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NTRIP是一种播发实时差分定位改正信息的IP协议。本文讨论了NTRIP的组成、工作原理,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NTRIP是一种播发实时差分定位改正信息的IP协议。本文讨论了NTRIP的组成、工作原理,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区域性CORS网络不间断地服务海量用户,本文在分析承载差分信息的NTRIP协议、RTCM编码等技术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负载均衡技术的CORS网服务方式,并且采用开源的Haproxy软件进行了实例测试,验证了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可以作为集群或私有云服务改造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Mina框架,利用Java技术详细设计开发了多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传感器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解析、展示、转换、加密和发送等。多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作为传感器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的中介,实现了数据的自定义协议转换,对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泰雷兹导航定位公司推出一种Z—Max网络GPS接收机系统,该系统可供边界测量,大地测量和建筑物测量使用,它通过NTRIP、GPRS和RTCM3.0版本,可具有网络通信的能力。该系统具有多个操作方式、配置及通信协议,可通过拆卸模块适应不同的配置,并可进行系统升级。该系统还具有嵌入式键盘和蓝牙无线彩色触摸屏终端,这一网络通信系统可以不同的操作方式,实时动态测量或后处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移动平台已成为其中主要建设内容。跨平台移动终端是智慧城市中移动平台的重要实现,采用Xamarin跨平台的框架研究和实现了可应用于Android和iOS移动设备的移动终端。以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跨平台移动端为例,介绍了移动终端应用提出了可行的设计方案,同时阐述了在移动终端的实现中的采用的关键技术:空间定位技术、MMVC模式和移动端和服务器端数据交换技术。结合2019年版智慧城市技术大纲对移动终端要求,通过开发实例介绍了跨平台移动终端实现的用户登陆、地图服务、数据采集、移动定位、POI搜索等功能。跨平台移动终端不仅可以满足各种用户对GIS的功能需求,也能运行于当前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开发效率,推广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安卓系统移动终端的测量程序,该程序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单一导线、水准路线、交会测量的外业记录与计算功能,不同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功能,并可以通过蓝牙完成移动设备间、移动设备与计算机间的数据通讯功能.重点讨论了系统设计过程中利用SQLite数据库对外业记录的存储管理过程,最后给出实际外业测量的系统实现示例.结果表明,该系统易于在目前移动终端上运行,减轻测量人员的外业计算量,实现测量外业记录的无纸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将观测站的实时GNSS数据高速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可以打破GNSS数据事后处理的传统模式,从而实现GNSS数据的实时处理。对于数据处理中心而言,具备实时GNSS数据流管理功能的软件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自主实现的实时GNSS数据流管理平台软件的实现及应用进行了介绍。该软件采用C/S框架设计,实现后端服务与前端用户界面相分离的效果,可通过网络与观测站建立连接来获取实时GNSS数据流,支持TCP/IP通信协议及NTRIP通信协议,支持解码RTCM3.X、BINEX等多种数据传输格式,能够汇聚分布在各地的观测站的GNSS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实时处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并在我国所发起的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建设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定位系统》2011,(1):66-66
NovAtel近日发布了一款拥有集成移动通讯模块和NTRIP客户端软件的GNSS接收机——SMART—MR15。用户可以通过SMART—MR15接收机使用Internet轻松获取RTK差分信号,省去了建立地方基准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播星历改正的实时精密星历与钟差获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位置误差和钟差是GPS导航与定位的重要误差源。通过NTRIP协议,利用Internet方式向全球发布实时广播星历的卫星轨道和钟差改正信息。结果表明:由广播星历计算得到的卫星位置和精密星历中给出的位置值相差为分米级,而经过改正后的卫星位置相差仅为厘米级。采用广播星历中给出的钟差参数,其精度约为2~4ns;经过钟差改正后,精度相差约0.3~0.4ns.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基于VRS的网络RTK定位性能,提高VRS的服务质量,本文系统地构建了面向海量并发用户服务的格网化VRS方法,建立了VRS格网的两种划分方法。顾及电离层延迟的空间相关特性,选定中纬度和低纬度两个区域的CORS网络进行试验测试,分析并确定不同区域条件下,格网化VRS的有效服务间距。结果表明:在中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格网VRS有效服务间距限值分别为12 km和7 km。与非格网化VRS(以标准定位服务结果建立)相比,可大幅度降低VRS产生和计算负荷,有效提升服务器对海量用户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多参考站网络的建立,为网络RTK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虚拟参考站技术是网络RTK的一种,它以众多的优势代表了网络RTK的主要发展趋势。简单介绍了VRS系统的工作原理;从基准站间双差改正数的生成、虚拟观测值的生成和流动站处的定位解算3个方面,详细推导了VRS的数学模型;针对差分改正信息,提出了综合误差内插算法;最后,利用4个已知点的观测数据,结合编程计算,证明了文中VRS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虚拟参考站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贵阳市GPS网络RTK虚拟参考站技术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PS网络RTK虚拟参考站技术(VRS)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文介绍了VRS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及优势,阐述了建立贵阳市VRS网络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可行性,提出了贵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的初步设想以及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GPS RTK技术的局限性,然后分析基于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虚拟参考站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根据综合误差线性内插原理计算虚拟参考站的综合原始观测数据,求出流动站的定位结果;然后就某市建立的虚拟参考站网络的实测数据进行动态、静态精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虚拟参考站技术扩大GPSRTK的使用范围,提高动态测量的精度,其开放式的数据服务使VRS技术成为Net Work RTK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VRS定位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网络RTK中VRS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VRS改正数及虚拟观测值的生成、定位算法与应用,实例计算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虚拟参考站技术是网络RTK的一种,它以众多的优势代表了网络RTK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VRS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推导了VRS的数学模型,针对差分改正信息,提出了综合误差内插算法,分析了RTCM数据格式的特点及其在VRS技术中的应用,并做了实验验证,结合编程计算,证明了本文中VRS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虚拟参考站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