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在旅游地开发过程中,文化事项如何转化为旅游产品,即旅游文化开发是一个极具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对于旅游文化开发的研究还没有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并且缺少成熟的研究方法,具体到实践中可操作性还比较弱。在查阅了国内近20年中的众多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从应用理论、开发实践、方法探索3个方面对国内的旅游文化开发研究做一个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乡村旅游是中国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多种多样,而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质”。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类型、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的切入点进行论述,以期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巾,根据自身情况选择VC、EC、SC3种模式,实现旅游与生产双重功能、传统与现代文化双重结合、“硬环境”与“软环境”双重建设、自然与人文双重保护、游客休闲与丰富当地居民文化生活双重目标,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资源,但在旅游研究领域,对于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还是一个盲点.在研究相关理论文献和某些旅游开发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音乐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多方面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主要有:建立背景音乐系统,让游客所到之处有美妙的音乐伴随;音乐文化开发与环境相协调,营造和谐的旅游文化氛围;将旅游音乐与旅游的各要素有机结合,增强旅游质量;继承与创新结合,科学地开发音乐文化资源;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开发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程晓丽  祝亚雯 《地理科学》2013,(9):1082-1088
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之一,对区域旅游空间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分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和旅游市场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点-轴系统理论分析测算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以及旅游区,构建了"两个中心、两条发展主轴、三大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晓丽  胡文海 《地理研究》2012,31(1):169-177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渗透性日益增强,如何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世界各地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六市及安庆市的潜山县,辖34个县市区,总面积38220km2,总人口1069.6万,是安徽省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板块,文化旅游资源的品位和富集度都很高,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开发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脆弱、整体旅游形象不明、缺乏王牌产品、整合开发乏力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模式,即以空间为依托的地域组合模式、以市场为依托的产品整合模式、以营销为依托的形象整合模式、以产业为依托的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的旅游文化特质和旅游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清华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2):156-160
针对西双版纳旅游在管几年出现趋缓的态势,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旅游文化开发不利。在分析了西双版纳的旅游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指出了旅游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文化对策:注重文化创新,明确文化功能分区,改进现有的旅游线路,组建旅游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以名人文化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文化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进展,按研究内容将已有研究主要归纳为文化生态理念在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旅游对文化生态保护的效应及文化生态保护模式3个方面,研究方法以结合具体案例的定性研究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的研究趋势:加强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作用机制、旅游开发共性与文化生态保护个性模式、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测评、旅游利益相关者与文化生态保护主体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阐述了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展示、传承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民俗风情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却陷入了展示真实文化与文化保护的“两难境地”。“文化生态”的概念阐释对于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明太 《福建地理》2004,19(3):30-34
本文在分析了莆田的宗教、历史、建筑、戏曲、语言、民俗等文化资源的特色和目前其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莆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加强资源整合,推出富有莆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注意旅游从业人员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坚持文化资源高品位旅游开发原则,防止“庸俗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1):F0002-F0002,F0003
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是国家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旅游开发研究。1985年编制的《老岭旅游区总体开发规划研究》是我国最早完成的旅游规划之一。在理论上发现并命名了“嶂石岩地貌”,提出了旅游经济—文化二元论、游憩—经济—社会—生态四大效益统一、资源—市场—文化综合导向、社会生态旅游区等新理论、新观点,创办了“河北旅游规划网”,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7项。  相似文献   

11.
冰川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旅游是现代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冰川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冰川分布偏远、进入性差、旅游活动专业性强等因素制约着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体系。论文梳理了国内外冰川旅游相关研究成果,从冰川旅游的概念与内涵、冰川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冰川旅游发展效应、气候变化对冰川旅游的影响及应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冰川旅游在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提出了冰川旅游研究的难点和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提出冰川旅游研究应基于资源学和地理学科特点,以旅游地域的人地关系演化为着眼点,从冰川旅游的资源基础、景观价值评价与适宜性开发、冰川旅游发展模式、目的地管理与社区建设等方面构建研究框架,指导中国冰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资源丰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晓丽  史杜芳 《地理科学》2017,37(5):766-772
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视角,通过构建区域文化资源丰度评价指标体系,对示范区各地市文化资源丰度进行测度,得出如下结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黄山、安庆、宣城、池州4市的文化资源赋存丰度为优级;马鞍山、芜湖市为良好;铜陵市为差级,优级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西部,南北差异明显。从文化资源组合状况来看,黄山市文化资源组合状况最好,品牌资源众多,开发潜力巨大;其次是宣城、安庆和池州3市,资源类型齐全,组合状态较好;马鞍山、铜陵和芜湖3市较差,类型相对单一,开发难度较大。建议政府部门及旅游业界据此结果,科学评估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开发方向,探索旅游开发的有效模式,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示范区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定量统计和GIS分析方法研究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特征及资源群开发潜力,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目的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分为海上交通、商业贸易、文化融合和宗教文化4大类及12个亚类;(2)从整体空间结构看,资源呈集聚型分布,形成“一带四区”格局,即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的沿海带状区域和以泉州为中心的极核区、以漳州和福州为中心的两个高密度区、以莆田为中心的次级密度区;(3)从各类型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看,海上交通类资源在沿海港口处高度聚集,商业贸易类资源在福州和泉州的城区及内陆山区河流两岸聚集,文化融合类资源高度聚集在泉州、漳州和福州,宗教文化类资源以泉州为中心在沿海广泛分布;(4)从资源群开发潜力看,泉州为开发潜力最大城市;宗教文化类资源群为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类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构建以“点-轴-网”为格局的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格局设想。  相似文献   

14.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深化的必然结果与阶段.近年来,各区域内文化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效益可观,但普遍存在行业区分明显、资源无法互补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产业的系统化运作不足所致.在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系统成功运作的前提,根据国内外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系统的运作框架,并依据系统动力学原理从系统的主要假设、外部参数、内部变量3个方面提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系统边界,构建了系统的启动机制模型、主导驱动机制模型和未来驱动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文化形态结构的角度和旅游审美的规律,提出文化旅游整体开发的概念与模式,并以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为例进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实证分析。认为物质文化开发重在景观展示,制度文化开发重在深度体验,精神文化开发重在氛围营造,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新疆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阚耀平  焦黎  蒙莉 《干旱区地理》2000,23(2):149-154
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深刻的旅游文化内涵。笔者在对新疆部分地、州旅游资源进行普查与旅游业发 ,发现各地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本文通过对文化遗址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其分布的规律性、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文旅融合测度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提出从旅游景观的“意—形—感”三维融合测度视角衡量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理论假设,并以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古迹文化旅游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旅游景观的三维融合测度是剖析和衡量文旅融合的可行方法,江苏省古迹文化旅游整体上已呈现文旅融合发展特征,但由于有形景观对社会底蕴承载不足,制约了游客总体感知的形成及文旅融合发展水平;2)江苏省各地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这既受各地市历史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底蕴的根本影响,又与各地市有形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水平以及文化旅游活动的组织水平密切相关;3)可从提升有形景观品质、深挖并彰显景观的文化内涵、组织深度体验活动等方面促进旅游景观的三维融合,进而实现古迹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方依恋与社区感的边疆民族旅游社区研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本主义地理学概念“地方依恋”和社区心理学概念“社区感”相结合把握居民心理变迁有利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社区能力建设.阐述了从二者结合角度对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层面进行探讨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并针对中国实际提出了“地方依恋”与“社区感”相结合进行能力社区建设的新的研究路径,构建了二者结合探索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变迁和调节机制的EDCEE-M研究框架.这一探索性研究为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心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制定以人为本的边疆旅游管理政策、切实提高民族社区的发展能力提供了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国平 《热带地理》2008,28(1):80-85
华侨文化堪称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侨乡,华侨移民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但相应的旅游资源整合与系统规划明显缺位,旅游产品开发乏力.在对广东华侨文化资源禀赋特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全方位的开发思路与对策: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构筑运作有序的华侨文化旅游网络;打好"世遗"牌以提高广东华侨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品位;拓宽华侨文化旅游开发视野;积极创新华侨文化旅游开发体制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源市是广东省地域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地区,拥有远古时期的恐龙化石、南越国创始人赵佗文化、以万绿湖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及东江客家文化等,文化资源类型多样,互补性强,空间组合较好,但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水平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参与不足以及分散开发、重复建设等问题.针对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联动互补开发模式和内涵增容开发模式,以期对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综合效益的提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