育对产业结构演变发挥了重要的空间效应: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大城市地域、资源-加工地域、传统农业地域、边境口岸地域、生态环境脆弱地域五种地域类型,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空间的整合、协调是各地域类型的主要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5.
南非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对非合作的重要伙伴。除以约翰内斯堡为中心的豪登省之外,南非经济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分析南非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为中南高质量合作提供借鉴。结合遥感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方法,对2002—2018年南非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区域内各省区可持续发展差异进行长时段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1)2002—2018年各区域压力、状态、响应因子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夸祖鲁-纳塔尔省与东开普省压力因子值高于其他地区;各区域状态因子值保持相对稳定,但西部沿海的纳马夸区与其他省份差异显著,状态因子值不到其他省份的1/2;响应因子中纳马夸区与西开普省等西部沿海地区提升最为显著,区域差距逐渐缩小。(2)2002—2018年南非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从0.460增加到0.529;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不断缩小,东开普省、夸祖鲁-纳塔尔省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排名靠前,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不断提升的态势。南非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东开普省、夸祖鲁-纳塔尔省或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南合作中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域能源消耗碳排放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排放安全评价和预测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根据1996-2012年统计数据,基于压力—响应模型,从经济、社会、环境3个层面构建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安全的时空分异,并运用GM(1, 1)方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2年,中国碳排放安全综合指数在临界安全区间内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压力系统指数与综合指数变化态势趋于一致,响应系统指数表现为上升趋势;多数省区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亚安全状态省区逐渐消失,安全等级差的省区出现南移现象;大部分省区压力系统恶化的同时响应系统好转;区域间碳排放安全差距逐渐缩小,高压力低响应的区域大量减少。预测发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区处于临界安全或以下状态,碳排放安全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贺贺  杨青山  张郁 《地理科学》2016,36(12):1860-1869
以2003~2012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数据为基础( 本文提及的地级市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4个副省级城市。),通过构建城镇化指数、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分析东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压力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测度东北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脱钩指数,判断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脱钩关系并探讨其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压力是城镇化累积作用的结果,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滞后效应;近10 a来,东北地区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由脱钩状态为主体向脱钩状态与负脱钩状态并举的演变过程,城市个体城镇化对生态环境效应的稳定性差;投资驱动、资源型经济、生态环境倒逼和创新转型驱动等是东北地区城镇化对生态环境产生脱钩差异的根本原因。资源型经济和投资驱动是城镇化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的主要动因;生态环境倒逼和创新转型发展是摆脱城镇化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ANP-PRS-SENCE框架的崇明岛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复杂系统的网络分析法(ANP)作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综合复合生态系统理论(SENCE)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提出ANP-PRS-SENCE框架体系,并以崇明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十余年崇明岛综合得分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2007年综合得分为0.513,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反映了崇明岛长期交通阻隔、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导致生态压力和环境污染较小;随着越江隧桥工程的建成通车,未来跨越式发展将使生态安全面临巨大压力.二级综合指数中,生态风险和生态保障指数较低,因此加强生态建设,完善管理和保障措施,降低生态风险对崇明岛生态系统的影响,应是提高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等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孙宇  刘维忠  盛洋 《干旱区地理》2023,(12):2017-2028
以新疆干旱区14个地州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和核密度分析14个地州压力-状态-响应韧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对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因子交互作用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新疆各地州压力韧性评价指数多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压力韧性水平由高度韧性降为中等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综合韧性均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韧性水平也有所提升。(2)2010—2020年新疆各地州压力-状态-响应韧性核密度空间上呈现高低交错分布的格局,且西南部高于东北部。从3个维度来看,压力韧性核密度高值区由西南部向中部蔓延,分布较集聚;状态韧性和响应韧性核密度高值区由北部向南部蔓延,分布较分散。2020年,区域内综合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核密度差异呈不断缩小的趋势,压力韧性核密度空间差异较显著。(3)产业结构、人均GDP、生态自净能力影响因子对水资源经济生态韧性的影响力有所增强,人为灾害等因素有所减弱。产业结构、生态自净能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强于单因素对系统韧...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构建具有煤炭资源型城市特色的压力-状态-响应(PSR)和自然-社会-经济(NES)评价模型相融合的复合指标体系。在差异系数法组合权重的基础上,借助MATLAB软件,应用等维新息灰色神经网络(DGM-RBF)动态组合预警模型,对焦作市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2000—2022年生态安全指数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安全警度由"巨警"下降为"轻警"。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生态安全指数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安全警度由"巨警"或"重警"下降为"轻警"。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安全指数上升比较平稳,警情由巨警逐步过渡到无警状态;自然和社会因素安全指数上升波动较大,且在2015年后的个别年份出现了负向演化和迅速恶化的趋势。焦作市未来5年内生态安全仍处于轻警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WPI体系的大连市水贫困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贫困的概念和大连市水资源在资源、途径、能力、利用和环境5个方面的具体状况,选取22个分指标构建了大连市水贫困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水贫困指数法对大连市2001~2009年的水贫困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1~2009年,大连市水贫困指数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势态良好,但各年的值均不高,水资源依然处于较贫困状态;从各子系统得分变化分析,途径、能力和利用得分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环境得分呈下降趋势以及资源得分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江西省为例,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响应度和综合响应度模型,对城市化进程的生态环境响应时序特征和整体响应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显示:(1)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现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而江西省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及其分量不仅波动,还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2)1978-1990年和1991-2005年两个时段内江西省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响应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和强度,这不仅反映在其响应函数具有不同的方程形式,而且表现在其每个年份的响应度和两个时段内的综合响应度也不相同。综合响应度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化增长阶段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阶段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DPSIR模型的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衡水湖湿地作为评价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筛选出15个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663 9,处于Ⅱ级(较好),即该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从项目层面来看,驱动力层、压力层、状态层、影响层和响应层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别处于Ⅲ级(一般)、Ⅰ级(很好)、Ⅲ级(一般)、Ⅱ级(较好)和Ⅰ级(很好);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要素主要为衡水湖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和周围空气负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压力与响应关系。以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研究对象,以2004—2018年为考察时段,运用旅游经济发展指数、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动态变动指数对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借助解耦分析模型对两大系统的解耦过程给予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旅游经济发展在黄河流域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环境压力则具有显著的河段差异性特征,上游省区生态环境压力较小,而中下游省区环境压力较大且生态治理形势严峻。(2)在时间上,青海、甘肃和宁夏旅游经济呈起点较低但发展较快的特征,而河南与山东起点较高但变化不大。生态环境压力变化并未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规律,山西为生态环境压力变动低等级省区。(3)多数省区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两大系统2004—2018年呈由扩张性耦合到弱解耦、由弱负解耦到强解耦状态转变,解耦关系趋向良性方向发展。最后,从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注重生态环境治理、建立系统解耦机制等方面提出黄河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系统解耦与响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通过以黄土高原地区 25 个矿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 4 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 TOPSIS 法、灰色关联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 2000—2015 年的城 市脆弱性格局及时空演化,并以人口这一流动性最强的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分析其脆弱性演变的 区域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5 年,黄土高原地区资源型城市以中低脆弱性为主,总体呈上 升趋势,城市间极差化显著,但不平衡性趋缓;(2)该区域资源型城市脆弱性主要问题呈“生态环 境-经济+社会-经济+资源”的转变特征,其中成熟型、衰退型城市的问题尤为突出;社会及生态 环境脆弱性总体上均得以改善,资源脆弱性上升区集中在东部、南部;(3)综合脆弱性的人口响应 程度呈下降趋势。城镇人口比重的响应程度最强,人口老龄化、社会总抚养比和流动人口比重的 响应具有阶段性特征。(4)分维度脆弱性的人口响应呈现维度差异。经济和社会脆弱性的人口响 应具有一致性,社会总抚养比是关键解释因子,生态环境脆弱性中流动人口比重的解释力较强且 增幅显著,而资源脆弱性中城镇人口比重的响应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3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关系及耦合度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演变趋势,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演变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二者协调性由低水平的经济滞后失调型发展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滞后协调型,并存在工业废气排量增加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因此,需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实施绿色考核制度,坚持绿色生活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2个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多功能利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社会理念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改进突变级数法,对2004—2016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研究表明:(1)2004—2016年间,土地利用总功能由2004—2010年缓慢退化过渡到2010—2016年缓慢提升;各功能间的协调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演变;土地利用功能向多元化的态势发展。(2)经济和环境功能均经历了从缓慢退化进入缓慢提升阶段;社会功能保持着快速提升状态;三大单项功能均维持在中度持续水平。(3)农业生产功能出现持续退化;生态维持功能先升后降;资源供给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先降后升;其他子功能均呈上升的趋势,但涨幅不一。(4)资源约束加剧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是当前影响土地利用总功能水平发挥的主要原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的确立将为厦门市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功能增添强劲动力。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多功能综合评价、问题研究和决策指导提供方法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境规制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环境规制效率评价是评估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测度中国环境规制效率,结合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以及Tobit模型,探讨中国环境规制效率空间演变特征,并探究环境规制效率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 2000-2012年中国各地区环境规制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呈现"综合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态势;2环境规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递增,且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环境规制效率空间集聚态势明显;3经济发展、城镇化、技术投入、市场化、全球化等与环境规制效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工业产值占GDP比例)与环境规制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群  银马华  杨兴柱  姚兆钊 《地理学报》2019,74(8):1663-1679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主要由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要素和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相关变化要素构成,是社会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综合体现。以大别山区9县(市)为例,基于SEE-PSR模型构建理论研究框架和综合评价体系,探讨贫困山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 2009-2016年,区域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由0.52波动降至0.41,其中经济子系统脆弱性指数呈持续下降趋势,社会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呈稳定态势且对区域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贡献率达到76%,目前区域整体属于较低脆弱并朝着利好方向发展。② 空间差异上,2009-2016年脆弱性综合指数低值县域随时间变化呈波动下降且变异系数较小,脆弱性综合指数高值县域于2013年开始下降逐步演变为较低脆弱等级且变异系数较大;县域间脆弱性空间差异呈现连续波动上升趋势,县域间差异有所增大。③ 阻碍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因素由旅游收入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乡收入差距、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及耕地面积比率转变为旅游经济密度、游客密度及城镇化率,区域整体由状态主导型脆弱演化为压力主导型脆弱。  相似文献   

20.
西藏日喀则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用生态安全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西藏日喀则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全区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日喀则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状况目前已退化到中警状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同时,分别计算出全区18县市各自的生态安全指数值,结果显示,除吉隆县属预警状态,其余17县市都为中警状态,且区域相对差异极为明显,东部生态安全问题更为突出。文章根据日喀则地区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区域差异以及生态安全建设的需要,提出五大生态环境建设区以满足日喀则地区改善生态安全现状的需要。同时详述了各生态环境建设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存在问题和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