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中国北京、郑州和上海3个城市585位消费者问卷调查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探讨3个不同地理区域消费者对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认知状况、需求动机和购买行为及地区差异性.研究表明:三城市消费者对新疆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度较高,在种类区分上存在差异;三城市消费者对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着较高的评价,同时也认为价格较高,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三城市消费者对新疆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动机存在多样性,区域差异性不明显;运用Logistic模型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三城市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不同,显著性变量和显著水平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物多样性不仅在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体现出高度重要性,同时有助于适应和抵御气候变化。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保护有助于促进所在区域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和传统农业文化的保护。本研究以三处典型的GIAHS为例: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及菲律宾伊富高梯田系统,实证探究了传统文化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意义,即传统文化可以用来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而农业生物多样性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也可以用来传达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应当建立社区种子库,记录和保存传统耕作方法、技术和工具,开展参与性活动,并且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一些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元的传统知识、独特的资源利用技术、杰出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文化关键种作为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的重要物种,可以作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力提升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方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文化关键种概念的起源与内涵,分析了它们与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保护需求,尝试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关键种给出了定义,即"在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由生物资源和文化实践紧密结合,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且能够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实现的生物文化复合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识别农业文化遗产文化关键种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意义:一是通过文化关键种的识别与保护有助于遗产地关键要素的识别和保护;二是利用文化关键种社区认同度高的优势可以调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三是以文化关键种的识别与保护为切入点,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全球或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即保障食物与生计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传承以及维持景观特征等。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GIAHS)项目来保护重要农业遗产以及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许多国家将这一项目作为维持传统农业系统活态性的政策工具。本研究以浙江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案例地,研究这种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保护实践是否能够有效推动保护政策实施。研究采用社会调查,在遗产核心区以问卷形式来了解农民对农业系统的理解及其相应的保护意愿。研究发现垛田农业系统作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仍然面临着人口老化与农业人口外流问题。农民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并不熟悉,很少将其与所依赖的农业系统相联系。他们认为前者是一种能够带来经济收入的头衔,而后者具有值得保护的非经济价值。由于农民认为GIAHS能否带来经济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认为政府在保护中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所以,当GIAHS无法促进农业系统地非经济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时,它作为一种保护工具尚未有效地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保护。基于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建议GIAHS概念应当与农民认知相匹配,从而为农民提供保护动力。  相似文献   

5.
镉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镉的摄入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近年来,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问题引起了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中国南方的广州,大米是大多数市民的主食,了解大米中镉和其他重金属的含量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购买不同来源的大米,但对价格与安全的关系知之甚少。同时,锌的存在也会影响水稻cd的风险水平,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本研究对价格、安全和营养品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以广州为调查地点,通过从市场商店采购和高、中和低收入群体搜集获得了125大米样本,分析了这些样品中的Cd和Zn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样本中,25.6%大米含Cd超标,籼米含镉量较高。另一方面,我们对不同收入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评估其在大米中镉风险的暴露情况及其规避风险的途径,以及他们对风险信息的看法和来源。根据调查结果,从总体上看,低收入群体面临着较高的Cd风险,公众迫切需要获得关于稻米中Cd的科普知识。  相似文献   

6.
日本静冈的传统茶草综合系统是当地政府申请的日本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GIAHS)。本文介绍了当初发现该系统的背景、为申报GIAHS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后,静冈茶草系统当前的作用和面临的新情况。自2013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目前日本的半天然草原大幅减少,但在静冈的茶草系统里发现了独特的半天然草原,茶园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这些茶草系统和采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被称为"Chagusaba"。然而,GIAHS的申请过程并不容易,因为许多当地农民不了解他们传统耕作方法和GIAHS品牌的价值。在Chagusaba入选GIAHS名单之后,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相关的品牌推广,努力使传统农业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随着日本农业节省劳动力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成本降低,优质茶叶的价格也有所下降,因此,执行低效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有必要正确地重新认识传统农业方法种植的茶叶的价值,并在价格上得以体现。静冈县当地政府目前正致力于实施认证体系,包括利用GPS进行科学评估,以及引入生物多样性指标等等。  相似文献   

7.
野生动物友好型耕作(Wildlife-friendly Farming,WFF)实践是一种维持农田生态恢复的良好方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影响日本佐渡岛农民实施WFF的因素和提出影响这种实践传播的政策。对佐渡岛上把大米销售给日本农业合作社(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JA)的5010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收到2231农户反馈问卷(反馈率45%)。通过与未经认证农民的态度和属性对比,我们确定了影响农民实施WFF的关键因素。与未经认证的农民相比,已认证的农民:(1)对生物多样性和WFF的经济效益表现出更高的兴趣;(2)拥有更多的已认证农民朋友;(3)感受到了来自消费者的更多的压力和期望;(4)当实施WFF时,不受恶劣劳动力或农田条件的限制。为了在佐渡岛进一步宣传WFF,我们建议把WFF实践对稻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性信息应用到公共教育中,并在非认证农民和已认证农民之间、农民与消费者之间创建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社区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在当地社区的传统生活中不经意间保留下来的。这些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同时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发展既能维持当地居民的生计,同时也可以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贵州从江县稻鱼鸭复合系统为例,讨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问题。构建了基于社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的概念模型,其核心观点为农业文化遗产在保护和社区适应方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模型中的6个主要因子分别为:农业文化遗产社区、传统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持续旅游发展、社区生计和社区文化身份。几个因子之间的作用是互相影响的,因此支持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9.
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是中亚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较为严重的国家。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乌兹别克斯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较不充分,通过分析该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保护现状和管理体系,总结归纳了该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提出建议:(1)以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2)以重点地区生态修复为突破口;(3)以重点物种科研合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4)以发展生态旅游扭转自然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类管理的生态系统。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对扭转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巨大损失的局面意义重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以保护和动态管理传统农业知识系统及其景观为目标的国际性项目。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1992年开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能登半岛和佐渡市被认定为发达国家中最早的GIAHS试点地,这也显示了日本地方层面保护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决心。本文综述了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日本现有的环境保全型农业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的做法,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农法,有机农业等等。本文重点介绍了北陆地区的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的情况,尤其是石川县能登地区和新泻县佐渡市的情况以及最新的案例分析。本文使用最新的政府报告等官方文件,统计数据和学术论文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建议。本文分析环境保全型农业推广的问题并介绍了环境保全型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研究成果。认为重视农民的利益,鼓励城市居民,科研人员以及私营企业等多方面的参与,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环保产品拓宽销路是环境保全型农业能得到切实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形成并保持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不仅维持并适应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本土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人类持续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农业生产系统正面临着包括全球化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威胁。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一个国际合作计划"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这一全球性倡议旨在建立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生物多样性、食物与生计安全、景观与文化的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实现动态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12.
刘博  朱竑 《热带地理》2016,36(2):174-180
全球化使品牌与地方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西方国家的快时尚品牌实行全球同价、全球同款和标准化的经营模式,被认为具有消极的品牌形象,然而却在异源文化背景的中国实现品牌升级。以ZARA为例,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出发,描述其品牌空间发展史,分析品牌源地、空间发展、店铺选址等参与快时尚品牌的文化生产过程。结论如下:1)快时尚品牌与全球时尚城市建立积极联系,将全球时尚城市想象写入品牌发展史中,品牌空间发展史比品牌源地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更大;2)ZARA与全球时尚城市互动成功塑造全球时尚品牌形象,“全球”品牌头衔对于中国本土向往全球化的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其跨国升级有积极影响;3)ZARA在中国大陆的品牌空间发展依然延续“下沉式”模式,利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在全国时尚产业中的引领地位影响二级城市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实现其跨国品牌升级;4)专卖店选址于高端消费街区,在跨国过程中重新定位于中高端消费群体,使得ZARA实现跨国品牌升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状态与产业兴旺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秧分  刘玉  李裕瑞 《地理研究》2019,38(3):632-642
中国农业竞争力偏弱,农业发展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本文引入“要素-结构-功能”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的理论基础,解析了中国农业发展特征、影响因素与兴旺路径。结果表明:① 农业乡村已由特别强调农产品生产与社会稳定,转向兼顾产品供应、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诸多功能。农业的多功能属性,支撑了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与广阔的发展空间。② 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分工、通过产品差异化以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政府支持以化解市场失灵、促进“人”“地”“业”协调耦合,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选项。③ 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间接利益相关者的获得感要强于农民群体,同时还面临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偏低等瓶颈问题。④ 考虑农业的多功能属性与现实问题,建议切实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促进产镇融合、产村融合,建立农业要素功能显化增殖机制与“进得来、留得住、能受益”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提高农业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协同性与联动性,推动中国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4.
The conservation of crop genetic diversity in farmers' fields is important for future food security. Recent research on women and biodiversity ha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knowledge in plant domestica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in women's and men's knowledge of maize landraces in fou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 the Bajío region of Mexico. We argue that research on crop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needs to include both men and women farmers' knowledge. Gendered knowledge results from men and women in a household being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t tasks and sometimes for farming separate plots. In addition, as economic pressures increasingly force men to work away from their communities for extended periods, women become the primary agricultural decision-makers.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compares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cheme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and, in particular, the national program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under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s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This comparison allow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ments, designation criteria,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nd implementation structures of GIAHS and of the respective domestic programs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ces in national circumstance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e sequence of implementation of GIAHS and the national program differs in each of the three countries. China introduced a national program after GIAHS designation, Japan has GIAHS but no national program, and Korea implemented a national program before its GIAHS designation. Thus GIAHS candidate sites in China and Korea are now selected from among their respective pools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s. On the other hand, commonalities can be seen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with regards to agri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rough the common emphasis placed on the designation criteria: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cultural value, fostering partnerships,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etc. Thu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Korea and the perspectives they have will contribute to proposals for improvements to the FAO designation criteria for GIAHS. These will be comprehensively applicable to both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家尺度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概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平  田竹君  李曌  刘朋 《地理科学》2015,35(9):1130-1139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日本通过制定并修订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颁布《生物多样性基本法》等政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08年,日本成立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委员会,应用DPSIR概念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14项原因评价指标和16项状态评价指标构成,共计30项评价指标;使用行政统计、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及科学研究等104种数据,对1950s以来50 a间日本全境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日本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的管理特征和综合特征十分突出。评价方式是利用已有调查和监测数据(定量数据),分析因果关系,得出趋势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趋势分析之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区域分为森林、农田、城市、陆地水域、沿岸和海洋、岛屿(离岛)六大生态系统类型区,分析了造成日本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四次大的危机。探讨了其对中国生物多样性评价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Farmers in Marin and Sonoma Counties, located north of San Francisco, are experimenting with numerous alternatives to California's widely known industrial dairy style. Many analysts suggest that consumer politics, food scares, and globalization explain such shifts to organic and other types of “quality” food production.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factors, we argue that the alternatives in this region are best understood as an outcome of broad‐based land‐conservation efforts developed through historical and ongoing struggles over urban growth, rising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deep regional interests in dairy preservation. Over time, preservation of this agricultural landscape has contributed to the emergence of a quality food industry historically rooted in the region's politics of pl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