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天文台在利用全球激光测距资料估算ERP中引入了二级复弧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估算ERP中的二级复弧法。该方法即提高了ERP的精度,又节省了计算机物CPU时间,在估算ERP中,二级复弧法使解得的ERP序列变化平滑;由于类阻力参数,光压系数与ERP一起求解, 所以节省了解类阻力参数及光压系数的时间,复弧法是一个可以在卫星动力测地研究中推广的方法,上海天文台利用二级弧法估算了地球自转参数ERP(SHA)87L01和EOP(SHA)88L01。  相似文献   

2.
本利用AR谱估计的Marple算法分析了ERP(SHA)序列中的谱结构,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和极移)的一些基本周期在谱结构中的存在表明,ERP(SHA)序列伯可靠性以及它在天和地球物理方面的可应用性。本还给出了ERP(SHA)序列的高频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傅里叶谱分析、数字滤波器、小波变换分析对重新处理的1899.7至1992.0年相对于H37参老系的最新均匀极坐标序列Pole37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Chandler摆动的谱结构在不同的历元处是不同的,在1930年前后的时段确实存在“双峰”结构。在1930年以后Chandler摆动为稳定的单峰,其振幅是随时间变化的。从“双峰”到单峰是一个平衡的“演化”过程。(2)极移的财年振荡的周期、振幅是较稳定的;(3)从资料是到极移的Markowitz项不像一个随机运动,而是一个周期为近30年、振幅为25mas左右的天平动。(4)极移的线性漂移速率在Y分量上比较明显。其X分量为1.6mas/a,Y分量为.4mas/a,速度方向为西经64°.8,速度大小为3.75mas/a。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地球定向参数(EOP)序列和对应的地因参考架,得到了依巴谷输入星表(HIC)和临时星表H37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基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建立的河外天球参考架(ICRF)之间的旋转参数。在J2000.0历元,HIC和H37至ICRF的旋转分别为[7.4±1.1mas,70.0±1.2mas,86.8±6.9mas]和[-27.4±1.0mas,10.4±1.0mas,70.3±4.6mas]。由于光学仪器位置坐标精度较低,第三个旋转角的可信度较差。  相似文献   

5.
利用依巴谷暂定星表(H37)为统一参考架解算出的地极坐标序列的POLE95序列,分析了地极价值的长期变化、Markowitz变化和其它低频变化。从两个序列得到地极移动长期漂移速度的平均值为3.86mas/yr,方向为西经82°.7;对Markowitz波动的分析表明,其周期约为25-30年,周期和振幅的变化程度分别为10%和40%。  相似文献   

6.
利用上海天的SHORDE1软件对约3年左右9MJD49001.1-MJD50109.6)的全球SLR资料进行了归算,并将所得的极移序列和相应历元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IERS)给出的极移序列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天台基于SLR资料的极移序列与IERS极移序列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系统偏差,该系统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周期约为427天,振幅为1mas左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双星多方模型的形状对同步子星轨道要素的摄动影响,假定两子星在同一轨道面上运动,推出了主星对伴星的轨道要素的摄动量,理论结果表明,双星多方模型对轨道半长轴和偏心率只有周期项摄动,无长期摄动,但对近星点和历元平近点角除有周期摄动外还有长期摄动效应。文中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同步双星βPer(大陵五双星)的计算上,除计算了两个子星的形状(椭率)外对同步子星的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项振幅和长期项的效应做了数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双星多方模型的形状对同步子星轨道要素的摄动影响。假定两子星在同一轨道面上运动,推出了主星对伴星的轨道要素的摄动量。理论结果表明:双星多方模型对轨道半长轴和偏心率只有周期项摄动,无长期摄动,但对近星点和历元平近点角除有周期摄动外还有长期摄动效应。文中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同步双星βPer(大陵五双星)的计算上。除计算了两个子星的形状(椭率)外对同步子星的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项振幅和长期项的效应做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9.
极移速度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瞬时极的移动速度用自回归谱估计的Marple算法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瞬时极的移动速度可能存在着2386.天(6.5天)、1168.9天(3.2年)、321.3天、163.7天、130.1天及92.7天等6个周期,同时计算了极移的振幅和周期,发现极移的速度与极移的振幅正相关,与极移的周期负相关,并且发现厄尔尼诺现象都出现在地极移动周期较短的年份。  相似文献   

10.
DE303/LE303星历表在激光测月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利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星历磁带DE303,在计算机内存在中创建DE303/LE303星历表和月球天平动LLB303文件的过程,并应用这一最新历表处理了1987年10月至1990年12月的全球4个测月站的观测资料,求得了UT0-UTC序列SHA90M01。同时,对不同历表解逄的UT0-UTC结果也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DE303/LE303星历表LLB303天平动历表照片得到的UT0-UTC序列的外部精度略好于用DE200/LE200星历表及LLB200天平动历表归算所得结果序列的外部精度。  相似文献   

11.
章动序列的不准确引起春分点和黄赤交角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射电源的赤经、赤纬。利用IRIS网五天一组的VLBI观测资料,我们解算了定组观测的13颗射电源的赤经、赤纬,从射电源的位置残差解算出黄经章动和交角章动的改正,并估算了章动周年项(365.3天)和半年项(182.6天)的系数改正及自由核章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上海天文台多星定轨的软件(COMPASS),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的Lageos-1、Lageos-2卫星的激光测距资料重新归算了地球定向参数EOP(COMPASS),并将结果与同期的EOP(IERS)C04进行了比较,得到其外符精度为:极移Xp-O.32mas,Yp-0.34mas,日长变化Dr-0.025ms。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测定的均匀极坐标序列及日本气象局(JMA)提供的大气激发函数赤道分量而求得的激发极移序列来研究它们的半年振荡变化。两种序列进行了比较,相关估计给出x相对于m1的相关系数为0.69,y相对于m2的相关系数为0.52。因此,我们认为大气质量角动量赤道分量对极移半年项有一部分贡献。这些影响表现在x轴方向稍强于y轴方向。结果表明:观测极移和激发极移的半年振荡的周期及振幅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按照目前的国际规范, 高精度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轨道产品一般以天为周期进行发布, 提供给用户使用. 连续使用多天的产品存在不同天间的跳变问题. 利用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欧洲定轨中心(COD)、欧空局(ESA)、美国喷气试验室(JPL)以及上海天文台(SHA)共5个GNSS分析中心2013---2017年的轨道产品, 分析了轨道跳变的特性. 计算结果表明: GFZ、COD、ESA、SHA和JPL的3维轨道跳变平均分别为7.79cm、1.51cm、7.77cm、11.75cm和2.51cm. 轨道跳变序列的周期特性分析表明: 序列存在90d、120d、340d左右的显著周期项, 对应于海潮对地球自转的影响, 其振幅为数毫米至1cm左右. 表明精密轨道确定需要进一步精化该项模型; GPS的跳变序列还存在与卫星星座相关的175d和352d左右的交点年显著周期项. 此外, 针对COD产品外推轨道的分析, 验证了地球反照辐射压和太阳光压模型等动力学模型对轨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采用国际时间局(BIH)和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提供的日长变化序列(LOD)和美国气象中心(NMC)及日本气象厅(JMA)推导出的大气角动量(AAM)来重新检测固体地球和大气之间的季节性差异。从4种滤波序列中发现由AAM推出的LODatm周年变化高于观测的LOD约17%,而LOD的半年振幅变化超出LODatm的约30%。本还讨论了几种因素,例如洋流中季节性变化,气象中的系统误差,平流层风的贡献,核的惯量矩作用,空气质量的重新分布补尝及其他未知的激发源来解释它们之间不平衡,今后10年,在研究角动量不平衡中,将用固体地球-大气-海洋动力学系统来代替简单的固体地球--大气的两体动力学系统。海洋对这季节性不平衡可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杨本有  陶桂琴 《天文学报》1996,37(4):368-376
本文根据Markov随机过程理论,给出了周年极移振幅ra序列的一阶Markov链概型,并建立了ra序列增加年R与减小年D游程以及(R十D)游程循环(周年极移循环)的概率分布模式,经统计假设检验,一阶Markov链可以很好拟合。序列的变化过程.得到了ra不同状态的平均首次到达时间矩阵,其值大多与实测符合.ra的基本周期为2年、6.07年、6.54年、7.08-8.50年、21.25-28.33年和85年,而6.07年是它的一个主要周期.由Markov链的遍历性定理得到,预报ra时取用在此之前的第6—13个以内的样本为宜.  相似文献   

17.
1962—1988年我国综合世界时的均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德春  金文敬 《天文学报》1993,34(4):397-404
本文讨论并给出1962-1988年期间我国综合世界时均匀化所要加的修正,其中光行差常数变化对我国综合世界时的影响主要是幅度约1.7毫秒的常数项和平均振幅为1.7毫秒的周年项;章动模型变化影响的周年振幅在0.5-1.5毫秒之间,受章动长周期项制约。比较表明,由于FK5-FK4星表系统差影响中的常数项,使均匀化以后的我国综合世界时对于国际时间局B87C02序列的年平均偏离较之均匀化以前的相应结果略有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具有或长或短间隙(gap)的时间序列的谱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给出递推公式,并且用模拟信号进行检验,证实这个方法的可靠性.并把它应用到激变变星V795Her和激变前变星HWVir的短周期振荡分析中,结果表明这两颗变星都有明显的闪变,在V795Her中还存在周期为265.91s和116.70s的振荡.  相似文献   

19.
丁月蓉  赵海斌 《天文学报》1997,38(4):426-433
本文对具有或长或短间隙(gap)的时间序列的谱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给出递推公式,并且用模拟信号进行检验,证实这个方法的可靠性,并把它应用到激变变星V795Her和激变前景为星HW,Vir的短周期振荡分析中,结果表明这两颗变星都有明显的闪变,在V795Her中还存在周期为265.91s和116.70s的振荡。  相似文献   

20.
陈晓娟 《天文学报》2001,42(4):364-374
使用Yohkoh卫星上的SXT/HXT和Nobeyama射电日像仪(NoRH)观测资料,对1998年4月23日发生在日面东南边缘上的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X射线CME具有两个磁偶极源(MDSs)。在两个磁偶极源之间有一个磁容带(MCB)、一个中性电流片9NCS)和少有的激活源(ASs)。在磁容带被激活源变成磁能带期间,物质和能量都向NCS集中,这正是NCS形成的过程。当两磁偶极源被MEB接通时,NCS形成,并且CME发生,物质抛射不仅从NCS处升起,而且从整个MEB上升起,CME膨胀环具有两个足点,它们正是两个磁偶极源,膨胀环的头总是倾向于弱源的足点。头的轨迹是中性线,由中性线也可以确认NCS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