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煤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煤及其煤化作用产物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煤的δ^13C值主要在-22.5‰~-25.5‰之间,中值为-24.4‰。煤化作用及地质年代影响极微,但煤岩显微组分对δ^13C值有明显影响,壳质组含量增加,煤的δ^13C值变轻。煤的热模拟演化产物δ^13C值;甲烷在液态烃产出峰值处有最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液态烃与煤有相似的δ^13C值,其族组分中烷烃部分随温度增高,δ^13C值有变重的趋势。煤的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生烃潜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古生界高成熟-过成熟碳酸盐岩的生烃潜力一直是困扰我国海相地层油气评价和勘探的重要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发育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Ⅱ型,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过成熟阶段,这套烃源岩是该区重要的有效气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可为中部大气田提供良好的气源条件。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碳同位素部分反序与乙烷碳同位素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建京  吉利明 《沉积学报》1999,17(12):811-814
通过煤系源岩热模拟烃类气地球化学研究,结合源岩自然演化形成天色气的研究,认为煤原岩在热演经进行中,随化程度增高δ^13C1值从轻变重,δ^13C2变化较小,在低演化阶段一般为-28‰±(Ro=0.45%~0.56%),当源岩进入生烃门限阶段δ^13C2值一般为-26‰~23‰左右。且随热演化程度增高进一步变重,但一般不大于-20‰。烃类气碳同位素系列4 部分反序现象,不仅仅是不同成因天然气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4.
煤型气烃类组分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中的煤型气和油型气烃类气体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煤型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在未成熟到低成熟阶段(R0<0.7%)与油型气无明显差别。从低成熟开始,煤型气甲烷随热演化程度的增高相对油型气逐渐富集重碳同位素。在热演化程度达到1.0左右时,二者δ13C1的差别最大(达7‰左右)。之后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二者δ13C1的差值逐渐减小,当热演化程度达到过成熟阶段之后,二者又基本相近。煤型气和油型气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气短岩母质碳同位素组成的控制。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是鉴别煤型气和油型气的较有效的指标,通常煤型气的δ13C2>-28‰,而油型气的δ13C2<-28‰。热演化程度对煤型气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影响不够明显,而对油型气重烃碳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影响。煤型气(甲烷及重烃)的氢同位素组成主要与源岩沉积时的水介质有关,由陆相淡水环境沉积的源岩形成的煤型气相对富集氢同位素气。煤型气从甲烷到了烷随着碳数的增加,氢同位素组成依次增重,即δD1<δD2<δD3<δD4.  相似文献   

5.
脉冲黝铜矿型铜矿床是产于兰坪-思茅盆地中的一种新的铜矿床类型。碳酸盐及CO2包裹体的δ^13C值大多在-4‰~-7‰之间变化,显示碳来自地幔。矿石中铅同位素组成与盆地中喜马拉雅期碱性岩长石中铅的同位素组成一致,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87Sr/^86Sr比值接近或稍高于碱性岩的^87Sr/86Sr的比值,显示矿石锶、铅与碱性岩锶、铅是同源的,均来自于上地幔。硫化物中硫的δ^34S值大多集中在0~-4‰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表明,矿化灰岩和细晶灰岩的δ^13C为正值,其δ^18O值变化于-6.4‰~-21‰之间;而绝大多数矿石中碳酸盐矿物的δ^13C为负值,只有少数为正值,与其对应的δ^18O值为-12.3‰~-12.5‰。根据δ^13C-δ^18O图解分析,区分出了3种不同类型的碳同位素:(1)三叠纪海洋生物碳;(2)海相碳酸盐的碳与热卤水中碳的过渡类型;(3)深部热卤水中CO2的碳。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7.
杨晓勇  陶士振 《岩石学报》2000,16(4):473-481
应用阶段段加热技术,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和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榴辉岩进行了裹体CO2的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榄岩的δ^13C值变化较大,从-22.8%到+0.7‰到+4.6‰,同样明显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低δ^13C值(-30‰20~-20‰)特征,大别造山带榴辉岩的δ^13C变化从-18.5‰到+4.6‰,同样明显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低δ^13C值(-30‰~-20‰)特征。榴辉;岩的  相似文献   

8.
同位素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使天然气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动态的研究阶段。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而少有地球化学家对乙烷及其他重烃气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动力学模拟加以重视。本文在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编制了限定体系下乙烷的同位素动力学模拟软件。并在热解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成气甲烷、乙烷的同位素演化进行了模拟,获得长期累积甲烷、乙烷的同位素值分别为δ^1C1=-33.46‰3、δ^13C2=-23.1‰,与上古生界储层中天然气的组分特征(δ^13C1=-32.95%。、δ^13C2=-23.41‰)基本一致,与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说明上古生界煤与上古生界天然气存在着源—气的对应关系;而对下古生界天然气来说,上古生界煤系不是主要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9.
李儒峰  刘本培 《地球科学》1996,21(3):261-266
结合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析,首次系统测定了马平组碳,氧同位素值,并对其演化规律与层序地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马平组内δ^13C,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是-2.56‰~+3.89‰和-8.16‰~-6.02‰(PDB)准层序为δ^13C值向上逐渐减小,海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内δ^13C值分别呈增加和减小的趋,层序界面处δ^13C,δ^18O值均表现为负异常,控制层序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台震旦纪海水碳同位素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测定了湖北宜昌三峡剖面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震旦纪扬子区海水的δ^13C值显示出大幅度变化,南沱冰期δ^13C为低值(-4‰);陡山沱早期δ^13C值迅速上升,达到5-6‰,陡山沱期δ^13C值一般在0-5‰之间;灯影期δ^13C值较平稳,一般在2.0-3.4%之间,导致震旦经水δ^13C值大幅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疑在和近岸为藻类等光合作用的海洋植物群体为主体的大  相似文献   

11.
林清  彭平安  刘荣谟 《地球化学》2000,29(5):425-430
鄂陵湖浅层学2m的冻结湖相沉积物中埋藏植物屑保存完好,植物屑均来源于同一种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剖面中该植物屑的δ^13C值在-17.67‰ ̄-11.39‰间变化,比该地生长的陆生植物高。根据δ^13C值的变化特征,将湖相沉积分为三个阶段,相应δ^13C平均值分别为-16.68‰、-14.48‰和-12.28‰,由下而上呈降低的  相似文献   

12.
苯、甲苯碳同位素组成作为气源对比新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热模拟与在线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天然气与源岩中的苯和甲苯的央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发现热成熟度和运移效应对苯、甲苯碳同位素组成影较小,同一类型气源岩热模拟产物中苯、甲苯同位素组成受热成熟度的影响不大。在400~600℃热模拟实验中,除个别点外,变化小于1‰,说明它们基本上不受热成熟度的影响。不同层位气源岩苯、甲苯碳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区别,大多相差3‰以上。甲苯脱吸附实验表明,甲苯同位素组成在脱吸附  相似文献   

13.
朱光有  钟建华 《地球化学》2000,29(5):475-479
利用显微镜和碳同位素分析法对自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的16枚恐龙蛋化石进行了研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恐龙蛋化石壳由原生碳酸盐矿物和次生碳酸盐矿物两部分组成。利用图像分析法得到了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5%和39.5%。恐龙蛋内充填的次生碳酸盐矿物的δ^13C值在-5.63‰ ̄-5.68‰之间,平均为-5.65‰。恐龙蛋化石壳的δ^13C同位素值在-5.88‰ ̄-7.79‰之间。经计算,获得了恐龙蛋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沉积环境凝析油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柯阳 《甘肃地质》1995,4(1):82-90
对中国10个盆地不同沉积环境的42个凝析油进行的GC、GC-MS、GC-AED及碳、氢同位素分析表明:海相、淡水、微咸水湖泊相、半成水湖泊相、咸水湖泊相凝析油以及沼泽相凝析油具有不同的有机分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组合以及碳氢同位素分布。海相凝析油富含异构烷烃和烷基环戊烷轻烃系列、硫芴及降姥鲛烷;贫二环倍半萜尤其是升锥满烷;Σ烷基环己烷/Σ正构烷烃值较大,具有较重的δD值和较轻的δ ̄(13)C值,前者平均-29.8‰;后者平均-119.7‰。陆相咸水、半咸水湖相凝析油富含含硫化合物尤其是硫芴;Σ烷基环己烷/Σ正构烷烃值略小于海相凝析油;具明显植烷优势;具有较重的δ ̄(13)C值和δD值,平均值分别为-25.5‰和-121.2‰,全烃色谱具继承性微弱奇偶优势。微咸水、淡水湖相凝析油相对富含二环倍半萜尤其是锥满烷和升锥满烷及芴。沼泽相凝析油富含甲苯、甲基环己烷(轻烃)、二环倍半萜及氧芴;尚检出有按叶油烷等陆相生标化合物;Σ烷基环己烷/Σ正构烷烃值较小,具有姥鲛烷优势;δ ̄(13)C值较重,平均值为-26.5‰。  相似文献   

15.
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气态产物碳同位素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泥炭、褐煤样品进行了高压(0.1~2GPa)、高温(200~800℃)模拟实验,并用微量气体同位素测定系统(GC-C-MS)测定了气态产物的碳同位素值。在400℃的温度条件下,乙烷、丙烷、正丁烷碳同位素值有随压力升高而变重的趋势,并出现了碳同位素局部反序的特征(δ^13C2〉δ^13C3);在600℃、1GPa和1.5GPa的温压条件下,甲烷和乙烷的δ^13(PDB)值偏重,分别约为-15.0‰  相似文献   

16.
重点对伊利盆地伊宁凹陷二叠系与三叠系主要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特征进行分析与对比。盆地二叠系主力烃源岩为铁木里克组,三叠系主力烃源岩为小泉沟群。该盆地二叠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机质丰度较好,已处于成熟—高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形成,是好的生油岩;盆地三叠系小泉沟群烃源岩表现为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低,生油能力较二叠系差,属于中等生油岩。二叠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δ13C介于-23.55‰~20.85‰,指示有机质母质类型为Ⅱ—Ⅲ型有机质。三叠系小泉沟群烃源岩δ13C介于-26.51‰~-20.45‰范围内,代表Ⅱ型有机质。通过镜质体反射率Ro、最高热解峰温、饱和烃轻重比、OEP值研究表明伊宁凹陷二叠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三叠系小泉沟群烃源岩成熟度相对低。总体评价认为二叠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是伊犁盆地伊宁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生烃能力强,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地下水中HCO^—3来源的稳定碳同位素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界中CO2主要来自有机质、大气和碳酸盐岩石,因同位素分馏作用,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在这三种物质中的分配不尽相同。本文根据地下水实测HCO^-3的δ^13C^②值,利用热力学及同位素平衡计算与之相平衡的CO2气体的δ^13C值,确定了CO2气体来源,进而确定了HCO^-3的有机来源。  相似文献   

18.
长坑金银矿床方解石的δ^13C值为-3.23‰,方解石和石英的δ^18O和8.64‰-18.61‰和9.60‰-13.0‰,其范围与其它卡林型金矿相似。结合大本模式的理论分析,认为成矿热液的部碳同位素组成可大致取为-2‰-17‰,即碳主要来自地层中的沉积碳酸盐,部分来自有机碳。  相似文献   

19.
李任伟 《岩石学报》1999,15(4):623-629
在大别山北麓、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三尖铺组和凤凰台组地层中含有大理岩砾石, 属山麓冲积扇环境沉积。它们的δ13 C数值范围为- 1.7‰~1.3‰, 大多数近于零值, 它们的δ18O数值从6.5‰~23.0‰。大别地块佛子岭群大理岩的δ13C数值为- 2.0‰~- 2.5‰, δ18O数值范围从6.3‰~13.1‰。大别地块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大理岩的δ13 C数值为1‰~6‰,δ18O数值为5‰~23‰。碳同位素组成的明显差别表明现今大别地块佛子岭群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不是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来源区。由于δ13C的数值不随δ18O值的降低而变化, 且分布在一个狭窄的范围, 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碳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它的原岩在沉积时海水的同位素记录。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伊利诺斯盆地顿区新泽西帕里什井的岩芯,认识了上奥陶统马科基塔群的两个沉积旋回,两个旋回内的有机磷(Corg),总硫(TS)有机碳中^13C的含量(δ^13Corg)氢指数(HI)和氧指数(OI)有机质抽提物(EOM)各不相同。每个旋回下部为暗棕色至黑色纹层状页岩,Corg值(1.0-3.0%),HI值(500~1000mg烃/g总有机磷和EOM值(1500-2500ppm)均较高,负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