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用水合理性分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凌海市节水增粮项目是全国节水增粮行动的县级实施片区之一,该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包括用水规模、灌溉方式、用水指标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根据项目用水特点和水资源条件,可以得出合理的结论,从而为项目水资源论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动态规划法确定灌溉用水定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二英  刘小山 《地下水》2008,30(4):80-83
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是实现水资源优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灌溉用水面临着水资源不足和保证粮食安全的双重压力,因此科学地确定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是实行微观定额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今后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核定取水许可数量、建立水权分配制度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确定各种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3.
李雪妮 《地下水》2018,(6):176-178
取用水合理分析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取水水源论证的基础。本文以天山北麓冲洪积扇昌吉市新疆特变电工职工住宅小区项目为例,在对研究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区域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从取水合理性、用水合理性、节水潜力和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等角度分析建设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研究可知:研究区水文地质优越,地下水补给,开采条件好,论证区地下水资源未充分开发,水资源具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单位水量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位水量粮食生产能力是综合反映灌溉用水水平和粮食生产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各省(市、区)粮食生产能力的计算,结合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潜力,主要在于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益,在水土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适当发展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5.
随着北京市关于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审批管理规定的出台,以及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被列为项目立项的前提必要条件等,充分说明政府部门对开发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和取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重视。本文以某规划地铁线路为例,结合"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本着《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的规定为原则,说明水影响评价报告取排水部分的编制要点,主要包括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取水和退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较为普遍的用水浪费,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及效益降低,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障碍.在干旱缺水的咸水地区采用咸淡水混合灌溉可以有效缓解淡水资源利用量.以河北省威县梨元屯镇示范点为例,提出了干旱地区咸淡水混浇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基本内容、效益评价和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殊的水文水资源特点,从水资源赋存、供水状况、用水状况、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管理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SPA(集对分析法)对贵州省2001-2015年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2001-2007年水资源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8-2015年水资源整体处于安全和较安全等级(除2009干旱年份外)。从影响水资源安全的5大要素类的变化看,水资源赋存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显著,H2值较不稳定;供水状况因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2001-2015年H2值由0.53上升到0.90;用水状况因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提高,H3值由2001年的0.87下降为2015年0.20;水资源利用效率因万元GDP用水量以及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的显著下降,H2值由2001年的0.26增加到2015年的0.88,向安全和较安全等级转变明显;水资源管理受生活污水处理率、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的影响,H2值由2001年的0.09增加到2015年的0.58,由原先的极不安全等级提升到临界安全等级,但在某些方面,如万元GDP污染物减排率等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供水状况、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管理这几个方面均表明人类行为对水资源安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吴丽英 《地下水》2012,34(6):205-207
为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占全市70%的农业用水总量,邢台市拟开展农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对现状年农业用水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用河北省用水定额计算出的用水量远远低于实际的农业用水量,说明邢台市目前采用的实际用水定额偏大,从而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与河北省的定额一致,从而降低农业用水定额,达到规范定额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鞍山热电厂新建项目区域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和建设项目取水可行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取水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户的影响,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以支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淮河流域1980~2006年用水量和用水结构的变化趋势,对全流域综合用水水平进行了评价,对流域农业和工业用水效率与国内北方缺水地区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用水效率进行了比较,通过国内外的比较,可以看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将稳步提高.考虑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流域工业化、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对未来淮河流域的经济社会用水变化趋势做出了判断,认为在2020年以前,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用水量仍然呈现低速稳定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正确评价灌区用水效率及用水效益,构建了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SWAP模型和线性模型对柳园口灌区的水量和作物产量进行了分布式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柳园口灌区不同用水模式以及田间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不同节水措施对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井渠结合调控模式和田间节水灌溉模式对柳园口灌区不同区域用水效率及效益的影响效果不同,但均能提高灌区总体的用水效率及效益。  相似文献   

12.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评价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由于气候差异,采用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评价不同区域的用水效率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尚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指标和气象数据,计算了2014年中国小麦、玉米和水稻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区域气候差异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了相对水分利用效率和理论节水潜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各类作物在不同站点的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标准差为0.49~1.01 kg/m3,多数作物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大于实际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主要作物的平均相对水分利用效率为50.7%,其理论节水潜力为884.8~4 064.5 m3/hm2;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广义节水潜力指标可能高估或低估作物的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研究认为在比较区域间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时不能忽略气候差异的影响;由于考虑了区域气候差异,相对水分利用效率和理论节水潜力指标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用水何时达到顶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中国实际用水增长业已放慢的趋势、已经开始启动的供水价格的大幅上升趋势和水价与用水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高耗水行业已经接近顶峰)和用水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日益严格的环境立法和执法对用水的影响、中国水资源本身的限制等5个方面,分析中国的用水变化趋势,提出中国的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总用水量目前均已接近顶峰,可望在10年内达到顶峰,最大用水量不大可能超过6500×108m3。  相似文献   

14.
张磊  田苗苗  曾世攀  郭鲁成  卢硕  唐俊 《岩土力学》2022,43(11):3015-3026
中国包含多种煤阶煤层,由于煤质、地质条件等差异,不同煤层中的水分赋存情况也具有较大差异性。煤阶、饱水度作为影响液氮低温致裂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此,分别选择褐煤、烟煤与无烟煤3种煤阶煤样,并制备得出饱水度分别为0%、33%与99%的煤样进行液氮溶浸处理,使用摄像机定点拍摄、观察煤样表面宏观裂隙处理前后的演化规律,并对煤样进行氮气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氮溶浸后褐煤因产生的一条与多条贯穿裂隙发生整体结构上的断裂,烟煤表面有新裂隙产生,原生宏观裂隙有一定的扩展与延伸,无烟煤表面宏观裂隙无明显发育;煤样饱水度越高,液氮的致裂增透效果越显著;液氮溶浸对3种煤阶煤样的致裂增透效果关系为:褐煤>烟煤>无烟煤,在完全干燥状态下,由于热应力不足以破坏颗粒间链接,烟煤与无烟煤的增透效果近似相等;对于褐煤,液氮溶浸处理对完全干燥状态下的煤体即产生有效致裂,渗透率平均增幅高达559.35%,对于烟煤,在饱水度为33%和99%的状态下,液氮溶浸对煤体具有明显致裂效果,渗透率平均增幅分别为330.60%和448.77%,对于无烟煤,在饱水度为99%的状态下液氮溶浸处理才能对煤体产生有效致裂,渗透率平均增幅为185.53%。  相似文献   

15.
灌溉用水效率尺度效应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灌溉用水效率尺度效应内涵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灌溉用水效率尺度效应主要由灌区土壤、作物、气候、灌溉工程、灌溉水量等多种因素的空间变异性和回归水利用导致;现有灌溉用水效率指标应该拓宽供水效益内涵,同时在经济条件约束下来考虑回归水的再利用;现有各类指标随尺度变化规律并不固定,主要原因是尺度效应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现有尺度效应转换研究都是单独针对空间变异或回归水重复利用而进行,缺少对两者的综合,更缺乏成熟的尺度转换公式。今后需要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对尺度转换理论进行攻关,同时还应兼顾水循环伴生过程的尺度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6.
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效果可能被产出增长带来的新增用水抵消,甚至出现用水有增无减的现象,表现为灌溉用水的反弹效应。目前有关灌溉技术节水效果的研究已有丰富成果,但关于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梳理。从灌溉用水反弹效应概念内涵、灌溉用水特性与节水的尺度效应、灌溉用水反弹机制以及反弹程度4个角度综述相关文献。灌溉过程中的水量转化、水分消耗及用水效率评价非常复杂,对灌溉用水反弹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①灌溉用水反弹的定义,如区分水文反弹和经济反弹,区分用水反弹和耗水反弹,区分一般反弹效应和回火效应(大于100%的反弹);②灌溉用水反弹的作用机理和控制路径;③设计合理的方法实证计算反弹效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麻疯树和枫杨幼苗在5种模拟喀斯特逆境下的光合以及δ13C值的变化,分析其光合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第15天,麻疯树幼苗在偏碱性、干旱、低磷、高重碳酸盐和低营养下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为4.39、0.27、2.58、3.08和6.26 μmol?m-2?s-1,第25天则分别变为4.09、0.66、4.57、3.83和4.04 μmol?m-2?s-1;枫杨幼苗的Pn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低于麻疯树,枫杨幼苗在第25天的Pn有所升高。干旱下枫杨幼苗的初始荧光(Fo)显著升高,光系统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显著下降,与麻疯树幼苗相比,其光合结构受到更为严重的损害。第25天各逆境下麻疯树幼苗的δ13C值与对照相比显得更为偏正,其对胞内HCO3-的利用能力较强。因此,在山坡缺水环境适宜种植麻疯树,而在沿溪涧河滩阴湿环境则适宜种植枫杨。   相似文献   

18.
胡洁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3,35(3):776-782
水权初始分配, 是水权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既可以有效地达到明晰水权的目的, 也为水权交易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甘临高地区作为研究区, 基于初始水权分配原则的指标体系, 选用2020年作为规划水平年, 采用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法分配流域区域初始水权, 并以2009年作为参照年, 通过对比参照年内不同的水权分配模式来验证该分配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 在该分配模式下, 2020年甘州区初始水权的分配比例为35.8%, 临泽县的分配比例为30%, 高台县的分配比例为34.2%.另外, 通过合理性检验可知, 基于原则的综合分配模式, 相较于其他的分配模式, 更具现实性、 公平性、 高效性、 可持续性及政策性.  相似文献   

19.
用于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的岩体原位测试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底板突水是底板受采动应力和承压水水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开拓和采动打破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状态,为达到新的平衡,某些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会释放应变能,使岩体构造发生变化;而承压水的水压对底板隔水层的作用主要是压裂扩容作用与渗水软化作用。本文介绍了由岩体原位应力测试技术、室内三轴渗透仪测定技术和计算机有限元模拟技术组成的岩体应力测试综合技术及其在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煤层注水难易程度的BP神经网络评价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评价煤层注水难易程度,既是判定煤层是否可注及可注效果,也是确定煤层注水方式和工艺参数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煤层注水难易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属于极为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很难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定量评价。文献[1]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精度不够,出现过误判。为此,针对影响评价煤层注水难易程度的多种因素,如煤层孔隙率、煤的坚固系数、湿润边角、饱和水份增值等所构成的复杂系统,采用具有非线性映射功能的神经网络评价煤层注水难易程度,将煤层注水难易程度分为4级。并将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同模糊聚类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和实例验证,其误差为5.6%,提高了10个百分点。此方法评价精度较高,可用于指导实际煤层注水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