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下水资源是北京供水系统的支柱,设立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论文以北京市某典型水源地为例,在收集相关水文地质勘查、长期动态观测、水源地开采现状、规划及周边污染源调查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模拟出地下水流场。通过质点追踪技术,计算水源地水力捕获带范围。综合考虑水源地周边地形、地物和潜在风险污染源等因素,确定了水源地保护区的范围。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法能客观详细地刻画实际地下水含水层的结构与水文地质条件,划分结果可靠、准确,能为地下水管理部门提供有效合理的保护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型抽水试验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山东省东阿县下马头水源地为实例,探讨了大型抽水试验的主要水文地质意义,包括:确定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及方向,抽水影响范围及程度,水源地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及供水保证能力,水源地附近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水源地附近主要断裂构造的水力性质,水源地抽水对下游水源地的影响以及水文地质参数与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相似文献   

3.
根据福清平原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机制,在概化该区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首次建立福清平原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评价三维数值模型。根据福清平原地下水含水层水位控制要求,预测该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在相对富水区域圈定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并评价水源地的应急开采量。结果表明,福清平原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1 189.35×10~4 m~3/a,并圈定出洋梓村谢厝山山前水源地和龙山街道塘头村北侧水源地2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2处应急水源地应急可开采资源量为246.375×10~4 m~3/a,为福清平原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取--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龙 《安徽地质》2014,(2):139-142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在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应急水源地的选取原则进行研究,并在合肥市对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取进行示例,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选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何建国  王莉  章梅  王彦君  刘莉 《地下水》2021,(3):27-29,65
沛县地下水应急水源位于徐州西北部,笔者以该水源地为对象,通过水质监测、水文地质钻探、试验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对沛县水源地周边环境现状、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地下水演化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水质未受人类活动行为影响,隔水层防污性能较好,水质未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水源地水质是含水层本底的真实反映,溶解性总...  相似文献   

6.
根据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及水文地质试验,对林周县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含水层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堆积物(Qhalp)为主,冲积砂砾卵石富水性好、渗透性好、具微承压、单井出水量1 000~3 000m3/d;冲洪积含泥砂砾石富水性较差、渗透性较差、单井出水量100~1 000m3/d。水源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径流补给,于澎波曲下游排泄。水源地地下水属于Ⅱ类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优良。地下水锶含量为0.34~0.44mg/L,偏硅酸含量也较高。初步判定地下水富锶与白垩系上统设兴组花岗岩侵入体有关。水源地可开采量为3 614.63 m~3/d,地下水储存量为4 311.00×10~4m~3。通过研究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林周盆地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初步探讨地下水富锶的成因、分布及利用价值,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值法在计算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计算XX矿区拟建供水水源地的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边界条件、含水层及地下水流动状态进行概化,建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通过抽水试验动态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识别,通过均衡分析,计算获得区内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8 091.59 m3/d。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地下水类型、含水岩(层)组的空间分布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等方面介绍了景德镇地区地下水的基本特征。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以景德镇城市规划为基础,选择沙咀头—岗头—吕蒙一带作为城镇群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同时阐述了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开发利用条件。对该区城镇群供水安全和城镇群规划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鑫铁矿新建项目取水水源地论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宏 《地下水》2009,31(2):63-64,104
针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对水源地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动态特征,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开采分析计算,水源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并提出项目要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尾矿水不外排和下游设立观测井三项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玉溪市萝卜子地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炜 《云南地质》2007,26(2):242-248
萝卜子地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利用多年地下水动态及抽水试验资料上,进行基岩富水地段地下水的补给量计算,以补给量作为该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合理。  相似文献   

11.
大南湖北露天煤矿首采区东南部需要揭露Ⅲ火烧岩区一部分,这使得烧变岩水成为露天煤矿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资源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资料表明,烧变岩区赋水空间发育、透水能力强,储存量非常可观,但由于受资源勘探阶段水文地质勘探工程量制约,水文地质条件未能详细查明,现有水文地质成果尚不能满足首采区对烧变岩水疏排设计的要求。对烧变岩地下水资源进行模拟开采性抽水试验,获取Ⅲ火烧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运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III火烧区地下水数值模型,并模拟计算出了Ⅲ火烧区地下水储存量。经验证,本次模拟所取得成果与煤矿实际情况相符,能够作为首采区矿坑疏排水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不同类型地下水特征,探讨安徽省各种类型地下水水源地在建设项目论证阶段和初勘阶段的可采量估算方法.总结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各类型地下水资源模数经验值.  相似文献   

13.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水动力场研究方法——"流场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的正确与否是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的关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水动力场研究方法——“流场分析法”是以地下水动力学和水均衡原理为基础,通过对水头函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判断出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据此,科学概化出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地下水资源的正确评价计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改进DRASTIC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作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的一个重要工具,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尝试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为改进的DRASTIC方法提供数据支持,并以北京市平原区为例探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传统方法在高值区和低值区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而基于模型的方法在地下水水位计算、含水层介质和水力传导系数确定上较传统方法更具优势,如地下水位的计算上较传统方法更为客观地体现含水介质对地下水运动的影响,且能够方便地获得模拟期内任意时间的流场数据;经由模型调试后的含水层参数数据,较传统方法更为准确。评价结果分区之间的变化较传统方法更为平滑,更符合水文地质条件渐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by the government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mapping covering most parts of the territory, an overall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is about 872 billion m3/a, in which the amounts of pore water, fissure water, and karst water are calculated separately, and the consumption of groundwater is also accounted for. Much prospecting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ll irrigation as well as the urban water supply of industrial cities. This extensive work has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11.3 million ha of arable land are irrigated with water from wells, and the annual exploita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has reached 40 billion m3. In 27 cities of North China, the output of groundwater reached 6.86 million m3/d, which amounted to 87% of the total water consumed. The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t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various reg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some 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In short, it is evident that groundwater resourc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ndustri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地质条件为基础,从含水层(带)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动、静储量变化、坑道涌水量预测、矿床充水因素、工程地质条件等5个方面对阿苏达铀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该矿床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类型,并对矿山建设及开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中盆地地下水系统的划分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中盆地是一个水文地质结构完整、含水系统与水流系统相对独立、水循环开放的地下水系统。通过概述区域水文地质结构和地下水循环特征,依据地下水含水介质的结构组合、分布特征以及地下水循环特征的不同,将关中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为6类: 黄土台塬孔隙-裂隙含水系统、冲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山前洪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渭北岩溶含水系统、新近系和古近系砂泥岩互层裂隙-孔隙含水系统及基岩裂隙含水系统。文章总结分析了每种含水系统的富水性、补径排、水化学和动态特征,旨在为客观评价关中经济区水资源现状并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对建设优良、宜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行业标准介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作为一部行业标准,提出了应用数值法进行地下水资源计算中的资料、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数值模型的建立、地下水预报、地下水均衡计算和应提交的成果等技术要求,满足了地下水勘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云应盆地东北部属鄂北贫水地区,赋存于古近系—第四系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亟需查明含水层的结构、含水层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等基本条件,为研究区内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将研究区划分为单层含水层与双层含水层结构两个亚区(6个小区)。并通过地下水水位动态长期监测,获取了区内不同含水层的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转化的概念模式,即:研究区地下水以接受山前降雨入渗及风化裂隙水侧向径流补给为主,主要以水平径流的形式经古近系孔隙-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孔隙承压含水层往澴水方向运移,而后进入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在不同季节补排模式不同,雨季地表水(澴水)补给地下水,旱季地下水向地表水(澴水)排泄。古近系孔隙-裂隙水与上覆第四系孔隙水联系密切互为补给,共同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垂向多层结构的含水系统。独特的含水层结构决定了区内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的条件较差,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总体较贫乏,建议重点利用区域地表水资源,适度开发地下水资源,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严重缺水现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对称四极测深组合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松散层和基岩干旱地区勘查地下水,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和成井条件所定的井位,后经施工钻孔验证,定井成功率100%,解决了人、畜急需用水问题。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结合或单一方法在该地区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实际应用和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出针对该地区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法组合模式。密度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组合模式在该地区地下水勘查中的运用提高了地质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值得在类似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